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一封电报,让粟裕对陈毅感恩戴德,毛主席感叹:两个人都很聪明

A Telegram Made Su Yu Grateful To Chen Yi, And Chairman Mao Lamented: Both Of Them Are Very Smart

2023-08-10 18:25

“粟裕同志是我们军队中,军事能力很强的人。”

毛主席在会见外国友人的时候,曾经由衷的发出了这种感叹。他对于这位开国第一大将的信任与赞赏,经常溢于言表。在1950年,不管是面对重兵驻守的台湾,还是面对来自于美国人的战争压力,毛主席首先想到的领兵大将,全都是粟裕。但其实,他对粟裕的认识,也有着一个过程。曾经有一次,他对粟裕产生了极大地怀疑,甚至认为他难堪大用。不过,陈毅帮助粟裕起草的一份电报,不但让毛主席打消了顾虑,还让他得出了“两个人都很聪明”的乐观结论。这封电报,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一封电报,让粟裕对陈毅感恩戴德,毛主席感叹:两个人都很聪明

事情还要从陈毅、粟裕两人的关系说起。

1927年,陈毅和粟裕同时参加了南昌起义。当时,陈毅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共委员会书记,而粟裕是叶挺将军手下的普通一兵,两人的身份相差悬殊。上了井冈山后,陈毅成了红军部队的领导,粟裕则是成了警卫连的连长,很少直接参加战斗。两个人此时的交集并不多,不过是部队里普通战友的关系。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粟裕的职位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始终算不上红军中的高级指挥员。而陈毅,则总是可以独当一面。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两个人都成了留守部队的指挥员,带领部队转战闽浙赣山区,以游击战的方式苦苦支撑。这一时期,陈毅险象环生,多次在敌人的围剿中绝地求生。而粟裕手里没有多少部队可以指挥,也完全显示不出自己的军事能力。

一封电报,让粟裕对陈毅感恩戴德,毛主席感叹:两个人都很聪明

抗战开始后,陈毅和粟裕都成了新四军的重要指挥员。这一时期,陈毅一度参与苏北地区的战略指挥,与粟裕的交集开始多了起来。而粟裕手中有兵,其指挥能力开始慢慢展现了出来。无论是对付日伪军,还是国民党顽固派,他几乎无往而不利。他的军事能力,让陈毅刮目相看。

解放战争初期,陈毅成为了山东野战军的指挥员,而粟裕成了华中野战军的指挥员。粟裕的指挥顺风顺水,打出了七战七捷的经典战例。而陈毅,却在山东战场举步维艰。这其中,自然有敌人将大部分精锐主力投入到山东战场的原因,但是也有陈毅自己的短板。他在军事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偏偏有些书生意气,指挥战斗时有时不够坚决,有时又有些执拗,这些都是战场大忌。

一封电报,让粟裕对陈毅感恩戴德,毛主席感叹:两个人都很聪明

一段时间后,山东野战军的表现仍然没有起色。陈毅感觉自己有责任,一度请辞。但是后来经过慎重考虑,他建议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由粟裕来统一指挥。党中央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陈毅和粟裕再次联手。这一次,两人的分工更加明确,粟裕负责军事指挥,陈毅负责政治和协调工作。

两个老搭档的重新合体,很快就让部队焕然一新。粟裕的指挥风格大开大合,一度让那些老的山东野战军指挥员很不适应。而陈毅总会站出来,坚决地支持粟裕。“粟裕同志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这句话他经常挂在嘴边。一段时间后,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力有了大幅提升。

一封电报,让粟裕对陈毅感恩戴德,毛主席感叹:两个人都很聪明

1947年的春夏之交,华东野战军发起了孟良崮战役,打掉了敌人最为强大的主力军团——整编第74师,击毙其师长张灵甫。这一战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信心,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骄纵之气。到了7月份,为了分别阻击敌人,铺开战斗局面,华野进行了分兵。

但是,分兵的效果并不好,由于总体实力仍有差距,兵力分散后的华野开始处处受制,攻防两端的表现不令人满意。部队的士气,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低谷。正当陈毅和粟裕为此发愁时,一封毛主席发来的电报,让他们更加感到雪上加霜。

1947年夏天,为了缓解敌人“重点进攻”的压力,在敌人的心脏上插上一把钢刀,毛主席命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由于行动迅速,解放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但是,事情随即出现了重大转变,敌人的围剿和封锁,一度让刘邓军团困难重重。为了缓解刘邓的压力,毛主席电告华野,迅速出兵鲁西南,袭扰敌人后方,减轻大别山方向的军事压力。

