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快走,别管我!我有手榴弹,还能顶一阵,你们要是再不走就都被包围了!”
1941年的一天,几个八路军的战士,正拿着随身武器,奋力地向后面追击的日军射击。他们身上没有多少弹药,很快就险象环生了。此时,他们身边没有群众,想要走脱并不难,但是无奈,他们的身边有一副担架。
抗日时期的担架队
此时这副担架上,有面色苍白的女战士。她浑身颤抖,两腿血红一片,根本无法行走。战士们只要带着她,就几乎不可能逃脱敌人的追捕。而女战士现在,也意识到自己拖累了其他的战友,于是力劝他们扔下自己,赶紧撤退。
八路军战友情深,怎么会扔下她不管!战士们仍然拖着担架,缓慢地撤退。这位女战士急了,从腰间拿出了一枚手榴弹,说道:“你们要是再不走,我就死给你们看!快走,这是命令!”她的声音虽然不高,但是语调却充满威严,似乎她还是八路军的一位领导。
八路军女英雄
其他的战士,眼睛里泛着泪花。他们知道,只要是这位领导决定了的事,他们绝对无力更改。最后,战士们只能将这个女领导藏到了一块巨石的后面,给她盖好了棉被,然后才依依不舍地走了。
那么,这位身体虚弱的八路军女领导是谁?她又能否逃脱日寇的追捕呢?
抗战之时,中国的各个阶层,都有走上抗日前线的人。除了一般的贫民、工人和学生外,还有不少战士,是生活优越的资本家。其中,在济南经营银行业的一户姓辛的人家,便是典型之一。
抗日军民
辛家的掌门人名叫辛铸九,是一位大书法家。而他的儿子辛葭舟,则没有子承父业,而是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银行家。不过,辛葭舟不是那种巧取豪夺之人,挣钱挣得是光明磊落。
辛葭舟有一个女儿,名叫辛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辛锐继承了爷爷的文化基因,从小就喜欢绘画和木雕,而且在这方面很有成就。刚刚16岁时,便在父亲的支持下,在济南城举办过自己的个人艺术展。
辛锐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的铁蹄,很快就踏入了山东省。这一年的12月27日,济南城沦陷,辛葭舟的大部分产业毁于一旦。
作为一个爱国商人,辛葭舟深感于民族的灾难,也无心继续从商了。他散尽家财之后,带着自己的几个儿女,就开始寻找报国的门路。而就在此时,八路军进入了沂蒙山区,而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正好与辛葭舟相识。于是,辛葭舟写信自荐,郭洪涛非常欢迎,让一家人加入了八路军。
战士八路军
由于本身有些名望,还有着深厚的生意人脉,辛葭舟在参加革命后,进入了八路军的后勤部门工作。而他的女儿辛锐,则因为自己有艺术功底,开始在宣传部门任职,并且很快入了党。
最开始,辛锐主要是负责编写宣传品。著名的《大众日报》,便是辛锐创办的,她也因此成为了我党早期的新闻工作创始人之一。当时,人民群众亲切地叫她“大辛同志”,非常喜欢和她说话。辛锐也是个性格活泼之人,所以经常和乡亲们打成一片。
大众日报
有一次,部队行军到某个村落。休息之时,战士们兴致很高,都说:“欢迎辛锐同志给咱们唱一个!”而辛锐受到气氛的感染,也就即兴演唱了一首革命歌曲。这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辛锐突然发现,自己居然有一副极具磁性的女中音。
很快,辛锐便得到命令:筹建一个革命剧团,排演革命戏剧。辛锐于是找来自己的妹妹,创建了“姊妹剧团”,并且自任团长。她开始从头学习唱歌和舞蹈,而且在业余时间改编了不少大型话剧,比如《雷雨》《李秀成之死》《血路》等等。通过她的努力,不少的抗日军民打开了自己的文艺视野。
抗日话剧
1939年5月,日军对沂蒙山区发动了多次大“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纷纷转入外线,袭击日军的后方。内线的兵力,变得相对薄弱。此时,即便是机关和文艺部门,也开始要承担一些战斗职能了。辛锐所负责的妇女联合会、大众日报社和剧团,都被编入了“沂蒙大队”。鬼子不来的时候,就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鬼子来了,他们则组织群众隐蔽,然后进山打游击。
