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哥,有句话不知道怎么跟你说,但是又不能不说。我能不能带玉华和水生走,跟我一起到台湾生活?”
1993年的一天,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后,一个年轻些的老人,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话。而对面那个年龄较大的老人在明显的一愣之后,脸上的笑容逐渐变得有些无奈。他嘴上回答道:“只要她愿意,我就成全你们。”但是说话的同时,他的眼角隐隐的闪过一丝泪光。
董万华和妻子邵玉华
一段持续了45年的思念到底有多坚贞,老人并不知道。但是他却明白,自己的心里,对自己的妻子和养子,也就是对方口中的“玉华和水生”有多么的不舍。在耄耋之年,突然又变回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让几十年的辛苦付出付诸东流,放在谁的身上也不会云淡风清。那么,对面的老人到底是谁?他又为何会和妻儿分离?他要带走妻儿的愿望,又是否能够实现呢?
故事的男主角,也就是那名比较年轻的老人,名叫董万华。他是个可怜的孤儿,从记事起,就在广东的一家孤儿院里生活。父母除了给了他姓名之外,什么也没给。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像董万华一样的孩子很多,见怪不怪。
旧社会孤儿
不过,董万华比别的孩子幸运的是,他所在的孤儿院条件不错。这里不仅生活有保证,还能定期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的书籍。孤儿院长是个好心人,时常自己亲自出面,教孩子们读书。董万华是个聪明伶俐、又好学努力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他的文字能力,连学富五车的孤儿院长都赞不绝口。
慢慢的,董万华长大了,到了进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年纪。当时还是抗日战争末期,社会凋敝,识文断字的人并不多,向董万华这样文笔好的就更难得了。所以,他几乎是以“抓壮丁”的方式,被拉进了粤军第四军当了一个文书。
国民党军
粤军第四军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在北伐战争中击败过吴佩孚和孙传芳,因此也有“铁军”之称。后来其分支发展而来的十九路军,更是“一二八抗战”的主力。不过后来因为粤军反蒋失败,导致第四军没落。不过在抗战之中,第四军仍然有出彩的表现。董万华能加入其中,也不枉当一次中华的热血男儿。
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全国陷入了欢乐的海洋。而董万华也在这期间,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一切的开始,是在江苏兴化的一间书店里。当时董万华闲来无事,去书店买书。他看到了一本心仪的小说,于是便开口询问:“老板,这本书多少钱?”
江苏兴化
但奇怪的是,他一个人说话,却听到了两个声音。一个清脆的女声,在同一时间,说了和他一样的话。他惊愕的转头,发现自己身边是一个清新脱俗的女孩子。可能女孩也奇怪有人和自己说了一样的话,也在转头看董万华。
也就是这互相的一眼,双方的心里都产生了悸动。两个人顺理成章的聊起了天,聊起了对于小说的见解,发现越来越投机。后来,两个人一起喝了茶,又一起逛了街。当不得不分别的时候,他们又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相约以后再见。逐渐的,两个人就谈起了恋爱。
这个女孩,名叫邵玉华,是个大家闺秀。她的父亲去世得很早,母亲将她抚养长大。由于一种天生的保护欲,邵玉华的母亲对女儿的管教非常严格。当她得知女儿在和一个军人谈恋爱之后,立刻表示了反对。理由很简单,两人门不当户不对,一个小小的文书,怎么可能给一个富家小姐幸福?
