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志,你在这里干什么?你是什么人?”
1957年6月21日的下午,一个穿着灰色衣裳、戴着一副圆边眼镜、头发花白的人,突然出现在中南海的大门口。他和谁也不说话,只是不停地看向大门,似乎是想要进去。
中南海的警卫警惕性极高,早就看出了此人的奇怪,于是便上前去询问。而来人则有些紧张地回答道:“我,我是来找毛主席的。”
一听这话,警卫的眉毛上扬,手不自觉地挠了挠头。按照一般流程,不管是谁来找毛主席,都必须在保卫处报备。但是,毛主席在民间的旧相识极多,每天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而毛主席本人又极好客,经常打破常规,抽出时间来见这些人。如何甄别,有的时候还真得费一番力气。警卫员觉得,眼前的这个人,可能也是这种情况,于是便问道:“同志,我去挂个电话,你等一下。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许志行,是毛主席的好朋友。这是主席给我的信,麻烦你了。”这个人一边说着,一边从贴身的衣服兜里掏出一封折叠得方方正正的信,递给了警卫员。
毛主席
这个名叫许志行的人,确实是毛主席的好朋友,甚至可以说,他是毛主席的异姓兄弟。两个人曾经的关系是亦师亦友,许志行也曾经在主席的引导下,差一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虽然最终二人未能成为同志,但是即使相隔多年,毛主席仍然没有忘记这个小老弟,甚至还责怪他没有早些来看望自己。
许志行原名潘祖生,1901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北望村,后来跟随父母迁居海宁县的袁花镇。许志行的父亲是个没有什么本事的老实人,虽然他继承了祖上留下的一间小商店,但是由于经营不善,经常赚不到钱。家庭的生活,逐渐变得窘迫起来。
袁花镇今貌
1912年,许志行的母亲由于家里太穷,竟然一时想不开,走上了绝路。而他的父亲,也没有能力抚养儿子,只能将许志行送到一家姓许的人家当起了上门女婿。按照当时的规矩,上门女婿必须改随女方家姓氏,也就是从此时起,“潘祖生”正式改名为许志行。
许志行的岳父岳母,对这个领来的孩子还是很不错的。他们节衣缩食,将许志行送入了当地的一所小学读书。许志行十分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家里的条件却不能供他走完求学之路。在他14岁的时候,便不得不辍学,到一家酱菜园里当学徒。
当时的学徒非常苦,店主将所有的杂活儿都推给了他们,还经常抬手打骂。工钱几乎是不用想的,如果能吃上一碗饱饭,已经是烧高香了。许志行干了足足3年,却仍然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于是便在一个黑夜偷偷跑回了家。
旧社会学徒工
但是在那个时代,家里哪里有闲饭给他吃?回家的第二天,他就又被岳父送入了另一家酱菜园当学徒。这个酱菜园的老板,和前一个如出一辙,于是没过几天,许志行再次逃亡。他的岳父岳母非常生气,便直接将他送给长沙城里的一个玻璃店当学徒。而这次许志行更加决绝,仅仅待了3天就又走了。
这一次,许志行没有回家,而是开始在社会上流浪。他沿着长沙到武昌的铁路走,边走边要饭,结果一不小心就来到了汉口。也就在这时,许志行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遇到了青年时期的毛主席。
毛主席出现在汉口,是有原因的。在1918年3月,军阀张敬尧担任了湖南都督。张敬尧横征暴敛,坏事做尽,激起了湖南全省的民愤。毛主席也深感家乡的危机,于是担任了“湖南公民驱张请愿团”的团长,准备带着几个代表去北京发动“驱张请愿”。
张敬尧
几个人出发的第二天,就来到了汉口。当时,这座火热的城市罕见地下了大雪,气温骤降,请愿团准备迅速找一个小旅店住下来。然而走到旅店门口,毛主席却发现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许志行。
出于同情,毛主席询问许志行是怎么回事。许志行没好意思说自己是逃跑的学徒,只是谎称自己来汉口找舅舅,但是因为迷路,盘缠又花完了,只能在旅店门口躲避风雪。
其实,毛主席从看见他的第一眼,就已经察觉到,他是一个流浪者。但是出于同情,他在接下来的两天中,不但自己掏钱,带着许志行吃饭住店,还给他买了新衣服,和他兄弟相称。许志行良心上过不去,便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盘托出。没想到,毛主席却赞赏的说道:“许兄弟,你年纪轻轻的就有反抗精神,将来必然会有一番作为。但是我看,你还是先回家,其他的事咱们从长计议。”
青年毛主席
许志行如同见到了救命的稻草,立刻上前相求道:“毛大哥,我现在就想读书,不想回家。我想再麻烦你,在汉口帮我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我会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希望将来能有出头之日。”
而毛主席却摇了摇头,说道:“你现在一个人在外,举目无亲,想要找工作是不容易的。我在汉口也只是路过,在这方面恐怕帮不了你。我看这样,你先回家,我去北京办完事,一定帮你完成读书的心愿。记住,不要再逃了。”
许志行虽然感觉有些遗憾,但是毕竟和毛主席非亲非故,对方能帮自己如此,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他又有什么理由要求更多呢?于是几天之后,二人便在上海分别了。许志行拿着毛主席给买的车票,以及赠送的盘缠,心中五味杂陈。
回家之后,许志行的心踏实下来不少。他虽然依旧外出学徒,但是对于家里的家务,他则是大包大揽。这样一来,岳父岳母也不好逼着他继续做工,只能暂时由他。
几天之后,许志行很意外地收到了毛主席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里边竟然是《新生活》《星期评论》《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以他的文化程度,读懂这些是没有问题的,于是从此以后,他开始潜心研读这些书籍。而且他还经常写信,向毛主席请教问题。时间一长,他的思想也有了升华的趋势。
时光如电,眨眼之间一年多就过去了,毛主席终于取得了“驱张运动”的成功,回到了湖南老家。在这里,他当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的校长,终于能以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学习了。他筹款开办了“成年失学补习班”,并且让自己的弟弟毛泽民、毛泽覃都进入补习班上学。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许志行,于是写了一封信,让他也来补习班插班学习。
