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清宫剧中还是清代的史书中,“带刀侍卫”都是一个出镜率极高的官职。比如,清朝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就是“一品带刀侍卫”。在通常的印象里,这些人一般都穿衣着华丽,英俊潇洒,武艺高强,而且在宫里还有着比较显赫的地位 。而且,因为离皇帝近,他们往往比一般朝臣更容易得到皇帝的赏识。但实际上,能到这个高度的“带刀侍卫”,在历史上少之又少。其他数量众多的“带刀侍卫”,他们又是形象呢?是否像真的是个个帅气,武艺出众,霸气凛然呢?
得益于清朝后期的照相术,让我们能从一些老照片中,得到想要的答案。可以看出,这些带刀侍卫相貌、穿着非常普通,就一般兵丁没有什么两样。清朝的侍卫不是明朝的锦衣卫,没有飞鱼服可穿。清朝后期,国家危难而且贫穷,能够穿戴华丽,享受奢侈生活的人少之又少,就是光绪皇帝也曾经为吃两个鸡蛋而发愁。那宫中的宫女,或者是侍卫,他们所用的衣料,就更没什么好的了。
当然,带刀侍卫也有其好处。首先,他们的职责,是为了保护皇上的安全,这在崇尚中央集权的古代,还真算得上是一份无上的光荣!另外,带刀侍卫的原始身份也不简单。皇帝的侍卫,自然是要让皇帝绝对相信的人来担任,所以他们通常都是一些有身份的贵族,或者是蒙古王宫的子弟。而且这些人教育程度一般都很高,普遍的还都是些文武全才。这帮根红苗正、博学多才的人,一旦和天子距离接近,当然就很容易得到升迁的机会。
所以,就有不少清朝的贵族,热衷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皇宫中做侍卫,这样就有可能得一个好的前程。比如说人们所熟知的傅恒,他就是从蓝翎侍卫开始做起(蓝翎侍卫是清代侍卫武官的一个名称,级别在正六品。),之后成为了总管内务府大臣,然后再到户部尚书。乾隆时期最得宠的大臣和珅,也是发迹于在皇帝出行时,接了皇帝的下茬儿。
当然,傅恒与和珅他本身的身份也并不普通。傅恒是清高宗孝贤纯皇后的弟弟,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他就出身名门,曾祖父更是在清太宗、清世祖两朝当议政大臣。而和珅也是出身官学的高材生,老早就成了太子太保冯英廉的孙女婿。可见宫中的人,地位和身份都不是一般老百姓可比的。
当然,在宫中当差的侍卫,也不都是那么惬意的。平时,他们都要严格遵守皇宫中的规矩。其中之一就是刀把的朝向。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前期,都规定侍卫的刀柄要朝前,刀尖要朝后。
而在乾隆后期,刀柄的方向就改成了朝后了。这是源于满族旧时的一种传统。当他们在作战的时候,刀柄朝后就比较方便于拔刀。如果有人敢在这方面出错,轻则降级、罚俸,严重时可是会丢掉小命。所以,能够进入宫中工作固然是好,但是也存在着很高的危险性。
当然,真轮到带刀侍卫大显身手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帝国出现了问题。而且如果真的遇上事儿,他们也未必能发挥作用。嘉庆八年,厨师陈德因为生活不如意,就拿了把尖刀入宫行刺皇帝。看着吼叫着冲过来的大汉,带刀侍卫们呆若木鸡,万全不知所措。直到皇帝的姐夫、蒙古亲王拉旺多尔济挺身护主,身中三刀之后,这帮人才反应过来,将陈德拘押。事后,嘉庆皇帝对所有侍卫和相关人等都进行了罚俸处理。这在带刀侍卫的历史中,也真算是一个奇葩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