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不好,拼刺刀时铁炮的给!”
很多描写抗日战争的影视剧中,都能听到被俘的日军说出上面那句话,之后等着他们的必然是八路军战士的一阵哄笑。
不过确实,这句话确实能说明日军在拼刺刀时的一些特点。一旦战斗进入到白刃战阶段,日军一般都会将子弹退出枪膛,和对手实打实的拼杀。这种做法,被他们美化包装成了“武士道精神”的一部分,象征了他们悍不畏死的战场意志。但是真实的情况,却完全没有那么理想化,而是和他们使用的武器有很大关系。
抗日战争和二战之中,日军装备最普遍的武器,无疑是著名的“三八大盖”。三八大盖原名三八式步枪,1907年就已经开始装备日军部队,并在其后的多次战争中表现活跃,直到二战结束后才退出历史舞台。三八式步枪使用了将近40年,可谓是轻兵器中的常青树。
使用之初,三八式步枪的枪机是开放式设计的,这在气候比较湿润的环境中没有问题。但是随着日军侵华的步伐不断加速,三八式步枪开始在中国内陆使用。结果中国的灰尘一度成了三八式步枪的噩梦,经常造成卡壳等故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军工人员在步枪枪机上面加了一个防尘盖。这个防尘盖,正是“三八大盖”这个名字的由来。
三八式步枪的设计极为有特点,可以说是反潮流的。一战之后,由于坦克的出现,步坦协同成了新的作战方式,所需要的步枪有效射程也从600米降为了400米。于是,世界上的各大军火厂商掀起了一轮缩短步枪枪身的潮流。德国的毛瑟98式步枪从1.24米缩短为1.1米,苏联的莫辛纳甘也从1.3米缩短至1.2米,中国的“汉阳造”更是将枪支长度直接缩到了1米左右。但是三八式步枪的全长却是1.28米,一举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步枪。
之所以如此设计,为的就是能够在拼刺刀时占便宜。日本自然资源匮乏,像苏德美英那样大坦克集群冲锋和自动化武器连续射击根本玩儿不起。既然如此,只能寄希望能够冲到敌人跟前,靠白刃战解决问题。一旦近身格斗,枪身长的三八式步枪就会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这种战术思想,在太平洋战争中实际上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了,当时美军的火力压制一度让守岛日军陷入绝望。之所以后来美军有那么大的伤亡,和他们战斗意志薄弱有很大关系。但是在中国战场上,情况却有所不同。由于工业落后,中国的武器和战术思想比日军还要落后。所以白刃战就成了常态。最著名的,自然要算是二十九路军的喜峰口抗战。但是总体来说,日军在拼刺刀时确实更有优势。
但是,日军在拼刺刀时却遇到了新的困惑。由于三八式步枪枪管太长,所以造成了射出的子弹侵彻力巨大,经常会穿透对方的身体。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子弹弹丸就会失去控制的飞向下一个目标,不管是友是敌,谁敢上谁倒霉。而且,这种情况还是无法解决的,除非整体换装其他步枪,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日本军队才规定,拼刺刀之前必须退出子弹,避免误伤友军。这才是日军空枪拼刺刀的真实原因,和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没有什么关系。
可是奇怪的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武器大量依靠缴获,所以也装备了不少的三八大盖,而且也同样非常重视近身肉搏,可是他们却从来不在拼刺刀时退出子弹。不止于此,八路军、新四军战士还经常在拼刺之时主动开枪,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的战士不怕误伤友军吗?
其实,这跟两支部队的平均身高有关。
日本人在二战结束之前,可能是由于基因的问题,身高普遍很低。抗日战争前期,日军的平均身高是从1.5米到1.6米之间,1.7米的就已经是巨人了,1.8以上更是凤毛麟角。而到了战争后期,由于大量的战场消耗,很多青少年人被送上战场,日军的平均身高一下下降到了1.46米!而三八式步枪巨长的枪身加上刺刀,总长度已经接近了1.7米。所以日军的人员和装备配置,属于标准的“小马拉大车”。虽然拼刺刀时长度占优,可由于他们面对的对手都比自己个子高,必须采用一个微微仰头的方式作战。这样一来,如果射出子弹,自然是很容易造成子弹以一个很平的角度飞行,打伤自己人也就很正常了。
但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虽然当时我军的平均身高也赶不上欧美人,但是比日军还是高出不少。所以在拼刺刀时,会有一个向下的角度。这样如果射出子弹,子弹的飞行轨迹是向下的,飞不了多远就会打到地上,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误伤友军的情况了。
而且随着战争的发展,我军不但在拼刺技术方面不断提高,还总结出了很多小窍门。很多战士在拼刺刀之前,都会将枪口向下放上一枪。由于两军距离近,这一枪一般都会打在日军的大腿上,这样就相当于废掉了他们的灵活性,再对付他们就容易多了。
任何武器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也都有自己的使用战术。但归根到底,武器的使用者都是人,只有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就是因为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智慧弥补了武器方面的不足。如今中国的武器装备已经迈入世界顶尖之列,中华民族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