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小姑娘可真是够硬的,难道你就不怕死?”
“怕死就不当新四军!”
1941年的一个冬夜,在一个敌人的据点里,几个穷凶极恶的伪军,正在审问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这个女子身着一身便装,显得英武挺拔。她的嘴角有敌人拷打留下的血迹,但是眼神却是坚定无比。
“行,你硬气,我佩服。你也不用跟我这里耍脾气,我现在再问问你,你叫什么?认不认识莫林?你肯自首吗?”敌人的营长用手摸着自己的秃头,瓮声瓮气地说道。
然而听了这句话,眼前的这个年轻的新四军女兵却微微一怔,她的脸上,突然出现了一种隐隐的笑意,但是转瞬即逝。此刻,女战士的心中突然燃起了希望之火,她明白,自己这次,应该没有生命危险了。
那么,这个年轻的女战士是谁?她和这个叫莫林的人真的不认识吗?她又为何会有能活下去的感觉呢?
这一切,还要从1920年说起。
少女参军
著名的革命小说《红岩》中,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游击队女司令员,外号双枪老太婆。很多人认为,她的历史原型,是传奇的抗日人士赵洪文国。但是,这个老太太后来因为阻挠解放大军而被枪毙,从来没有一点革命经历。说她是红岩重要人物的原型,似乎有些牵强。
实际上,就在新四军中,也有一个“双枪老太婆”。虽然她枪法不准,年龄也不大,但是她的革命经历,却远胜于赵洪文国,此人就是咱们刚才提到的莫林。
莫林,原名姚世瑞,1920年生在江苏省如东县。她可不是纯正的无产阶级,而是小康之家出身。她家是医药世家,在当地非常有名,古坝镇的德生堂药店,就是她家的产业。由于家里比较有钱,姚世瑞没有走传统女性那种小家碧玉的路子,而是积极求学。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随着当时政府的不断退让,东三省沦落敌手。此时刚刚11岁的姚世瑞,突然觉醒了自己的爱国心,在教室中哭到不能自己。也就是从那天起,她立志读书,报效国家。
但是,一个女孩子想要读书,在那个时代又谈何容易。到了14岁,姚世瑞小学毕业,想要继续读书。而她的家人却说“女孩子多读书无用”。为了能争取到学习的机会,姚世瑞开始用绝食对抗。最后父母服软了,勉强同意了她的要求。
1938年,姚世瑞在如皋县完成了中学学业,正想向高一级学校发起冲击。但在这一年的3月18日,日军饭冢旅团占领了如皋县城,所有学校解散。此时,一个民主进步人士为了能让孩子们上学,在一个地主家办了一个中学学堂。这个学堂以明朝的抗倭英雄邱陞命名,学风非常进步。
姚世瑞与自己的弟弟姚世虎,全都进入了邱陞学堂读书。另外,还有六百多名进步青年先后加入。渐渐地,这里就成为了江苏省一个小有名气的进步学校。
姚世瑞学习刻苦,参加学生活动积极,逐渐地引起了校内地下党领导人金湘的注意。有一天,金湘找到姚世瑞,让她为学校里的“小号手诗社”写作。姚世瑞一挥而就,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不孤单,有这么多的你我,把你我融成一个,一个个结成一团……”
从此,姚世瑞一发不可收拾,继续在诗社和报纸上投稿,渐渐地也小有名气了。之后,金湘又多次来找姚世瑞,介绍她阅读《新民主主义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进步书籍。姚世瑞的思想渐渐得到升华,确定了自己一生的信仰。
这之后,姚世瑞更加频繁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她在校外,组织了一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青年,成立了“抗敌协会”,经常在如皋县城里发散传单,宣传抗日。此外,她还在农村搞了识字班,教农民认字。没有黑板,她就用树枝在地上书写。因为她的存在,不少农民都不再是文盲了。
1940年春天,表现优秀的姚世瑞正式加入了党组织。她的心愿实现了,干劲儿也更高了。
