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Wang Guangmei Told The Truth In His Later Years: Why Didn't Liu Shaoqi Smile After Being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Country?

2023-06-14 15:40

我提议由刘少奇同志来担任国家主席一职,他的威望、能力、忠于人民的革命事业,为党内外、国内外的革命人民所敬仰,是大家都一致赞同的,至于我的工作,历来听党安排,派什么做什么。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1959年4月,毛主席多年的亲密战友朱德,突然写了一封信,在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推荐刘少奇为国家主席。主席台下的代表们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们纷纷投票表示赞同。会后,刘少奇顺利当选。但是,当人们向他祝贺的时候,刘少奇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他礼貌性地和其他人招了招手,然后就径自回到了办公室。

作为后来人,我们可能不清楚,毛主席不是新中国的领袖吗?为何他不再担任国家主席了呢?而刘少奇当了主席之后,为何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呢?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这话还要从抗战的末期开始说起。

1945年8月9日,强大的苏联装甲集群冲过中苏边境,对盘踞在伪满洲国14年的日本关东军展开围剿。短短几天之内,他们就击毙了日军8.3万,俘虏日军六十余万。后来日军投降,其中有着苏联人的一份功劳。

占领中国东北后,苏联对日本人留下的重工业进行了一番拆解和搬运。有人说,这是斯大林准备以这些东西当做日本的战争赔款。也有人说,这是苏联人在阻挠新中国进入工业化,并最终摆脱对苏联的依赖。但不管怎么说,日本留在东北的一点工业基础,就这样灰飞烟灭。东北民主联军到来时,东三省的工业水平已经基本回到了军阀混战时期。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不过,就是这样的工业水平,在当时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东北民主联军不仅凭借着残存的工业设施打败了杜聿明、陈诚和卫立煌,还有效地支援了全国的其他战场。1949年,新中国建立。又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中国大陆全部解放。由于社会制度相近,毛主席给出了新中国的外交策略:一边倒,全面倒向苏联。

然而在1950年的下半年,朝鲜半岛风云突变,朝鲜和南朝鲜、美国大打出手。而作为苏联在东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势必不能不管。但是,要如何管呢?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钢产量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以这样的羸弱之躯,去和美国的飞机大炮拼命,显然不是很现实。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苏联作为整场战争的背后支持方,此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大量的工业设施转移到中国来,帮中国进入工业化,用中国自身的实力来抵抗美国。于是,大量的苏联工厂被搬迁到了中国。而中国没有管理现代化企业的人才,所以这些先进的工业企业,管理者都是苏联人。

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奋,确实让人惊叹。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工业水平就有了大幅度的增强。甚至毛主席此前做好的乡土社会经济布局,都因此而改变。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因此胜利完成。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但是,在辉煌的外表下,毛主席却看到了隐藏的危机。虽然中国的工业化在进步,但是大部分企业的领导权,仍然不在中国人手里。他们到底是中国的企业,还是设立在中国的苏联企业?如果让苏联人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那么中国的主权何在?革命还有什么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主席在1955年召开了座谈会,主题就是:如何改出全盘苏化!老实说,这个主题吓坏了不少人,但是也得到了很多中央领导的支持。虽然中苏关系此时还不错,但是苏联人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慢,不是中国人能够长期忍受的。但是,这毕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经济转变,无法一蹴而就。这次讨论,最终没能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1956年,周总理在“八大”上正式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工业产值比1955年增加一倍,农业总产值增加35%,钢产量达到1200万吨。以一五计划的实现情况来看,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但是在计划提出的同时,毛主席陷入到了一种忧虑当中,而给他忧虑的人,是苏联当时的领导人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意外身亡后,如同火箭般蹿升到了苏联领导人位置上的。他和斯大林有着很深的私人恩怨,所以缺乏社会主义信仰,同时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暧昧。不过,对于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那些兄弟国家,他又控制欲过强,有着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毛主席在国际会议上隐晦的批评过苏联,但是赫鲁晓夫依然故我。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1956年,中苏关系已经出现了恶化征兆。这一年的十月,欧洲爆发了“波匈事件”,就因为赫鲁晓夫认为波兰和匈牙利没有“尊重”自己,便派出大军,暴力干涉他国内政。最后,在中国的斡旋之下,事件并未演变成巨大的分裂危机。事件之中,中国批评了赫鲁晓夫的蛮横做法,而波兰人更是公开打出了“我们有毛主席的伟大支持”的标语。虽然事后,中国表示苏联仍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但是就连赫鲁晓夫都看明白了,他的国际威望,已经被毛主席完全盖过去了。

