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What Is True And False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History? It's A Big Pit From The Beginning

2023-06-14 16:00

《三国演义》脱胎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那段历史,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了给小说以更强的戏剧性,《三国演义》在创作时,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大量的艺术加工,这就让这部小说有了“七分真三分假”的说法。如果跟权威历史材料《三国志》相对比,就可以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全书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和历史不符的地方就不少。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首先是刘关张三人的外貌。

首先是对刘备外貌的描写:“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这一描写和《三国志》中对刘备的外貌记载基本一致。应该是,史书中对刘备的描写已经足够新奇,罗贯中先生只要照抄,戏剧性就可以保证。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可是,关羽张飞二人,《三国志》中却没有特别的外貌记载。史书惜墨如金,不是地位极高的人,基本上不会留下什么外貌的记录。所以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按照民间传统和自己设定的人物性格,给这两个猛将重塑了形象。

关羽的外貌描写是这样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这俨然是一位天神的形象。元明之际,关羽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形象也已经被神话得差不多了。想来罗贯中先生也不用太费脑子,照着民间形象来抄就可以了。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比较离谱的是张飞。《三国演义》中,对张飞的外貌描写是这样的:“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罗贯中对张飞的设定是粗中有细,所以外貌粗犷一些是应该的。可实际上,历史上的丈夫却是个文武全才,在书法、绘画方面都很有造诣。纵然性格有些轻狂,也不应该是个“声若巨雷”的莽夫。况且,张飞的两个女儿后来都嫁给了蜀后主刘禅,相貌应该并不难看。而女儿的相貌多随父亲,所以张飞在历史上应该也是个相貌英俊的美男子。罗贯中对张飞的相貌设定,怕是有些偏差。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其次是刘关张三人的行为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见如故,张飞说:“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第二天,三人就在桃园中摆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然后发誓“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此后三人算是正式结义,不管境遇如何,互相之间都兄弟相称。但这种结义的行为,其实是不可能出现的。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先是在《三国志》中,完全没有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可见,刘备和关羽张飞确实感情很深,但是只是“恩若兄弟”,并不是真正的兄弟。

更何况,在三国时期,社会上也还没有结为异姓兄弟这么一个风俗。东汉时期,家族伦理被看得很重,兄弟这个词是不能随便用的。事实上,直到唐朝高僧洞山良价时,才开始有了结义兄弟这回事。当时,洞山良价为了抵消唐武宗毁佛的危害,急需重塑出家人的社会伦理脉络,才推动了“结义兄弟”这种行为的发展。汉末三国时期,确实没有这么一回事。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最后要说的是兵器

按照《三国演义》的情节,刘关张三人结义之后,就找了铁匠制造兵器。其中“(刘备)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这里边提到的三种兵器,全部都有问题。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首先是刘备。刘备的兵器,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但是也不应该是双股剑。东汉时期,中国的剑按照研磨技术的不同,分为四面剑、六面剑和八面剑。但不管是哪种剑,长度都在一米左右。这种长度,是无法在骑兵作战时发挥冲击作用的。况且东汉时期,马镫还没有出现,双手持剑,很容易从马上摔下来。所以,剑这种东西,是一种步战或者指挥用兵器。可刘备是一方统帅,步战机会很少,没有必要弄两把剑成天沉甸甸的在身上挂着。而如果作为指挥兵器,一把就够,何必要用双股呢?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关羽的兵器青龙偃月刀,这种东西在东汉末年根本没有。青龙偃月刀是一种宋朝时期才出现的仪仗用兵器,由于重量过大,在战场上基本没有人能够操作自如。所以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大刀,从来没真正上过战场。甚至可以这样说,凡是小说、评书中,提到谁能使用青龙偃月刀,基本都是假的。所以,关羽自然也不会使用到这种武器。况且,从《三国志》的零星记载来看,关羽的主武器更可能是长矛。比如白马之战,《三国志》就记载关羽“刺颜良于军中。”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张飞的兵器丈八点钢矛,也就是俗称的丈八蛇矛。这种武器同样是一种仪仗用兵器,实战起来并不好用。长矛的矛尖本来就细,以当时的锻造技术,再开叉的话,损坏的几率非常大。何况长矛是冲击性武器,如果前边又弯曲又开叉的话,就无法造成贯穿效果,威力将大打折扣。

《三国演义》之于历史,究竟哪里真哪里假?一开头就是大坑

其实在古代,大将的武器大多是制式武器,不会出奇出新。一旦出现损耗,更换起来很方便。关羽张飞作为沙场宿将,也不会不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们的武器也必然是制式武器。关羽后来确实打了两口“宝刀”,但是却是作为宝物收藏的,并不是当兵器使用的。

虽然很多细节上与历史不符,但是不可否认,《三国演义》对历史的普及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的这几百年,断代混乱,人物众多,本来应该是一段晦涩的历史。可正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存在,从让中国人对这段复杂的历史有了了解。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应该谢谢罗贯中先生。只不过,听听故事就可以了,千万别拿他当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