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In 1982, Farmers In Hebei Found Many IOUs From The Eighth Route Army, And Immediately Wondered: Who Is The Mother?

2023-06-14 15:36

这盒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八路军写的欠条?我妈到底是什么人?

1982年,在河北省兴隆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里,四十多岁的朴实农民朱海清,正在收拾家里的一些旧东西。他的母亲张翠屏,此时正在医院里,眼看已经不久于人世。他这次回来收拾,正是听了母亲的话,来寻找一个小木盒子。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木盒子并不难找,但是里边的东西却让人疑惑。那是一张张的欠条,落款都是“八路军冀东军区”。朱海清从没听说过母亲和八路军有过什么瓜葛,因此心里产生了疑惑,对于母亲的身份和过去的经历,也都有了一些怀疑。

当他拿着木盒子,回到医院时,母亲看着里面的一张张欠条,十分释然地笑了笑。她让儿子把病房的门关上,向他说起了一些往事……

1937年10月,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央北方局派遣李运昌、胡锡奎等干部,进入冀东地区,创建根据地,培养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后来著名的开国将领宋时轮、邓华,也带领军队进入冀东,组成了八路军第四支队。由于工作方式得当,第四支队很快就发展成为了一支人数上万的武装力量。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但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冀东地区的抗战却并不顺利。在一次向外转移的大行动中,第四支队遭受了重创。宋时轮等人因此离开冀东,只有李运昌还在坚守。

1939年6月,北方局决定,不再往冀东地区派遣新的主力部队,而要以现有部队坚持下去。在根据地建设的主导思想上,提出要先建立小块的根据地,然后多点开花,将小根据地最终转化为大根据地。同时,晋察冀军区还作出决定,将仍在冀东地区坚持的部队,统一编为八路的第十三支队,由李运昌任司令员,曾克林任参谋长。

但是,在这一时期,想要坚持下去谈何容易。冀东地区有不少矿区,所以日军的力量很强。加上一些地主武装和土匪的不断搅扰,让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只能以人为单位,慢慢发展抗日力量。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就这样,一批专门从事地下工作的交通员,被最先发展了起来。而张翠屏,就是其中之一。

张翠屏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但她的丈夫朱殿坤,却是一位老地下党员。早在1930年,他就已经开始为党组织工作了。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朱殿坤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由于工作性质太过危险,他始终没有告诉妻子自己的真实身份。

但是,张翠屏虽然没上过学,但却十分聪明机警,人称“麻利嫂”。很快,她就发现了丈夫的一些诡异之处。朱殿坤总是会经常接到一些奇怪的信件,然后不管多晚,都会立刻出去送信。而且,他还经常告诉妻子要保密。后来,张翠屏听到伪政权宣传要抓“地下党”,立刻就明白了丈夫到底是干什么的。在她的逼问下,朱殿坤只能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此时,张翠屏并没有像一些小女人一样,拦着丈夫去做抗日工作。相反,她还表露出了想要加入的想法。朱殿坤大喜,立刻向自己的上级反映了情况。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张翠屏被正式接纳为党组织的地下交通员。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1942年,虽然抗日战争的形势向好,但敌人的气焰仍然猖狂。在一次传递情报的任务中,朱殿坤遭遇了意外,被日伪军逼到了绝境。为了不让情报泄露,朱殿坤跳下山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而此时,张翠屏正怀着孩子。党组织为了照顾她,停掉了她的工作,让专人负责保护她。就这样,张翠屏艰难地生存了下来。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张翠屏虽然不再担任交通员,但是仍在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八路军。她的家,成了一个交通员的休息站。很多人在传递情报时,都会留宿在她家。每当此时,张翠屏总会热情地招待。交通员表示要给钱,但张翠屏一概不收。

但是,八路军有纪律,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既然张翠屏不肯收钱,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打借条。很快,张翠屏手里,就拿了不少借条。

时间来到了1943年1月,冀东大地一片冰天雪地。此时,李运昌带领着三百多名战士,在七千余名敌人的围堵之下,来到了张翠屏家附近。他们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转移。眼看着,队伍就要被逼入绝境了。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听说自己的队伍有了麻烦,即将临盆的张翠屏,不顾身体不便,执意要带部队进山。她知道一条小路,可以让八路军逃出牢笼。

但是,李运昌却执意不肯让张翠屏带路。战场转移,时间异常紧张,而那条小路距离很长。不要说张翠屏是个孕妇,就是个普通的老百姓,怕也跟不上。李运昌是真的担心,张翠屏在路上会出什么事。

