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兵者,诡道也。”用兵打仗,实际上就是一场智力的比拼。真正会打仗的人,胜利的机会往往会出现在战场之外,这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所在。即使到了热兵器时代,这一点也依然有效。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情报人员巧使连环计,不仅“骗了”美国军队,达成了战略目的,更在之后的41年里,将著名的CIA(美国中央情报局)耍得不亦乐乎。
时间回到1952年。这一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战场双方知根知底,谁也不可能轻易改变局势。于是,谈判已经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美国可不想以平等的地位和中国、朝鲜谈判,他们要的,是居高临下,在谈判桌上取得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开始是在谈判桌上耍无赖,提出各种各样的无理要求,之后又发动战役,迫使我们低头。但是,中朝方面派出了以解方为首的代表团,对美方的要求进行了逐一驳斥。双方针锋相对,谈判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种背景下,中美双方在隐秘战线上,也展开了一次精彩的博弈。
7月26日,志愿军第九兵团某警卫连战士接到一道神秘命令,让其在朝鲜东海岸万年德山附近潜伏,准备监视一架美军运输机。战士们如期出发,在指定地点蹲守了几个小时,终于听见头顶传来“隆隆”的声音。战士们抬头望去,只见一架飞机缓缓飞来,在半空中舱门一开,似乎扔下了什么东西。这东西下落了几秒钟,突然打开了一顶降落伞,向着战士们的蹲守地飘了过来。
不用说,降落伞吊着的,是个敌人的情报人员。只不过他没想到,自己的自由时间,只到降落地面时为止。当几个乌黑的枪口出现在他面前时,这个人老老实实地举起了双手。志愿军战士们缴了他的武器,将他带回军营听候处理。
审问这名敌特的人,是我军敌工部部长丁公量。丁公量也是一位老牌保卫干部,曾经经历过皖南事变。1943年到1945年,他担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的保卫科科长;在解放战争时期,又历任华野多个纵队的保卫部长,审问敌人是行家里手。1950年,他随部队来到朝鲜后,也是继续干着老本行,从敌人俘虏口中挖出了很多情报。
此时,丁公量一坐在敌特面前,身上自带的威严让对方胆战心惊,几乎没怎么问就全交代了。据此人说,他叫朴北时,是南朝鲜情报部的特工。此次来朝鲜,是要寻找这边的会道门组织,并与其中一个外号叫“张疯子”的人接头,并等待下一步行动指示。
此言一出,丁公量身边的警卫先笑了起来,并且调侃他说:“你这回是白来了。”
会道门,其实就是中国旧社会中,那些大大小小的迷信组织的统称。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对这些骗人的东西进行了打击。会道门在中国待不下去,就来到朝鲜落脚。抗美援朝开始之后,会道门再次受到打击,不敢大肆活动,进入了“潜伏期”。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联系上了会道门,让他们在志愿军后方进行破坏活动。这些连军人都算不上的散兵游勇利欲熏心,居然真的敢去破坏志愿军的军用设施。几天前,就是这个“张疯子”,带人袭击军营,结果被当场击毙!
朴北时听说此事后,马上跪地求饶,希望志愿军能放他一条生路。但是,他眼中一缕如释重负的神色,却没有逃过丁公量的眼睛。丁公量仔细一想,这个朴北时必然还有没交代的情况。派一个特工深入敌后,联系反动势力,却没有任何下一步指示和通讯设备,这可能吗?于是他命令身边的警卫,再次对朴北时搜身。
朴北时被捕的时候,身上只有一个背包,里边只有些日用品,连武器都没有。但是,他一直刻意地低头含胸,看上去是因为害怕,所以当时警卫人员没有在意。此时仔细一搜,却发现朴北时的腹部也有个小袋子,里边似乎有个活物!
