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美在于适可而止!《八佰》本可以成为经典,结果成了“神剧”

Beauty Lies In Enough Time! Eight Hundred Could Have Become A Classic, But It Turned Out To Be A Divine Drama

2023-06-14 16:03

最近,国内的战争大片《八佰》上映。播出伊始,票房口碑双丰收。但是从上映第三天开始,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开始出现波动,对该片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提出了质疑。为了一探究竟,笔者也跟了一下风,去电影院看了一下这部电影,看完之后的感觉并不是特别好,甚至感觉负面的网络评价确实很有道理。我不是电影专业的,关于拍摄手法和艺术表现,不可能做出权威的评述。但是多少年的历史书籍看下来,自信对故事的讲述还是有些心得。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主要来谈谈,我眼中《八佰》这部电影在剧本上的一些瑕疵。

美在于适可而止!《八佰》本可以成为经典,结果成了“神剧”

首先说,我觉得《八佰》在前一百分钟是非常成功的。不管是角色性格的塑造,还是战争场面的表现,都已经做到了国内战争电影的极致!不管是“主角”端午从一个乡下散兵到坚定战士的转变,还是那些自爆英雄们喊着自己的名字和家乡、带着一身手榴弹跳下去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都给我很震撼的感觉,甚至为之留下了眼泪。一直到女英雄杨慧敏送旗、谢晋元升旗一段,影片都非常完美。而且之前,在谢晋元征求大家是否升旗之时,曾经坦言将会有一场恶战随之而来,让作为观影者的我充满了期待。

然而这之后,情况急转直下,影片曾经的飞得有多高,后边就摔得有多狠。

美在于适可而止!《八佰》本可以成为经典,结果成了“神剧”

还是在升旗这一段,期待中的两军大战没有到来,仅仅是来了两架飞机,打了几梭子子弹,杀伤了十几个人,然后就没有了!其出现的意义,仅仅是将“主角”端午打死,为后边“小湖北”拿枪加入敢死队做铺垫!这就如同,我满心期待享受一份牛排大餐,可等来的却是土豆!这真的是让我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对影片的结尾期待也打了折扣。尤其还要说的是,两架敌机都是被轻机枪、步枪击中的,而旁边的高射炮打了半天啥也没打着!这类“神剧”中才能出现的情节已经被批评了多少年了,居然在一部如此大制作、大场面的大片里再次出现,简直让人大跌眼镜!难道提到抗日影视剧,编剧们就只能用这种不顾物理现实的小概率事件来烘托气氛吗?

当然,仅仅是这一点,还不足以毁掉整个影片。真正让人觉得离谱的,是最后的结局部分,简直是槽点不断。首先是谢晋元决定撤退后,安排了一部分做敢死队,以反冲锋的方式掩护大部队撤到租界。这一点其实是不符合史实的,守卫四行仓库的勇士们是在国际影响下,以较为和平的方式撤退的,日军对他们下的“黑手”,也就仅仅是让英国人缴了他们的枪,将他们“拘禁”了起来。应该说,如果以这种方式结束影片,确实有可能影响整体氛围。但是,即使需要修改史实,也应该顾及常理,将故事讲圆满。即使要加戏,也不应该胡来!可此后影片的叙事,却被“加戏”整体带偏了。

美在于适可而止!《八佰》本可以成为经典,结果成了“神剧”

而十几个作为敢死队的人,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姜武饰演的那个人,还来了一段京剧《定军山》,气氛营造的满满的,之后拉了一下高射炮的炮栓,然后就消失了!影片在之后的部分完全没有交代他们的事情。那么这支敢死队,到底有没有给大部队的撤退发挥掩护、支援的作用?这帮人又是什么结局?如果是战死了,那他们战死的意义又在哪里?没有交代,完全没有交代,就连影片最后的字幕中也没有交代!还是就像升旗那一段提到的一样,先给你满心的期待,然后又让你陷入深深地失落,让我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

当然,神秘消失的敢死队,可以理解为后期剪辑造成的。有些镜头可能不适合放映,被舍弃了情有可原。但是之后,大部队通过垃圾桥的那一段情节,故事编排又回到了“神剧”的水平,简直让我都快出离愤怒了!

美在于适可而止!《八佰》本可以成为经典,结果成了“神剧”

长久以来,中国的抗日剧中都会有一个强行加息的定律: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会因为在行动中的一些计划不周密或者突发状况,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然后用手枪对抗立体化交叉火力,然后撂下几个配角的尸体后,主角全身而退!这样的影视剧已经看了好几个了,主演都是毫无新意的“网红脸”。可见确实有一批编剧,很喜欢把故事往这方面讲。但是这种情节存在的意义是完全戏剧性的,很显然是不符合现实定律的。真正的战争中,武器、人数的差别不是主角光环可以平衡的。而影视剧如果不扎根于现实,就无法还原现实的残酷性,尤其是战争剧!我们可以看看真正经典的战争剧,比如电视剧《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电影《大决战》等等,里边都没有类似的桥段。

影片中谢晋元部撤退时,很显然没有什么国际影响,勇士们在行动时是在完全暴露在日军火力之下。

美在于适可而止!《八佰》本可以成为经典,结果成了“神剧”

而很遗憾的是,《八佰》中部队通过垃圾桥一场戏,又拍出了这种“网红”感。影片中谢晋元部撤退时,很显然没有什么国际影响,勇士们在行动时是在完全暴露在日军火力之下。“撤退”成了正中伏,冲在前排的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在这一过程中中弹倒地!可是最后字幕一出,这帮人居然还都活着,那这些人后来都是怎么活下来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主角光环”?还有,谢晋元第一个冲过去,结果被日本人的子弹打伤了腿,打伤了肩,可就是最明显的躯干和最致命的头部一枪未着,甚至是他已经失去行动能力、只能跪在那里的时候,都没有一个人给他补上最后一枪!而前边拉电话线一场戏,一帮人跑着过桥,结果日本狙击手枪枪爆头!前后差距如此之大,是换了整个一批人吗?最夸张的是影片最后伸出来的那些手,看着似乎是援手,但是对陷入日军火力网的中国部队有哪怕一点点帮助吗?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声援”吗?有点儿实际意义没有?这一点上,一部战争电影的表现甚至不如《叶问1》一部功夫片!至少那里边的民众,还冲开了侵略者的包围,将叶问救走了。


总结一下。《八佰》作为一部少有的正面战场的抗战题材电影,其拍摄技术和场景、特效等方面确实做到了国内第一,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仍然要看到,国内的抗战题材剧本的编写能力仍然需要突破,漫画似的夸张和网红气息的主角光环仍然存在。只要这些干扰还存在,还原历史、还原战争的残酷性就只能是空谈!艺术应该源于真实,而不是编造真实,因为这既是对那段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英雄人物的不尊重。

纯属一家之言,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