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乾隆的三个爱好成后世笑话,糊弄了自己也糊弄了天下

Qianlong's Three Hobbies Became Jokes For Later Generations, Fooling Himself And The World

2023-06-14 16:02

乾隆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实际控制朝局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承接康雍两朝,将自家的事业推到顶峰,却也因为好大喜功,收官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盛世;他痛恨贪官污吏,大力反腐反贪,看似肃清了朝野,却也亲手培养了一个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他继承康熙遗志平定准格尔部,平定大小金川,将中国的西部版图彻底确定,却也妄自尊大,在英国使者面前了怯,让对方探明了大清的虚实,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祸根。

乾隆的三个爱好成后世笑话,糊弄了自己也糊弄了天下

虽然乾隆皇帝人格很复杂,但他在个人生活中,也有一些小小的爱好被后世记载。这也让这个人显得十分有趣而复杂。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三个爱好:写诗、弄器、收贡品。


第一,喜欢写诗

乾隆皇帝的诗,论数量可以说是历史之最,他作为一个皇帝,居然在日理万机之下,能够作诗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后人评价他写诗的数量,说是“以一人盖全唐”,就是说他一个人写的诗数量比整个唐朝留下的诗都要多。应该说,他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是十分勤勉的。据说他从十几岁开始写诗,并且将写诗当做了每天的功课,不管事情多忙都不会耽误。

乾隆的三个爱好成后世笑话,糊弄了自己也糊弄了天下

当然,要写诗必须要有内容。乾隆皇帝的诗,内容可就太丰富了,甚至他和杜甫一样,用诗歌来记录生活琐事。比如说看人家煮茶,他可以写一首(《荷露烹茶》);人家送给他一幅画,他也可以写一首(《高其佩指头画虎》);看见一个瓷器比较好看,他也可以写一首(总共有200余首咏叹瓷器的,具体不说了);甚至国家哪里遭了灾,他也可以写一首(《山东上年被灾州县颇多》)。

题材多,写得多,自然就无法保证质量。宋朝大诗人陆游高产之下,质量也是下降严重, 甚至出现了“洗脚上床真一快”这样的粗俗语句。乾隆也不例外,就在刚才所举的《高其佩指头画虎》一诗中,开头的一句就是:“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之后还有一句:“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通篇看下来,颇有打油诗的意味。文学家钱钟书老先生就曾经评价,乾隆诗的技术特征包括好用“当句对体”、对仗纠缠堆砌等。他还认为,乾隆诗最大的毛病,就是滥用虚字,并批评其为“清高宗亦以文为诗,语助拖沓,令人作呕”。如果乾隆不是皇帝,他的这些诗是否还能流传,绝对是个未知数。

乾隆的三个爱好成后世笑话,糊弄了自己也糊弄了天下

第二,喜欢花色繁复、制作繁琐的器物

乾隆皇帝的审美是和自己的父亲和爷爷不同的,他喜欢那种花色繁复、颜色覆盖面大的东西,或者是制作起来十分精巧的东西,对“功”的要求远远大于对“器”的要求。这当然有其国力的体现,康雍时期,国家还不是非常富裕,审美自然也比较的素雅。比如雍正皇帝,他喜欢的器物样式就多是素净无纹饰的。而乾隆时期,国富民强,社会稳定,皇帝满眼盛世,自然也就喜欢锦上添花、大红大绿。甚至有一个专门的花样,叫“百花不漏地”,一个瓶子上全是画的各种花样,连底胎的颜色都看不出来了,这种东西,也就乾隆朝能够出现。

乾隆的三个爱好成后世笑话,糊弄了自己也糊弄了天下

乾隆粉彩

当然,审美这东西没有一定标准,正所谓各花入各眼。后世收藏家对乾隆朝的艺术品的肯定式评语是:恢宏富丽,有皇家气度,瓷器装饰繁复花哨。但是对其持否定意见的人,那评语就是一个字,俗!甚至有人说,乾隆就是“农家院”审美,和前面两朝没法比!这个当然是见仁见智的。不过,乾隆的审美倒是体现了世界潮流,在现在国外的拍卖会上,最吃香的拍品就是乾隆朝的瓷器!

