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的一个晚上,刚刚忙完公务的刘伯温回到家中。家人立刻报告,马皇后派人送来了一篮水果。当刘伯温打开果篮之后,被吓得险些坐倒在地。第二天上朝时,刘伯温跪在朱元璋的面前说道:“皇上,我有一个字不会写。”就这一个字,救了他的命。
刘伯温是明朝的杰出功臣,他拥有卓越的智慧、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兵法,在历史上与诸葛亮齐名。民间有一句俗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朱元璋登基之前,刘伯温就展现了非凡的能力。鄱阳湖大战时,他突然察觉到朱元璋的旗舰要被击中,于是果断要求朱元璋换船。结果这一举动,还真救了朱元璋的命。后来,他通过自己的谋略,帮助朱元璋战胜了陈友谅和张士诚,赶走了北方的元顺帝,让大明江山一统。他赢得了朱元璋的嘉奖和信任,成为了他最为倚重的大臣。
然而,在建立大明朝过程中,朱元璋对功臣们表现出慷慨和宠爱。他很快提拔了一些人,赏赐他们金银和良田,甚至还和他们成为了儿女亲家。然而,随着明朝逐渐稳定,朱元璋开始感到,这些功臣可能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而最让他感到不安的,就是刘伯温。
朱元璋性格多疑,但是别的功臣,他自信是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压服的。但是刘伯温的智谋太强,在朱元璋之上,他压得了别人,却压不住刘伯温。一种深深的不安,让他开始寻找机会来消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然而,刘伯温一直以低调、谨慎的方式行事。他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因此始终小心谨慎,不在朱元璋面前显露过多的欲望。甚至朱元璋表示,准备让他当丞相时,他都婉言谢绝。
尽管刘伯温保持低调,但他的能力摆在那里,即使他真的忠心,对朱元璋也还是个威胁。因此,朱元璋一直在寻找机会,将刘伯温除掉。
幸运的是,朱元璋身边有一位深明大义的马皇后。尽管朱元璋脾气暴躁,但对自己的结发妻子还是尊重的。马皇后的规劝,总能使得他更加冷静地处理事务。当马皇后得知朱元璋打算除掉刘伯温时,她深感担忧。她深知,刘伯温若被除掉,国家很难再找到一个这样的大臣。况且,刘伯温是忠诚的,如果除掉他,会寒了其他人的心。
然而,马皇后却无法直接去规劝。朱元璋曾经明确下令,后宫不得干政。马皇后深知其中的道理,她也不想开这个恶劣的先例。而且,既然朱元璋准备对刘伯温动手,那这个想法就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己即使说话,也未必有作用。
就在这个紧张的时刻,马皇后心生一计。她派人给刘伯温送了一篮水果,篮子里只有两颗大枣和一个梨,其他的什么都没有。马皇后准备玩儿一个“谐音梗”,救刘伯温一命。
刘伯温打开篮子后,沉思良久,突然恍然大悟。枣梨枣梨,不就是早离吗?这分明是马皇后在向他示警,让他若想活命就早点离开!
其实,刘伯温也非常清楚,自己已成为朱元璋的眼中钉。朱元璋的疑心病,正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重,即使今天他放过自己,日后自己恐怕也难逃毒手。于是,他十分明智地决定,想办法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回家乡隐居。
第二天一大早,刘伯温如常前往宫殿谒见朱元璋。朱元璋内心暗自高兴,准备抓刘伯温一个错处,永远解决这个心头大患。
两人聊完公事,朱元璋便假意邀请刘伯温一同品尝美酒。刘伯温根本不敢喝,他谦卑地跪下叩头谢恩,然后就对朱元璋说,自己有一个字不会写,正要请教皇帝。
朱元璋心中一阵高兴,原来这个刘伯温也有不会写的字。他好奇地询问,到底是哪个字不会写。刘伯温回答说,是赦免的“赦”字。朱元璋不假思索,拿起笔就写下了这个字。
将字拿到手中后,刘伯温立刻三呼万岁,叩头谢恩,并且表示希望可以告老还乡。朱元璋这才知道,自己亲笔写下的这个“赦”字,被刘伯温当成了免死牌。他的心里十分愤怒,但毕竟字是自己亲笔写的,而刘伯温也确实没有错处,根本无罪可治,只得勉强批准了刘伯温的请求,让他安然回到故乡。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刘伯温还真的过上了宁静而简朴的农家生活。他耕种田地、养鸡养鸭,勤奋地打理家务,与邻里和睦相处,真可谓怡然自得。但是,毕竟年事已高,他的身体仍然是一天不如一天。
感觉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刘伯温准备冒死去见朱元璋,为子孙求一个前程。然而刚一进京,他就病倒了。朱元璋得知后,立刻派遣丞相胡惟庸,带着皇宫的御医前去诊治。然而,一副药下去,刘伯温的病情却更加严重了。他感觉肚子里长了硬块,就像石头一样。而将这些东西排出去后,又感觉肚子瘪瘪的。御医们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眼看他的身体逐渐衰弱。
很多人认为,这里面是朱元璋在使坏。胡惟庸是淮西功臣集团的领袖,而刘伯温是浙东文人集团的领袖,两人在朝中是天然对立的。虽然刘伯温后来归隐乡里,但影响力仍然存在。胡惟庸为人心狠手辣,只要让他参与对刘伯温的医疗事务,他一定会找出办法来上下其手。朱元璋只需冷眼旁观,就可以让刘伯温一命呜呼。
然而,刘伯温此行,原本就是用自己的性命来给子孙求福的。在离世之前,刘伯温托人将一封遗书交到了朱元璋手中。信中表达了对朱元璋知遇之恩的感谢,并表达了希望他照顾自己子孙的想法。他去世后,朱元璋果然没有打压刘家子弟,给他们都封了官。
其实谁都知道,刘伯温是一位真正的忠臣和贤臣,他的离世是大明朝的一大损失。但是,在当时的朝局之上,淮西、浙东两派党争激烈,朱元璋于公于私,都不能不对刘伯温进行限制。他能看顾刘家后人,并且后来通过“胡惟庸案”给刘伯温报了仇,这点已经算是比较仁义了。毕竟不是谁都可以当秦始皇和唐太宗,以朱元璋的胸襟,也就只有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