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In 1962, Chairman Mao Invited Puyi To Dinner, Pointing To A Meat Dish And Asked: How Is It Compared To The Imperial Dining Room?

2023-06-17 17:29

来来来,溥仪先生,尝尝这道菜。

1962年的春节,中南海的颐年堂里,正在举办一次十分特别的宴会。宴会的东道主是毛主席,参与的人除了一些国家高级领导,就是主席的亲属。但是,宾客中也有一个很特别的人,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席间,毛主席指着一道酥香软烂的“紫罐煨肉”,笑吟吟地对溥仪说出了上面那句话。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溥仪忙不迭地点着头,用筷子夹起了一块肉,放进嘴里仔细地咀嚼了起来。他一边吃,一边点头说道:“主席,这道菜的火候和调味恰到好处,真是味美厚重,独具品位啊”毛主席和在座宾客听了这话,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毛主席夹了一块辣椒,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突然,他又把眼睛看向溥仪,问道:“溥仪先生,你觉得这道菜比你们御膳房做得如何啊?皇宫里的御膳房做出来的东西,真的好吃吗?

听了这话,溥仪有些无奈地笑了笑。御膳房,他对于这个名字,可没有丝毫的美好回忆,不管是在什么时代。

溥仪是在1906年生人,1908年,虚岁3岁的他就被抱入宫中,懵懵懂懂地成了皇帝。但同时,一段关于吃饭的噩梦也开始了。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满洲人在育儿方面,又是十分古怪的认知——孩子不能吃饱,一旦吃饱就会生病。反过来,只要是孩子生病了,那就一定是吃饱了撑的,只要饿上几顿就会好。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溥仪入宫之后就几乎没有吃饱过。他的餐食,都是那些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太妃控制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严格的限制。

从一些影视剧和当事人的回忆录当中,我们听说过一些故事,什么清朝皇帝每顿饭都要吃一百道菜之类的。也确实,清朝皇帝、太后之类的显贵,饭桌上的菜,确实是铺天盖地的一大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菜,绝大部分都是用来撑门面的,不是用来吃的。往往一道看上去十分诱人的肉菜,已经被反复加热过多次,正处在变质的边缘。而真正用来吃的,也不过就是几道菜而已。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到了溥仪这里,情况更加严重。他退位前后,那些诱人的菜式仍然会每天上桌,但全部是些充门面的“假货”。他真正能吃到的,不过是一些稻米粥和小咸菜而已。这些东西,通常都是太妃的小厨房供应,和御膳房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他在某一顿吃多了,就会有太监报告给太妃,那么溥仪就会在下一顿饭时候饿肚子。

后来,溥仪的年龄逐渐增长,吃得越来越多,但是太妃们给他的定量却不增加。有一次,他实在是饿得慌了,看见宫外进贡来的肘子,便不顾一切地抢来吃。这种情况,在这个小皇帝的身上并不少见。至于御膳房,对于溥仪来说,就像是一个概念而已。从小到大,他并没有吃到过什么御膳房的东西。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成年后,溥仪逐渐对吃什么有了自己的主导权。此时,正好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进宫,影响到了溥仪的饮食习惯。他开始喜欢上了西餐,认为这才是比较绅士的餐食。就算是偶尔吃中餐,也是喜欢吃烤鸭一类的老字号。这些东西,御膳房做不来,大部分是从外面送进来的。

但是,在小朝廷之外,中国大地烽烟四起,军阀混战。溥仪的西餐还没吃多久,便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不得不先后在醇亲王府和天津落脚。在之后不久,又发生了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事件。溥仪此时极其渴望复国,结果一些中国、外国的骗子、军阀联起手来,以帮他招募军队、加入政府为由,骗取他手里的钱财。溥仪手里的钱如同水一样流失,每天都在气愤和心疼中度过。吃什么对他来讲,已经完全无所谓了,因为反正也吃不出什么味道。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后来,溥仪又在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的安排下,前往东北当起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在他的皇宫里,也设置了御膳房,并且按照侧重不同分为了中膳房、西膳房和茶房。这个御膳房几乎可以满足溥仪的任何饮食要求。但是,他仍不觉得御膳房做出的东西如何好吃,这主要还是因为心情实在太差。

溥仪进入东北后,一度天真地以为,日本人是想要帮他复国的,所以还真拿出了一些勤政的架势。但是不久之后他就明白,他不过是日本人的一面旗子,并无半点实权,于是对他们的一些安排,显得并不配合。

