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In 1954, Chairman Mao Met With 29-year-old Lin Ke In Guangzhou, And Suddenly Clasped His Fists As A Teacher Ceremony

2023-06-14 15:45

转眼间,新中国的建立已经七十多年了。在这个过程中,带领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的毛主席,自然是居功至伟!但是,很多人只知道主席在战略上的运筹帷幄,只知道他的作战指挥艺术出神入化。但是对于他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却是鲜有人知!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作为一个在主席身边工作了12年的高级秘书,林克同志对主席的了解非常深刻。在1996年,在接受某媒体采访的时候,已过古稀之年的他曾经深情回忆了与主席相处的点点滴滴。透过其中的一些细节,让人对毛主席有了更深的了解。甚至一些东西,能让人感动落泪。

毛主席不是神

林老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议题,就是关于毛主席的“属性”问题。他认为,想要了解毛主席是什么人,必须先知道他不是什么人。

新中国建立之后,曾经掀起一波“造神”热。在一些人的笔下,毛主席成了不吃不喝不睡觉、每天工作从不停歇的神人。其中作为离谱的,是下面几个传说:

第一,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主席为了节省粮食,不但断了肉食,甚至20天不吃一粒米饭。他天天都吃野菜和菠菜充饥,营养极度不良,甚至后来还出现了全身浮肿的情况。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第二,毛主席为了怕给厨师添麻烦,常年只吃几样固定的菜式。如果真的赶上要改善伙食,那也就多上一碗红烧肉。其他的食物,几乎一律不吃。

第三,毛主席的穿着用度,也非常的节俭。他的毛巾,已经破了十几个大洞,但是仍然不愿意换。他的内衣和袜子,更是满是补丁。同时,主席讲这种节俭贯彻到了工作中。以至于他每次接见外宾时,都穿着打着十几个补丁的袜子。

在谈到这些的时候,林克认为,就是有那么一些人,认为把领袖写得越简朴,才越能体现领袖的魅力。殊不知,过度的描写,反而让伟人的形象失真了!

“主席一生都很简朴,但是他也绝对不是苦行僧,也绝对不是不是烟火的神仙!吃穿太简单的话,中央和人民也不答应!”林可克这样说。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事实上,毛主席有自己专门的营养师、厨师和保健医。即使再困难,这些工作人员也会保证主席的营养。否则,以他的工作量,能量和营养如果跟不上,身体是会出大问题的。所以,即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主席也没有夸张到每天只吃野菜。而且,他的身上也没有浮肿。

“那段时间,他老人家带头节俭,节衣缩食这倒是真的。大约有几个月,主席不吃肉食,也不吃鸡蛋,这倒是真的。但是即使如此,其他的工作人员也会尽全力保证主席的营养,保证他的身体健康。如果真的让主席的身上都见了浮肿,那其他的中央领导就要批评他们了。”林克这样说道。

在谈到红烧肉的问题时,林克表示,在战争年代,毛主席确实曾经“专宠”红烧肉。那是因为物资的供应还十分匮乏。那时候不要说别的,就是红烧肉,也是只有到了改善生活时才吃。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建国之后,经济有所发展,主席的食谱便丰富了起来。平时,他最喜欢吃的就是火焙鱼、冰糖肘子还有火腿。鸡鸭一类的家禽,也是经常吃的。人们想象不到的是,急脾气的主席,对螃蟹这种吃起来非常费劲的东西,也十分偏爱。

当然,主席最喜欢吃的食物,还是炒辣椒。他是湖南人,对辣椒的感情比什么都深。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主席的青菜确实吃得不多,但是辣椒却是顿顿必须有的。

至于穿衣问题,林克表示,那些传说都不是真的。

“主席很注意仪容仪表,也十分重视礼仪。他自己平时穿的衣服,却是有打补丁的,但是绝没有十几个那么多。而且,会见外宾时,他从来没穿过打补丁的裤袜。”林克这么说道。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确实,主席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吃穿用度,即使他再节俭,国家也自有其底线,不会太过寒酸。过分地强调主席的节俭,反而会显得有些可笑。

那么,真正的主席到底是什么形象呢?