不过,姚世瑞的心里始终有一个隐忧:自己的父母,给她订了一门亲事。虽然对方的条件不错,但是双方并没有感情基础。再者说,姚世瑞此时也不想结婚,她想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抗日救亡之中去。所以,她一直非常害怕,害怕有一天父母会逼着她回家完婚。
不过,在1940年的秋天,好消息传来了。新四军在黄桥战役中,打败了刻意制造摩擦的敌对势力,根据地的规模变得更大了,根基也更加稳固。姚世瑞得到消息后,也是激动不已,恨不得马上参加新四军。
几天后,她的梦想成真了。金湘传达了马塘区委的决定:“要在邱陞中学发动学生,让更多的青年参加新四军。”
得到消息后,姚世瑞第一个就报了名。参加新四军,既是她的理想,也是她摆脱包办婚姻的手段。
等报名差不多完成的时候,姚世瑞带着几个同学去找了校长,表示几个人要去参军打鬼子。校长虽然是个开明人士,但是也怕惹麻烦,所以当即就表示了反对。不只如此,他还让老师守住大门,不许大家离校。
正在没辙的时候,金湘想了一个办法:他借口请教问题,把看门的老师绊住了,姚世瑞等人趁机溜了出去。
出了校门后,姚世瑞到一个亲戚家暂住,等待后方学生集结。可是在这里,她碰到了自己的弟弟:刚刚十四岁的姚世虎。姚世虎听说姐姐要去参军,当即表示自己也要同去。
这一下,还真是急坏了姚世瑞。弟弟的年纪毕竟还小,就这么上了战场,出了事可怎么办?于是她就对弟弟说:“当兵太苦了,你受不了的,回去吧。”
姚世虎摇了摇头,说道:“只要是你能吃的苦,我都能吃。”
姚世瑞又劝道:“新四军是要睡稻草铺的,你不行。”
姚世虎的回答更加坚决:“你能睡,为什么我不能睡?”
弟弟的坚决态度,最终还是打动了姚世瑞,她同意带着弟弟一起走。十月份的一天,几个人坐上一艘小船,顺河水而下,向着根据地驶去。正在此时,姚世瑞的母亲赶到了。她在岸上大喊:“瑞儿、虎儿,快跟娘回家吧!”姚家姐弟此时泪如雨下,但是初衷仍然不改。姚世瑞对着岸上大喊:“妈妈,我们要为赶走日本侵略者去战斗了,等胜利了再来看您!”
双枪老太婆
不久之后,船就到达了海安。在这里,姚世瑞得到了当地新四军的热情接待。为了保护家人不受牵连,姚世瑞改名为莫林,取“莫斯科的斯大林”之意。为了叙述方便,下面咱们还是统一使用姚世瑞这个名字。
姚世瑞的弟弟姚世虎,此时年纪太小,暂时无法参军,于是被分配去了行政学院学习,后来成为了一名记者。不久后,姚世瑞伯伯家的女儿姚世红也赶来参军。姚家的新一代子女,在新四军内部又聚首了。
这之后,姚世瑞参加了苏北区党委党员培训班,多次聆听了刘少奇、陈毅等领导的报告。两位首长诙谐幽默,作报告时不拘一格,经常逗得学员们哈哈大笑。革命的道理,就在笑声中根植于大家的心中。
培训结束后,女学员被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吃不了苦的,被送回原来的城市,从事宣传工作;另一部分,则成为医务和后勤人员,随大部队行动;最后一部分,则由党组织进行“包装”,然后打入敌占区,从事艰苦而危险的敌后工作。
姚世瑞的出色表现,人也机灵,所以她成为了第三部分成员,与另外两位女同志:高凤庆和高扬,去到了最艰苦的如皋县掘南区从事抗日斗争。当时,姚世瑞负责领导五个乡的农民武装。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姚世瑞成了武工队的政委。
如皋县是姚世瑞成长的地方,她在这里也算是知根知底。所以,很快她就在县城附近的农村扎下根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但是,当时的日伪军实在是太过猖狂,经常来乡村扫荡,每次都会抢夺财物,杀人放火。乡亲们对这些人,都是恨之入骨。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姚世瑞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情报,观察敌人的弱点。
这一观察,还真让她找到了打击敌人的窍门。姚世瑞发现,日伪军虽然名义上协同作战,但实际上却缺少信息沟通,协调配合基本谈不上。甚至有的时候,他们还会钩心斗角,互相拆台。
