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一天,一位身材消瘦的学生走进了位于莫斯科的中国大使馆。此前不仅,他接到了一封召令,让他不要告诉任何人,悄悄地去见一位神秘的领导。
在大使馆的会客厅中,这名学生看到了一个戴着眼镜、神情有些倦怠的军人。“陈叔叔!”学生高兴得喊了一声。此人,正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陈赓。陈赓看学生进来了,招了招手让他过来,端详了半天之后,说道:“我看了你的成绩,真的是十分优秀,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你的期望。但是,我今天叫你来,是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能不能改行?”
“改行?为什么?”这名学生有些诧异。自己在苏联辛辛苦苦地上了5年学,已经学有所成了。此时改行,相当于前功尽弃。究竟是什么状况,需要他这样做呢?
陈赓看出了他的迟疑,说道:“这是国家的需要,但是也并非命令,如果你不同意的话,也可以保持原专业不变,到时候回国也一样是做贡献。”
学生想了一下,说道:“国家需要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改行没关系,只是我想知道,让我改到哪一行?”
接下来二人的对话,让新中国的核应用工程,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颠沛的童年
这名学生,名叫彭士禄,祖籍广东省汕尾市。他的父亲,就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占有极重要地位的澎湃!
澎湃原名彭汉育,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澎湃在年轻时,读书非常努力。他曾在日本留学了4年,接触到了进步的思想。回到家后,他就“背叛”的他的阶级,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农民运动,也因此有了“农民运动大王”的美称。
很快,澎湃就被反动军阀盯上了。他在上海活动期间,军阀们暂时找不到他,便把黑手伸向了他的家人。1928年,澎湃的妻子蔡素屏被杀害。第二年,澎湃又在上海被捕就义。
夫妻二人相继殒命,剩下了年仅4岁的彭士禄。但就是这个年纪幼小的孩子,反动军阀们也不想放过,派人四处寻找,想要逮捕他。
受过澎湃教育的老乡们,非常可怜彭士禄,于是便想方设法地保护他。从1929年到1931年,彭士禄在二十多个革命群众的家庭中生活过。虽然颠沛流离,但是乡亲们给他的温暖,却让这个孩子得以健康成长。
1933年7月,革命队伍里出了叛徒,8岁的彭士禄被抓进了监狱。审讯人员对同时入狱的几位女同志严刑拷打,问她们彭士禄到底是不是澎湃的孩子。几位女同志都是彭士禄的“妈妈”,虽然不是亲生,却有胜似亲生的感情,不论受到如何的折磨,她们都没有泄露彭士禄的身份。敌人因为没有确切消息,便把彭士禄送到了所谓的“感化院”中。一年后,彭士禄被释放,为了生活,他成了一名小乞丐。
他一路乞讨,回到老家潮安之后,又被革命群众保护了起来。此时他已经12岁了,有了劳动能力,便经常帮着保护他的家庭干些农活儿,大家相处得如同真正的一家人一样。但是现在国民党的反动势力已经盯上了他,很快就又把他逮捕了起来。后来经过他的祖母周凤女士的努力,彭士禄再次被营救出来,然后经过澳门去了香港。此后由党组织出钱,让他去上了两年正规小学。
1939年,彭士禄重回内地。他在大人的谈话中听说了平山游击队的事迹,立刻心向往之,竟然来了个“离家出走”,跑到惠山地区参加了东江纵队!这下可把党组织吓坏了,如果他真的在前线有什么闪失,怎么向死去的烈士交代?于是香港党委赶紧找到游击队,好说歹说又把彭士禄带回了香港。
学霸改行
1940年,周恩来派人将在香港的一大批烈属都接回了重庆,彭士禄也在其中。在重庆停留一段时间后,他又被送回了延安青年干部学院学习。彭士禄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几乎在每一门功课上都名列前茅。而且他的政治觉悟高,有自己的见地,因此他成了学校中的模范生。
此后的十年间,彭士禄在延安从护士干起,后来转入工科,从事过机械、化学方面的工作。工作之余,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分别在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1951年,全国选派一些尖子学生去苏联留学,彭士禄考取了留学名额,进入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等学有所成之后,又转入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学习。
在苏联留学的几年时间,是彭士禄一个比较辉煌的“学霸”时代。他主修了36门理论课和3门实践课,除了3门理论课成绩为合格外,其他的学科成绩全部为优秀!他的毕业论文,也得到了苏联导师的赞赏,他因此获得了学院内"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的称号。他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机械化工领域的专家。百废待兴的祖国,似乎正等着他回去做贡献。
然而就在此时,彭士禄突然接到中国使馆发来的召令。这封召令上的文字神神秘秘的,似乎有什么不好说的事情。彭士禄在规定时间来到使馆,见到了前来苏联访问的陈赓将军。两人一番攀谈,陈赓竟然希望他这个已经完成学业的机械化工专家“改行”,这便是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彭士禄不知道的是,让一些苏联的留学生“改行”,正是陈赓此次访问苏联的目的之一。原来就在1954年,一艘名叫“鹦鹉螺号”的潜艇做出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它从美国东海岸下水,经过了墨西哥再到南美洲,之后横穿大西洋,最后又回到了出发地。整个航程中,潜艇都没有补充过燃料。为它提供动力的,仅仅是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铀燃料!