林克向我们讲述了几个他和主席之间的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或许能对主席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境界有一个新的认识。

故事一:给主席当英语老师

1954年10月,29岁的林克被调往中南海。

林克在1925年出生在江苏常州。他少年离家,一直在河北省保定市读书。抗日战争开始后,他们一家搬到了北京居住。也因此,林克没有一点儿南方的口音,反倒是一口北方腔调。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燕京大学国际经济系读书。毕业后,在新华社担任翻译和编辑组长。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别看林克的年纪不大,但是在党内的资历却不算浅。如果将知识分子党员做一个排序,林克的资历属于中等偏上。1946年,他就在信仰的感召下,加入了党组织。他的业务能力、语言能力和政治能力,都是比较出众的。

但是,1954年的这次调动,却让林克有些意外。他在被安排住进中南海静苑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主要工作,是给毛主席当秘书,并且协助其学习英语的。

这个任务有些意外。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此时已经年过六旬。到了这个年纪,学什么都有些吃力了,更别说是学语言了。再者说,主席日理万机,又哪里有空闲的时间来学英语呢?

后来,经过别人的解释,林克才明白了此举的深意。

新中国成立以来,可以说很快就被卷入了国际社会的纷争当中。美苏两大阵营在朝鲜半岛的博弈,直接引发了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终于在1953年达成了和平协议。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战争期间,各种各样的外交事务纷至沓来,让古老的中国一下子有些反应不过来。虽然有周总理、陈毅等一干外交干将在那里支撑,但是毛主席也意识到,努力融入国际社会,是一个躲不开的趋势。如果无法身在大潮之中,亲身去体验潮流,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于是,主席变动了学习外语的心思。按理说,以当时的地缘形势,学习俄语才是潮流。但是,在1953年,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突然去世,新上台的赫鲁晓夫,让毛主席感觉十分别扭。为了以防万一,主席开始在国内推进英语的学习。那么他自己,就必须以身作则了。

就这样,由于各方面优势明显,年轻的林克被选中,来辅助毛主席学英语。

在中南海安顿好之后,林克赶往广州的越秀山。主席当时正在休养,所以便在这里接见了林克。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两个人的初次见面,显得友好而又轻松。毛主席询问了林克的籍贯和他以前的学习经历,还和他聊了一些当年的民国往事。渊博的学识,让林克肃然起敬。

可能是感觉气氛差不多了,毛主席说道:“你来做我的老师,教教我英语,好不好?其实在几十年前,我也做过教书先生。但是现在,我要做学生喽。林老师,我来拜师喽!”说着,主席便行了一个拱手礼,然后笑了起来。

这一下,倒是弄得林克不知所措了。但是,教国家领导人学英语,事关重大,他必须要先了解主席的英语基础如何。于是,他试探着说道:“主席,您看咱们是不是先一起看些政治性的文章?

毛主席点头同意了。于是,林克便拿出了一份英文版的《人民中国》,开始向主席讲解起来。主席听得很认真,不时的还拿起笔,在这份资料上作注解。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从这天起,林克成了毛主席实际意义上的“英语老师”。在之后的12年时间里,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未中断。

林克教得很认真,毛主席则学得更是认真。主席有常年自学的习惯,对中国的历史典章、国外的思想哲学著作都了然于心。他学英语,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主席最喜欢阅读英文版的革命理论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等等。他自己早已熟知其中的内容,所以学习时就会一一对照,做到事半功倍。

毛主席是湖南人,乡音很重。有一些英语的读音,很难发出来。这可以说是先天劣势,后天很难改善。如果换做意志不坚定的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是毛主席却从来不放弃。每次赶上这样的读音,他都会在林克的指导下反复去纠正。这种学习的精神,无疑是非常可贵的。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故事二: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推广学习

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在毛主席的身上,就能很好的体现这种精神。

有的时候,主席需要乘坐火车、乘坐飞机全国满地跑。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除了重要的突发会议之外,他几乎全都用来了学习。

有一次主席乘坐飞机出行,一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就拿出英文典章朗读学习。时不时地,还用铅笔做着笔记。不知不觉间,飞机起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此时,一个工作人员走过了,给主席送上了一杯水,然后劝他稍微休息一下。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主席看了一下这个人,笑着说道:“在飞机上看书最好了,我从北京一上飞机就看到现在,一没有人给你打电话,二没有人给你送公文,三没有人找你请示汇报,在这上面看书最安静最踏实。

那个工作人员说道:“主席,飞机上汽油味重,发动机响声也太大。您在这里看书学习,是容易晕机的!