中苏关系会走向何方?如果脱离苏联,中国有没有能力独自成长?这类的问题,长时间占据着毛主席的脑海。多年的斗争经验让他有一种感觉,赫鲁晓夫早晚会对中国的主权下手。真到了那个时候,情况将会如何发展?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毛主席有了退下来的想法。他要集中精力,将党的队伍建设好,以应对国际局势。而且,如果是毛主席设计的乡土经济,自己是有把握来掌控和完成的。但是,既然中国已经开始工业化,自己掌控起来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既然如此,不如让贤给那些学过现代经济的人,这样可能对国家和人民更有好处。

于是在1957年的4月,毛主席在接见党外的民主人士之时,首次表达了自己不适宜再当国家主席的意思。这在当时,还真的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心。但是,毛主席的去意很坚决,在第二年即正式提出,自己将不会继续担任国家主席,让党中央考虑其他人选。他对别人说:“去掉国家主席职务,专做党的主席,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去做一些党所要求我做的事情。这样对于我的身体状况也比较适宜。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消息传出之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让朱德来担任国家主席。毕竟两人是亲密战友,并称“朱毛”,由朱老总来执掌新中国再合适不过。但是,朱老总却认为刘少奇更合适。因为刘少奇曾经在毛主席转战陕北时,短暂地担任过党中央的第一领导,有足够的经验和威望。于是,朱老总亲自写信推荐,这便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封信。最终,刘少奇成为了新的国家主席。

刘少奇在党内的地位很高,也是长期担任我国核心领导人的人。如今成为了国家主席,大权在握,应该高兴才对。但是他为何脸上全无半点笑容呢?多年之后,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给出了答案:原来,刘少奇当时感受到的,不是权力的快感,而是排山倒海一般的巨大压力。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刘少奇作为一个同样高瞻远瞩的人,早就已经感受到了国际上的波诡云谲。虽然在1958年,中苏关系仍然处在蜜月期,苏联的援助和投资仍在不停地进入中国,但是,赫鲁晓夫的态度却越来越蛮横。双方关系的破裂,恐怕就在一两年之间。到时候世界会怎样,中国会怎样,他也没有把握。刘少奇身上的担子,正变得越来越沉重。

意料之中的事,最终还是到来了。1958年4月,苏联打算出资70%,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由于涉及主权问题,最终被我国拒绝;7月,苏联再次提出,想要在中国建立两国“联合舰队”,由苏联人担任指挥员。我方的答复,仍然是拒绝,理由也仍然是主权问题。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底线:中国的土地上,绝不允许出现其他国家的一兵一卒。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中国的两次拒绝,让赫鲁晓夫架空中国领导层的阴谋破产,也让他彻底恼羞成怒。赫鲁晓夫下令,撤回援助中国的所有专家和在建项目,撤回所有投资。几乎一瞬间,中国的工业化和科研工作都陷入了停滞。

接下来的几年,新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为了维持必要的科研和工业,产业结构不得不大规模调整。全国的经济,陷入了一个新的低谷。

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完成的。几乎每一天,刘少奇都在为经济而发愁。他将自己学到的所有经济学知识全部用了出来,但是仍然无法拉动经济的提升。到了1960年,中央财政的赤字,达到了81.8亿元。至此已经可以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无法实现了。刘少奇能做的,就是在经济的困境下,尽量保证人民的生活。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由于此前工业化而带动的城市化,让很多农民放弃了土地,进城当了工人。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在农业技术还没有达到相应高度的情况下,土地大面积撂荒,农业生产出现了很严重的下降。但是由于苏联人的撤资,工业化停滞,大量的人口又不得不回到农村。这不但对农业生产没有什么益处,反而产生了混乱。