老年邵玉华
但是,邵玉华却表达了不同意见。她觉得,一日三餐不用奢华,能吃饱就好;房子不用大,能温暖就好。与其嫁给一个花花太岁似的富家公子,每天在大宅门里勾心斗角,还不如和自己喜欢的人相守一生。
母亲看说不动女儿,只能用断绝母女关系、切断经济供应来威胁。但是,邵玉华此时已经是铁了心跟随董万华了。她将自己的衣服装进了一个小皮箱里,义无反顾的跑去和爱侣同居了。
董万华和邵玉华,两个人没有婚礼,也没有亲属的祝福,甚至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就这样走到了一起。董万华的工资不高,住不起大房子,只能在一个很小的出租屋里安家。每天吃的东西,也只能是粗茶淡饭。但是不得不感动,当时的女性真的是朴实,邵玉华不仅没有因为生活的落差而怪罪丈夫,反而学会了洗衣、做饭,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
国民党军
大约一年后,两人的儿子董水生出生。一下子从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董万华和邵玉华的生活更加忙碌了。但是也正是儿子的出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一家人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深。
但是此时,已经是1948年了,国内的形势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变动。长江以北,随着三大战役的打响,国民党的天下摇摇欲坠。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力量,第四军奉命北上,加入徐州“剿总”,和解放军打淮海战役。董万华身为军人,自然也要按照命令行动。他和妻子儿子,也不得不分开了。
淮海战役
当时的董万华,已经有了感觉,这次一走,恐怕很长时间就回不来了。于是临行之前,他抱着邵玉华,激动地说道:“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的。我回来之前,儿子就只能由你独自抚养了。要记住,要让孩子读书,别让他当文盲。”
这之后,第四军在其军长王作华的带领下,来了一拨“低开低走”。首先是在淮海地区,第四军被解放军打得全军覆没,王作华只能带着董万华等寥寥几人潜逃。这之后,蒋介石决定集中力量,退守长江以南。王作华也受命重建第四军,加入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1949年5月,解放军解放了上海市,第四军从正规军被打成了散兵游勇。到了秋天,蒋介石看情况已经无法挽回,便让残余部队上船,集体撤往台湾。
上海解放
整个过程总,董万华作为一个文书,被裹挟在部队里。不管到哪儿,他都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自由。当他登上去往台湾的军舰时,心里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自己的妻儿,这辈子还能再见面吗?
果不其然,来到了台湾之后,董万华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他开始的时候,仍然会给妻子写信。但是当时的台湾,已经被蒋介石的戒严令全面封锁,任何去往大陆的信件或电报都发不出去。董万华与家人的联系,就这样被隔绝了。
万念俱灰之下,董万华放弃了一切的努力。但是很快,他又面临了新的麻烦。
台湾国民党士兵
当时的台湾岛,外来人和本地人的数量相当 ,矛盾激化,经常会爆发冲突。董万华只是一个文书,既不想惹麻烦,也不敢惹麻烦。最后为了不成为台湾本地人的打击对象,董万华只能和一个对自己有好感的台湾女子结了婚。两个人的生活算不上和谐,但是好歹还能凑合。这个女人,也为董万华生下了一子两女。
而留在大陆的邵玉华,生活却比董万华要苦得多。丈夫离开后,她独自抚养儿子,生活过得非常清苦。为了完成丈夫让儿子上学的愿望,她不得不回家求助于母亲。
但是此时,中国的政治空气又有了变化。1951年,全国开展了规模浩大的“镇反运动”,那些隐藏的国民党特务和剥削阶级,都被挖了出来,受到了惩罚。但是,这场运动也让邵玉华心惊肉跳。她既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又是国民党军官的家属,这种身份实在太危险了。于是,她只能将孩子放到母亲家,然后只身去上海工作。
镇反运动
虽然邵玉华有文化,但是却丝毫不敢暴露底细,只能去做保姆、洗衣工一类的工作。后来,随着政治风波的减弱,她在上海也站稳了脚跟。这之后,她便把孩子接过来,和自己一起生活。此时,全国已经开始普及教育,邵玉华的儿子董水生也解决了读书问题。母子二人的生活,开始有盼头了。
但是,一个单身女性带着一个孩子,到底还是不方便。于是,有热心的人开始给邵玉华介绍对象。在众多的男性中,有一个叫张燕生的船工很特殊。虽然他比邵玉华大了19岁,但是却对这个清新脱俗的姑娘格外感兴趣。他对邵玉华表示,只要两人结婚,他就会帮助邵玉华抚养儿子,而且不要求她尽妻子的义务。
解放初期船工
