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谁让你去抓日本军官了?你这个司令员当得够格吗?我看可以不要干了!你马上写一份检讨,明天给我送过来,听见没有!”
1940年的一天,一向温文尔雅的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十分罕见的在电话里发了脾气。电话的那头,是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抓了个俘虏,不表扬也就罢了,怎么还挨了这么一顿骂?但是,当刘伯承师长说出自己的理由后,皮定均立刻心服口服,很快就做出了深刻检讨。
那么,皮定均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这还要从皮定均这个人的特点说起。
皮定均是个可怜人,他的童年正应了那句话: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由于父亲的早逝,他的家庭分崩离析,皮定均只能跟随祖母过日子。为了能活下去,他要过饭,给地主家放过牛,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
1927年,皮定均加入了农会,第二年成了儿童团团长,第三年当上了红军。完成这个人生的三级跳之后,他开始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他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勇猛,职位也是一再提升。他从一个普通战士,一路成长为红军的团长,靠着赫赫战功,成为了一名勇将。
但是,皮定均也有自己的毛病。他打仗比较“糙”,有时候显得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后来刘伯承为了培养他,推荐他当了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可是皮定均的毛病仍然没有改。不过,皮定均倒是有进步的愿望,也很好学,这让刘伯承觉得,他是一块璞玉。只要善加打磨,就能焕发出光彩。
抗战爆发后,皮定均成为了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跟随刘伯承转战太行山。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里,他如同海绵一样,从刘伯承的身上吸取知识,谋略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刘伯承却始终觉得他还有提升的空间。
1940年,皮定均完成了第五军分区的阶段性总结,准备按照惯例去见刘伯承。从第五军分区到129师师部,有大约50公里远,皮定均一路上心情舒畅,快马加鞭,两三个钟头就赶到了刘伯承处。刚一下马,他就风风火火的喊道:“师长,我来报到了!”
此时的刘伯承,正在一幅地图前仔细的看着。他没有回头,就问道:“皮定均,你这一路都看到什么了?”
皮定均一愣,没有反应过来。他想了想,回答道:“师长,这一路上很太平,没有发现鬼子和伪军。”
刘伯承回过头来,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这一路上太平。但是,路上的经过几座山丘、跨了几条河、有多少岔路,岔路的方向都是通向哪里的,这些你都注意了吗?”
皮定均刚才忙着赶路,哪里会关注到这些?他只好有些尴尬的摇了摇头。自己的第五军分区,他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出来之后的地形,他一直觉得这不是自己的辖区,所以就没有关注。
刘伯承自然知道老部下的毛病,于是走过去,语调平和地说:“敌人和你打仗,不可能总是在你熟悉的地方打。所以不只是你自己的辖区,周边区域的地形你也要熟悉。打仗之前不先熟悉地形,就很容易遭遇敌人伏击。作为一个指挥员,你的任何决策都关系着士兵们的性命,不养成随时察看地形的习惯可不行。”
皮定均知道,这是刘伯承想要让他成长,所以坚定地点了点头。回去之后,他开始从第五军分区的周边开始,一点点的扩大范围,将方圆几十公里的地形摸的烂熟。而且从此之后,他还养成了战前用一切机会侦查地形的习惯。在对付敌人的游击战中,他指挥部队,如同精灵一般的在平原、山区忽隐忽现,打得敌人找不着北。
刘伯承看着皮定均的改变,十分欣慰。但是他觉得,皮定均身上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如果这个缺点不改掉,他距离成为优秀指挥员就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一点,就是皮定均的勇猛。
在战场上,勇猛是军人战斗力的基础。但是,作为指挥员,过于勇猛就不妥当了,至少不能“鲁莽”。而偏偏皮定均,就有这样的毛病。
武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和邯郸很近。这里是日军在河北的驻兵重地,在以前,他们多次从武安出兵,扫荡第五军分区。皮定均视武安之敌如同眼中钉肉中刺,有好几次都想拔掉这颗钉子。只可惜,武安城中没有我军的地下人员,敌人的兵力和布防情况他一点都不知道。
眼看到了百团大战前夕,太行山里已经悄然弥漫开了火药味。为了确保八路军的出击没有后顾之忧,刘伯承命令第五军分区派人,把武安县敌人的情况全都摸清楚。
这个命令,倒是让皮定均兴奋了起来。当初在红军时期,他曾经干过侦查,对于这套业务很熟,再加上好久没有进城了,他也想去武安城里看看。于是,他留下一张纸条,然后就换上了便装,骑上了一头毛驴,和谁也没说,就进了武安县城。他早年间就是农民,如今换上便装,拿出当年的做派,倒是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就这样,皮定均进了武安城,一连转悠了好几个小时。他在大概摸清敌人的部署和据点后,又顺手买了点东西,然后才晃晃悠悠地往城外走。他一直觉得,自己的行动万无一失,谁知却在快要出城时被敌人发现了。一队敌军尾随而至,皮定均只好“快驴加鞭”,冲出了武安城的东门。
巧得很,此时的城外,正好有一队八路军赶来接应他。原来,皮定均的老部下金传华发现了纸条,这次知道司令员只身进城了!他马上集合起一支队伍,赶到了武安城东门外。他们刚做好准备,就看见皮定均骑着驴,三步一颠的朝他们跑了过来,身后跟着一队日军。金传华赶紧开枪射击,吸引了鬼子,这才让皮定均顺利逃脱。
从此后,皮定均得了一个外号——皮老驴!
事后,皮定均将自己的侦查结果化成了一张详尽的布防图,上报给了刘伯承。可正如本文开始所说的一样,就在他满心等着表扬的时候,刘伯承却通过电话把他一顿骂:
“皮定均,你作为指挥员,应该随时和你的部队在一起!单枪匹马以身犯险,你这是严重的失职和不负责任!我看你这个军分区司令员不要干了,你去当侦察员吧。”
刘伯承的一顿痛骂,让皮定均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他确实勇敢,但是作为一个指挥员,他的勇敢不应该是匹夫之勇,而是勇于打硬仗、勇于带领部队在逆境中求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大勇。他赶紧向刘伯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做出了深刻的检讨,保证以后不会再犯。
而刘伯承的目的,就是要敲打一下皮定均,让他明白一个指挥员该尽的职责。而皮定均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后来成长为一位有勇有谋、识大体顾大局的将军。
解放战争初期,皮定均向刘伯承展示了自己学习的成果。当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围攻我军中原地区的6万部队。为了保全力量,党中央决定派让一个旅做出向东突围的假象,吸引敌人注意,掩护主力部队从西面突出包围圈。这个诱敌的部队,无疑会面临巨大的风险。综合考虑之后,党中央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皮定均。
此时的皮定均,已经是一位对于军区地形了然于胸、谋略深远、敢于挑大梁的成熟将军了。他接到命令后,带着部队在大白天公然向东进军。而到了晚上,他又会沿着小路悄悄地转回来,然后第二天白天再出发。如此连续几日,敌人真的以为他这一路是突围主力,然后集结重兵压了过来。而其他部队,则悄然向西,在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之后突出了重围。
之后,皮定均凭着对地形的熟悉,以及勇敢的作风,与敌人缠斗了一个多月,其间大小24战。最后虽然他们旅付出了伤亡很大,但仍然抓住机会突出了重围,创造了战场上的奇迹。
皮定均作为我军的优秀将领,战场表现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刘伯承元帅对他的改造。刘伯承元帅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可以说是我国的军事教育先行者。有很多的优秀将领,都是他培养出来的。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这就是刘帅育人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