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以下所分享的文章,请帮忙点赞或加关注!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在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世界上曾经有过两支战斗力极强的陆军部队。
其中之一便是德国的陆军。这支部队有着世界最先进的装甲集群,以及领先的战法,曾经以闪电战闻名于世;
而另一支部队,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或者说中国人民志愿军。
志愿军
他们以神鬼莫测的战术、坚定不屈的斗志闻名于世,有“轻步兵之王”的美誉。
他们虽然没有强大的装甲集群,却用自身的智慧,击败了对手的海陆空集团化作战,这一点尤其让人敬佩。
那么,在德国人眼中,志愿军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德国人还真的对志愿军进行了专项研究,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总结出了八个“不可思议”。
同样作为战斗力强悍的军人,德国人表示,他们很难理解志愿军为何会有战争时期的表现。
德国军事研究员
那么,德国人的这八个“不可思议”,到底都是些什么呢?
第一个不可思议:志愿军的开战决心。
在朝鲜战争开战之初,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认为中国可能出兵。
即使是中国外交部已经多次表明立场后,情况仍是这样。
美国的统帅麦克阿瑟更是声称:中国不可能出兵,因为中国没有空军,贸然入朝只会带来一场屠杀。
麦克阿瑟
而在中国内部,不同意出兵朝鲜的人,也是多如牛毛,其中不乏党政军界内的精英,他们的理由,也是非常充足的。
在经济上,有人列出了详细的数据:
1949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80亿美元,而美国的这一数字则是2700亿美元,双方的差距达到了15倍。
工业生产上看,1950年中国钢产量为61万吨,而美国的这一数字则是8772万吨,双方的差距达到了143倍。
建国初期的钢铁厂
就算是从中国最为强大的农业数字来看,中美双方的差距仍然巨大,当时的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是300公斤,美国则是达到了一吨以上!
如果将这种差距体现到军事上,那么差距就更加巨大了。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凭借自身远离欧亚主战场的优越位置,成为了世界兵工厂,武器生产能力冠绝全球。
战争结束后,美国仍然拥有超过20个航母编队,一百余艘的大型舰艇,以及数千辆坦克、上万架各式军用飞机。
美国军舰
而以上的这些武器,不但全都配有充足的弹药,军事科技上也是世界的顶尖水平。
反观中国军工,此时只能用“百废待兴”来形容,除了能生产一些轻武器、大炮之外,机械化重兵器和飞机、舰艇的生产能力几乎为零。
就是现有的武器,也大多是从以前的敌人手里缴获的,老化严重,在外国人看来难堪大用。
如果从账目上来计算,中国和美国差距确实太大,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如果有人说中国敢于插手朝鲜战争,确实很难让人相信。
建国初期的工业
但是,毛主席、周总理、彭老总等人却力排众议,坚决出兵朝鲜。
这个决定,用毛主席的两句话说,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和“不能置之不理”。
不管是为了自身和平发展的空间,还是为了国际道义,中国都必须出兵。
如果说毛主席等人的,仅仅是政治家的眼光的话,志愿军兵将对自己领导人的支持,更是让人惊叹。
假如换成外国,如果士兵觉得自己所执行的命令过于艰苦,是有可能拒绝执行的。
但是中国的兵将,在毛主席确定了进军原则后,就立刻形成统一的声音,对进军朝鲜再也没有丝毫犹豫。
毛主席
而国家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即使自己并不同意出兵,或者本身也有着巨大的困难,但只要国家的方针确定了,他们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美援朝中来,没有丝毫怨言。
官兵上下、军民上下这种整齐划一的动作,是所谓“民主”制度下的西方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这一点,也就成为了德国军事研究人员的第一个不可思议。
第二个不可思议:志愿军的情报系统
中国历次战争的胜利,都离不开情报工作的支撑,抗美援朝战争同样如此。
志愿军的情报战
早在1950年6月26日,也就是朝鲜战争正式爆发的第2天,毛主席已经指示有关部门,要随时获取朝鲜方面的最新情报。
随即,便有大量的情报人员进入朝鲜,将朝鲜的山川地形、气候变化和美国部队的装备情况、运动路线情况调查得清清楚楚。
也就是在这些情报的支持下,志愿军入朝才能够有条不紊,处处料敌机先。
同时,志愿军优秀的军纪,也让他们赢得了朝鲜百姓的衷心拥戴,继而从他们的身上了解到了很多侦察兵难以提供的情报。
朝鲜百姓拥戴志愿军
有了这些精准的情报,志愿军打起仗来自然得心应手,半岛的山川河流,甚至大风大雪,都有可能成为志愿军的武器。
到了战争后期,志愿军还通过精准的情报,挫败了敌人的多次渗透奇袭。
相对地,美军虽然仗着自己的高新技术,也得到了不少情报,但是却始终觉得自己在志愿军的掌握中。
以至于战后,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不无尴尬地说: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自以为什么都了解,但其实却什么也不知道,而我们对手,却掌握了我们的一切情况。”
