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想起老罗来,脑子里就会浮现出我们相识的画面。他的笑容和话语,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音容笑貌是那么清晰,每当那时,他那优秀的思想品质都会显得更加鲜明了。”
在开国元帅罗荣桓逝世后的几年中,他的妻子林月琴大校总是对人谈起自己的丈夫。从她脸上浅浅的笑可以看出,她是幸福的,虽然丈夫不管是生前还是去世后,给予她的东西都很少。但是夫妻间的关爱,已经升华到脱离了物质层面的地步。虽然林月琴跟着罗荣桓元帅吃了不少苦,但是她却无怨无悔。在精神上,他们是富足的。
在1937年,正在工作的林月琴得到了一个噩耗:自己的丈夫吴先恩在随西路军西征的时候,牺牲在祁连山了!虽然消息并不确切,但是可能性却是极大的。刚刚结婚不久的林月琴陷入了丧夫的悲痛之中,久久无法自拔。直到这一年的4月份,她在战友刘桂兰的家中结识了罗荣桓。
罗荣桓此时已经35岁了,比林月琴大了十岁。但是他对这个小妹妹,却格外的关爱。时间一长,林月琴也在对方的温情下走出了丧夫的阴影,开始拥抱另一段爱情。一个月后,二人喜结连理。
战争的岁月是残酷的。罗荣桓在结婚后不久,就重新上了战场。妻子林月琴在后方一边学习一边打理家务,每天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可就在此时,她传说中的“亡夫”吴先恩克服了冲冲的艰难险阻,辗转回到了延安。一下子,林月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后来毛主席找到林月琴,表示不管她做出怎样的选择,自己都会支持她的想法。如果她愿意和吴先恩复合,自己可以帮忙说服罗荣桓。但是林月琴表示,吴先恩已经托人捎了信,声明那一段感情已经过去了。主席称赞二人“拿得起放得下,是好同志。”这一段感情,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此后,吴先恩也另组家庭,日后也和林月琴碰过面,但是二人心中坦荡,丝毫不觉得尴尬。
另一方面,罗荣桓这一边,却很难给林月琴一个安稳的生活。二人婚后一年,林月琴生下了她和罗荣桓的第一个儿子罗北屯。可由于战争环境残酷,林月琴只能将儿子寄养在一户老乡家中。可没想到,由于斗争环境太过残酷,罗北屯很快便夭折了。当时正在参加六届六中全会的夫妇二人知道后,都留下了悲伤的眼泪。但是此时,没有时间让他们去办丧事,二人只能托人给老乡捎了一些钱,拜托他们安葬儿子。此事一直是林月琴心中的一根刺,多年后想起来仍然痛心不已。
1939年,林月琴在晋东南生下了自己与罗荣桓的第二个儿子罗东进。为了弥补长子夭折的遗憾,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虽然条件艰苦,但她坚持着,走到哪里都带着小东进。可以想象,一个弱女子,背着一个孩子,和战士们一样的行军露营,该是一件多么艰苦的事。但是林月琴丝毫不说苦累,也不要特殊照顾,和丈夫一起默默地忍受着。
但是,毕竟孩子不懂事,一旦哭闹起来,会给部队带来很大的危险。在一次穿越封锁线的时候,林月琴一个没站稳摔了一跤,本已睡着的小东进立刻大哭起来!当时的战士们着实吓了一跳,差一点就暴露了!事后,有的战士提出要帮忙照顾林月琴母子。但是罗荣桓不同意,他说的:“咱们的力量本就小,战场上一个战士要当十个人用,哪里有人力专门抽出来看孩子呢!”
