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山东大地风起云涌!
刚刚合并改编不久的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消灭了敌人的王牌整编第74师!这一消息,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但是,国民党部队的整体优势依然存在,华东大地上,局势依然胶着。
华东烽火
“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东北为第一位;就军事论,山东为第一位。”毛主席对山东战场的看重,显然要大于其他战区。西北战区,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已经被证明没有能力击败解放军,而解放军的能量也还没有积攒到全面反攻的地步,局势暂时不会有变化;东北战区,国民党部队兵员补充并不顺畅,而林彪也已经取得了在那里的主动权,只等机会一到,即可决战争胜。只有山东、中原地区,激战正酣,机会遍地,打得热火朝天。这里盘踞着国民党全部兵力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顺利吃掉,全国的形势即可基本奠定。所以在毛主席在发给给林彪、高岗并转朱德、刘少奇的电报中,做出了如下估计:“纵观全局,目前大部分地区已转入反攻作战,只待山东再打一二个胜仗,即可转入全面反攻。”
6月3日,华东野战军向中央军委提交了接下来的战略目标:用六到七个月的时间,六七万人伤亡,打通济南、临沂、海州以北的战线。而眼下,是准备用半个月的时间,消灭敌第五军75师,85师,共七个旅的兵力。此时,军委复电,完全同意这一作战方略。但是不久之后,部队开始试探性进攻,发现敌人的防御突然增强,遂暂停了计划的实施。
一番调查之后,华东野战军的正副司令陈毅和粟裕知道了敌人突然变得强硬的原因:原来他们为了击败解放军,竟然让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岗村宁次当做顾问,帮助自己制定战略方案。而岗村宁次则提出了“并进不如重迭,分进不如合进”的策略,让国民党部队聚在一起交替前进。这么做无疑是降低了机动性,但却提高了防御能力。
鉴于此,华野的首长们在与党中央商议后,在1947年6月底制定了新的策略:将部队分为三路,一部分继续在内线阻击敌人,一部分进击敌人的后方,希望可以牵扯、撕裂敌人的防线,寻找战机。这一策略,可以说违背了解放军一贯集中兵力作战的原则。内线兵力一下子就变得有些空虚,如果再次出现孟良崮战役之前那种敌人分进合击的情况,不是很好应付。而去敌人后方袭扰,是一个曾经被证明不是非常有效的策略,此刻重新启用,可见战场的局势确实有些让人头疼。这段时间内,毛主席也是非常不放心,接连给华野的各级将领发去了几十封电报,从战略制定到具体指挥,全都亲自过问指导。
但是,很快事情就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出击外线的几个纵队,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袭扰后方的策略竟然出奇的好。蒋介石刚刚损失了整编第74师,正在气急败坏之际,于是赶紧命令进攻沂蒙山区的部队回撤。原本的11个整编师,被调回去7个,只剩下4个继续进攻。
战机果然出现了!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粟裕立刻制定计划,要拿占据南麻的整编第11师开刀!
11师的师长胡琏
整编第11师和74师一样,同样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同样是军级建制,同样是一水儿的美式装备。而不同的,就是其师长胡涟,和74师师长张灵甫是两个极端。
胡琏,号称“金门王”,打起仗来“狡如狐,勇如虎”,是一员真正的沙场悍将。陕北红军创始人刘志丹、以及刚刚死在孟良崮的张灵甫,他们既是同乡,也是同学。三人曾一起报考黄埔军校并被录取,胡琏被分配在黄埔四期步兵科学习,学成之后进入国民党军届。他和另一位姓胡的将领胡宗南并称“二胡”,两人的外号也相似,胡琏是“金门王”,胡宗南则是“西北王”。不过,后来国民党军中流传“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由此可见胡琏在军中的地位。
胡琏打仗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心谨慎,从不会和张灵甫一样冒进。1946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原野战军曾经在巨野战役中和胡琏交过一回手。当时,中野的6万人全部参战,在大义集、棠李集一带设好埋伏,准备歼灭胡琏的11师。谁知胡琏的战场嗅觉极其灵敏,不但感觉出了危机,不钻刘伯承的口袋,还拉着其他部队一起进行防御。结果一战下来,中野没有找到丝毫战机,只能撤走。
居然能让“当世孙武”刘伯承无功而返,胡琏确实有些水平。也难怪有些人说“胡琏有张灵甫之‘悍’,但无张灵甫之‘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但‘谋’绝比黄百韬多。”国民党败走台湾之后,更有一些人说胡琏是“超智超勇、鹤立鸡群,乃千古难觅之良将。”这些说法虽然有夸大之嫌,但也确实反映出了一些真实情况。胡琏的能力,确实在国民党的将领中是拔尖的。
很难想象,如此机敏的胡琏,怎么会突然在南麻地区变成了一支相对孤立的部队。但只要是他孤立了,就可以打!于是粟裕很快调集还在山东内线的四个纵队,准备围歼整编第11师!
