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出来见世面,真是托毛主席的福啊!对了,还有我们家近山的孝心!”
1949年6月份的一天,从黄安县小村桃花乡到蚌埠的路上,一个五十多岁但身体强健的老汉,正穿着一身干净的粗布衣服,和两个解放军的小战士在路上走着。老汉的脚步十分轻快,和满是岁月痕迹的面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是啊大叔,咱们眼看就要胜利了,全国都要解放了,您就等着和司令员享福吧!”一个小战士一边说着话,一边抢过老汉的包袱,背到了自己身上。老汉抢了一下没抢回去,便客气地连声道谢。
这位老汉看起来憨厚老实,如果不说,谁也不会想到,此人就是人民解放军二野第三兵团司令王近山的父亲。
王近山的家乡,是黄安县桃花乡。这是一个虽然算不上闭塞、但绝对应该算贫穷的小村。王近山一家,祖祖辈辈给地主家帮工,靠着微薄的收入艰苦度日。到了王近山这一辈,一开始也是如此。从8岁起,王近山便给地主家放牛。等到了13岁时,就正式成了地主家的长工。
1930年左右,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王近山在听了几次宣传课之后,决定参加红军,为穷人打天下。当时,他被编入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但是不久,他就因为表现出色而出任了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的排长。
王近山生性勇悍,不仅闻战则喜,而且打起仗来不要命。有一次,他在战斗中和一个身材魁梧的敌人拼大刀,在力不能支的时候,抱着对方一起滚下了山崖。当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了的时候,王近山竟然奇迹般的生还了;还有一次,红军和川军作战,王近山扛着红旗冲锋,结果胸部中弹被抬下了火线。刚刚醒转之后,他又让人把自己抬回了战场,直到被另一颗子弹击中了头部!由于长期打仗不要命,王近山也有了“王疯子”的外号。
在其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王近山开始从一员勇将,变成了可以通观全局的将领。他很会动脑子,对敌人的布防破绽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出色的指挥能力加上打仗不要命的疯劲儿,让王近山成为了刘伯承手下一位举足轻重的战将。
不过,王近山在自己勇猛的外表下,其实也有着柔软的一面。他当初参加长征,一走就是19年。虽然偶尔会和家里通信,但是写信,毕竟不如家人的团聚。更何况王近山还是一位孝子,所以经常思念自己的父亲。
1949年,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将战线推向了东南方。在解放了南京之后,大军决定转向,去解放大西南。王近山此时心潮汹涌,因为这一次的进军路线,正好会经过家乡!这一下,分别多年的亲人,终于有望相聚了。
接下来的几天中,王近山越发着急。组织上看出了他的心情,于是便派了两个小战士,替王近山探家,同时接王近山的父亲过来相见!
战士们很快找到桃花乡,按照地址来到了王近山家的门口。二人进门时,王老爹正在挑水。听说是儿子让人来接自己,老汉非常高兴。他简单地收拾了两件衣服,就走出家门,和两个战士向安徽蚌埠走去。他们计划从这里坐火车先到南京,然后再“杀”奔位于当涂的解放军军部,让王近山和自己的父亲尽快团聚。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王老爹一路走,一路感谢毛主席感谢解放军,让自己在步入老年之时,还有走出小村见世面的机会。大家一路走一路说笑,气氛相当融洽。
不多时,三人就来到了安徽蚌埠火车站。在买完车票后,三人到站台候车。此时的那两个小战士,以前也没怎么到过蚌埠,觉得哪里都新鲜,于是便将王老爹一个人留在了站台上,自己两个人去玩儿了。他们估算着时间,觉得富富有余。殊不知他们这一走,却等来了一场悲剧。
王老爹一辈子都没有到过蚌埠这样的大城市,也没坐过火车。他看着一辆辆呼啸而过的列车,心里有一种新鲜感。他为了看火车,站得越来越靠前。于是在不经意间,他就跨过了那条有警告意味的黄线。结果在一辆快车驶过的时候,老人被列车产生的气流卷入了车底!
一件本来很好的事情,却因为这一次谁都不想看到的偶然,成了一场“李逵探母”式的悲剧!两个小战士得到消息后,吓得目瞪口呆,只能赶紧上报军部!消息很快传到了王近山的耳中,这位身经百战的沙场悍将,险些因为父亲的去世而晕厥!
不久之后,军部决定给两名小战士处分。如果不是他们将老人一个人扔在站台上,断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但是,王近山却摆了摆手,说道:“这样的事情,谁也不会料到。既然人已经没了,就不要为我的私事而处分同志了,还让他们轻装去为革命工作吧。”
王近山没有处理自己的同志,却难以排遣心中的伤痛。他决定,在行军到黄安附近时,亲自把父亲的灵柩送回老家。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在大军经过湖北时,允许其脱队扶灵。
几天之后,王近山带着父亲的灵柩,回到了家乡。故乡的山山水水仍然是那么美丽,只可惜本应是衣锦还乡的他,却成了个披麻戴孝之人。当他进村之后,村里的父老乡亲都主动和他打着招呼,但是谁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慰他。不久,王近山回乡的消息却越传越快,很快他的家里就人头攒动了。
几个长辈也来安慰王近山。他们说道:“近山啊,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些年为了等你,你娘病了,最后是死不瞑目啊。你爹一个人苦熬了这么些年,好不容易快熬出头了,却没想到糟了这样的横事!可你想过,你爹的丧事咋办啊?”
王近山这才想起来,还有丧事要办。但是怎么办呢?他现在心情乱得很,一点儿头绪都没有,于是只能茫然地摇了摇头。
长辈说道:“近山啊,你爹这一辈子不容易啊。你现在是大官了,怎么的也得办一场风光些的后事吧。依我看,就按咱家乡的老规矩办,先打一口上好的棺材,然后停灵三七二十一天,之后再选一处风水宝地,把你得父母并骨合葬!新社会咱们不讲超度亡魂了,但是怎么也得敲打敲打,热闹一下,让老人走得体面一些吧?”
王近山听了之后,沉默了半晌,然后沉重地摇了摇头。他不是不知道,父母穷苦了一辈子,自己生不能尽孝,在父母去了的时候,确实应该把葬礼办得隆重些。乡亲们说的,确实在理。但是,他现在是解放军的指挥员,现在还在战争中,哪里有时间让他去风光大葬?况且他是司令官,凡事都要以身作则。为自己的父亲风光大葬,这不是他应该做的表率。
略作考虑之后,王近山说道:“乡亲们,我又何尝不想给我爹风风光光的办后事?但是不行啊,我现在正在行军打仗期间,军情紧急,哪里能容我停灵二十一天呢?再者说我妈都没了好几年了,走的时候连副棺材都没有。如今在挖地三尺,惊动她老人家,我于心不忍啊。我看就不按老规矩来了,就把我爹安葬在我妈的坟旁边吧,这样也就算给二老合葬了。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既然是解放军了,就要一切以国家的大事为重了。”
就这样,王近山将自己的父亲匆匆掩埋,丧事办得非常简单。转过天来,王近山就要归队了。乡亲们将他送到村口,安慰他说:“近山啊,你说得对,自古忠孝难两全。放心,你爹你妈的坟墓,我们会代为照看,你就放心去吧。”王近山千恩万谢之后,和乡亲们洒泪而别。
这一走,日后王近山就很少回家乡了。正像他所说的一样,忠孝难两全,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战场之上。在全国解放之后,他又投身于抗美援朝战争之中,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他和父亲为了中国革命事业所做的付出,也终于得到了认可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