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In 1953, The Former Prefect Of The Qing Dynasty Gave Chairman Mao A Birthday Gift. Deng Xiaoping Said: His Gift Must Be Accepted.

2023-06-14 15:40

“汪老的礼物我们必须收!汪老为国家培养了两个副总理,我们说什么也不能伤了汪老的心。他送礼不是为了投机取巧,他的心中有大义。”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邓小平

1953年年底,党中央办公室突然收到大批珍贵的古董捐赠,捐赠者名叫汪云松。其中一件高一米多的明代大花瓶,则是写明献给毛主席当作寿礼。且不说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是毛主席本人,也一直秉承着节俭的生活习惯。收这么重的礼,既没有必要也不合规。但是,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却代替主席做主,收下了礼物,同时还说出了上面那句话。

这位捐献古董的汪云松,其身份十分特殊。他曾经是清朝的末代知府,也是一位著名的商人、收藏家、教育家。严格说起来,邓小平还是他的学生。已经有如此身份的他,为何还会专程给主席送礼呢?这一点咱们还要从头说起。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汪云松

汪云松,祖籍湖北,出生于1873年。童年时他就随着家人迁居四川巴县,在重庆开蒙读书。他的天分很高,年纪轻轻就考取了秀才和廪生。晚清时期,朝廷大量起用新人做官,汪云松也很快就当上了知县和知府。后来吉林省的财政需要打理,汪云松又出任了吉林官办银号的总办、电灯总局总办等职务,官居四品。

此时,已经是清朝末期了,革命的烽火开始从南方的广州烧起,一步步吞噬掉这个腐朽的帝国。清朝的官员,不是官场的老油条,就是横征暴敛的残酷屠夫,甚至还有人与洋人勾结,鱼肉自己的百姓。尤其四川,当时爆发了保路运动,百姓与官府冲突不断。汪云松看着这些事情的发生,对官场逐渐厌倦。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弹压不住,北洋派的实力人物袁世凯随即上台掌权,全国更加混乱。已经37岁的汪云松于是返回老家,开始跟着父亲经商。

经商初期,汪云松给人的印象,还是一位书卷气浓烈的“老夫子”。几乎每一次外出回来,他都会带回好几只大箱子。里边装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大量的古瓷器和名人字画。都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拿着一堆这样的东西招摇过市,危险性不言而喻。很多乡亲都不理解他,认为他当官当傻了,还改不了酸腐文人的气质。

一般人还真不明白汪云松的苦心。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官场,但是对于文化的传承却仍然有一份责任心。每次看到那些遭世人遗弃的古董珍藏,他总会有一种悲凉之感。如果任凭这些东西流落民间,损毁是早晚的事。既然如此,不如自己收过来,好好地保护。所以每次外出买卖赚钱之后,他总是拨出专款,购买些古玩字画。逐渐地,他手里的珍藏越来越多。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当然,除了收藏之外,汪云松的本职工作一直没放下。汪家本来就是四川的大户,而汪云松在官场上的几年时间,也摸清了金融的规律。他一方面做实物买卖,一方面投资、开办银行。他先后在大中银行、浚川银行等多家银行供职,手里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而且由于他有钱有势又不欺负人,重庆的商人都佩服他,后来更是推举汪云松当上了重庆商会的会长。

有了大笔财富之后,汪云松就开始兴办教育和实业。办教育是汪云松一直以来的心愿,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只能先从医学院开始兴办。当时的四川,医疗水平非常差,有水平的中西医非常少。反而是一大堆巫医、庸医充斥民间,让民众饱受其苦。汪云松决心改变这一切,于是就拿出大笔的钱来,筹办了巴县医学堂。

巴县医学堂的出现,确实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这是一所典型的以西方的教育方式来育人的中医学堂,开办以来培养出了很多名医。其中受到毛主席称赞的针灸专家吴棹仙先生,就是医学堂学生的代表人物。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吴棹仙