马歇尔
而德国人的情报获取手段,与美军几乎如出一辙,那么自然,他们也会对志愿军的情报系统感到不可思议。
第三个不可思议:志愿军严明的纪律
和中国的人民军队相比,外国士兵的军纪,始终是处于半废弛的状态。
他们的领导人笃信一条:只有让士兵的欲望获得满足,他们才会在战场上给自己卖命。
以美军来说,他们就非常放任士兵欺压当地百姓的恶行。
散漫的美军
在当时的汉城,暴力、强暴事件时有发生,甚至他们在撤离汉城时,还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将这座城市的生活设施全部捣毁。
放纵的军纪,并没有给美军带来强悍的战斗力,相反让他们成为了骄兵悍将,一旦战事不利,就会十分难以控制。
与之相比,中国军队的军纪是非常严明的。
早在国内武装斗争时期,我军就有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
对于百姓的爱护,对于命令的尊重,已经被写入了每个战士的思想基因。
志愿军
那么自然,朝鲜百姓也爱戴这样的部队,因此在志愿军遇到困难时,总是会出手相助,帮助队伍渡过难关。
所以,不管上级下达的命令有多么难以完成,志愿军战士都会全力以赴。
飞虎山阻击战,志愿军没有吃的,就啃着石子跟敌人打;
长津湖战役,上万名志愿军被冻死,而去世前,他们也是毫无怨言;
汉江、铁原两场阻击战,志愿军战士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在近乎全部打光的情况下仍然死战不退。
汉江阻击战
严明的军纪,不但让志愿军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还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从不退缩,这是那些靠着放任战士欲望,进而获得战斗力的外国军事人员所无法想象的。
第四个不可思议:志愿军的夜战能力
世界上的其他军队,如果可能的话,都会尽量避免夜战,因为夜战既违背人的生理规律,又不利于军官对部队的控制。
但是,志愿军最为擅长的,却正好是夜战。
志愿军夜袭
在红军时期,和八路军、解放军时期,中国军队就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夜战战法,让自己的对手吃尽了苦头。
进入朝鲜之后,夜战仍然是志愿军的法宝。
在很多次战役中,志愿军突如其来的夜间进攻,经常能打得对手措手不及。
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就是在云山发动了夜袭,进而在初次面对美国部队的时候,取得了一场歼敌两千余人的大胜;
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也是趁夜发动攻击,一举击溃了敌人的北极熊团。
北极熊团团旗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每天都是白天在坑道里躲避炮弹,晚上发动夜袭,夺回失去的阵地。
这种行动规律后来成为了常态,让敌人在半个多月里没有丝毫进展。
由于夜战之时能见度差,敌人的飞机大炮使不上劲,所以双方的战斗力被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而往往这个时候,敌人在意志力和单兵能力上的缺失,会被志愿军放大无数倍。
美军的士兵,因此经常叫苦不迭,甚至到了战争后期,他们已经被志愿军的夜战打出了心理阴影,于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话:“月亮是中国人的”。
志愿军夜袭剧照
如此喜爱夜战,也如此善于夜战,这同样是传统的德国军事人员觉得不可思议的。
第五个不可思议:志愿军几乎完美的坑道体系
在战争初期,由于志愿军没有自己的空军掩护,对敌人的空袭没有任何反击手段,因此承受了大量的伤亡。
面对美军猛烈的炮火和空袭,志愿军按照国内经验修筑的野战工事,难以起到防护的作用。
志愿军研究野战工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士们发明了“猫耳洞”,这种入口宽、内部窄的洞穴,正好可以躲避敌人的大部分重火力。
后来,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在视察防线时,发现了猫耳洞,并且将之改造升级,最后形成了犹如地下长城一般的坑道工事体系。
坑道通常是在山体里开凿的,上面有十几米厚的岩层,足以抵挡敌人威力最强大的炮弹和炸弹。
所以在战争后期,志愿军除了几个观察员之外,剩下的人都会在敌人炮火准备的时候退入地道。
志愿军依托坑道作战
等到敌人的轰炸结束了,我军再从坑道里出来,打退敌人的进攻部队。
使用这种打法后,敌人巨大的火力优势被抵消,志愿军的伤亡数字直线下降。
战争初期,敌人使用不到十发炮弹,就能杀伤一个志愿军战士;而到了后期,数百发炮弹才能杀伤一个志愿军战士。
由此可见,坑道体系的强悍。
而这么完善的防御体系,居然是靠志愿军战士用人力挖出来的,没有借助任何的机械力。
志愿军挖坑道
这一点,是机械化程度逆天的德国人无法想象的,因此也成了他们“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
第六个不可思议:志愿军超强的机动能力
二战之中和之后,士兵的机动能力,几乎全部靠机械化、摩托化的载具体现。
在西方军事家的眼里这是天经地义的,毕竟人腿怎么也不可能跑得过汽车轱辘。
坐着坦克的美军
但是在朝鲜战场,志愿军仅仅靠着自己的双腿,就往往能够抢在敌人的前面到达指定位置,这显然不太科学。
经过研究,德国人发现了志愿军的两个秘诀:
第一,志愿军因为没有载具,也就没有地形的限制,两点之间往往可以跑出直线,省下一大段路程。
朝鲜北部多山区,少有公路,有的时候机械化兵团反倒行动迟缓。