于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姚世瑞巧妙指挥,先集中力量打击一路敌人,争取将其打败击退。之后,再调转枪口去打另一路。正所谓“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往往在面对任何一路敌人的时候,我军都能取得胜利。就这样,武工队很快就打得敌人不敢轻易出窝了。
在战场上,姚世瑞有两个枪法精准的伙伴。三个人一起行动,打出了不少堪称奇迹的战斗。有一次,武工队攻击敌人的据点。当看到敌人的指挥官在指挥机枪手,对我军进行大面积杀伤的时候,姚世瑞果断下令,让两个神枪手同志狙杀掉这两个人。两人抬手开枪,直接将这两个鬼子送上了西天。敌人失去指挥后,登时大乱。武工队乘胜突击,拿下了敌人的据点。
这一战过后,老百姓盛传是姚世瑞击毙了两个鬼子。她平时身上挂着两把手枪,而且头上缠着白毛巾,谁也不知道不知道她的真正年龄。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莫林”竟然被称为了新四军里的“双枪老太婆”。
建国之后,姚世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说:“我的枪法其实很一般,是乡亲们把我传得太神了。”
不久之后,“双枪老太婆”的威名越来越响,敌人也开始坐不住了。有一次,敌人派出两万兵力,妄图围剿武工队。武工队虽然只有六十多人,但是却深得老百姓的爱戴。乡亲们总是自发地庇护他们,不让敌人找到。而武工队自己也是机动灵活,一次次地利用敌人的空袭穿插偷袭。敌人的抓捕行动,一次次地全都失败了。
身陷险境
1941年底,抗战形势正处在最困难的时期。日本华北地区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三光政策”,也被华南地区的日本人学了去。很快,如皋县城附近的根据地就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一天,武工队来到了古坝镇工作。正在他们散发传单的时候,突然遭到了敌人的突袭。这次敌人出现得太快,武工队来不及转移,只能硬着头皮和敌人硬拼。激战中,姚世瑞和队员们走散了,只能孤身逃亡。
姚世瑞沿着一条小河一路跑,很快就来到了一个小村旁边。当时在如皋县附近,不少农村的群众基础都非常好,看见村庄就等于看到了希望。
可是突然,姚世瑞在河边发现了一个人。此人昏倒在地,旁边有一支长枪。看穿着,他应该是个游击队员。姚世把这个战士背了起来,送到了村里的一个老乡家中。经过两个人的悉心照料,这个战士在午夜时分醒了过来。
据这位战士说,他是给附近的机关送文件的。结果在半路上遇到了敌人,队伍被打散了,自己跑到此处晕了过去。至于文件,他原本带在身上,但是现在不知所踪了。
姚世瑞一听,赶紧问明了战士跑过来时的路径,然后自己孤身出去,顺着道路找了下去。
不久之后,姚世瑞就看到了一个自己的同志。她赶紧说明情况,让这个同志和自己一起去找文件。结果找到快天亮了,他们才发现了那份文件。原来那个游击队员跑过来的时候,文件从袋子里掉了出来。所幸是道路上来往的人不多,否则真要被别人捡了去,那麻烦可就大了。
姚世瑞收好文件,正要起身返回,突然听到了几声枪响,原来是敌人发现了他们,追了过来。姚世瑞赶紧将文件交给队友,告诉他先走,自己留下了掩护。交代完后,她也不等队友回答,就朝相反的方向跑了过去。
果不其然,敌人都被姚世瑞吸引了过来。而队友,则趁着这个机会顺利逃脱。
以姚世瑞的脚力,甩掉敌人本来不成问题。可是今天她似乎格外倒霉,没跑一会儿草鞋就掉了。她赶紧去寻找,可是又被路边的荆棘割伤了脚,血流不止。这一下,她的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一会儿就被敌人抓获了。
抓到姚世瑞后,带着她回到了自己的营部。这一拨伪军的营长,是个大光头、满脸横肉的人。他一见到姚世瑞,就大声喊道:“你是哪里的人?叫什么名字。”
姚世瑞此时还想隐瞒自己的身份,于是回答道:“我叫姚世瑞,是附近村里的普通妇女。”
“你说谎!”营长大喝一声:“普通妇女,见到我们跑什么?而且还能跑那么快?”说着,他拿起姚世瑞的手,看着上面扣扳机留下的老茧,说道:“你打过枪,你是新四军,对不对?”
