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Before The Fall Of The Ming Dynasty, Natural Disasters Were Unprecedented, And The People Endured Them For Eighteen Years. Could It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ll Of The Ming Dynasty?

2023-06-14 16:04

1628年,随着崇祯皇帝的登基,似乎一个励精图治的时代即将开始。首先,崇祯皇帝杀掉魏忠贤,清除了整个阉党,全国的政治气息为之一变。第二,他决定重用袁崇焕,在辽东实施新的防御政策,并赐予其尚方宝剑,让其全权负责当地的军政事务。而崇祯自己,也找到了明朝皇帝多年贪色怠政的根本原因,并且进行了根本性的改正,自己以身作则,勤政不怠。全国似乎变了一个样,政治面貌焕然一新,似乎一个中兴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没想到的是,十八年后,明朝亡国,崇祯帝自缢身死。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当然,这其中,崇祯帝和底下大臣的貌合神离、以及他的才能不够是根本原因。但是,崇祯年间面临的极端自然环境也是促使明朝灭亡的主要客观因素。可以说,整个明朝看下来,没有任何一个皇帝碰到过崇祯帝那么棘手的自然灾害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愚蠢的人祸一起,才让一个进三百年的帝国最终轰然倒地。

首先是大旱

崇祯皇帝统治时间的上半期,面临的主要灾害形式就是旱灾,而且主要集中在西北,特别是在陕西。在这里,干旱导致的饥荒极为严重。崇祯元年(1628)末,一位御史上奏,陕西全省已全部成为灾区,农田颗粒无收。次年,全年整体气温骤降,形成了席卷全国的寒潮。而且这次寒潮时间很长,一直持续到17世纪40年代,基本涵盖了崇祯的整个执政时间。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当然,这种气候并不是只在中国出现的局部灾害,而是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的一个大的气候变迁。在17世纪30年代,俄罗斯人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2月,都只会经历一个月左右的严寒。但在17世纪40年代,冬季的每个月都是严寒,这段时间被称为“自12世纪以来俄罗斯历史上最冷的10年。”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位于中俄之间的满洲也经受了同样极端的气候。甚至,他们体会这种严寒的时间更早,程度更深。这段时间,雪灾的记录在清朝历史文献中屡见不鲜。而极度的严寒也驱赶着女真人向南迁徙,并通过对明朝边境的抢劫和贸易来保证生存。这一年,被关宁锦防线封死在东北的皇太极进攻朝鲜,形成了“丁卯虏乱”,同时,他还对明朝进行了试探性进攻,但是无功而返,这场战争被明朝称为“宁锦大捷”。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回看大明,旱灾和寒潮导致的全国性大饥荒也非常严重。崇祯朝的首次大饥荒发生在1632年,即皇帝登基后的第五年。这年伊始,朝堂上的奏疏如雪片一般飞来,全都是各省、府、县的极端气候的报告,以及饥荒和社会紊乱的报告。一位派往西北的巡抚写道:“不意天未悔祸,荒旱五年,致彼遍地皆贼,日甚一日。”这种情况造成的就是全国交通系统的瘫痪,一位被派往京杭运河中段地区视察灾情的巡按回报的情况是:“南北往来几于断绝。”别人的另一封奏疏中则写道:“贫者流而为盗,富者乘间潜移。商贾不通,道路梗塞。”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然而灾情仍在不断恶化。到了崇祯八年(1635),蝗虫开始大量出现。在崇祯十年(1637),干燥的天气导致了大规模旱灾,旱灾又导致蝗灾,全国陷入了恶性循环。崇祯十二年夏末,在长江流域,“蝗食苗尽”,一点可以吃的都没有留下。这种史无前例的旱灾在明朝肆虐了长达7年之久!其中,最严重的灾情发生在崇祯十三年(1640)夏天,在山东西部,饥民只能剥食树皮,最后不得不吃人的腐尸!在山东西北部的城市临清,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烈情况。第二年夏天,饥荒向南蔓延至长江三角洲,并导致物价飞涨。《上海县志》中曾记载:“饿殍载道,米粟泳贵,斗米银三四钱。”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这场连旱7年的灾情,肆虐的主要区域在华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省,更是在7年之中持续干旱,人民的生活极度困苦。崇祯十六年五月九日(1643年6月24日),束手无策的皇帝降旨,要求所有臣民,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都要洗心革面,禳除干旱的天谴,祈求上天“普降甘霖”。

与干旱的情况相反,大明的某些地方在此时居然出现了严重的洪涝。1640年以后,北方降雨突然暴增,渐渐变成了洪水。特别是崇祯十五年的开封,更是发生了严重水灾,以至于“洪水决城”。这场洪水影响广泛,文献有“尸横遍野,饿殍千里”的描述,甚至到了“藏书损毁、科场转移”的程度。当然此次灾害有可能是人祸,明朝的文献记载是李自成决堤溃水,但是也有可能是明朝官员为了击退农民军而自己干的。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猛烈的鼠疫