在巴县医学堂落成之后,汪云松又拿出钱来,开办了重庆供水公司,还修建了重庆至北碚、璧山的两条公路。这些都是纯公益性的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利润。很多人都说汪云松傻,就知道乱花钱。甚至有人说,他是汪家的“败家子”。但是汪云松自己,则是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四川的学生和工商业人士,开始用罢课、罢工、罢市等手段支持五四运动。汪云松也是激动不已,他以“五四难民”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声援学生。这一举动让汪云松名声大噪,成了青年人眼中的明星人物。

也就是在这期间,汪云松和邓小平、聂荣臻两位后来的新中国领导人产生了交集。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首先说邓小平。

青年时期的邓小平血气方刚,想要到国外的先进国家学一些真才实学,回来报效祖国。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想要出国留学谈何容易。后来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总算打通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通路。然而,重庆的孩子们以前没有学习过西学和外语,直接过去难度太大。于是,在教育界和文化界的一些名人的帮助下,一所预备学校慢慢成形,这就是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但是,这样一所着眼于未来的学校,很难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此时的四川、重庆一带,大小军阀林立,谁也顾不上国家的未来,也都不肯拿钱出来办教育。一时间,留法预备学校的经费吃紧,眼看就要办不下去了。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关键时刻,汪云松出手了。他不仅拿出了大笔金钱支持学校,还在报纸上帮助宣传。后来,留法预备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花钱也越来越多。而校方每次找汪云松捐助的时候,这位爱国的商人从来都是全力支持。后来,人们看汪云松本身也是满腹经纶,于是便推举当了留法预备学校的校长。

正好在这时,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来到重庆,听说了这所学校。他早就知道儿子有留学的志向,于是赶紧通知邓小平来参加入学考试。就这样,在1919年的9月,邓小平来到重庆,凭着自己的实力考入了留法预备学校。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那一时期,留法预备学校共招收学生一百多人。校方根据他们各自的文化程度,被分为了初级班和高级班。邓小平此前只读过一年中学,所以被分到初级班,课程相对简单。但是,想要真正获得去法国的资格,那邓小平就不得不和高级班的同学竞争了。他为了能掌握主动权,每天读十几个小时的书,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即使是吃饭的时候,他也不放下手里的书本。

经过了一年的努力,邓小平总算获得了留学法国的资格。可是,此时他的家里突然出现“财政危机”,父亲很难拿得出高额的留学费用。到底还要不要出国,邓小平的心里犯了难。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汪云松十分注意学生们的情况,他发现邓小平的状态有些起伏之后,便将他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经过一番谈话,汪云松了解到,邓小平确实有一颗拳拳的报国之心。像他这样的人才,如果因为经济问题而无法出国,那真是太可惜了。于是,汪云松拿出了三百块银元,资助邓小平。

汪云松的举动,让邓小平感动不已。来到法国之后,他果然不负所望,勤奋地学习知识,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直至后来他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了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但不管他身居何位,都不曾忘记汪校长的深情厚谊。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而汪云松和聂荣臻的关系,也绝非一般。如果说汪云松帮邓小平是出钱的话,帮聂荣臻就是出力了。

也同样是在1919年,聂荣臻也萌生了去法国留学的想法。但是,他想要报考留学预备学校的时候,学校的招生已满。聂荣臻留学心意坚决,他和几个同乡一起,想要自费去法国。

在当时,出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大堆的手续要办理。聂荣臻根本不懂这些,就约上那几个同乡,冒冒失失地来到法国驻重庆领事馆,想要办理留学事宜。可想而知,什么东西都没准备的一行人,最终什么事也没办了。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聂荣臻

经过朋友介绍,聂荣臻找到一位报社的编辑帮忙。但是这位编辑对相关手续也不清楚,于是便交代几人去找汪云松处寻求帮助。在当时的重庆地区,汪云松俨然已经成为了青年赴法留学的指路明灯,谁要遇到困难都可以去找他。

