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是谁决定的?为什么中央还未讨论,就擅自决定了?这是严重地违反纪律!”
1955年6月,毛主席在杭州的疗养院内,对前来汇报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大发雷霆。刘司令员站在主席旁边,很无奈地低着头。他没想到,一个本来已经决定过的事,为何会让主席这样生气,更没想到,毛主席在知道这是粟裕决定的事情之后,怒火仍然难以平息。
毛主席
那么,粟裕将军到底做了什么决定,让毛主席如此生气呢?此事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开国第一大将
粟裕将军的大名,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从一个南昌起义时的警卫班长,成长为后来共和国的“开国第一大将”,其过程颇具传奇色彩。他是湖南省会同人,15岁时因为逃避包办婚姻而离开家庭,投身于学生运动。后来他来到了叶挺的身边,进而参加了南昌起义。
粟裕
起义的一次战斗中,粟裕被敌人击中了头部,子弹穿过了颅骨。当时所有的队友都以为他牺牲了,可是后来他却大难不死,爬着找到了部队。1930年,他又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的炮弹炸伤,颅骨内被打进了3枚弹片。多次的受伤,虽然让他落下了头晕头痛的毛病,但却也塑造了其坚强、爽快的作风与性格。
在井冈山期间,粟裕曾经和毛主席有过一段朝夕相处的时光。受到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影响,没有受过军校教育的粟裕,竟然对战争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指挥风格,非常像毛主席,但是却也有所不同。毛主席的指挥风格是稳扎稳打,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则不会轻易地打歼灭战;而粟裕,则是更加具有冒险精神,敢于用较少的军队打大仗。
粟裕
独特的指挥思想,也让粟裕在红军时期表现得并不突出。红军的力量和敌人悬殊太大,粟裕的战略没有发挥的基础。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粟裕将军的成长,也迎来了爆发的阶段。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的代表人物韩德勤,多次和新四军制造摩擦。为了痛击韩德勤,保证全民抗战的形势稳定,粟裕指挥了黄桥战役。这一仗,新四军采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办法,用五千人的兵力击败了韩德勤的三万人,并且达成了歼敌一万一千人的战绩。
此后,随着力量越来越强,粟裕的战绩也是越来越辉煌。他相继指挥了韦岗、坍桥、和尚桥、禄口、官陡门、横山、水阳桥、黄桥、天目山等战斗,歼敌数万人。日军的被俘军官在他的手下输得心服口服,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新四军的粟裕了不起。”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的军事才能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开始他坐镇苏北,指挥华中野战军打出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之后,他又在陈毅的推荐下,成为了华东野战军的军事负责人,打出了鲁南、莱芜、孟良崮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胜仗。尤其是孟良崮一战,是解放军第一次整建制的歼灭国民党的重装集团,是共产党军队展开战略反攻的标志一战。
孟良崮战役
对于军事战略,粟裕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1948年初,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后,由于战局还不明朗,毛主席为了稳妥起见,提出了要让粟裕带领三个纵队南下、牵扯敌人兵力的计划。而粟裕此时,已经在山东地区打出了局面,自信可以在这一区域展开和敌人的战略决战。因此,粟裕给党中央发电报,希望毛主席可以改变战略。后来,他还和陈毅一起回到西柏坡,劝了毛主席好几天。最终毛主席决定收回原命令,按照粟裕的战略进行中原的决战。
粟裕
事后证明,粟裕的战略虽然冒险,但是确实受益巨大。在济南战役之后,粟裕在华东和中原地区迅速发起了淮海战役,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消灭殆尽。以至于渡江之后,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后来毛主席曾说:“淮海战役中,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此言不虚。
连续三次犯错,粟裕将军的短板尽显
在粟裕的军事生涯中,能够很明显地看出一个情况:他长期担任主要军事指挥官,大权独揽,一事当前,往往以军事战略为优先考虑!