干旱、蝗灾、洪水和饥荒之后,疫疠接踵而来。开始的大部分疫情是由天花引起的。万幸的是,此时汉人已经通过接种人痘这种简单的预防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住了天花。但是,天花对满族人来说仍然致命,而且他们对这种疾病有一种特别的恐惧,所有满洲人都会竭力避免与感染天花的人进行接触。因此,在17世纪30年代中,有好几次在满清进攻的关键时刻,他们都会从有天花疫情的地区撤退。对天花的恐惧,在崇祯二年到三年(1629—1630),让皇太极终止对华北的进军。而崇祯十二年(1639)在山东爆发的天花疫情,也使满族人取消了当年冬对华北的突袭。可以说,天花对明朝此时的苟延残喘起到了一定帮助。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然而汉人可以预防天花,却对另一种烈性传染病束手无策,那就是鼠疫。崇祯六年(1633),山西省的首次发生疑似鼠疫大爆发。三年之后,感染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陕西和蒙古南部。崇祯十三年(1640),整个陕西省都成为疫区。等疫情结束时,据粗略估算,全省人口死亡率高达80%——90%!尽管这一统计很明显是夸大了事实,却也反映了疫情的严重性。而且根据一些地方志记载,陕西的部分地区情况确实如此!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山西省北部的所有州县都已出现疫情。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当然不止山陕两省,全国的疫情都很严重。崇祯七年(1634),明朝西北边境地区的老鼠数量突然暴增。据《明史》记载,宁夏的一些乡村突现数以万计的老鼠,所经之处,寸草不留。崇祯十二年(1639),长江流域发生严重疫情,虽未确诊,但因为同年发生的长江中游地区的鼠患,所以人们怀疑这也是一场鼠疫。疫情在两年间愈演愈烈,整个明帝国的东部都受到了影响。据称,山东某州半数以上的居民死于疫病。地方志编纂者在评价此次疫情时写道:“历代灾异叛乱,为害无甚于此者。”在山东的某些地方,疫病使数个村庄人迹灭绝,70%以上的人口死亡;而同样的死亡率也曾出现在河南省境内的黄河流域地区。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疫情在崇祯十五年(1642)似乎出现了暂停情况,随后二次爆发,从江南直到北方边境,无处幸免。当时,北京曾是疫情的感染源,病原体随着曾经的全国财富流动通道——京杭大运河,一路由北向南传播疫情。大明的人民,被黑色的死神疯狂蹂躏。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饥荒加上瘟疫,其后果是致命的。这些年的地方志中,曾不断出现的一个词:“死者泰半”,而“十室九空”则是另一个出现频率相当的词。粮食歉收,食物供应减少,商品交易停止,导致粮食价格的通货膨胀程度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明朝的人民都成了赤贫,完全没有缴纳赋税的能力。人民的生计维艰,政府的处境则更加艰难,有太多的灾情需要赈济,但是国库已经空空如也,甚至没有能力支付军饷和维持边防以及驿递。崇祯十六年,为了镇压农民军,皇帝曾经考虑放弃宁远,调吴三桂和关宁铁骑入京护卫,但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提出,这需要100万两白银的军费,但此时国库中仅有40万两,计划只能无奈终止。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财政紧缩的做法都是徒劳的,在满洲连年用兵的巨大耗费无人买单,国内征缴农民军的费用更是没有着落。国家为应对军费开支,只有不断加重赋税,臭名昭著的“三饷”更加重了人民本已沉重的负担。人们用“崇祯”的谐音“重征”来进行调侃,一语双关地道出了税赋沉重的现实。更多的赋税造就了更多的农民军,当1644年——崇祯朝的最后一年到来时,80%的州县已停止缴纳赋税,农民起义已经遍及全国。而国库此时已经被彻底清空。

后记

纵观崇祯执政的十八年,几乎被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贯穿。在中国民间,对崇祯时代的灾害有个说法,叫做:“旱九年,涝九年”。而在《哈佛中国史》中,对崇祯时期的自然灾害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崇祯之渊”,一个“渊”体现出了灾难的深重程度。这其中的每一个灾害的程度单独拿出来,都不是一个政权可以轻松面对的。如果按照中国历史上国运的说法,此时的大明真是“气数已尽”。

明朝倾覆前自然灾害空前,人民忍受十八年,是否成为明亡主因?

但是,同样的灾害并不止在中原肆虐,当时的满洲也没有逃过老天的惩罚,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历尽磨难之后浴火重生,最终成功地入主中原,可见天灾不仅是灾难,也是考验,同时还是契机,如果能够处理好,未必不能渡过难关。但就在每次灾害请求赈济的奏疏到来之时,就在每次调兵缺乏钱粮之时,就在京城守军几个月没有薪饷、即将哗变之时,大臣都会劝皇帝动用自己的私房钱来救急,但是每次崇祯皇帝都会说“内帑业已用尽”。可是,就在他上吊之后,李自成攻占北京,从宫内搜出的白银竟多达3700多万两,黄金和其他珠宝还不在其中!可见面对全国的自然灾害和为大明舍生忘死的官兵,崇祯这个皇帝是何其的混账,他如果不亡国,那才真是天理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