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48年,粟裕为何把决战地选在淮海?这个地方有五个优势

In 1948, Why Did Su Yu Choose Huaihai For The Final Battle? This Place Has Five Advantages

2023-06-14 15:52

1948年9月24日早上7点,天气晴朗。位于宁阳大柏集的华野前线指挥部内,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亲自拿着一封起草好的电报,让报务员发出去。电报是同时发给两个单位的:远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的华东局和中原局。电报的内容,既是对前一段时间战斗的总结,也是对下一阶段战役的设想和规划。

1948年,粟裕为何把决战地选在淮海?这个地方有五个优势

此时,济南战役虽然还在进行中,但已经是在收尾了。可以说,胜利已成定局,王耀武马上就会彻底失败。粟裕此时的烦恼,是战役进行得太快了。原本他的安排,是要打20天,将一部分敌人增援部队引过来歼灭。可是,许世友和宋时轮两位大将太勇猛了,仅仅八天,就已经基本攻克济南城。围点打援的计划,已经无法实现了。

高明的指挥员,如同高明的棋手,他们的目光不会仅仅在一场局部的胜利上。后边的两步三步,甚至五步十步,他们都必须想到。济南战役的胜利固然辉煌,但是也让敌人彻底放弃了在山东以北和解放军打仗的决心。此时,锦州还未攻克,如果在东北的敌人感觉到了危险,从锦州冲了回来,战况就复杂了。

粟裕搬了一把椅子,骑坐在上面,对着地图看了几个小时。东北方向的敌人他暂时管不了,但是在华东、徐州、苏北一带,他却可以选一个新的局眼,打一次大仗。

1948年,粟裕为何把决战地选在淮海?这个地方有五个优势

其实,这个大概位置,是在豫东战役之前,粟裕就已经选定了。这是他在通盘考虑了全国战局之后,做出的决定。

早在1947年第四季度,解放军陈粟、刘邓、陈谢三支大军,就已经在中原完成了战略展开。而蒋介石当时的力量远比现在要强,运输条件、空中支援等方面也具有优势。而且在日军顾问冈村宁次的建议下,他们的大兵团又打破了建制,忽而分散忽而集中,反复与我军纠缠。在一段时间里,敌我形成了一种互相拉锯的状态。

而此时在国际上,政治环境波诡云谲,中国的周围隐隐出现了战争的苗头。再不迅速解决掉国民党的统治,历史可能不会再给机会。

1948年,粟裕为何把决战地选在淮海?这个地方有五个优势

面对敌人的新情况和战争的压力,粟裕也反复考虑了应对的办法。思来想去,唯有尽快和敌人进行兵团级的战略决战,才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三路大军中的任何一路,想要彻底消灭敌人的一个兵团,都显得有些吃力。想要彻底的、大规模地消灭敌人,需要几个野战军的相互配合作战。

1948年1月22日,粟裕基于以上想法,就向中央军委建议,三路大军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针。分则分区防御,开辟新根据地;集则将打一家,寻歼敌人重兵集团。这个建议,后来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支持。

那么决战在哪里打,这是个问题。主席的意见,是要让华野拨出几个纵队,渡过长江,在南方的敌人腹地下手。但是粟裕认为,这个位置不好。到南方去打,补给无法保障,很有可能又要陷入刘邓挺进大别山时,那种险些被困死的局面。而且,江北的力量削弱了,更不利于和敌人的对抗。粟裕认为,还是要在江北,在华野、中野的相互配合下,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争取将敌人的精锐全部耗在这里。

1948年,粟裕为何把决战地选在淮海?这个地方有五个优势

否决主席的建议,粟裕的胆子不小。他为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亲自去了一趟西柏坡,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主席思虑再三,决定接受粟裕的建议,在江北解决问题。

自己的战术到底能不能奏效,其实粟裕的心里也有疑问。于是在1948年6月,解放军发动了豫东战役。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相互配合,围点打援,一举攻陷了开封城,消灭了9万敌军!此战打消了粟裕的疑虑,证明了他打大歼灭战的想法是切实可行的。此时,东北的兵工厂已经可以通过水路运来一些武器补给,而解放区的百姓也在踊跃参军,解放军的力量正日益壮大。我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时机已经成熟。而这种大歼灭战持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同敌人的战略决战。

1948年,粟裕为何把决战地选在淮海?这个地方有五个优势

打大歼灭战确实是鼓舞人心,但是也必须要符合战争的规律。时间、地点,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粟裕认为,把徐蚌地区,或者说淮海地区作为一个决战的地方,是最为有利的。因为这里,有着别的地区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是淮海地区的地形适于决战。

淮海地区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又以徐州为战略中心。这里地域广阔,地形以平原为主,所以自古便是所谓的“四战之地”,从哪个方向打都没有地理上的阻碍。而且,这里的交通也很发达,道路、桥梁众多,非常有利于解放军兵力的集中和分散,也非常适宜大兵团运动。

1948年,粟裕为何把决战地选在淮海?这个地方有五个优势

其次,这里的群众基础也好。

淮海地区在抗战时期,是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所以这里有着大大小小的很多解放区,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淮北解放区。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和奋战精神,早就得到了这里老百姓的认可。一旦在这里和敌人决战,民心在我,一些应急性的补给和调整,都可以很轻易地完成。

其三,这里可以获得更多的战略支援

淮海地区地处华东和中原的接合部,背靠山东和冀鲁豫老根据地,距离华北也不远。不管从哪个方向进行后勤运输,道路上的压力都非常小。老百姓推一辆小车,赶几天的路,就可以将战斗急需的补给品送上前线。后来的战场发展证明,这一点的重要性最为突出。

1948年,粟裕为何把决战地选在淮海?这个地方有五个优势

其四,这里的敌人数量最多,质量也最好

在解放战争开始时,蒋介石便将中原、华东、徐蚌一带当做了主要的决战区域,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国民党的所谓5大王牌主力,都集中在这里。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此消彼长,敌人的精锐也已经不再那么锐利了。如果能在决战中将其全部消灭,即可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用粟裕自己的话说,就是:“过江之后将无大仗”。

其五,各系杂牌军帮不上忙

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是非常残酷的。在当时军队中,也有着桂系、粤系等存在。他们虽然在武器装备上和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有差距,但是骁勇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他们加入战团,对解放军将会相当不利。不过,这些杂牌部队都不在淮海附近,即使到时候想来帮忙,也是鞭长莫及。

1948年,粟裕为何把决战地选在淮海?这个地方有五个优势

基于以上5点考虑,粟裕决定将决战地点选在淮海地区。事后证明,他所预料的事情全部一一应验。解放军在徐蚌大地上忽聚忽散,神出鬼没;百姓也是拿出所有来支援前线,用一辆辆独轮车送来了前线急需的粮食和弹药;各系杂牌军在淮海战役打起来之后,也确实是做壁上观,始终没有加入战团;而消灭了徐州集团之后,蒋介石也确实再无精兵可用,解放军过江势如破竹,没有遇到大的抵抗。

淮海战役,可以说成就了粟裕将军一生的威名。他作为一个野战军的代司令,却能够从全局去考虑问题,并做出合理的战略安排,眼光完全不在元帅之下。虽然建国后他高风亮节,多次辞让元帅军衔。但是他在人民心中,始终是真正的“无冕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