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的一天,阳光明媚。陈士榘、陈赓、李克农三位开国将领坐在一张桌子前,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着。他们面前,是一个饭馆的服务员,穿着蓝色工作服,带着套袖,正用询问的眼光看着他们。半晌,他开口问了一句:“三位老首长,到底谁付钱啊?”
时间倒回去两个小时,当时的三位将军,穿着朴素而正式,正在向不远处的飞机挥着手。就在刚刚,东欧的军事考察团完成任务,踏上返程。三位将军作为送行人员,和异国他乡的同志握手话别。等到将客人送上飞机,正好时间也已经将近中午了。陈士渠说道:“咱们三个人好久没见了,中午聚聚如何?”陈赓是资深老饕,当然举双手欢迎,李克农也乐意奉陪。那么吃什么呢?陈士渠有给出了建设性意见:“我听说在新街口有一家西安饭庄,专门做各种西北的美食。咱们离开延安都十年了,是不是应该回味一下?”三人再次达成一致。
不多时,三人已经来到饭庄,拿起了菜单就看了起来。“嘿,有这个嘿。这在咱们当红军的时候可是抢手货。”陈赓指着菜单上的一行字说道。
陈、李二人把脸凑过去一看,都笑了起来。陈赓说的这个菜,算不上西北的名菜,但却是那个年代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食物。说道这里,很多老红军都会会心一笑——红烧肉,只有红烧肉才是当年战士们心中的最爱。甚至连毛主席,在建国之后每周还要吃上一顿解解馋呢。
陈赓继续对陈士渠说:“你还记不记得,在咱们当年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为了庆祝胜利,所有战士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红烧肉,那个解馋啊。哎,对了,那肉好像还是你搞来的。”
陈士渠点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当时,我还是红一军团的供给部部长,肉当然是我搞来的。你是不知道,弄到这些肉我费了多大的劲,那可不是一头两头啊。”
李克农也笑着说:“想想当年,咱们部队的伙食是真艰苦啊,战士们一见了肉就忘乎所以了,那哪里是吃肉,简直是趴在肉上啃了。”
三人一阵哄笑。然后陈士渠突然正色对陈赓说道:“对了,你还欠我一双鞋呢!”
陈赓立刻一摆手,说道:“哪里的话,我什么时候欠你双鞋。”
陈士渠继续说道:“没错,我记得清清楚楚。就是在吃肉的时候,你那个吃相实在是够呛。而且,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吃肉的时候,还盯着我脱下了的那双鞋。吃完之后,你直接就把我的鞋穿走了,把你自己的旧鞋给我留下了。没错,我记得清清楚楚。”
陈赓挠了挠头,笑着说:“真的有这事儿吗?我还真是不记得了。”
三人一阵说笑,脑海里不由得浮现起当年的镜像,感慨万千。回首长征岁月,三人虽然分属不同部门,任务各自不同,但是相同的艰苦岁月,让他们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陈士渠是湖北武昌人,大小家境贫寒。为了生存,他当过学徒,干过杂工,每天过着起早贪黑、食不果腹的日子。1927年,他随着家乡的农会加入了共青团,并于这一年9月参加了秋收起义,并且随队上了井冈山。此后他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战役,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第五次反围剿中的温坊战斗,他一次性歼灭敌人4000余人,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红军开始长征后,陈士渠主要的工作是带领工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部队的机动提供保障。四渡赤水战役时,正是他带领工兵在茅台镇架起了两座浮桥,才让毛主席的天才设想得以实现。解放战争中,陈士渠在淮海战役中帮助中原野战军消灭了黄维兵团,却在胜利后将战利品全部让给了中野。这种高风亮节,可不是谁都做得到的。
陈赓则是湖南湘乡人,早年是湘军的一员。后来他进入黄埔军校,成了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在北伐战争中,他靠着一双飞毛腿,救了蒋介石的命。1927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却在战斗中负伤,到香港休养。归来之后,他进入中央特科工作,成了一个著名的红色特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陈赓进入苏区,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指挥员。长征开始后,陈赓的任务是率领干部团,在完成行军和战斗任务之外,还要抽空培训,比一般的战士要辛苦得多。而且,干部团的日常工作非常复杂,不管什么事,别人找不到办法,必然是干部团出面解决。而且分配给干部团的作战任务,也都是极其艰难和凶险的。陈赓的两万五千里,比别人要走得沉重得多。
最后是李克农,他是安徽巢县人,1926年入的党。他早年间,是个走“文艺救国”路线的,曾经参与编辑过多本进步刊物,并因此遭到过当时政府的通缉。后来他来到上海,加入了中央特科,和胡底、钱壮飞一起打入敌人内部,成为了优秀的谍报人员。后来因为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的被捕,上海地下组织险些被一网打尽。李克农提前获得消息,赶紧报告党中央,才将这次事件的损失降到了最小。1931年,李克农进入中央苏区,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主要负责保卫首长的安全。长征开始后,李克农主要负责率领侦查部队和保卫党中央的工作,前方后方两头跑。虽然辛苦,但是成绩斐然。以至于后来周总理曾说,没有李克农,自己很可能活不到新中国建立。
如今,这样的三个人,聚在饭庄里,品味着自己的胜利果实,心中必然会有一种特殊的心情。但是,当时北京的饭馆都是先结账后吃饭的,当几人点完了菜,一摸兜,发现坏了,没带钱!三位将军立刻慌乱了起来,眼睛看着彼此,无可奈何。此时一个服务员走了过来,本文开始的那一幕随即发生。
事情总要解决,三位将军在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谁离家近,就让警卫员去谁家取钱,交了钱再吃饭。结果三人“自报家门”,发现还是陈士渠家离这里最近,于是赶紧打发人回去。不一会儿,钱取来了,三位将军才开始点菜,大快朵颐。这一餐虽然有些波折,但吃起来格外有趣。
饭后,三人分手,又开始去忙各自的事情。陈士渠此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和教育长,有大量的相关工作要处理;陈赓刚刚忙完抗法援越的事情,准备前往朝鲜考察当地的山川,为日后可能的战争做准备;李克农刚刚当上中央军委总情报部,正准备前往苏联考察。之后的日子里,他们几乎再也没有今天这样悠闲的时光了。
1951年,陈赓作为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带队去往朝鲜参战。他参与研究的坑道防御体系,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志愿军的伤亡,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李克农也于这一年进入朝鲜,秘密的主持谈判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双方在谈判桌上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拉锯战,最后终于让战争以比较公平的方式结束。至于陈士渠,他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斗,而是积极地投身部队的基础建设。1958年,他领导了导弹、原子弹试验场地的建设施工工作,成为了新时代强军的代表。
1955年,新中国为开国将帅授衔,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陈士渠和李克农则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是党和人民对他们历史贡献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