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诗人将军蔡廷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成国军抗日英雄,晚年如何?

Poet General Cai Tingkai: Participated In The Nanchang Uprising And Later Became A Hero Of The National Army Against Japan. How Was He In His Later Years?

2023-06-14 15:56

“戎马倥偬至此间,身心劳瘁负艰难; 

家书两载叮咛寄,不扫倭奴誓不还!”。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抗日诗歌,气势磅礴。诗人通过简简单单的28个字,将自己军旅辛劳、却又敢于担当民族危亡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的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交织在一起,激荡成了一股不甘心的火焰。在其后的十几年中,这团火焰一直烧灼着他的内心。直到一个名叫周恩来的人出现,他才重新找回自我。

诗人将军蔡廷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成国军抗日英雄,晚年如何?

这位诗人,就是著名的爱国将领蔡廷锴,一个复杂到不可思议的人。他本来可以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也本来可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却屡屡出错。不过最终他还是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给了自己一个不错的结局。

蔡廷锴是广东罗定广府人,苦出身,祖父辈都是如假包换的贫农。但是好在他的父亲有一手裁缝的手艺,能够多挣些钱,蔡廷锴也因此上了3年学。13岁时,他的母亲去世,蔡廷锴只能辍学回家,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此时的他,已经有了一种懵懂的爱国尚武精神,最喜欢听说书艺人说《三国演义》,尤其喜欢一身是胆的赵子龙。

1910年,刚刚成立不久的新军来到了蔡廷锴的家乡。蔡廷锴瞒着家里人,偷偷地参了军。但是从军路上也并不轻松,蔡廷锴总是与上司产生矛盾,也因此多次离开部队。8、9年之间,他改换了4次门庭。直到1920年,他才算稳定下来,进入了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上了一年的学。

诗人将军蔡廷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成国军抗日英雄,晚年如何?

1921年9月,蔡廷锴毕业,并很快被任命为粤军第一师第三营第十一连连长。在营长陈铭枢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国民党。随后,蔡廷锴参加了北伐战争,依靠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屡立战功。等到1927年初,他已经是第十一军二十四师的师长了。后来,他又改任第十师师长。

虽然蔡廷锴的官越做越大,但是他的心情却很难说是好是坏。此时,国民党内部蒋介石和汪精卫明争暗斗,闹得党内派系林立,混乱不堪。至于拯救民族危亡,那更是不要想了。蔡廷锴喜欢赵子龙,也和赵子龙一样有着纯洁倔强的性格。他看不惯当时的国民党,心中已经开始有了另一番筹划。

不久,蔡廷锴率部调防南昌,见到了自己的“大老乡”叶挺将军。叶挺将军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看出了蔡廷锴对现政府不满,就多次和他聊天,想要争取他。但是蔡廷锴没有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叶挺的话一知半解,所以也一直没有明确的答复。

诗人将军蔡廷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成国军抗日英雄,晚年如何?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正在和汪精卫开会的蔡廷锴听说,自己的部队也在叶挺的带领下起义了,便火速赶回了南昌。很快他就见到了叶挺和另一位起义领袖周恩来。不过,蔡廷锴回来以后的第一句话就让人震惊了:“你们起义,怎么不带上我?如果错过这次起义,我会终生遗憾的。只要能参加,让我当个小兵我也愿意!

叶挺和周恩来听了这句话,马上表示欢迎。后来有人提醒叶挺,蔡廷锴的态度还不是很明确,最好有所防范。可叶挺坚持认为蔡廷锴靠得住,随意冤枉人会让起义队伍遭到社会的谴责。

就这样,蔡廷锴再度掌握了自己的部队,成为了起义军的一员!

诗人将军蔡廷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成国军抗日英雄,晚年如何?

如果照此情况发展,以蔡廷锴的资历和地位,等到新中国建立时,他的位置至少也会是一个大将,甚至还有可能时元帅!不过,接下来事情的变化,让这个梦想最终没有实现。

在起义军撤出南昌之后,蔡廷锴指挥第十师冲在整个部队的前面,当起了开路先锋。可不久之后,他的一些心腹就开始劝他脱离起义队伍。毕竟当时的起义军比起国民党的武装来讲,显得太弱小了,蔡廷锴也不得不给自己算起了小九九。最终他决定,将队伍中所有的共产党员送出去,然后带着剩下的人脱离起义队伍,去投奔蒋介石!

蔡廷锴的这一举动,无异于釜底抽薪!他的第十师,人数本来就比较多。他的离开,让起义队伍失去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兵力!而且,蔡廷锴的离队动摇了起义军的军心,掀起了一股离队的风潮。紧接着,起义军将领欧震在汤坑地区倒戈,起义军主力彻底失败,叶挺被逼去了香港,只有朱德领导的一路去往了井冈山。

诗人将军蔡廷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成国军抗日英雄,晚年如何?