祸不单行,全国在此时,又赶上了严重的天灾,让全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而曾经亲密无间的苏联老大哥,也偏偏在此时向中国索要当年的“债务”,并且指定要中国的生鲜农业产品来还债。重重压力下,全国又掀起了一波盲目、激进的风潮。一些地方设置了公共大食堂、土高炉。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这些设施到底对人民的生活有何影响,坐在中南海里肯定是不知道的。于是在1961年,刘少奇决定亲自去农村视察一番,了解人民的疾苦。

刘少奇选择视察的地方,是湖南的宁乡、湘潭和长沙。宁乡是刘少奇的家乡,湘潭是毛主席的家乡,而长沙则是湖南省会。刘少奇选择这三个地方来视察,自有其特别的意义。

为了能够看到最真实的情况,刘少奇没有坐在汽车上走马观花,而是走走停停,不时地下到田间地头去察看。结果他发现,真实的情况确实触目惊心,不少的农田已经荒芜得不成样子了。接下来,他又视察了村里的养猪场,发现除了几头已经很瘦的猪外,什么都没有。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刘少奇的心情低落,决定晚上就在老乡家留宿。老乡将最好的床铺收拾了出来,让国家主席休息。而刘少奇一看,老乡最好的床铺,竟然不过是一块很普通的木板,上面铺了一些稻草。这一晚,刘少奇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革命岁月,心中格外酸楚。

接下来的几天,刘少奇过得大同小异。老百姓生活的清苦,一次次地让他感到震撼。他的心情,在看到公共食堂的饭菜时,陷入了一种深深的自责。他发现,食堂的饭菜没有什么油水,粮食也粗劣,那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肯定吃不饱。而且,从群众的话里话外,他已经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公共大食堂的不满。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到了湘潭,刘少奇将当地的几个基层干部叫到自己面前,询问群众对集体大食堂的具体意见。但是当时,集体大食堂是标志着我国进入“共产主义”的形象问题,谁也不敢对这项政策提意见。最终这次见面会,结果仍然是不了了之。

刘少奇看基层干部不敢说,就干脆去向群众要答案。他公开表示:“你们可以随便讲一些你们想讲的话,不要有任何的顾虑。不管讲得对不对,都不会批评和辩论,也不会被戴帽子。”看着国家主席如此诚恳,群众们也放下了顾虑,畅所欲言。刘少奇发现,对于集体大食堂,村民们意见很大。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切平均分配后,让一些懒人钻了空子。他们见干不干活儿都有饭吃,就索性在家躺平,不参与生产。勤劳的人看有人躺平一样吃饭,自然心中不忿,生产积极性也必然下降。这项原本用来激励农民的政策,却打击了农民劳动积极性。

王光美晚年讲出实情: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刘少奇为何没有笑容?

此次调研历时一个月,刘少奇几乎走遍了宁乡、湘潭和长沙的每一个角落,发现了不少问题。回到北京之后,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汇集成一个报告,在政府的工作会议上公开宣讲。毛主席在听完报告之后,非常赞赏地说道:“我们都应该向刘少奇同志学习,多多进行实地考察,亲自去做调研。

最终经过一番政策性的改革,像土法炼钢、集体大食堂一些不切实际、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干扰的现象被废除,国民经济的发展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随着一番减员增效的举措,国家的粮食产量终于有了大幅增加。更可喜的是,此时天公作美,天灾的影响也减少了,人民的生活更加稳定而富足。

刘少奇在任期间,曾经多次亲自外出调研,亲身感受国家的发展。也因此,他参与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经济的客观规律,让老百姓得到了不少实惠。在脱离了外资、几乎被全世界包围的情况下,新中国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其中,刘少奇主席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