但是日本人方面,则通过安排在溥仪身边的“皇室御用挂”吉冈安直施加压力,让溥仪感觉到,自己随时可能被日本人废掉。于是,他害怕了起来,天天害怕日本人给他下毒。以至于他的每顿饭,都要拉着自己的弟弟溥杰一起吃。可以想象,这一时期的溥仪,对于食物的恐惧甚至超出了渴望,又怎么会品尝出什么美味呢?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1945年,随着苏军开始进攻日本关东军,溥仪被俘虏到了苏联。苏联人对溥仪一行人倒是给予了一定的优待,供应了不少肉类、红酒和面包,甚至还允许这些伪满洲国的君臣自己种菜。这段时日,溥仪心情轻松,也能尝出些食物的味道来了。他最喜欢吃三样蔬菜:茄子、西红柿和大辣椒。只不过,苏联没有多少中餐的佐料,而溥仪的随行人员里也没什么水平优秀的大厨,他的饭菜质量,难说有太好的保证。

1950年,溥仪被送回了中国。他被定性为战犯,关进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按照国家的改造政策,战犯们的伙食标准很高,远远超过了我国的高级将领和国家领导人。但是在进入初期,溥仪却再次对食物产生了恐惧。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溥仪自忖在伪满时期罪孽深重,又总觉得前朝皇帝绝无好下场,怎么想都觉得自己万无生理。所以他虽然早就得到了国家不杀他们的承诺,也感受到了国家的善意,但是在改造初期仍然极不配合。甚至有的时候菜稍微好一点,他就感觉这是“断头饭”,一边吃一边流泪。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的身边发生了不少事,让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他身体不好,所以战犯管理所的管理员,经常让医生护士特别关照溥仪,还让一些改造比较好的皇亲国戚,和溥仪结成互助小组,帮他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为了让溥仪安心改造,他们还联系了他的妻子——祥贵人李玉琴,以及一些在世的清朝遗老,向溥仪讲述新中国的万千气象。战犯管理所还曾经组织战犯外出参观,让他们看到了东北大地上的勃勃生机。溥仪深受触动,从此安下心来改造,情绪和态度比之前,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于是在1959年,新中国第一次对战犯进行特赦,溥仪名列其中,走出了战犯管理所,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在这一阶段,虽然国家给溥仪的补贴和工资不少,但是受当时全国的物质条件限制,溥仪在饮食方面并不奢华,甚至和普通人一样简单。为了节省,他慢慢减少了肉食的摄入,爱上了北方人特别喜欢吃的烙饼。

溥仪不仅喜欢吃烙饼,而且自己还会做。在和护士李淑贤结婚后,他曾经“露过一手”,但是不算非常成功。他烙的第一张饼没有熟,第二张饼则是烙糊了,只有第三张成功了。他将前两张饼都自己吃了,把第三张饼拿给了妻子。这件事,还一度让李淑贤感慨不已。

国家的领导人,也对溥仪非常关心,经常邀请他出席一些活动。正如本文开始所说的那样,在1962年的春节,毛主席主动邀请溥仪,参加自己的一个小型宴会。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毛主席的“宴会”,其实内容也十分简朴,桌子上没有多少菜,大部分还都是素菜。只是在溥仪面前,有那道“紫罐煨肉”。餐桌上,所有人都是尽量让溥仪多吃一些肉,自己则是更多的吃素菜。包括毛主席,也是一样。主席不停地给溥仪夹菜,这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尊重。

吃着吃着,如同本文开始所说一样,毛主席向溥仪问起了御膳房的事。溥仪回答:“其实御膳房做的菜到底是否好吃,我的印象并不深。那个时候,我有太多的顾虑和牵挂,吃饭如同嚼蜡,根本尝不出味道来。远不如今天主席的这一顿,让我感觉舒服。

1962年,毛主席请溥仪吃饭,指着一道肉菜问:比御膳房做的如何?

老主席哈哈一笑,回答道:“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清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大趋势,伪满洲国是日本人的阴谋,你一个人左右不了什么。如今,只要你能够好好地工作生活,为新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保证,以后你的每一顿饭,都会和今天一样舒服。

饭后,毛主席和溥仪又聊了5个多小时。溥仪提出,自己想再写一些材料,将一些当年的秘密全都写出来,当作是自己的赎罪,也同样算是给国家献礼。毛主席笑着说:“写往事也好,写回忆也好,总之是为了总结历史和自己。你可以写一些和自己有关的人和事,要包括好的和不好的两个方面。只有把自己写清楚了,别人看了才会明白。

从中南海走出来之后,溥仪显得格外有劲儿。通过简单的一顿饭,他感受到了国家领袖的尊重和大度。未来,他还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但是这条路该怎么走,他已经是心里有数了。正如他在接受战犯管理所所长询问时的回答一样:“我前半生有罪,以后一定坚定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