很快,聂荣臻就见到了汪云松。虽然是初见,但汪云松却被对方的热情所打动,决定帮他去办理手续。接下来的几天,汪云松放下自己手里的其他事,亲自来往于重庆市政府和法国领事馆之间,从准备材料到填写表格,再到拍照片、花钱疏通关系,汪云松可谓从头帮到尾,最终成功地将聂荣臻等几个人送出了国门。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1949年,全国解放,人民当家做主了。邓小平和聂荣臻,都成了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人。按理说,对他们有恩的汪云松应该轻松才对。但是,当时的他却总是心惊肉跳。那时,全国的很多地区已经开始推进土改和经济改革,一些曾经鱼肉乡里的劣绅和地主被打倒了,一些无良的资本家,也遭到了清算。汪云松不了解我党的政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被斗争之列,整天忧心忡忡。

1949年底,第二野战军进入四川,清扫掉了所有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不久后,大军进入重庆,旋即派出工作队,开始推进土改。汪云松得知消息后,愁得整天在家长吁短叹。几天后,他又听别人说,解放军正在四处打听他的下落。汪云松觉得,自己可能是被解放军盯上了,于是便决定躲起来,闭门谢客。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第二天,果然有几个解放军战士找到了汪家门前。汪云松躲入后堂,然后嘱咐儿子,就说自己出了远门。几个解放军没有纠缠,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就走了。但是几天之后,他们又来了,询问汪云松回来没有。接连半个多月,他们每隔两三天都会来一次。汪云松觉得,是祸躲不过,不如会会解放军,看看到底对方能把自己怎么样!

解放军再来的时候,汪云松亲自接待了他们。这才知道,这几个人是替他们的政委邓小平来下邀请函的。

邓小平这个名字,汪云松早就听说了,知道他现在负责在西南地区主持经济工作。但是他没想到,这个邓小平为什么会邀请自己。由于当初邓小平留学之时,使用的名字是邓希贤,所以汪云松一时对不上号。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经过战士们的解释,汪云松才知道,原来邓小平就是自己的学生邓希贤。这一下,他的心里放松了,跟着战士们就来到了解放军的驻地。在这里,他见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邓小平。

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汪云松和邓小平都改变了相貌。但是他们的感情,却仍然像当年一样深厚。邓小平拉着汪云松的手,亲切地称他为“老校长”。汪云松看着眼前这个有出息的学生,也是非常欣慰的。

当天晚上,一向节俭的邓小平准备了一桌简单的晚餐来招待老校长。虽然简单,但是却有鸡有鱼还有酒。汪云松十分感动,当即表态,要全力支持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几个月后,汪云松受邀前往北京,列席全国政协会议。会议期间,汪云松和邓小平、陈毅等国家高级领导人同桌吃饭,共商经济和文化大计。在交谈中,汪云松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热忱和负责,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回家之后,汪云松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己珍藏的一大批古董敬献给党和国家。

汪云松的收藏很多,他挑选藏品用了一段时间。到了1953年年底,他终于选定了三十多件精品。就在他准备捐献的时候,突然听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于是汪云松便挑出其中一个一米多高的大瓷瓶,在捐赠时单独注明这是给主席的生日礼物。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捐赠的藏品,相关的工作人员十分高兴地收下了,并且给予了相应的补偿和荣誉证书。但是这个瓷瓶,却真的没人敢替主席收下。毛主席生活节俭,早就做过规定,自己不过生日。更何况共产党人纪律严明,一针一线尚且不能从老百姓手里拿,何况是这么贵重的古董呢。

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办公室的同志决定报告给邓小平。邓小平听说后,立刻替毛主席做主,收下了瓷瓶。同时,他还说了本文开头的那句话:“汪老的礼物我们必须收!汪老为国家培养了两个副总理,我们说什么也不能伤了汪老的心。他送礼不是为了投机取巧,他的心中有大义。

1953年,前清知府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说:他的礼物必须收

当然,这个瓷瓶最终没有成为毛主席的私人收藏,而是被转送到了博物馆。这件珍贵的古董,成了老百姓爱戴主席、拥护共产党的一个象征。而汪云松自己,则在后来成为了重庆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开始在文化事业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