丁公量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就在不久之前,美军因为常规战赢不了中国,就无耻地使用了细菌战,当时造成了大量军民的死亡。这个朴北时,不会是又携带什么东西来投毒的吧?他赶紧命令战士们后退到安全距离,全体着生化防护服!当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打开朴北时的腹部包裹时,却发现自己是虚惊一场。那里边的活物,原来是一只信鸽。
对信鸽这个东西,丁公量太熟悉了。他从事多年保卫工作,早就知道不少特务会将信鸽当做联络的工具。但是,信鸽对比无线电,传递消息的效率太低,而且保密性也太低。任何一个有点儿地位的特工,都不会使用这种工具。由此可见,这个朴北时,不过是个任务中的小喽啰,敌人自己都没想着他能成功。
于是丁公量加大审讯力度,对朴北时宣讲了我们对待俘虏的政策,并着重说了一句话: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顽固到底,死路一条!已经肝胆俱裂的朴北时知道瞒不过去,便交代了自己知道的所有计划内容:
自己此次来找“张疯子”,是联络一条安全的渠道,然后接应“高级情报组”的到来。只要自己这边顺利,就在信鸽腿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管子上拧一下,让上面的标志变成绿色,然后放它回去就行了。
还有大批敌特要来!这可真是一个重要情报。丁公量立刻向上级进行了汇报,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利用这只信鸽放出假信号,吸引敌人的高级情报组过来,并实施秘密抓捕。很快上级同意了他的计划,丁公量立即将信鸽的成功标记做好后放回,并命令所有部队严阵以待,在各自的放空观察区严密监控。
这一等,就是两个月。三八线附近的天空中平静异常,没有任何敌人活动的影子。当所有人都觉得,敌人的情报组可能不会来的时候,朝鲜东海岸却出现了敌人活动的迹象。丁公量赶紧安排抓捕行动,结果在9月27日半夜,敌人的7名特工在这一区域空降,和志愿军的抓捕人员发生了交火。结果敌人四人死亡,三人被俘,同时还缴获电台一部。
闻讯之后,丁公量连夜对3名被俘人员进行了审讯。他一眼就看出,其中一个叫孙宪的人,地位在其他二人之上,于是重点突击孙宪。在一番心理战的交锋之下,孙宪最终将整个计划和盘托出。
原来,此7人此行的目的,是伪装成朝鲜百姓,对东海岸的志愿军动向进行侦查。此次行动直接受命于美军司令部,他们携带的电台及其使用密码,都是美军的。孙宪自己认为,美军似乎要在东海岸进行什么大动作,但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通过孙宪交代的情况,丁公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这次的事件,很可能比想象中要大得多。从第四次战役开始,美军就想过要在志愿军背后再实施一次“仁川登陆”,但是具体位置一直没定,兵力的准备也没有最后完成。这个7人小组,是不是来干这个的?
丁公量马上将自己的想法报告了上级,并且又提出了自己对下一步行动的设想:利用敌人的电台发送假消息,让其认为这个7人的高级情报组已经成功潜伏,可以进行下一步行动。然后再根据其后的事态发展,制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上级很快批准了这个方案,于是丁公量开始利用敌人的电台和密码,发布了大量模凌两可的消息。一会儿说志愿军部队北调,但是具体数量不详;一会儿又说志愿军后方空虚,部分驻地仅有驻军一个排……。凡此种种,让美军既认为这些情报人员在积极活动,但又无法根据情报做出明确的行动方案。时间就在一种诡异的接触中慢慢流逝。
经过了半个月的拉锯,美方终于坐不住了。由于我方发送的假情报,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认为志愿军防备空虚,发起了所谓的“摊牌行动”。这次行动在中国方面有个更为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上甘岭战役。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美军为了“摊牌”耗费了巨量的弹药,但始终未能达到战略目的。后来随着志愿军的反扑,美军再次收获了失败。
但是,美军对自己安插的7人情报组的情报却仍然深信不疑。他们很快就再次给孙宪发来了指示:派人去侦查海浪里地区,查明当地志愿军十五军的具体部署情况!
丁公量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得出结论:美军很可能在海浪里地区发动军事行动。从位置上看,可能真的是他们想要登陆了!那还等什么?丁公量立刻故伎重施,继续给美方发送模凌两可的假情报。美军这一次变得非常小心,反复要求情报小组核实消息,但却没有实际动作。利用这个时间,志愿军在朝鲜东海岸修筑了大量以坑道为核心的防御工事。后来美军通过空军侦查,发现他们在这一方向已经没有了机会,登陆计划也就此胎死腹中。
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发起了金城战役。在这场抗美援朝的最后战役中,丁公量的反间谍小组不断的用情报干扰美军的判断,导致他们在握有绝对武器优势的情况下,始终被动挨打。志愿军则调配了大量的弹药,好好地过了一次任意开火的瘾。这一战下来,志愿军共歼灭敌人5.3万人,为整个战争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可笑的是,在1994年,美国中情局解密了一部分朝鲜战争的情报,上面记载有孙宪等人的事迹,并认为他们为美军的情报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来通过中国的解密文件,美国人才知道自己当年犯了多么大的错误。不仅战争未能取胜,还被摆了一道41年的大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