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Su Yu Stood Out, And Chen Yi Retreated Behind The Scenes, Because Of An Invincible Battle

2023-06-14 15:40

“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这句话,在解放战争时期,简直成了陈毅老总的一句口头禅。不管任何人向他请示机宜的时候,他往往会这么说。同样是一位战将,却在战场上如此推崇另外一个人,我们除了要感叹陈老总的高风亮节之外,也必然有一个疑问:他为何会如此呢?实际上,一切都来源于一场没能取得胜利的战斗。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陈毅和粟裕,都是在南昌起义时投身革命的。只不过,陈毅是教导团的党委书记,而粟裕不过是个警卫人员。此后,粟裕在战斗中受了重伤,险些牺牲。之后又因为性格过于低调,迟迟未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即使后来职位有所提升,也不过是担任各个部队的参谋长。而陈毅则是很快成了西方军的总指挥,不断指挥部队冲锋陷阵。

抗战开始后,陈毅和粟裕都成为了新四军的重要将领。陈毅是新四军的第三任军长,在发展部队、创建根据地等工作上,有着旁人难以比拟的作用。而粟裕,则渐渐成长为一位沙场悍将。他在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中,用极为简陋的武器,歼灭了成百上千的日本鬼子。1940年,粟裕更是在黄桥战役中以少胜多,打败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他的优秀表现,让陈毅非常欣赏。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但是,两人也曾有过不愉快。这就牵扯到1945年6月的高邮战役期间的一段往事了。高邮战役,是新四军发起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战役开始前,粟裕计划调六纵(王必成)、七纵(成钧)、八纵(王建安)三个纵队,准备分别对高邮、邵伯和泰州顺次发起进攻。这一战,对泰州的攻击尤其重要,因为那里囤积着大量的军用物资。

粟裕在作战计划得到批准之后,立即开始行动。但是就在战役发起前不久,粟裕突然接到通知,王必成的六纵,临时被陈毅调走了!而且,在调走之前,陈毅没有和粟裕商量。这一下,高邮战役的兵力,少了很大一块。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陈毅这样做,有自己的道理。当时,陈毅正在部署苏北和鲁南地区的战斗,手里的部队不多。同时他还得到消息,高邮的日伪军战斗力不强,人员也不足,用三个纵队打有些大材小用。这样的话,还不如让王必成跟自己走,去更需要兵力的地方。

然而这么一弄,却让粟裕措手不及。他只能重新布置部队,展开高邮战役。幸亏高邮的守敌是真的不禁打,让粟裕用手头的部队就打了个大胜。否则的话,高邮战役的胜负还很难预料。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而比粟裕还要失落的,正是王必成。他接到命令,风风火火地赶到苏北之时,却发现已经没仗可以打了。而陈毅并没有让他回来,而是让六纵北上山东。结果王必成到达目的地之后,发现日军已经准备投降,同样是没仗打。两次和战功失之交臂,王必成十分遗憾。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陈毅打仗有些谨慎过头了。而且作为一个指挥员来说,不打招呼直接调走已经有任务的部队,这是不应该的。不过,粟裕为人低调,和陈毅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所以也就没有在高邮战役的问题上纠缠。反倒是陈毅自己,对这件事进行了检讨。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1946年,原来驻扎山东的一部分八路军接到命令,准备出山海关前往东北。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早就看出了东北的重要性,于是提前展开了对东北的攻略。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在江南一带的新四军主力,便有很大一部分补充到了山东,建立了山东野战军。而留在南方的新四军,则改编为华中野战军。两大野战军分别由陈毅、粟裕率领,在山东和苏北地区做好了战斗准备。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集结重兵,向中原地区的解放区发动了进攻。其中薛岳、李默庵指挥将近30万军队,分四路向山东扑来。

