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
一句振聋发聩的宣言,让无数人热血沸腾。刘胡兰,这位10岁加入儿童团、14岁入党、15岁牺牲的年轻党员那不惧生死的精神,已经随着革命的胜利而永载史册。
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贫农出身。在1938年4月,文水县成为了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员顾永田担任了县长。刘胡兰对顾县长十分崇拜,一切行动坐卧都向他学习。后来顾永田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刘胡兰十分难过,便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向其致敬。这一年,刘胡兰刚刚8岁。
刘胡兰性格刚强,敢想敢干,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1945年,刘胡兰当选云周西村村妇救会秘书。1946年6月,刚刚14岁的刘胡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党组织明确表示,让刘胡兰“候补”是因为她年龄太小。等她18岁时,组织就会让她转为正式党员。
此时,蒋介石掀起内战狂潮,阎锡山积极响应,组织了所谓“奋斗复仇自卫队”,对解放区进行军事打击。刘胡兰此时接到了转移命令,但是她以自己年龄小、不容易引起注意为理由,坚决要求留下来工作。党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她的要求。
此时虽然刘胡兰年仅15岁,但是革命经验已经相当丰富,能文能武。她不但发动群众、收集敌人情报,还积极配合部队打击反动势力。当时云周西村的村长石佩怀和阎锡山勾结,为其派粮派款。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将这个人见人恨的反动村长秘密处死。
1947年1月8日,敌人突袭云周西村,村农会秘书石五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害怕了,供出了党组织。1月12日,还没来得及转移的刘胡兰被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刘胡兰始终不为所动,既不连累群众,也没有供出党组织的其他情况。见撬不开她的嘴,敌人便逼她“自白”,却招来了一阵痛骂。最后,刘胡兰主动躺到了铡刀之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1947年2月,延安各界慰问团副团长张仲实在听说刘胡兰的故事后,立刻向党中央汇报,并且恳请毛主席为刘胡兰题词。于是,在3月26日,毛主席郑重地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并且派人送至刘胡兰的家乡——山西省文水县。但是此时山西境内并不太平,军阀阎锡山和日本侵略者残余势力沆瀣一气,经常对解放区进行骚扰,毛主席的题词也因此遗失。
1956年12月,共青团山西省委举办了纪念刘胡兰就义10周年的活动,同时再次恳请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题词。毛主席欣然应允,再次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并于1957年1月11日送达文水县云周西村,文水县人民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为一个人写了两次内容完全一样的题词,这其中包含着他对这位年龄最小的女烈士的肯定。
但是对比刘胡兰,另一位英雄董存瑞却始终没能得到毛主席的题词。哪怕是隆化县的22万百姓翘首以待,毛主席仍然没有题词,这是为什么呢?
董存瑞在1929年出生于河北怀来,家庭成分也是贫农。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儿童团,并且因为机智勇敢,立过不少功劳,还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他正式加入八路军,不久就成了班长。在战斗中,他继续发挥自己头脑灵活、胆大心细的特点,不断地打击着敌人。1947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三大战役还未正式展开,董存瑞的所在部队已经开始在河北攻城略地。在攻打隆化县城的战斗中,董存瑞担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炸掉了敌人4座炮楼、5座碉堡。但是当部队发起冲锋时,敌人的一座桥型暗堡却突然开火,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爆破组接连派出两拨战士,都没能炸掉敌人暗堡。此时,董存瑞对连长说道:“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在获得了连长的同意后,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就向敌人暗堡跑去。
这处暗堡确实厉害,在冲刺的过程中,董存瑞腿部受伤。但是凭借惊人的毅力,他仍然爬到了暗堡下面。但是暗堡两边都是光滑的墙壁,无法放置炸药包。而董存瑞手中,也没有可以支撑的工具。就在此时,嘹亮的冲锋号响起,董存瑞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来完成任务了。他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就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动导火索,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了炸药的支架。最后,他向着战友高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
随着惊天的巨响,暗堡四分五裂,解放军也顺利地攻入了敌人阵地,打败了敌人。可是,董存瑞也已经粉身碎骨,几乎连一点残肢都找不到,只找到了一支破旧的布鞋。这一年,董存瑞年仅19岁。
战斗结束后,司令员程子华听说了董存瑞的事迹,立刻指示部队的宣传部门进行宣传。后来随着一本叫《董存瑞的故事》的故事集出版,董存瑞成了全军全国家喻户晓的英雄。
1956年,隆化县烈士陵园扩建,县政府想趁机为英雄董存瑞树立一座纪念碑。这个动议很好,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当地百姓的支持。但是,既然是纪念碑,那就必须要有碑文,那碑文写什么?又有谁来写?如果找个寻常的书法家来写,那此事的积极意义就会大打折扣。最后经过在群众中征集意见,县领导最终决定,请求毛主席为董存瑞题字。
毛主席的字,狂草中透着一股威严,笔锋中饱含力道,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而且,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也是卓越的军事家,让他为英雄题词,再合适不过了。更何况,毛主席也乐于给人题词,比如1943年为严丙武(后改名马再生)题词“埋头工作、努力学习”;1944年为张思德题词“为人民服务”。那现在轮到董存瑞,毛主席应该不会拒绝吧?
然而,事情却很不顺利。从事陵园筹建工作的冀兴坡拿着申请,去北京呈请题词。在审批工程方面,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可就是题词,却迟迟下不来。冀兴坡多次询问,得到的答复始终是“正在研究,再等等。”冀兴坡很疑惑,题个词而已,还需要研究那么长时间吗?难道是毛主席不想给董存瑞写吗?按说不会,这样的英雄事迹,毛主席应该是会乐于题词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冀兴坡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在1956年5月,冀兴坡拿到了题词。他激动地展开纸张,只见上面是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可再往下一看,冀兴坡却禁不住奇怪,因为落款是“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这是怎么回事?为何给董存瑞题词的不是毛主席,而是平时很少动笔的朱总司令呢?
看着冀兴坡疑惑的表情,接待他的优抚司的邹司长道出了原因:在刚接到呈请的时候,毛主席本来是很乐意题词的。但是后来转念一想,这个字是要刻在纪念碑上的,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慎重。于是主席专门为此时召开了会议,和其他的国家领导人共同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既然董存瑞是战斗中涌现出的英雄,那他的纪念碑碑文,由军队的最高领导人来题写更加合适。冀兴坡这才豁然开朗,拿着朱总司令的题词高兴地走了。
不久之后,董存瑞英雄的纪念碑就竖立在了烈士陵园里。上面,“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成为了英雄的写照,也成为了激励后人的一声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