姚世瑞知道瞒不过去了,于是索性放心大胆地说道:“对,我就是新四军,要杀要剐请随便吧。”
敌人营长看了看她,说道:“你一个女孩子家,跟着新四军干什么?你不如自首,这样至少能留一条活命。”
姚世瑞大声回答道:“我不自首,反倒是你们这些汉奸,才应该向国家政府自首!”
一句话,说得敌人营长大怒。他拍着桌子喊道:“难道你不怕死?”
莫林昂起头,高声说道:“怕死不当新四军!”
敌人营长怒目圆睁,但是态度又很快缓和下来,说道:“行,你硬气,我佩服。你也不用跟我这里耍脾气,我现在再问你一遍,你叫什么?你肯自首吗?还有,你认不认识莫林?”
一听这话,姚世瑞心中一动。很显然,敌人还不知道她就是莫林,否则也不会这么问她。既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自己就可以想想办法,争取活命。
但是,她的嘴上却仍然强硬。她喊道:“我叫姚世瑞,我不认识莫林,我也不会自首。我再说一遍,你们汉奸才应该向抗日政府自首!”
敌人营长再次暴怒,他上来打了姚世瑞一记耳光,然后说道:“给我拉下去,明天活埋!”而姚世瑞则大喊了一声:“活埋不要紧,主义固长存,埋了姚世瑞,相继有来人。”
得救
伪军中,有人和姚家相识,所以很快就将姚世瑞被捕的消息告诉给了她的父母。正好姚家伯父有个学生,名叫缪佩衡,此人手眼通天,能够在伪军团部说上话。于是,姚世瑞在即将被活埋的时候,又被带了回去。这次,她被直接转到团部关押。
虽然命保了下来,但是姚世瑞毕竟是新四军,敌人还要在她的身上打主意。但是,几次审讯下来,姚世瑞始终一言不发。
此时,一个伪军参谋说道:“这个姑娘,脑子已经红透了,即使埋了也没用。我觉得不如放出风来,让姚家拿钱来赎。这样,咱们至少能捞些好处。”
伪军团长觉得有理,便通知了姚家人来相见。姚家的老母亲,在牢里见到了自己的女儿,母女二人抱头痛哭。当天晚上,姚家母亲一直在牢房里守着,一步也不肯离开。
之后,姚家委托姚世瑞的弟弟姚世群来交涉。姚世群也是我党人员,所以上级指示他一定要做好准备,以免给了钱敌人也不放人。后来为了确保救人成功,党组织还找了几个和我方关系友好的当地名人来作保。
但是,伪军此时,却是狮子大开口,说非两千块大洋不行。此时姚家的生意已经不如以前,所有钱财收拢到一起,也才凑出了一千块。党组织此时出手相救,卖掉了不少过冬用的储备粮,凑足了另外的一千块。将这些钱交上去之后,姚世瑞总算是被放了出来。
当时,正好是这一年的春节。姚家的母亲把女儿接回家中过年,饭桌上一直不停地劝着女儿,以后不要出门了。但是,姚世瑞一直不置可否。春节刚刚过完,她就又背着家人回到了区委。她向组织主动汇报了自己被俘的经过,并且主动要求组织对自己进行审查。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她又重上战场,继续开展抗日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姚世瑞来到了上海的郊区,领导农民从事生产活动,成绩非常突出。在工作之余,她一直没有停止自己的文学创作,并且多次组织诗社和文学社。1986年,她正式退休,之后更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诗歌创作之中。从她的诗歌当中,我们依然能看出姚世瑞老人对于信仰的坚定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