丈夫的意思,林月琴当然知道。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再次将孩子寄养在老乡家。这是林月琴第二次和亲骨肉分离,内心如同刀绞一般的痛。但是没办法,战场条件却是不允许,她只能这样做。不过这一次,罗东进的运气比较好,平安地度过了幼年期。这对林月琴和罗荣桓来讲,都是莫大的安慰。
此后,罗、林二人又孕育了四个孩子,其中的一个又夭折了。但是好在其他的孩子都很健康,学习也都很努力,这让人欣慰。
就在此时,罗荣桓的身体又出现了问题。在1944年,罗荣桓出现了尿血的症状。新四军的军长陈毅知道后,指派军中的奥地利大夫为罗荣桓看病。检查的结果让人十分揪心,罗荣桓这样一个军政能力超群的模范军人,竟然罹患了肾癌!在当时那个简陋的医疗环境下,这简直是不治之症!后来在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将罗荣桓送到苏联治疗。结果在莫斯科,罗荣桓接受了左肾摘除手术,病情得到了初步的控制。
此时的林月琴,为了就近照顾丈夫,向组织上申请调到罗荣桓身边工作。可罗荣桓不同意,林月琴有文化,有耐心,是个办教育的好材料。跟着自己行军打仗,根本发挥不出她的优势。罗荣桓劝解妻子说:“胜利之后,我们的祖国就要进入建设时期。那个时候,对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我觉得你去办一个军人子弟学校吧,现在部队里,好多同志的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你应该去好好的教育他们。”
林月琴听从了丈夫的建议,组织了人马,创建了东北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为了办好学校,林月琴用上了自己的所有心血,甚至自掏腰包买教具,给老师们发补贴。孩子们都非常喜爱林月琴,亲热地叫她“林妈妈”。建国后,林月琴又向组织上提出,要创建一所一流的学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就这样,北京重点小学:北京第11小学应运而生。
凭着在教育界的巨大贡献,林月琴在1955被授予了大校军衔!女大校,这在解放军中,是唯一的一个人。
罗荣桓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位高权重。但是对家庭的教育,却一直抓得很紧。孩子的学习都不错,不需要他操心,他担心的,是孩子们染上了“军二代”的恶习,自甘堕落。他不止一次地教育孩子们,不能成为八旗子弟,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林月琴十分支持丈夫,对孩子从严要求。在夫妻二人的教育下,罗家的孩子们都十分争气。
从严教育子女的同时,罗荣桓元帅对特权的约束,也非常让人钦佩。以他的级别,国家配给汽车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他却坚决不许子女搭自己的汽车去上学。他曾经说:“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如果不自觉,最终会害了你们。”对于住房,他更是很注意不搞特殊化。罗荣桓在哈尔滨有一个宽敞的宅院,但是他却总是将宅院让给学校使用。而他自己,则带着家人和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谭政搭伙居住。他总是说:“生活不要特殊化。一味追求舒适的生活,讲究吃穿,贪图享受,人是要变坏的。”
在匆匆的时光中,一家人虽然过得辛苦,却也其乐融融。直到1963,罗荣桓再次病倒。这一次,他的右肾也完全坏死了,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林月琴不顾自己身患高血压,执意亲自照顾丈夫。这一生中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不多,林月琴想要在最后的一段路上,陪着自己的丈夫。
一天,罗荣桓元帅的精神好了些,他开始交代自己的后事。他对妻子说:“我的一生没有太多的遗憾,但是却有一个最后的要求,希望你能遵守。组织上分给我的房子,是属于国家的,我希望你在我死后可以离开那里,找一个朴素的房子居住。我们不能搞特殊化,在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你这辈子为我做出的牺牲太大了,我感激你。但是在原则的问题上,还希望你能坚持!”
林月琴拉着罗荣桓的手,缓缓地点了点头。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病逝。几天后,林月琴便找好了房子,然后开始准备搬家。很多老部下和老领导都来劝阻,毕竟以林月琴的级别,住一套比较好的住房也并无不可。但是林月琴却坚持按照丈夫的遗嘱去做。她说:“老罗走的时候,已经和我说过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搞特殊化!这是他的遗愿,我应该听他的!”
就这样,林月琴带着孩子,真的搬到了一处比较狭小的房屋居住。她并没有因为丈夫让自己搬出大房子而怨恨,相反却非常感激他留给自己的精神财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林月琴不断做出新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数不清的人才。2003年,她也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像丈夫一样,她也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二人给后世子孙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他们永远也享用不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