但是,整编11师并不好打。胡琏在1947年7月8日占据南麻镇以来,就从来没停过修筑工事的脚步。到了7月中旬,11师所辖的11、18、118三个旅以南麻、高庄、北刘庄为主阵地,形成了互为犄角、互相掩护的工事群落,共有子母堡垒上千座。同时,他还和周围的第25师、64师以及新五军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建立了意向上的攻防体系。胡琏对自己的防御非常满意,曾扬言,不要说粟裕指挥的解放军,就是一只苍蝇都别想飞过南麻!
解放军当然不是苍蝇,他们是飞行军!粟裕针对胡琏的阵地,做出了详细的攻击部署:由9纵(司令员许世友)、6纵(司令员王必成)、2纵(司令员韦国清),在特纵炮火的掩护下,对南麻外围阵地进行突袭;由7纵(司令员成 钧)和渤海军区的三个团,由东向西切断胡琏和其他增援部队的联系。
7月17日夜,四个纵队同时开火,对11师发起了强大的攻势,南麻战役正式打响!本来就不习惯夜战的国民党军队很快溃不成军,外围阵地一个一个地丢失。而胡琏早就安排下的援军,也在解放军打援部队的阻击下,根本就近不得身!胡琏显然被吓坏了,在指挥部内绝望的枯坐。他知道,照这种势头发展,自己很快就要和老同学张灵甫见面了。
而就在解放军战士勇猛冲锋之际,一声炸雷在空中响起,黄豆大的雨点不断地砸下来,很快就形成了滂沱的雨帘。突如其来的大雨引发了洪水,南麻外围成了一片泽国。解放军战士被淋得睁不开眼,好不容易往前挪了几步,却发现枪响不了了——山洪已经将解放军的后勤给养冲的七零八落,弹药全都泡在了水里,无法使用了。
即使面对这样的困难,解放军仍然勇往直前,用自己的生命趟开了一条胜利之路!他们已经基本肃清了外围阵地,正向敌人主阵地发起集团冲锋。胡琏除了强令手下死守之外,只能火速向自己的蒋校长求援。
接到消息的蒋介石,其郁闷心情可想而知。两个月前爱将张灵甫刚刚被击毙,现在居然连胡琏也快要性命不保。短时间内损失两个王牌师,他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蒋介石立刻电令整编9师、25师、64师、75师要不惜一切代价,解救胡琏于水火。
19日,国民党军队的空军优势开始发挥作用,十几架飞机对着华东野战军的部队实行了轰炸。在飞机的掩护下,胡琏指挥部队对外围阵地进行了反扑,结果被硬生生地堵了回去。而附近的打援部队也和敌人多次交火,在三十个小时的时间里击退了敌人16次冲锋。各个方面的激战持续到了21日早上。
整整三天的时间里,天上的雨几乎没有断过。山洪夹杂了各种杂物,已经彻底冲毁了道路,解放军进攻的给养和弹药已经彻底运不上去了。前方的战士纵然勇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野战军首长共同决定,放弃围歼整编第11师,所有部队撤出战场。南麻战役到此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而胡琏,也在大雨的帮助下,捡回了一条命。
在日后总结南麻战役时,人们总把目光放在两个不光彩的点上:第一,解放军的损失比国民党军队多;第二,没有达成战略目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如果没有意外的暴雨,战果绝对应该不止于此。而且,这一仗也收到了一个奇效:国民党的第一悍将胡琏,从此被粟裕吓出了毛病,打仗更加谨慎,勇猛则不复当年。甚至到了自己的晚年,他听到粟裕的名字,仍然会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