主席却回答说:“没关系,我一看书就什么也不想了。我的脑筋,要用来思考书上说些什么,比较专注。所以我不呕吐,也不会头昏。

毛主席本身的工作就非常繁忙。按理说,他应该没有多少时间学习。但是主席的在英语上花的功夫却难以想象。几乎每一天,他都会抽出至少一小时来学习。如果时间充裕,三四个小时、七八个小时他也拿得出来。也因此,主席的英语,在后来有了长足的进步。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出现特殊情况。有一次,主席突然得病。他竟然真的如同学生一样,给林克写了一张假条:

我这几天感冒未好,精力无法集中,暂时想先不读英文。你是否会感到寂寞呢?我看,你可以先看点理论书。如果感觉有些枯燥,可以慢慢培养兴趣。

林克看着这张假条,真的是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主席除了自己学习之外,还将学习的精神推广给所有的干部。

1958年,毛主席去南宁开会。会议上,他语重心长地对参会的其他同志说道:“学习很重要啊。国文要学,我看,除非发烧到了三十九度,否则就应该坚持学。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我还在学习,你们凭什么不学?

另外,学习外语也是很重要的。既可以了解国外形势,又可以休息脑筋,非常好。我看,大家可以搞一个学习的年计划,督促自己学习!

在主席的感召下,全国的干部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他们的领导水平,也因此有了大幅的提高。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故事三:不拘泥于理论,与时俱进

毛主席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代宗师。他的哲学水平,已经达到了大家的境界。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话就是金科玉律。他非常重视学问的与时俱进,一直认为理论也要求新求变。

在这方面,主席非常推崇佛教的一代宗师——禅宗六祖慧能。会能对佛教的改革和创新,让主席非常欣赏。所以在平时,主席重视随身带着一本《六祖坛经》,一有时间便拿出来看看。

同时,主席也多次和林克谈论慧能,并希望他了解慧能的身世和学说。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毛主席首先谈到的,就是那个佛教最大的公案。

慧能是岭南獦獠出身,身份低微,家境贫寒。但是,他到了禅宗五祖弘忍处学法时,却表示自己学法的目的就是“作佛”!这种看似狂妄的目标,体现出了慧能非同一般的气质。

慧能没有僧籍,所以在寺庙里只能干舂米之类的重活儿。后来,五祖弘忍要考察众弟子,命他们作法偈。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很受其他僧人推崇,但弘忍却不满意。后来慧能也作了一首,得到了五祖的欣赏,于是得授法衣,成为禅宗六祖。

毛主席认为,慧能的贡献,主要在两方面:

第一:再次强调了佛性论,主张人人皆有佛性,都可以顿悟成佛!这样,就再一次让众生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将复杂的教义简单化、口号化,方便流传和领悟。所以自从六祖慧能之后,中国的佛学才真正赢得了大发展。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主席说,慧能对佛教的改革,是印度佛教的中国本土化。从此之后,那些经院佛教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动摇了,顿悟成风。到了后来,甚至出现了德山和尚‘喝佛骂佛’的现象!看上去虽然离经叛道,但却让真理越辩越明!

林克没有佛教基础,所以一开始他并没有理解毛主席的深意。直到深入学习,并且大量的查阅了与慧能相关的书籍后,他才感觉自己有了一些心得!

慧能生活的时代,正好是佛教北禅宗兴盛的时期。由于一开始有统治者的支持,北禅宗一度有压倒性的优势。而北禅宗,正好是推行经院体系和学习渐悟的,比较高冷。所以,他们就离人民比较远。

而六祖慧能,则敢于质疑公认的偶像,敢于抛弃传统的繁文缛节,以一套全新的理论来改造外来的宗教,让中国人能够接受。这种求新求变、不被偶像和理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的精神,正好与毛主席的思想不谋而合。

1954年,毛主席在广州约见29岁的林克,突然抱拳行拜师礼

毛主席作为一个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革命家,比谁都了解中国的国情。他早就认为,只有把革命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让晦涩的理论民族化,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他是这样做的,也取得了成功。所以他认为,这条路是对的。

有一次,主席和林克一起阅读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时,看到了上面的序言赫然写着,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要注意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主席指着这句话,有些无奈的说道:“可惜教条主义者不懂这个道理啊!”

毛主席与林克谈论慧能,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人不能自缚手脚,必须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要根据自己的国情,以及所处的历史阶段,发展适合自己的新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让民族屹立不倒!

以上所说的,就是林克讲述的毛主席关于学习的三个故事。他学习刻苦,而且以学习为乐,这也就是主席学识渊博的原因。

而且,主席虽然酷爱学习,也希望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但是却不是生搬硬套。他所寻找的,是学问中的真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以致用的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