鉴于当时的形势,毛主席觉得还是可以争取一下和平的,但是不能消极地争取。他提出要“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为了达到目的,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决定向国民党统治区的外线出击、给予其足够大的压力,争取“以打促和”。风趣的毛主席将战略组成了一个顺口溜:“南线三军出击津浦线,北线夺取三路四城。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所谓“北线夺取三路四城”,就是说以晋察冀、晋绥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占领平汉、正太、同蒲三条铁路,还有保定、石门(石家庄)、太原、大同四座大型城市。而所谓:“南线三军出击津浦线”,就是以晋冀鲁豫野战军5万人、山东野战军5万余人、华中野战军4万人,共同出击津浦路的徐(州)蚌(埠)段及其两侧地区,还有蚌(埠)浦(口)段和东侧地区。接到命令后,陈毅立刻整军出发。

然而,粟裕对毛主席战略的反应,却不是这样积极。他接到命令后立刻回电:“可否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然后再转至外线?”粟裕此时对敌人的情况还不摸底,想要依托自己熟悉的活动区域,循序渐进。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对于粟裕的请求,毛主席给予了支持。“南线三军出击津浦线”是一个大的战略,并不急在一时。

得到中央首肯后,粟裕开始整军备战。他的对手,是李默庵率领的第三方面军,共10万人。以兵力和火力来讲,粟裕的华中野战军都居于绝对的劣势。但是,粟裕却凭借十分灵活的战术,巧妙地和敌人周旋。而相比起来,李默庵从来不在部队一线出现,而是坐在飞机上指挥战斗。两人的指挥效率上,自然差了很多。于是,粟裕直接在苏中战场来了一个干脆利落的“七战七捷”,打得李默庵不得不回南京请罪。从此,李默庵退出了一线指挥。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相比起来,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进展却十分不顺利。在1946年7月25日,野战军指挥部8进入淮北。但是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天气突变,淮北地区连日大雨。部队在雨水中艰难前行,移动速度非常缓慢。

在华中野战军胜利的消息传来之后,山东野战军的将帅既受到了鼓舞,也感到了压力。陈毅更是直接向中央军委发电报:“现华中全境,苏中敌气已颓,淮南、淮北敌气正旺,我决心在淮北打一二次好仗,以改变局势。”他的态度,同样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但是,山东野战军的侦察兵突然发来信息:在陇海线两侧的敌人军队,最近突然加强到了15个团。敌人主力除了薛岳的部队之外,还有白崇禧率领的桂系军队。相比之下,陈毅手里的21个团不再具有优势。

但是,仗依然要打。在7月31日,陈毅和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得到情报:桂军第7军的两个团,现在正分散泗县周边的三个县城附近,呈孤军之势。于是,二人联名发电报给中央军委,取消了原定的作战计划,转而围歼两个桂系团。陈毅在电报中说:“陇海线两侧敌主力均有增加,已集结15个团兵力。以现在情况看,对敌人只能击溃但不能歼灭。我军决定转向灵璧、泗县一带,找桂顽求战。拟先消灭其两个团,然后再转而进击津浦路徐宿段。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但是,在山东野战军内部,对是否攻击桂系军队,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有人认为现在连日大雨,部队仅仅行军就已经非常疲惫了,哪里有余力再去攻城呢?但是,也有人说泗县县城的护城河非常浅,水不过膝,完全可以打。

同时,华中分局的局书记邓子恢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应该先打蒋军,不应该先打桂系。但陈毅和宋时轮的态度非常坚定,认为必须要打桂军!宋时轮的理由是蒋军的部队靠得太近了,如果第一时间无法直接吃掉,他们是有机会相互支援的。到时候就形成了那种谁都不想看到的局面:“只能击溃不能歼灭。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不久之后,毛主席的意见也传过来了,电文中写道:“凡只能击溃不能歼灭之仗不要打,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机会歼敌,过于急躁之意见并不恰当。

毛主席的复电,本意是告诫各级指挥员不要急躁,但是陈毅和宋时轮却没能完全掌握其中的深意,还是犯了急躁的毛病。他们为了抓住敌人空虚的战机,催促部队快马加鞭地急行军。最终在8月7日的晚上,匆忙地对敌人发起了进攻。