辛锐人生的前十几年,都是在书卷笔墨的陪伴中度过的,转战深山的游击战,对她是一个非常严苛的体力考验。但是,此时的她已经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仰,行军虽然累,但是她仍然咬牙坚持了下来。她的身体开始越来越结实,除了自己翻山越岭毫不费力之外,还能积极地帮助自己的同志。
抗日游击队
有一次,日军展开突袭,而训练班的指导员于冠西却恰好生病。辛锐背着于冠西翻越了两个山沟,等到摆脱敌人的追击之后,她的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在工作中,辛锐也找到了生命里的另一半。有一次,她偶遇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陈明,两人互相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陈明是福建省龙岩人,是一位经历过长征的坚强战士。他曾经在故乡教过书,也曾经创办过进步杂志。他的革命理论和文化学问同样精深,是八路军中难得的“大秀才”。
长征画作
辛锐对陈明的学识感到钦佩,而陈明也对这个有深厚文化功底的“女团长”很有好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接触后,两个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辛锐有了身孕。但是在那个时代,根据地的物资贫乏,陈明能给妻子找来的补品,也就仅仅是一些酸枣。不过,两个人的心情却非常舒畅。陈明承诺妻子,等革命成功了,就带她回自己福建龙岩的老家,去品尝那里的山杏和枇杷。辛锐听了,也靠在丈夫身边,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辛锐夫妇
1941年,日军在正面战场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调集重兵,对自己的占领区展开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十几万凶悍的日本兵进入了华北以及山东地区,对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扫荡。
辛锐此时,既要负责宣传,也要参加战斗,肩头的担子太重了。为了不影响工作,她瞒着所有人,吃下了大量的奎宁,结果引起了流产。当时根据地缺医少药,辛锐的这种有些鲁莽的行为,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是她此时,已经顾不上那些了。
八路军女兵
1941年11月,中国的冬天来得比每一年都早。辛锐忍受着流产后病痛的折磨,仍然在坚持工作。而多达5万的日军,则在侵华日军总司令烟俊六的指挥下,对沂蒙山区展开了“铁壁合围”。根据地的军民清楚,这将是一次极为严酷的考验。
11月30日,辛锐带人来到了费县的大古台村。此时,对面也有一支队伍开了过来,其中的一个人,正是陈明。夫妻在这时相聚,多想停下来聊上几句知心话。但是,由于战事紧急,陈明根本来不及停留。他对着妻子招了招手,便匆匆离去了。而这一别,竟然成了夫妻二人的永诀。
八路军
辛锐来到落脚点不久,便开始分配防守任务。她的手下,只有二十多个身体并不健壮的女兵。她将7个身体最弱的同志留下了休息,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去村子外面的山区打游击,骚扰企图靠近的敌人。此时的她,身上挎着两支驳壳枪,腰间悬挂着4颗手榴弹,俨然是一副女将军的样子。
但是,敌我双方实力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辛锐只能带着自己手下的十几个女兵,不停地变换藏身位置,寻机歼敌。但是在一次战斗中,辛锐的小腹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在招呼同志们隐蔽的时候,辛锐的腿上又中了两弹。她的右侧膝盖骨被完全打碎,左膝盖骨也仅剩一半。虽然这次他们侥幸逃脱了敌人的魔掌,但辛锐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八路军女战士剧照
