最近,巴以冲突再次升级,双方的战斗越来越激烈。西方群起而攻之,将巴勒斯坦人的行为说成是恐怖主义。从眼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是有理由的,毕竟大批的平民伤亡摆在那里。但是,如果真的要说到恐怖主义的鼻祖,那必须要说到以色列。他们的恐怖手段,比阿拉伯人要高明得多。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的恐怖主义领头者不仅没有受到制裁,还成了总理,拿了诺贝尔和平奖,成了以色列的民族英雄!
所谓“恐怖主义”,我们现在一般指的是那些以胁迫权力机关或者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并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以及重大财产损失,进而对公共设施和社会秩序造成破坏的行为。另外,煽动负面情绪、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手段,也属于恐怖主义。
阿拉伯世界的那些国家,确实干了不少恐怖主义的事情,比如说美国的“911事件”;而他们那里的著名恐怖组织也不少,比如说“基地”组织、埃塔组织等等。但其实,国际上公认的恐怖主义鼻祖,正是以色列,或者说是以色列建国前,出现的那些极端的犹太复国组织。
1946年7月22日,在耶路撒冷发生了一起爆炸案件。当时最著名的大卫王酒店被炸成废墟,导致92人死亡,其中包括28名英国人。
大卫王饭店爆炸案可以说是近现代第一起恐怖主义事件,因为它的目标并不是军事目标。
那么,是谁实施了这次爆炸行动呢?
自然是以色列人,准确地说,是当地的犹太人联合抵抗司令部。因为当时的以色列并未建国,而巴勒斯坦仍然是英国人的托管地。
二战之后,由于犹太人与美国深度融合,并且控制了全世界的舆论通道,让他们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广受迫害、在全世界都被同情的民族。但在二战前后或者更早的时期,西方社会对犹太人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犹太人利用自己的金融优势,在全世界巧取豪夺,挑起战争,使得欧洲民不聊生。那些大国政府,既要靠犹太人的钱生存,又厌恶他们的所作所为。因此,鄙视、打击犹太人的态度,在当时才是主流。这种情况并非起于德国的希特勒,而是在整个欧洲都有广泛的基础。
1918年9月,英军发动了美吉多战役,成功击败奥斯曼帝国,之后便控制了整个黎凡特地区(包含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塞浦路斯等地)。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根据相关协议,巴勒斯坦地区正式成为了英国的托管地。而彼时的犹太人,曾一度希望依靠德国在该地区建国,但是德国却失败了。双方因此而翻脸,并直接导致了犹太人引爆了德国经济、以及德国对犹太人的痛恨和迫害。
二战开始后,一部分犹太人流落到了巴勒斯坦地区。他们可怜兮兮的样子,博得了当地人的同情。那时候的阿拉伯人将犹太人当成了客人,经常给予他们帮助,双方相处还算融洽。但是随着德国的失败,犹太人却不打算走了,想要就地建国。而他们的这一想法,不仅招来了全体阿拉伯人的反对,还让英国人很不爽。
阿拉伯半岛,当时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能够以一个岛国的资源,敢于硬扛两次世界大战,就是依靠殖民地的资源。为了维护自己的稳定和霸权,英国托管政府对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复国运动非常警惕,进而开始了对当地犹太人的镇压。而犹太人的恐怖袭击,也就从这时候开始。
犹太人的恐怖袭击不同于阿拉伯人,他们很少使用自杀的方式。在行动之前,他们总是策划得非常周密,既能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也能让行动成功。从这一点上看,他们确实比较高明。但是,恐怖主义的本质是没有差别的。
当时,为了向英国人示威,犹太极端组织“伊尔贡”,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行动,他们的目标就是大卫王酒店,因为这里是巴勒斯坦政府的办公地和英国陆军总部秘书处。1946年7月22日,一批犹太极端分子将牛奶罐装满炸药,放置在酒店地下室,在设置好起爆装置后逃之夭夭。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整栋建筑险些坍塌,共有92人在袭击中灰飞烟灭,其中大多数是平民。
英国对于犹太人的恐怖行动非常愤怒!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发表声明,将这次袭击说成是“有史以来最卑鄙和懦弱的罪行。”他们随即采取报复措施,封锁了所有犹太社区,管制犹太人的活动,并且扬言要抓捕此次事件的直接指挥者——梅纳赫姆·贝京!
贝京出生于俄罗斯治下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是一个中欧犹太人。他5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贝京所在的城市被划归波兰。贝京很早就开始接触极端思想,10岁时就开始参加犹太复国主义活动。1935年,他毕业于华沙大学法律系,之后的行动更加大胆,并在1938年成为了“贝塔青年运动波兰支部”的领导人。
1940年,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贝京因为自己的思想而被捕,曾在西伯利亚做过苦工。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贝京获释并加入到了波兰军队中。1942年,他随部队进入巴勒斯坦。1943年,他加入了"伊尔贡"组织,并很快成为其司令。
大卫王酒店的袭击,是贝京最惊世骇俗的“杰作”,但也让犹太人受到了世界的谴责。更主要的是,去到美国的犹太人,开始用其他手段进行复国。美国人足够强大,而英国已经衰落,犹太人的复国,已经不用去搞恐怖袭击了。相反,他们还要将自己打扮成一只和平鸽,向全世界释放善意。在这种情况下,“伊尔贡”等主流犹太复国运动,遭到了全世界的强烈谴责,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和低调。但是,贝京本人的逮捕令却被取消了,因为他有了美国人的庇护。
1948年戴维·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成立,并且从巴勒斯坦分到了非常好的一部分土地。而贝京,也想有一个新的生活方式。他和本·古里安谈判,希望将“伊尔贡”与以色列军队合并,然后由自己出任新军队的统帅。面对这种无理要求,本·古里安果断选择了拒绝。他告诫贝京:如果要发动战争,这个命令也必须由自己来下达!为了迫使贝京低头,本·古里安炸毁了一艘给伊尔贡运送军火的船。贝京屈服了,准备以一个比较柔和的态度进入政府。
1967年,贝京进入以色列民族联合政府,成了部长级的高官。1970年,他出任了利库德集团主席。1977年,他赢得了总理选举,成为了以色列的实际领导人。1978年,贝京和埃及总统萨达特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在1982年,他又一手挑起了第五次中东战争。由此可见,虽然他把自己包装了起来,但是骨子里恐怖主义的气息,还是无法掩盖的。
那么,这么一个人,在以色列人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呢?事实上,他的地位非常高,甚至被视为以色列民族的英雄。可能对于犹太民族来讲,他身上所具有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确实值得获得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是,让一个搞恐怖袭击、发动战争的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不能不说是对和平这个词的亵渎和污染。
如今,战火仍在继续,情况仍不明朗,我们除了希望冲突双方保持克制、以谈判寻找和平之路以外,也要在自己的心里敲响警钟:我们不能看别人说什么,也不能看他们是否获得了什么奖章,而是必须要看他们做了什么。只有这一点,才能真正体现他们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