其实陈毅的军事安排不可谓不周密,他命令手下的12个团,在灵璧、泗县周围的公路上设置好了阻击阵地,拦截可能出现的增援。剩下的9个团,全部用来攻击泗县,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吃掉敌人一部。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9个团打1个团,按说这场战斗,怎么打也不会有什么悬念。战斗开始后,一切也确实在按照陈毅的设想在发展。野战军第8师,很快就冲进了泗县北门,吃掉了这一部分的城防部队。但是再往里打,情况却出现了变化。由于连日暴雨,交通受阻,后方的重火力运不上来,战士们被迫只能考虑用炸药包炸碉堡。但是等炸药包拿来,大家才发现,炸药全都受潮了,无法使用。就这样,几个不起眼的碉堡,成了战士们难以逾越的天堑。

而同时,本来计划从其他方向发起进攻的部队,全都被山洪阻断,完全无法发起攻击。已经在泗县城里的第8师,反倒成了孤军,只能以一己之力拼命进攻。

按说以解放军一个师的兵力,拿下泗县守敌并非不可能。但是,桂军号称战斗力“雄于中国”,确实有一股如狼似虎的斗志。在从开始的慌乱状态中缓过来后,桂军重整旗鼓,积极防御,阻止了第8师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打着打着,陈毅又发现了新问题。由于连日暴雨,淮北地区爆发了大面积山洪,平地水深一米。泗县那原本不过膝盖的护城河,现在战士们只能游泳过去了。而且,电台的电池也受潮了,信号断断续续。陈毅想要指挥战斗,已经十分困难了。

鉴于此,在进攻两天之后,陈毅不得不下令撤退。这次战斗,解放军虽然歼敌三千余人,自己也付出了两千人的代价,而且没有达到战略目的,总体来说,不能算是一场胜仗。

而祸不单行,就在一个月之后,陈毅又在淮阴保卫战中,遭遇了强悍的整编74师,结果再次失利,淮阴丢失。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两场败仗,让山东野战军指战员的关系变得空前紧张。在作战会议上,有人公开指责陈毅“不会打仗”。更有甚者,越级向党中央提建议,希望撤换掉陈毅。

陈毅在战斗指挥时,确实存在自己的短板。他的诗人气质太浓,打起仗来太过感性,顺利时容易盲目乐观,看不见危机。对于这一点,陈毅自己也非常清楚。他没有怪罪下面的指挥员指责自己,而是写了一封检讨书,其中写道:“三个月来仗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了错误……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解放战争时粟裕脱颖而出,陈毅退居幕后,竟是因为一场不胜的战斗

同时,陈毅还主动提出,让因病休养的徐向前接替自己,当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但是,徐向前此时身体仍然没有恢复,一下子难以承受太大的工作压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由华东局给出建议: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担任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但是在陈毅的推荐下,粟裕成为了野战军的实际指挥官。这种安排,意味着陈毅虽然仍在战斗指挥核心,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指挥权。可以说,正是因为泗县战斗没能胜利,才将粟裕推上了历史的巅峰。

军队存在的价值就是打仗,陈毅失去了军事指挥权,纵然仍然是司令员,但重要性已经下降了不少。但是,陈毅丝毫没有以此为意,而是积极配合粟裕,搞好部队的建设和政治工作。从此后,“粟裕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这句话,就成了陈老总的口头禅。正是在他的鼎力支持之下,粟裕将军声名鹊起,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虽然粟裕是公认的开国第一大将,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承认:没有陈毅,就没有华东野战军。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有几位大帅是不以战功见长的。比如朱德,是以其卓越的协调能力著称,叶剑英元帅是以其非凡的统战能力见长,贺龙则是在练兵、后勤方面有着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功绩。陈毅和他们类似,虽然在战斗指挥上存在短板,但是其胸襟之豁达,包容他人之强,也同样是全军无人能出其右。他的这种无私的精神,是我军能够最终胜利的法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