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皇帝发文到底以什么开头?原来是多种多样,看看它的演化轨迹

What Did The Emperor Start With? It Turns Out To Be Diverse, Look At Its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2023-06-14 16:05

电视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皇帝给大臣下达命令,发布了一道圣旨,然后就有一个传旨太监,捧着圣旨,带两个随从,来到大臣家门口,喊一声“圣旨到!”大臣立马排下香案,跪地说道:“臣某某某接旨!”然后传旨太监打开圣旨,喊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每次看到这里我都能笑喷了,因为在明朝以前,圣旨的“开场白”,根本没有这八个字。而且就算是明朝以后,这句话的句读也有问题。

皇帝发文到底以什么开头?原来是多种多样,看看它的演化轨迹

其实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政令也不全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君王之令分别称作“命”“令”“政”,到了秦始皇之后,皇帝的命令专称“制”、“诏”,布告公文称“诰”。至于诏书的开头,现在已经不知道了,只知道秦始皇的玉玺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皇帝发文到底以什么开头?原来是多种多样,看看它的演化轨迹

汉朝沿用秦朝制度,诏书体例上基本和秦朝一样。到了魏晋之时,诏书的开头使用的是“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性”。但是,皇帝的命令依然称为“诏”。这里我想起以前一个比较火的网剧《军师联盟》,里边曹丕下命令让司马懿纳柏夫人为妾,司马懿拒绝,说了一句:“微臣斗胆,抗旨不遵”。这句台词在这儿又显得有些无厘头了。

皇帝发文到底以什么开头?原来是多种多样,看看它的演化轨迹

到了唐朝,由于制度的严格和皇帝本人尊重体制,所以当时的政府文告更多呈现的是国家机关的重要性。这时的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七种形式,一般由中书省(多为中书舍人)起草,门下省负责审核颁行。而门下省对诏令的审核颁行有严格规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这让我想起了武周时期刘祎之的那句“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真是啪啪打脸当朝皇帝。而此时,诏书、敕令等的开头一般用的是“门下”二字,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皇帝发文到底以什么开头?原来是多种多样,看看它的演化轨迹

直到宋代,才开始通称皇帝的命令为“圣旨”。而且圣旨的开头语也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沿用唐制使用“门下”二字。但是某些皇帝则喜欢在圣旨上来点儿个性化的东西,比如宋徽宗,就会用“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

皇帝发文到底以什么开头?原来是多种多样,看看它的演化轨迹

宋朝之后便是元朝。元朝由于是以少数民族为统治者,所以圣旨也要分蒙文和汉文。而且文字不同,叫法也不同,用蒙古文下达的旨意称为“圣旨”,用汉文下达的则称为“诏书”。汉文诏书一般使用“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起头,蒙文圣旨一般则使用“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这里的长生天就是蒙古信仰的萨满教的最高神,相当于中国汉地的“老天爷”。

皇帝发文到底以什么开头?原来是多种多样,看看它的演化轨迹

而到了明朝,我们熟悉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终于出现了。据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书记载,朱元璋定都南京,将之改名为“应天府”,将宫中最大的宫殿取名为“奉天殿”。为了彰显身为“天子”的合法性,他还自称“奉天法祖”,并在手持玉圭上刻了这四个字。而且,为了找“奉天承运”的“理论根据”,朱元璋还自撰了《御制记梦》一文,详细讲述了他梦游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并由一个紫衣道人授以真人服饰和法剑。自此,朱元璋再颁发圣旨时,开始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开场白”。后世延续,便形成了圣旨开头语的固定形式。

皇帝发文到底以什么开头?原来是多种多样,看看它的演化轨迹

明朝灭亡之后紧跟着是清朝。清朝的制度是沿袭大明王朝,圣旨也跟着照抄。不过,汉文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要有个满文版本,满文咱也不懂,但是听说直译过来是“接受了天的谕命的汗的御旨”,也算是不违背原意。

皇帝发文到底以什么开头?原来是多种多样,看看它的演化轨迹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的“圣旨”并不全叫“圣旨”,而是各有各的说法,“抬头”也是多种多样。只不过是在明清之际,小说、评话非常流行,由于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只能以本朝体例作为参考,才让“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成了一个古今统一的圣旨开场白。而且,“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这种句读,也是为了便于评话艺人讲述而被编排出来的,正确的念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断句在“诏曰二字之前”。至于现在的影视剧中的这种念法,应该是直接脱胎于小说家和评话艺人。不过历史上倒是有过按照“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来句读的,那就是伪满时期的康德皇帝溥仪的圣旨。可以看出大清的子孙有多么悲惨和儿戏,重要文件的“红头”都是照抄的说书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