一封电报,让粟裕对陈毅感恩戴德,毛主席感叹:两个人都很聪明

拿着命令,粟裕陷入了矛盾之中。他知道,在分兵之后,部队在攻守两端都表现不好,此时士气十分低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出击鲁西南,与敌人的主力军团较量,很有可能效果不佳。届时,不要说不能给刘邓军团解围,搞不好华野本身都要承受很大的损失。这对日后的战争局势,当然是不利的。而想要解决士气问题,要不就打一场胜仗,要不就需要休整一段时间。以当时解放军的状况看,自然是休整更为实际。于是粟裕决定先拖一拖,让部队休整一下再说。

毛主席打仗,历来讲究兵贵神速,看到粟裕没有动作,他越来越着急,几天就是一封电报来催促。而粟裕解释目前部队的情况困难,确实不具备去支援大别山的条件。毛主席当然知道华野的困难,但是大别山方向情况实在紧急,敌人可不会等着华野休整完成后再打。于是,毛主席一封接一封地来电报催促,但粟裕始终坚持要让部队先休整。

一封电报,让粟裕对陈毅感恩戴德,毛主席感叹:两个人都很聪明

在这一时期,粟裕的弱点也暴露了出来。他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军事家,对于处理政治问题,还有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并不是非常擅长。他过于强调自己部队的困难,而且说话过于直接,这让已经和他十几年没见的毛主席,产生了一种粟裕怯战、避战的感觉。

一个月后,粟裕完成了部队的休整,出兵鲁西南。华野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歼敌将近万人,顺利帮刘邓大军解了围。但是,毛主席对粟裕的印象,仍然没有改观。他在之后的电报中,批评粟裕贻误战机,过于依赖后方补给,甚至是“迷恋鲁中地区”。他曾多次对别人说,粟裕“不能再大用了。”

一封电报,让粟裕对陈毅感恩戴德,毛主席感叹:两个人都很聪明

身为华野司令员的陈毅,非常理解粟裕的决定,但是也真的担心自己这位过于直爽的搭档,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战略思想。在战斗胜利后,他拉着粟裕,一起写了一份电报。电报里,陈毅对华野最近作战的情况,和无法快速支援刘邓的原因都作了解释。同时,他还遣词造句,以粟裕的口气,十分委婉地向党中央认了错。

陈毅的这封电报,确实将华野面临的情况全部说清楚了,也帮助粟裕表达了态度。而毛主席也并非纠缠小节之人,当下心中释然。他不仅不再生气,反而笑着对别人说:“这两个人是真聪明。”

能够用一封电报,就与党中央毛主席改善关系,让粟裕留在了战场之上,这就是陈毅的能力。同时,陈毅的支持,也让粟裕对他始终感恩戴德。

一封电报,让粟裕对陈毅感恩戴德,毛主席感叹:两个人都很聪明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了淮海战役之前。当时,毛主席曾想过让粟裕带领部队过江作战,牵制敌人的主力。而粟裕则认为己方已经具备了决战的条件,希望留在江北“打大仗”。两人各执一词,一度也闹了不愉快。关键时刻,是朱德朱老总站了出来,帮助粟裕作解释,才最终打消了毛主席的顾虑,创造了淮海战役的军事奇迹。由此可见,粟裕在沟通上确实存在问题。

陈毅对于粟裕的爱护和帮助,一直持续到了解放后。曾经有一段时间,粟裕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参谋长。但是,仍然是由于他不善于沟通,以及在一些事务性的细节上处理不好,导致他在1958年前后,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此时,陈毅站了出来,开始主动“批判”粟裕。但是,他在一开始,就将调子定在了一些细枝末节之处,这就让其他人很难在这方面上纲上线,给粟裕更大的冲击。陈毅所谓的“批判”,其实是一种另类的保护。

一封电报,让粟裕对陈毅感恩戴德,毛主席感叹:两个人都很聪明

陈毅非常了解粟裕,知道他是一柄战场上的利剑。但是,再锋利的剑如果无人驾驭和保护,人们也只会记住它的危险,而忽略其开山裂石的能力。而驾驭和保护粟裕的人,就是陈毅。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激发出了粟裕的潜能,掩盖掉他的缺点,让其能在战争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粟裕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离不开陈毅的维护与支持。

同样地,粟裕也对这位老领导心怀感激。在1955年授衔之时,在听说自己可能成为元帅、与陈毅并驾齐驱的时候,他坚决推辞,只接受将官军衔;他很支持自己的女儿粟惠宁与陈毅的儿子陈小鲁交往,并且让他们在1975年结婚。在那个年代里,敢于不忌讳陈毅并未完全恢复的声誉,也可以看出粟裕将军的勇敢。

陈毅元帅与粟裕将军,他们作为黄金搭档,与解放军中其他的军政搭档有着很大的不同。两人的合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好的搭档历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陈毅与粟裕尤其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