粟裕
粟裕的这一特点的形成,和开国元帅陈毅有着很大的关系。陈毅长于政治,短于作战指挥,在他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时期,仗打得非常不顺手,甚至底下的将领都称他“不会打仗”。面对这种局面,陈毅干脆让贤,在华东野战军成立后,将所有的军事指挥事宜全部交给善于打仗的粟裕。他多次对手下的将领说:“粟裕同志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倾尽全力地支持粟裕。所以粟裕虽然只是副职,而且看上去为人和善,但是在战斗中却有着独断专行的权力。
陈毅
粟裕醉心于指挥作战,以至于无论什么事情都往战争上联想。在晚年,他曾经去诺曼底考察过。这本来是一次较为轻松的军事考察,但粟裕回来后却写了一份非常详尽的登陆作战报告。由此可见,战斗指挥已经成了他的一种本能。
在战争时期,这种本能无可厚非。然而在和平时期,当政治因素需要优先考虑的时候,粟裕的短板就显露出来了。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本文开始时,提及的调空军入福建作战这件事。事情的起因,还是在解放前后。
粟裕
1949年到1950年,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蒋介石为了自保,将上百万的部队带去了台湾。这之后,由于当时解放军的海军还比较弱小,所以中国的沿海岛屿,大多仍然被国民党部队所控制。
就在全国解放、大陆完成剿匪,准备收复这些岛屿的时候,朝鲜战争却突然爆发。党中央的战略随之做出巨大调整,所有力量全部优先供给抗美援朝。这些外围岛屿上的国民党士兵,因此得以苟延残喘。
国民党退守海岛
而此时,原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徐向前元帅,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进行太过劳累的工作。粟裕将军于是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与聂荣臻元帅一起,负责总参的工作。
这之后,粟裕在海空军建设、特种部队建设和建立军事工程学院等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还将自己的战争理论做了总结,全面梳理了解放军的战斗指挥体系。应该说在这一时期,粟裕将军的工作成绩,并不逊色于他的战绩。
聂荣臻
1954年,徐向前元帅和聂荣臻元帅调职,粟裕被正式任命为总参谋长。而他的身边,是陈赓、邓华两位战功赫赫副总参谋长。三人携手,全面主持新中国的国防工作。
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解放军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周边的岛屿问题了。此时解放军的海空军力量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清扫远离台湾的外围岛屿并不费力。于是在1955年的1、2月份,解放军解放了一江山岛、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中国的近海海疆,已经全部在我军的掌握之中。
然而此时,国民党仍然不死心。他们将自己的战略焦点,集中到了距离台湾很近的福建地区。这一时期,国民党侦察机频繁出现在华南及沿海地区,气焰十分嚣张。
为了能协调福建的防空工作,粟裕在1955年3月份召集了空军、总参和总后勤部的领导,以及华东军区副司令许世友、华东空军司令聂凤智两位将军,共同讨论解决方案。会议最终决定,要在福建修建军用机场,并且调空军过去驻防,以达到震慑敌人的目的。
粟裕
相关领导当时向粟裕表示,福建的机场在6月份便可以竣工,届时空军及支援装备入闽毫无问题。粟裕也很快形成了完善的报告,提交给了党中央。党中央毛主席在5月19日,对这一决定做出了积极地回应,表示完全同意这一部署,并且放权,让粟裕和军委会副主席贺龙元帅共同负责此事。
然而很快,这件事出现了两个变数:其一,是福建突然遭遇了恶劣天气,机场建设遇到了极大困难,很难按期完工;其二,是在这一年的7月18日,美、英、法、苏四国的首脑,将要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在这一时期,实在不宜做出任何军事动作。因此,彭德怀元帅专门找到粟裕,希望他能在7月以后,再考虑调空军进入福建的事情。
彭德怀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日内瓦的四国首脑会议,和中国是否部署空军有什么关系?要知道,这次会议是二战之后,非常重要的一次和平会议,如果能取得好的进展,世界将在未来数十年得到和平。而会议之初,其实美国方面的回应并不积极。如果因为解放军的空军进入福建,引发了地区冲突或者不好的联想,会议的召开将会毫无意义。为了尽量争取和平,解放军必须和苏联保持一致,向世界表示自己的诚意。
然而此时,粟裕优先考虑的,仍然是军事问题。想要震慑国民党反动派,当然是越早动作越好。于是,他便直接做出了决定,按照原计划调空军进入福建。而且为了尽快完成部署,他没有按照一般的程序,先将决定上报党中央,而是自己直接下了命令。