谁也不知道,这个张燕生到底是如何肯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是这对于邵玉华来说,简直是老天降下的恩惠。邵玉华表示,自己可以嫁给张燕生,但是一旦哪一天董万华来寻自己,张燕生必须放行。张燕生当即点头,表示没有问题。于是,两个人的婚姻就算是成了。不过,这也是一段特殊的婚姻,两人婚后分上下铺睡,一直没有真正的在一起。
1981年,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两岸三通”的倡议。无数的台湾老兵,都重新联系上了自己在大陆的亲人。也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借着这股东风回国探亲。董万华此时,原本已经冰冷的心又有了悸动,他非常想回到大陆,和自己的妻儿见上一面。当然,最好是能将二人接来台湾,和自己一起生活。
两岸三通
他的这种想法,触碰到了自己妻子的敏感神经。这个可怜的女性没有想到,几十年的辛苦付出,一儿两女的牵绊,居然换不回丈夫的心。于是,她心灰意冷的提出了离婚。而董万华的心,始终都在邵玉华身上,对于离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于是,一段本就是凑合的婚姻,就这样结束了。
这之后,董万华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邵玉华,终于在1987年,两人恢复了联系。
当邵玉华拿着海峡对岸的书信,对儿子和“丈夫”张燕生喜出望外的分享好消息时,两人并没有那么的兴奋。对于董水生来讲,自己的成长阶段,全部是养父张燕生在陪伴,生父对于他来说已经很陌生了,有没有关系并不大。而对于张燕生来说,他更是明白,如果对方找来,按照之前的约定,自己就该“让贤”了。几十年的辛苦付出,到头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让他不能不黯然。
台湾老兵探亲
不过,张燕生是个重承诺的人,既然当初自己答应了邵玉华会放她自由,那就要说到做到。于是,在他的支持下,董万华在1993年,踏入了他的家门。
这一面,对于董万华和邵玉华来说,是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久别重逢,是见证了彼此真心地天河之会,自然是感慨万千。张燕生不忍心打断两人的相聚,于是就在自己的家里做了些菜,招待董万华。酒桌上,他和董万华推杯换盏,聊得非常热络。
接着,就发生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董万华借着酒劲儿,向张燕生提出要带邵玉华走。张燕生看向妻子,而对方低头不语,这一下,他也明白了邵玉华的心意,于是就有了那句:“只要她愿意,我就成全你们。”
台湾老兵
听了这句话,董万华和邵玉华的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董万华再次拿起酒杯,感谢张燕生的成全。
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就在邵玉华和张燕生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张燕生禁不住内心的煎熬,突生重病。邵玉华觉得此时离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就决定先留下了照顾张燕生。而董万华的探亲期限已到,只能先回台湾等消息。谁知他这一走,张燕生就改变了主意,不再同意和邵玉华离婚了。
张燕生的举动,其实不难理解。如今的他,已经是耄耋之年,百病缠身。如果此时妻子和养子离去,让他一个孤苦伶仃的老男人如何生活?即使是为了自己的晚年着想,他也不能放邵玉华走。而且,他也很有可能有另一个想法,就是自己可能大限将至,在那个对离婚还抱有一定偏见的时代,他觉得自己没有必要丢这个人。等自己一走,妻子自然就能恢复自由之身了。
得到消息的董万华,感觉像糟了当头一棒。他赶紧再次来到大陆,和张燕生做了一次长谈。而张燕生此时,病情奇迹般的有了好转,于是就又想起了当年的承诺。所以最后,他终于选择了退出,和邵玉华离了婚。
1994年,董万华和邵玉华领了结婚证。但是由于有相关规定,大陆的女子嫁给台湾人之后,必须要两年以后才能去台湾定居,于是邵玉华只能暂时留下了,照顾年迈的张燕生。而董万华有了结婚证的保证,也放心的开始在台湾、大陆两地飞来飞去,家庭事业两头照顾。
1996年,张燕生去世了,邵玉华终于可以了无牵挂的和董万华双宿双飞了。然而此时,海峡两岸再度因为台湾的间谍案出现了危机,台湾不再允许大陆人去台定居。董万华为了和妻子相守,放弃了自己在台湾的一切,来到上海居住。一家人的日子虽然生活清苦,但是能够团圆,也就别无所求了。
董万华夫妇
2003年,海峡两岸的关系重新通畅起来,董万华终于带着邵玉华来到了台湾。从此后,二人相依相守,直到终老。
董万华、邵玉华和张燕生的悲喜剧,既来自于战争,也来自于战争之后,多次统一时机的错过。战争自有其历史原因,既然已经发生,再感慨什么也已经是多于。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我们的全力,让大陆和台湾的血脉可以重新连通。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只有统一了,才能避免亲人离别的遗憾。相信在未来,两岸人民能够携手,让彼此的感情不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