当天晚些时候,同志们将辛锐送到了山东纵队第二卫生所驻地——火红峪村。火红峪村有一位精通医术的群众,名叫聂凤举。在医疗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聂凤举家就成了八路军的野战医院。辛锐在经过了紧急的治疗之后,便被送到聂凤举家休养。
此时,流产时造成的元气损伤,加上外伤的侵袭,让辛锐的身体十分虚弱,几次险些出现生命危险。好在聂凤举医术高明,照顾到位,才让她一次次地死里逃生。辛锐在聂凤举家住了半个月,身体逐渐有了恢复的迹象。
八路军卫生所
1941年12月17日,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正在卫生所外放哨的八路军战士,突然发现山区外面有人影闪动。一个个锃亮的钢盔,反射着雪片的白光,显得异常扎眼。很显然,这是日军的一支大部队搜索过来了。看他们前进的架势,显然是冲着卫生所去的。
哨兵紧急发出了警告,很快,火红峪村就忙成了一片。老乡们背起早就准备好的行装,在战士们的掩护下向更深的山里撤退。卫生所里的医生和护士,也各自收拾好了手头的工具,跟着一起转移。
八路军转移
正在病床上躺着的辛锐,也已经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她赶紧拿起身边的四枚手榴弹,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此时,门开了,聂凤举带着四个战士,不由分说的将辛锐搬到了担架上,抬着她就往后山跑去。
然而,敌人来得太快了,辛锐的担架仅仅跑出了不足二百米,敌人的子弹便从后面飞了过来。战士们只能停下来,开枪还击。等敌人的势头被压住之后,他们再抬上辛锐继续走。
八路军担架队
就这样,担架走走停停,速度十分缓慢。后面的敌人越来越多,而战士们的子弹则是越打越少。眼看着再这样下去,谁也走不了。
此时,辛锐已经做出了决定,她大声的对战士们说道:“你们别管我,赶紧撤退。我用手榴弹掩护你们。”战士们哪里肯听,仍然拖着担架向前走。辛锐急了,大声喊道:“赶紧放下我撤退!这是命令!如果你们不走,我现在就死给你们看!”说着,她拿出手榴弹,做出了拉弦的动作。
手榴弹
战士们此时,也不得不按照辛锐所说的去做。他们将辛锐抬到了附近的一个巨石后面,帮她盖好了被子,然后便含着眼泪撤退了。
日军很快就追到了这里,而一块普通的石头,当然也无法掩盖住辛锐的担架。他们发现了盖在辛锐身上的棉被,但是并不知道棉被里面是谁,于是都围了过来。两个胆大的士兵,用刺刀挑开了棉被。
身背手榴弹的八路军战士
就在日军刺刀弹起的一瞬间,一股白色的硝烟升腾了起来。原来,躺在那里的辛锐,早就已经拉开了手榴弹。趁着敌人错愕的机会,她连续扔出了三颗手榴弹。敌人的几个步兵被炸死,为首的一个军官也被炸伤了腰部。
眼见得手,辛锐又去拿第四颗手榴弹。结果,一个手快的日本士兵,对着她扣动了扳机。一颗罪恶的子弹,贯穿了辛锐的胸膛。
由于长官受伤,日军很快就撤走了。第二天,战士和乡亲们都回来了。他们看到双腿无法动弹、但仍然用生命和侵略者搏斗的辛锐,都是肃然起敬。后来,聂凤举和战士们一起,将辛锐掩埋在了距她牺牲处10米远的鹅头岭。
日军撤退
此时的人们还不知道,就在辛锐牺牲前不久,他的丈夫陈明也在战斗中献出了生命。这对革命眷侣,携手离开了人世。
1950年,山东省政府在沂南县双堠乡建立了烈士陵园。辛锐作为最著名的女烈士,其遗骨被从鹅头岭取出,移葬到了陵园里。移葬当天,附近村里的乡亲扶老携幼,都来送女英雄最后一程。
如今,辛锐烈士的雕像,被竖立在薛庄镇八一爱民学校里。每年都会有不少的人来到这里,向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人表示敬意。虽然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是烈士的精神永存。他们的故事,仍然是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