得到命令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一边做准备,一边去了杭州,向毛主席做了当面汇报。接着就发生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毛主席对粟裕这个优先考虑军事、缺乏政治远见、而且还是擅自决定的命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粟裕将军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因此赶紧写了一份深刻的检讨报告,提交给了毛主席。
这之后,毛主席为了防微杜渐,毛主席对整个总参谋部提出了批评。他说道:“我在5月19日,确实批示同意你们的意见。因此,你们在大的方针上没有责任;但是,你们的责任仍然不小,因为你们未经请示就擅自决定了具体部署。”
毛主席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在6月20日晚,彭德怀元帅突然接到许世友将军的急电,内容竟然是要进行收复马祖列岛的战役。其中写明,战役的具体部署,也是由粟裕决定的。彭德怀立刻暴跳如雷,因为他事先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彭德怀赶紧找来副总参谋长陈赓,询问相关情况。陈赓表示,进攻命令是在18日,粟裕在听取了福建前线的报告之后做出的。而既然彭德怀不知道,那么显然,这个命令又是未经过中央军委批准的。于是,彭德怀赶紧找到周总理进行商议,最后决定暂停进攻,一切等毛主席回来之后再议。
周总理
粟裕的这个命令,仍然是他军事优先的思想导致的。他听了福建前线的报告,必然知道存在某种战机,一旦抓住,即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战略目标。但是,他既没有考虑政治影响,也没有上报中央军委,在大政方针和程序上,都不能说正确。由此可见,这位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第一名将,身上确实有一些短板。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在1957年,粟裕又犯了一次错误。
粟裕
当时,正值苏联俄国十月革命的40周年庆典。粟裕作为中国的军事代表团成员之一,与苏军总参谋长进行了十分友好地对话。但是在谈话之中,粟裕提出希望苏军提供一些军事指责方面的材料。结果,这个请求不仅让对方十分诧异,还让当时军事代表团的其他成员非常尴尬。其原因很简单,粟裕在提这个要求之前,又没有和中央军委打招呼。
一份军事资料,在我们一般人的眼里可能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可能粟裕将军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如果是两个国家的高级领导相互提出这种请求,这就是另一码事了。原则上来讲,两国之间的任何给予和授予,都要通过外交部,所以粟裕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且,即使外交部同意粟裕出面谈这件事,事先也必须经过两国的最高领导人同意、并且知会相关人员才行。粟裕将军的这个行为,违反了相关的规定。
苏联红军
事后经人提醒,粟裕才知道这次自己又做了错事。于是在回国之后,他在军委会议上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并且表示:“这是我的错误,虚心接受中央对我的批评。”
以上就是粟裕将军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犯的三个严重错误。从调空军进入福建、擅自决定进攻马祖列岛两件事上,可以看出他一切以军事优先、政治考虑不足的短板;而索要军事资料事件,则能看出粟裕将军对政治规则的不熟悉。由此可见,虽然他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工作兢兢业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确实不擅长处理政治事件。因此在1958年,他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同时不再担任总参的职务。
粟裕
写在最后
粟裕将军的起起落落,其实并不稀奇。每一个人都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中,我们即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想要干好,但结果仍然难免事与愿违。粟裕将军就是一员纯粹的战将,让他指挥战斗,让他总结军事理论,他能干得比任何人都出色;但是政治领域,确实非他所长,出现疏漏也就在所难免。
不过,正所谓“瑕不掩瑜”,粟裕将军取得的赫赫功勋,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被忽视的,他仍然无愧于“开国第一大将”的称号。同时,他的军事理论,也将会长久地影响后世,成为我军战略思想的宝库。至于短板,可以看作其人性的一部分,让将军的形象更加鲜活。可能粟裕将军的独特魅力,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