另一方面,蔡廷锴在脱离起义队伍后,也确实成了蒋介石的得力干将。在接下来的中原大战中,蔡廷锴再立新功。蒋介石也因此扩编了蔡廷锴的部队,将其与另一位名将蒋光鼐的队伍合编为19路军,由蔡廷锴任军长,同时授予二等宝鼎勋章。另外,蒋介石还拿出了100万元作为整个部队的奖金,并规定其中的数万元是专门发给蔡廷锴的。

蔡廷锴名利双收,但是仍然难说快乐。1930年底,他率部参与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当部队行至赣州的时候,蔡廷锴想起当年北伐曾在这里驻军,便去祭拜烈士陵园。可当他走到兴国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却见到他就跑。这和当年北伐时,百姓夹道欢迎的场面区别实在太大!蔡廷锴的内心受到了很大震动,当年救国救民的理想和国家内斗的现实无时无刻不在撕裂着他的灵魂。后来虽然他参加了多次对苏区的进攻,但是却鲜有太大的建树。

1931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国民党政府对此也不得不做出防范,调十九路军淡然京沪沿线的警卫工作。第二年1月下旬,日军准备进攻上海,提出了要十九路军后撤15公里的无理要求。国民党当局此时仍不愿意同日本开战,竟然准备答应这个要求。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向蔡廷锴转达命令是,蔡廷锴当即表示拒绝!他反复申明:上海是中国领土,十九路军是中国的军队,有权力、也有义务保卫上海!如果日军真的胆敢来犯,我军决心迎头痛击!

诗人将军蔡廷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成国军抗日英雄,晚年如何?

1932年1月28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蔡廷锴立即下令反击。同时,他与蒋光鼐、戴戟联名通电全国,表示了"尺地寸草,不能放弃"的决心!在他们的鼓舞下,全国掀起了一场声援19路军的热潮!

虽然有全国的支持,但是蔡廷锴等人面临的困难却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十九路军与随后到达的第五军,加在一起,只有4万余人的兵力,而且是以轻武器为主的。但他们面对的敌人,是装备有飞机、坦克、军舰的六七万日本虎狼之师。双方血战33天,蔡廷锴几次冲上前线,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日军四度易帅,付出了万余人的死伤,但仍无法攻占上海!最后西方列强介入,进行了调停,这场战役才算结束。蔡廷锴从此深得全国人民和华侨的爱戴,被誉为"一代名将"、"抗日民族英雄"。

诗人将军蔡廷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成国军抗日英雄,晚年如何?

正是在这场战斗中,蔡廷锴操劳过度,病倒了。休养期间,他接到了老家的来信,心有所感,写下了本文开头的那首诗。不得不说,作为一个贫苦出身的军人,能有如此诗才,确实很不容易。如果他没有走上行伍的道路,很可能成为一名诗人。

和侵略者的遭遇战刚刚结束,蒋介石的眼光就又放在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上,蔡廷锴也再次受命出击。但是此时的他,完全使不出对付日本人的那股勇猛的作风,屡屡受挫。他和蒋光鼐商量后,开始主动与红军接触,最终达成了自己这一方的停战协定。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一起,在福建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和蒋介石唱起了对台戏。只可惜实力太弱,新政府仅仅存在了两个月便告失败。

蔡廷锴无奈,只能选择出走海外。他在自己所到之处,积极宣传抗日,深受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欢迎。但是也因此,他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等他再回来的时候,十九路军已经成了桂系士兵的一部分,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控制下了。后来蔡廷锴虽然在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过昆仑关战役,但是兵权却一点点的被削弱,直至后来无兵可带。蔡廷锴知道这是蒋介石的报复,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回乡闲居。不久之后,他又去了香港定居。

诗人将军蔡廷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成国军抗日英雄,晚年如何?

1946年,抗日的烽烟已经散去,但内战的阴云却慢慢阴沉起来。蔡廷锴与李济深、何香凝等人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为和平而呼吁。这一年10月份,蔡廷锴来到南京,专程会见了进行和平斡旋的周恩来。他这次来,是向这位昔日的战友询问自己的迷茫的。多年来,他报国无门,在国家危亡的时候只能当一个看客。如今好不容易赶走了侵略者,可和平依然遥遥无期。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了,只能让周恩来解惑。

一番恳谈之下,蔡廷锴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如今的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蒋介石搞独裁搞内战,注定没有好结果!明白了这一点,他火速赶往广州,为民族的解放而奔走。促进会出版了月刊《现代》,开始为了和平而呼吁。后来月刊受到迫害而被迫关闭,蔡廷锴就来到香港,继续反蒋民主活动。从1947年起,蔡廷锴与李济深、沈钧儒、谭平山等民主人士一起,与中共方面频繁接触,为日后新中国的民主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诗人将军蔡廷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成国军抗日英雄,晚年如何?

解放后,蔡廷锴被选为政协常务委员,以国民党民主一派的身份,积极参加到了祖国的各项建设中。由于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在外交工作中,他更是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次和周总理一同访问其他友好国家。这位诗人将军绕了好大的一个圈,最终还是回到了人民身边。

1968,蔡廷锴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他的一生有过遗憾,但是结局却对得起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