从此后,海军的格局便出现了变化,苏联方面也上马了核潜艇的计划。而新中国的领袖们也敏锐地感觉到,核潜艇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虽然中国的工业化非常薄弱,但是也希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涉猎。既然如此,那就需要大量的原子能方面的专家。现在正在苏联留学的那些工科学生,自然就成了最合适的“种子”。
当陈赓将军把想让彭士禄转行,学习原子能核动力专业的想法说出来的时候,彭士禄欣然同意。此后陈赓向苏联提出申请,将几个留学生尖子转入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核动力专业。从此以后的两年间,彭士禄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将近800天的时间里,他没有一天在午夜12点之前休息过!后来他对别人说起这段岁月时,总是不无感慨地表示:“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那样。”
1958年,彭士禄学成回国,被安排进了北京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与此同时,新中国的核潜艇工程项目正式上马,开始了部分装置的预研。彭士禄的回归,可谓恰逢其时。
发展核潜艇
然而让人沮丧的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中国核潜艇项目十分的不支持。他对毛主席说:“核潜艇太复杂了,你们中国是搞不出来的。而且,你们也不用搞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起联合舰队就可以了。如果你们实在觉得没有安全感,可以在中国境内建设基地,供我们苏联的核潜艇停靠,这不也就相当于你们有了吗?”
这番话,让毛主席非常生气。当着赫鲁晓夫的面他不好说什么,回来对自己的同志,他却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过去外国人占领我们土地那么多年,今天乃至以后,我们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为了自己目的使用我国的领土!核潜艇,我们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没有了苏联专家的帮助,核潜艇项目举步维艰。而此时国家的重中之重,是保证原子弹和导弹的研究。所以核潜艇项目只保留了一个50多人的团队,先进行一些理论研究。而彭士禄,就成了这个研究团队的总负责人。
虽然核潜艇项目暂时没有发展要求,但是彭士禄却丝毫不放松自己。他开始通过关系,搞来与国外核潜艇相关的一切资料和模型。很难想象,他当时对船体外观的参考资料,是两张模糊的航空照片,和一个拖朋友买来的模型玩具!其他的那些仪表、元器件、反应堆的这些核心部件,他一点参考资料都没有,只能通过理论研究来推算。
还有一个困难,就是当时他能搞到的资料,全是英文的。彭士禄的团队,俄文都是专家,但英文水平普遍薄弱。于是他就带领大家先从学英文入手,一点点地理解资料。那个时候,他们每天5点起床背单词,上厕所也要背单词,每天深夜睡觉前也要背单词。资料上的专业英语非常复杂,整个团队用了整整两年时间,硬是把核物理和潜艇工程的英语全都学通了,还搞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的所有运行方式。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家的宝剑铸造成功。紧接着,已经搁置多年的核动力潜艇项目重启。彭士禄背上行囊,就消失在了四川的大山里。在这里,新中国的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正在建设,彭士禄正是这个项目的副总工程师。
那一个时期,环境极为艰苦。蜀中之地蚊虫毒虫多,而所有工程建设人员都是露天工作,吃住都在工地上,所以每天身上都是一身的包。这些包不挠就痒,一挠就破,破了之后里边就会流出浓水。当时基地的补给也是非困难,大家每天吃的,都是硬邦邦的窝头,菜只有野菜和白菜根。就是再这样的环境中,实验基地在一点点的成形。
基地成型了,理论模型还没有着落。彭士禄继续带领团队,一点点的啃数据。当时的试验基地中没有电子计算机,所有的数据都需要用手摇计算机和算盘演算出来,效率很低。计算人员每天不停地计算着,有的时候彭士禄也会亲自上阵。当时很多人都曾经看到过彭士禄光着膀子,下身只穿一个大裤衩,在那里不停地加班计算。很多人都和他开玩笑说“彭副总,你这哪里有一点宗师和领导的样子呀?”彭士禄听了这话,总是笑一笑,然后继续低头演算。当最后的技术模型演算成功后,刚四十多岁的彭士禄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数据演算这一关过了之后,就是实际的建造工程了。彭士禄本来就是工程专家,此时更是得心应手。他当时有两个外号,一个是“彭大胆”,一个是“彭拍板”。所谓的“彭大胆”,是说他什么人都敢用,什么数据都敢信,什么部件都敢测试;所谓的“彭拍板”,是说他遇事果决,只要是自己的觉得对的,就会拍板下决定,绝不犹豫!