但是,张翠屏的态度却十分强硬,她说道:“我和肚子里的孩子,不过是两条命,你们可是三百多人,比我们重要多了。想要打跑鬼子,全靠你们八路军了。我一个山里人,走这些山路不算什么。”最终,李运昌只能同意让她带路。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这一路,大家走得非常艰难。为了摆脱追兵,张翠屏带着部队日夜兼程地赶路,走了三十多个小时都没有休息,总算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此处正好处在一个冰川的下风口,隐蔽性极强,敌人发现不了。

但是刚刚停下来,张翠屏就坚持不住了,她的脸上煞白,宫缩不止,眼看就要生产了。八路军战士们没人懂得接生,李运昌只能让人赶紧烧些热水,尽全力帮助张翠屏。

很快,孩子便顺利地出生了。李运昌用自己的军衣包裹着孩子,捧在手里爱不释手。而张翠屏,则因为劳累和疼痛,出现了暂时性的休克,好半天才缓了过来。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而这个孩子,就是朱海清。因为他是出生在冰川之下的,所以又得了一个别致的小名:冰儿。

新生命的到来,让战士们欣喜不已。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战士们没有军粮,和组织也断了联系,未来的这个冬天,他们该怎么办?

此时,张翠屏已经恢复了一些体力。她对李运昌说,自己可以出山筹措粮食。李运昌想了一下,觉得眼下只有这个办法,便同意了。

其实,张翠屏的家里也没有余粮,想要解决三百多个战士的吃饭问题,她只能向地主和富农借粮。而这么一弄,就会让这个刚刚生产不久的女人,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李运昌得知情况后,立刻拿出仅有的一些钱,想要补偿张翠屏。但张翠屏却说:“你们这些钱还有大用处,先留着。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

一听这话,李运昌急了,说道:“我们八路军是有纪律的,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让你出面筹措已经很过意不去了,哪里能让你自己负担?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张翠屏说道:“那这样,粮食就算你跟我借的总行吧?钱我现在不要,你打借条,以后我再找你们要。”李运昌想了一下,考虑到自己的钱也不够,便点头同意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翠屏过不久就往山里送一次粮食。而这些粮食,也都变成了一张张的借条。前前后后,数量竟然达到了七千多斤!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一个多月后,李运昌派出去的联络员找到了党组织,他的队伍又要执行任务去了。临走前,李运昌找到张翠屏,感谢她的支持,并表示粮食自己一定要还。而张翠屏则没有提借条的事,只是嘱咐队伍,一定要多打鬼子,争取早日将侵略者赶出去。

后来,张翠屏的村子被日军捣毁,她只能带着儿子,去别的地方讨生活。为了还债,她的生活异常困苦,可以说家徒四壁。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还有新中国开始阶段的困难时期,张翠屏一家的生活都很贫穷。此时,如果张翠屏拿出那些借条,就可以瞬间获得七千斤粮食。这在当时,已经相当于大学教授十几年的工资了。

但是,张翠屏却从未想过去找党组织要账。她知道,国家还不富裕,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至于那些借条,她虽然完好地保存着,却只当它们是那段岁月的见证,很少向别人提起。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慢慢的,国家的经济情况变好了。而朱海清,也进入了兴隆县钢铁厂工作。但是,操劳一生的张翠屏,此时却病倒了。沉重的病体,让她感到来日无多。所以,她才让儿子找出这个小木盒,想让他在自己死后烧给自己。可是,朱海清好奇心强,打开了这个盒子,发现了借条。于是,张翠屏只能将这一段往事告诉了儿子。

但是,在讲述完之后,张翠屏却嘱咐儿子说:“我离开之后,你可千万别去找政府要东西,别给政府找麻烦,那样会给我和你爸脸上抹黑的。记住,不是我们救了八路军,而是八路军救了我们!

朱海清看着母亲的眼睛,坚定地点了点头。

不久之后,张翠屏离开了人世。而朱海清也按照母亲的遗愿,将那些借条全部烧毁。

1982年,河北农民发现多张八路军欠条,当下怀疑:母亲是什么人?

然而,事情还没完。就在1988年的4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干部,突然出现在了朱海清的家门口。他激动地看着眼前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问道:“请问,你是冰儿吗?

原来,此人就是当年的李运昌司令员。他在抗战胜利后,一直在努力寻找张翠屏一家,可惜没有找到。不久前,他得到了一些线索,于是便顺藤摸瓜地找到了朱海清。

此后,李运昌也讲起了过去的事情。提起张翠屏,他不禁老泪纵横,说道:“要不是她,当初我们这三百多人,不是被鬼子打死,也被饿死了。”几天后,李运昌由朱海清引导,在张翠屏的墓前献上了一个花篮,上面的缎带上写着:向恩人麻利嫂致敬!

在解放后,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当初红军、八路军的借条。但是,往往这些借条的持有者,都是宁可自己受饿,也不肯去要求国家补偿。这种只知付出、不图回报的朴实精神,确实令人感动。虽然他们未曾上过战场,但也同样是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