遗憾的是,乾隆皇帝为了自己的审美要求,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资财。乾隆时期器物制作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康雍二朝,光瓷器的样式就有各类仿漆、仿木、仿铜、仿金、仿银等等种类,造型特别逼真,有的制作难度连现代人都无法完美复制。这还不算他在玉器、木器、漆器上的各种创新。单以瓷器来说,新的器物烧造都是经过了不停地实验、失败的过程,往往因为一件器物失败,整炉都会报废。即使一炉中出来一件好的,为了避免管家制品流入民间,其余的产品也要全部砸碎。乾隆朝耗损在艺术品上的国力,可想而知。

乾隆的三个爱好成后世笑话,糊弄了自己也糊弄了天下

极尽工艺之能事的乾隆玉器


第三,喜欢各种精美贡品

乾隆继位之初,对自己要求还算非常严格。他知道进贡一事非同小可,即使大臣不从中贪污,在外地的土特产运到京城,往往价格也会比原产地抬高数十倍不止。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也曾经对大臣们三令五申,说自己不要贡品,让他们谨守本职。可是从乾隆十六年开始,这个口子被打开了,大臣进贡的机械洋表很受皇帝喜欢。见此情况,大臣们纷纷想辙给皇帝找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乾隆皇帝自己也迅速的堕落了下去。到了乾隆四十五年,为了给他祝寿,外地满载贡品的车辆来了三万多辆,在北京城门外排起了长龙。

乾隆的三个爱好成后世笑话,糊弄了自己也糊弄了天下

乾隆皇帝晚年对贡品的痴迷,已经到了有点不知廉耻的地步了。他对各类奇珍异宝、西洋玩具、装饰钟表、名人字画等等照单全收,如果觉得东西好,往往会和进贡的大臣说“此等东西,在着一两件来。”这种伸手索要的形象,和他执政初期相差的实在太远。

贡品这东西,其实价值本身价值只是整条产业链的小头,真正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背后已经成型的“帮贡”网络。著名贪官李侍尧就很热衷“办贡”,讨皇帝喜欢是目的之一,而另一个目的是在进贡过程中,自己可以大肆向下属摊派。而下属为了能完成任务,也少不了给他的“孝敬”。而且,进贡后,皇帝为了让吃相不太难看,往往会退回部分贡品。对这些东西,李侍尧居然敢也纳入自己的私囊。他的行为,甚至连外国人都知道了。当时在中国的朝鲜使节就曾经风闻,“大抵侍尧贪赃中,五之三入于进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李侍尧被治罪籍家,结果抄出“黄金佛三座,珍珠葡萄一架,珊瑚树四尺者三株”,“此是侍尧进贡物件而还给者也”。

乾隆的三个爱好成后世笑话,糊弄了自己也糊弄了天下

李侍尧的案子,在大清朝并不是个案。山东巡抚国泰、闽浙总督伍拉纳、还有福建巡抚浦霖、以及阿思哈、卢焯、恒文、良卿、方世俊、高朴、彰宝、王亶望、勒尔锦、陈辉祖、郝硕等,都是因为“帮贡”而落马的官员。这些家伙打着进贡的名义中饱私囊,在官场上刮起一索贿受贿、贪污奢靡的风潮。乾隆死后,社会风气已经糜烂,大清国也逐步走上了落后挨打的不归路。


以上就是乾隆皇帝的三个爱好。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乾隆皇帝是个非常自恋、骄傲自大、并不完美的普通人。乾隆皇帝在他执政期间,确实为国家做了不少好事,有的就连我们现代人都享受着便利。可是他本身的缺点却注定了在长时间的执政中,他会慢慢走向堕落!这不仅是他的遗憾,很多历史人物皆如此。虽然乾隆皇帝自命十全老人,但是其一生是否真正算是成功,还真是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