彭士禄如此大胆果断,并非是他蛮干,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将所有部件和理论全都融会贯通的专家。有人说,给他一颗螺丝钉,他就能推算出反应堆的数据和螺旋桨的参数。他做任何决定,只有一个依据,就是实验数据。当时不少人喜欢在理论阶段争论,此时彭士禄总是会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只要实验结果支持,我就签字,我就负责!”有的时候,实验数据有异,彭士禄就会说:“你们的数据瞒不了我,我觉得有问题就自己算!”他总是随身带着计算尺,觉得数据有问题就现场演算。
不过,由于核潜艇工程复杂,彭士禄的拍板也并非每次都正确。但是他从来不气馁,总是说:“我们研制核潜艇是从零开始的,如果事事都等到有十分把握再干,哪有可能成功?我只要有七成把握就拍板,赶紧把工作干起来。另外的那三分困难和风险,我们再努力想办法克服。如果没困难,不敢冒风险,哪里会有创新呢?我们这些人还来这儿干什么?”
1970年7月18日,按照1:1模型建造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正式开机试验!大家盯着仪表上的数值不断地飙升,头上都渗出了紧张的汗珠。终于,主反应堆的功率达到了99%!主持实验的领导宣布:实验成功!所有的研究人员全都欢呼雀跃,嚷嚷着晚上要大吃一顿!可在此时,有人却发现彭士禄不见了。原来此时,他正在自己的屋子里闷头大睡。为了今天的实验,他已经五天五夜没有睡觉了……。
模式堆实验圆满成功,下一阶段,就是核潜艇的最后调试工作。正在紧要关头,彭士禄突然脸色惨白,浑身汗出如浆。他捂着自己的腹部,缓缓地蹲了下去……。由于长期生活不规律,彭士禄得了急性胃穿孔,被火速送进了医院。在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组织之后,他才算保住了一条命。事后他躺在病床上,和人说:“我喜欢这个工作,就是为之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真的死了,也是值得的!”
靠着这种执着与拼命,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在1970年12月26日终于研制成功,正式下水了。当然,由于技术还不先进,这艘潜艇的噪声极大。U国的一位将军称:“中国核潜艇只要一出港口,美国人就能收到其声呐信号!”然而中国的工程人员却可以拍着胸脯,骄傲的说:“艇上的零部件有4.6万个,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这些东西全是我们自己造的,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
核潜艇的初期研制成功之后,彭士禄任719所(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继续主持核潜艇的研制工作。1973年,彭士禄又出任中国舰船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国防科委核潜艇总设计师。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一步一步的向前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如今,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当初同行嘲笑的缺点已经被彻底攻克。现在的第三代中国核潜艇噪声低、航程远、下潜深度也达到了五百到六百米,各项参数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随着潜射弹道导弹技术的使用,中国核潜艇已经是我国海军最大的战略威慑武器,是祖国海疆和地区和平的守护神。
而彭士禄老先生,真的是把一生都花在了祖国的核动力研究领域。除了核潜艇之外,在核电站的建设上,他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的建设,他仍然是总负责人。他的一生,是紧张而辉煌的。
2021年3月22日中午,为祖国国防和能源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彭士禄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6岁!他这一生留下的“遗产”,足够我们这些子孙后代享用百年!他作为新中国的一代科技元勋,值得我们所有人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