许志行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毛大哥,竟然真的帮助自己实现了读书的梦想!于是他在补习班中,以极大地热情开始读书。此时毛主席还没有和杨开慧结婚,所以几乎每天晚上,许志行都要来到毛主席的房间里读书,有不懂的立刻就问。毛主席虽然繁忙,但仍然会挤出时间来给他答疑解惑。逐渐的,许志行的学识越来越好,对一些社会上的事情,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当然,这之中,补习班的国文老师谢觉哉,也对他帮助良多。
但是,好景不长,补习班因为经费问题,只办了半年便被迫停办了。毛主席无法照顾所有的学生,但是仍然资助许志行,完成了高小的学业。看到许志行没有住处,毛主席还特意安排他和自己的两个弟弟住在一起。虽然在这期间,毛主席结婚了,去了清水塘居住,但仍然鼓励许志行,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自己。两个人如同兄弟般的情谊,在这期间越来越深厚。
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
许志行高小毕业后,本想报考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但是这所学校不对外省招生,而且学费太贵,许志行实在难以负担。此时,毛主席鼓励他,回去浙江报考师范学校,并且表示,自己可以接济他学费。许志行感激之余,听从了毛主席的建议,开始在浙江上学。后来他开始在报刊上投稿,不但有了自己的收入,而且得到了茅盾、余平伯等一众文学巨匠的好评。
其实,此时的许志行,也有着追寻革命的梦想。在1925年,他组织学生游行,声援“五卅运动”,并因此被学校开除。一年后,他又到上海参加工人运动,并且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他又在毛主席的邀请下,来到广州负责联络工作,甚至还担任过某支部的支部书记。在国共合作的黄金时期,许志行还跨越党派,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机要秘书。
工人运动
然而,一切都随着1927年的到来出现了改变。这一年,蒋介石、汪精卫以及多位地方军阀,先后掀起政变,打击共产党人。许志行也不得不从大城市退出来,前往农村策动农民运动。1928年,他发动农民起义失败,就想着去湖南寻找毛主席。但是,此时毛主席已经上了井冈山,他根本无法寻找。考虑到自己的处境确实困难,许志行只能暂停了一切革命工作,开始以教书育人为业。到了解放前夕,许志行已经来到上海的格致中学教书了。
转眼间,二十年就过去了。1949年3月,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正式进入北京城办公。许志行得到消息后兴奋不已,他很难想象,当初一直关心自己的毛大哥,竟然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的新中国。他立刻就写了一封信,向毛主席报告自己这些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毛主席在北京的第一个居所——双清别墅
但是,这封信却如同泥牛入海,一点回音都没有。许志行不知道,这是毛主席没有收到信,还是太忙了根本无暇回信?几个月后,当新中国正式成立之时,他再次写了一封信,提起了两人当年的情谊。这一次,毛主席回信了。信中说自己在北京一切都好,让许志行不必太过挂念。如果学校有假期,希望他能来北京一见。信的末尾,毛主席特意嘱咐许志行,不要写关于自己的文章。
在接下来的几年,许志行继续潜心教育。他和毛主席经常通信,双方的思想交流非常频繁。1957年,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满足,于是毛主席写信,邀请许志行来北京看自己。紧接着,就发生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许志行贸然前来,并未报备,引起了中南海警卫的注意。
不过,在经过电话的确认后,警卫也明白了许志行的身份,于是带着他直接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菊香书屋。时隔二十多年,这对亦师亦友、情同兄弟的人,终于再次见面了。由于激动,许志行大声地叫了一声:“毛主席!”而毛主席则笑着说道:“不用这么叫,你还是叫我毛大哥吧!许兄第,你怎么才来啊?”恍惚间,一切似乎回到了1919年的那个夜晚。
接下来的几天,毛主席招待许志行在北京好好地参观了一番,同时还将当初补习班的老师谢觉哉叫来相聚。不久后,毛主席准备去外地视察,临走时他再次询问许志行。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自己帮忙许志行想了想,说道:“我希望能回韶山看一看。”韶山是他上学成长的地方,可以说是许志行的第二故乡,他对这里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
毛主席点了点头,提起笔来写了一封信,安排好了许志行的一切接待工作。同时,毛主席还递上500元钱,说是给许志行的路费。许志行本来十分推辞,但毛主席说道:“这笔钱是我的稿费,是我个人送给你的,绝不是慷国家之慨,你就放心收下吧。”此言一出,许志行又想起了当初毛主席资助自己的一幕一幕,心中感慨万分,也就不好再推辞了。
几天后,许志行来到了韶山,代替毛主席,向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了问候。之后,他回到上海,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他将毛主席当年教育自己的方法和劲头,都用在了自己的学生身上,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绩。他自己,也被评定为副教授,进入了上海师范学院教书。遗憾的是,许志行在1964患了重病,不得不从岗位上退了下来。1983年,他在上海病逝,终年81岁。
毛主席一生,留给世人的遗产非常之多。除了革命理论、优秀的诗词和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外,教书育人的精神也是其中之一。许志行便是受到毛主席的教育精神感染、并最终改变命运的一个人。可能他并没有显赫的历史功绩,但是从他的身上,却能看到毛主席教育精神的光辉。通过一个理念,让更多的人受益,让国家和民族受益,这也同样是毛主席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