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管在什么时代,家学的传承都是非常显眼的。尤其是武将,父子、兄弟甚至夫妻的名将组合,都让历史异彩纷呈。从春秋时秦国的蒙家、楚国的项家,到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兄弟子侄,莫不如此。那么,名将层出不穷的三国时期,这种父子兄弟都是名将的情况多吗?魏蜀吴立国时期的大将,他们的后人是否给力呢?有没有人能超越自己的父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
蜀汉的武将顶点是四个人:关羽、张飞、马超、赵云。但很遗憾的是,他们的后人都能力一般。关羽的儿子关兴,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代名将,但在历史上,关兴却没有冲锋陷阵的记载,反而是任职监军,而且三十岁左右便去世;传说中关羽的儿子关索,则不见于史书。可见关家在第一代的辉煌之后,便陷入了沉寂;张飞有两个儿子,长子张苞据说很有父亲的风范,但是很早就去世了;次子张绍是一位文官,官拜蜀汉的侍中、尚书仆射。在刘禅投降时,张绍是投降仪式时的捧印官,后来在曹魏被封侯。张飞一家的后人,也不过尔尔。马超更惨,他的所有亲人都被自己出卖干净了,到蜀汉是仅有一个小妾相随。后来他有了儿子马承,但是在史书上没有留下事迹,可见此人也是平庸之辈。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和赵广,还不算辱没自己的父辈,赵统官至蜀汉虎贲中郎督,后来不知所终;赵广一直追随姜维征战,后来战死。
曹魏将领的第二代,也都让人遗憾。旁支夏侯家中,夏侯惇有九个儿子,但是都没有什么大作为,兄弟间也并不和睦,时常惹老爹生气。夏侯渊的情况好些,儿子夏侯霸、夏侯称都有军事才能,夏侯荣读书很有成就。但可惜夏侯霸投降了蜀汉,夏侯称和夏侯荣去世的都太早。而他剩下的儿子,在历史上都不值一提。倒是夏侯渊的堂侄夏侯尚,很有才能,曾经击败过东吴。而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号称曹魏宗室的最后一位名将,可惜被后来司马师所杀。而曹魏正脉曹氏一族,曹仁的儿子曹泰虽然也是大将,但却在和东吴大将朱桓的对垒中败北;曹洪的儿子曹馥和曹震,一个后来是晋朝的尚书仆射,一个在历史上没有记载,也都不是什么才能之士;最惨的是曹真,他的儿子曹爽是著名的草包将军,后来在高平陵之变中不敢奋起一搏,结果导致曹魏政权彻底没落,直至后来被司马氏建立的晋朝取代。
而放眼东吴,情况也差不多。孙权的兄弟们去世的都太早,所以留下的孩子不多。即使留下来,也都收到了孙权的猜忌,所以很难出头。孙权自己的儿子虽多,但是内乱不断,也大多早亡,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周瑜的两个儿子,虽然都和孙家联姻,但一个早亡,一个获罪被贬谪,也都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周泰的两个儿子,都在军中任职,也有军功,但比起父亲来说差得远;凌统的两个儿子,都有些才能,被孙权称为“虎子”。只可惜后来都犯了罪,造成了名望受损,地位无法与父亲比肩。
不过,好在东吴还有陆逊一家。陆家人虽然都有文才,但却都以武功扬名。陆逊的小儿子陆抗,被誉为是吴国最后的名将。他长期执掌东吴兵权,不管面对曹魏还是后来的晋朝,陆抗都未尝一败。他的能力,已经到了让无道昏君孙浩都不敢动他的地步。这一点,就算是袭杀关羽的乃父陆逊都望尘莫及。只是后来陆抗去世,东吴被灭国,陆抗的两个儿子没能继续军旅生涯,只能在文学中寻找心灵的安慰。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三国武将大多无法形成家族传统呢?这和从东汉末年已经日渐腐朽的士族分不开。士族在春秋时代开始发展,曾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但随着他们逐渐垄断上层仕途,割裂了国家人才的新陈代谢,他们这个阶层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但是士族阶层经过了几百年的经营,已经掌握了国家的大部分经济资源和舆论资源,这让新兴的一些地方豪强不得不向他们低头。这也就造成了魏蜀吴三国,不管是谁想要发展,都必须要和当地士族进行合作。于是大家耳濡目染,原本欣欣向荣的武将集团也被士族集团带着滑向深渊。这也就是接下来的三百年间,中原王朝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是隋唐时发明了科举制,让国家的人才流动重新恢复,中国的历史还是否能维持大一统,还真的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