而美国士兵,通常比较懒惰,对车辆的依赖太大,让他们用双脚行军比较困难,一旦车辆指望不上,他们的机动力,自然是大大地不如灵活的志愿军。
志愿军行军
第二,志愿军的执行力天下无双,只要上级下达了命令,并且给出了行动时间,那么战士们就会不打折扣地去完成。
不管天气如何,不管自身状态如何,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地去行动。
哪怕是漫天风雪,哪怕是要一昼夜行军上百里地,志愿军战士也从不含糊。
所谓勤能补拙,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辛苦,不但补足了载具的短板,还有加强。
这一点,也是从来只计算账目的西方军事家难以理解的,在他们眼里,这又是一个不可思议。
志愿军发动进攻
第七个不可思议:志愿军重塑军队的能力
抗美援朝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志愿军若想保持战斗力,补充新兵是必需的。
而志愿军的新兵,有的是当初的国民党部队,有的是曾经为害湘西的土匪,有的则是刚刚招募的新兵。
按说这种成分复杂的士兵是最不好带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统一的思想教育。
但是,志愿军就有这个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这些士兵在战场上成为钢铁战士。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志愿军的第50军。
志愿军第50军
这是一支国民党的起义部队,在1948年10月底才刚刚加入解放军序列。
但是,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爆发出的战斗力,却足以震撼美国人。
在汉江保卫战时,50军死守汉江防线,打到最后,军长曾泽生每天只统计还有多少人能战斗,而不统计伤亡数字,因为伤亡数字太大了,看了让人伤心。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50军硬生生地顶住了美军的进攻。
志愿军的战斗英雄金珍彪,曾经是一个湘西的土匪。
但是在加入志愿军后,他却变得意志坚定,难以战胜。
湘西土匪
在老秃山之战中,他在战友几乎全部阵亡的情况下,死守阵地,一个人击毙了165名敌军,创造了战场奇迹。
西方的军事研究者,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角色转变根本想不通,觉得太不可思议。
最后,还是德国人得出了一个结论:人一旦有了信仰,就有了新的力量源泉!
第八个不可思议:志愿军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涌现的英雄数之不尽。
长津湖战役,战斗英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
杨根思画作
攻击金化的战斗中,战士邱少云身上的棉衣被燃烧弹引燃,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对近在咫尺的水坑视而不见,最后被活活烧死;
上甘岭战役中,战士黄继光用身体阻挡敌人的机枪子弹,为掩护大部队的进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还有长津湖战役中,足足两个连的战士被冻死在阻击阵地上,他们宁可牺牲也没有后退半步。
冰雕连
除此之外,孤身坚守阵地、一仗击毙数百敌人的胡修道;在战斗中拖着一条断臂,炸毁敌人数量坦克的于水林;为了抢救地图,以身犯险最终牺牲的领袖之子毛岸英;还有数以万计的重伤不下火线、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他们都是这场战争最后能够胜利的保证。
除了英雄的个人之外,还有大量的英雄部队在战争中涌现了出来,比如前面提到的50军,还有死守汉江,几乎全部拼光的“万岁军”38军,还有以疲惫之躯镇守铁原,12天从不退缩的63军。
除了这些著名的部队之外,大部分先期入朝的部队,都经历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他们却在面对敌人时毫不退缩,用千千万万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
志愿军功臣
他们身上那种视死如归、只为胜利的精神,在西方人看来既难以理解,也十分可怕。
最后,连一直唯武器论的美国士兵也不得不承认,战争中有比武器装备更为重要的东西。
总结:
德国人是善于总结军事理论的,但是他们的总结往往流于物理层面,对于精神层面很少涉及。
也因此,他们会觉得志愿军很“不可思议”。
二战后投降的德国军官
但是他们却很少有人思考过,信仰能带给一个人或者一支部队的力量。
欧美人的信仰观比较狭隘,他们认为只有宗教信仰才叫信仰。
但是在中国,任何一种执着的理想都可以叫做信仰。
守护国家的富强,守护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信仰。
这种信仰是如此坚定和纯洁,以至于让志愿军战士可以忘却生命的危险,用生命和血肉拼搏出胜利。
志愿军战士
作家魏巍说: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志愿军是一支伟大的军队!
志愿军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为中国拼来了和平发展的机会,拼来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尊重。
他们不仅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也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