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Of The Nine Leaders Who Stayed Behind In The Soviet Area During The Long March, Only Three Survived The War Of Resistance, And One Saw New China

2023-06-14 15:58

我军历史上意义最重大的战略转移,无疑就是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意义和艰苦卓绝的程度,都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可事实上,最为艰苦的,却是那些没有参加长征的红军。这些部队中,仅有周建屏带领的红军独立第24师2000多人算是正规部队,算上各军分区的独立团、独立营、保安队,全算上大约有1万6千多人,这算是全部的作战力量了。另外还有红军医院的伤病员约2.5万人,他们又没有武器又没有战斗能力。这些人不得不在中央苏区附近,以游击战的方式艰苦生存,以单薄的兵力对抗敌人成建制的大军,一个不小心就有覆灭的危险。为了继续领导当地的武装斗争,让火种不至熄灭,有9位重要领导人留了下来。可叹的是,他们中仅有三人活到了抗日战争以后,仅有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瞿秋白

瞿秋白是党的早期领袖,1925年1月起,他就已经是中央局委员了。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他还是最早提出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人,说他挽救了中国革命一点都不为过。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1934年2月5日,为了继续加强理论教育,瞿秋白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第五次反围剿之后,瞿秋白的肺结核病已经很严重,身体不适合游击战。他希望可以随军长征,但当时的领导人博古坚持让他留在苏区。

1935年2月,当时的留守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发布命令,让人将瞿秋白、何叔衡等老同志送往香港就医。2月24日,他在福建省长汀县遭遇了当地的反动武装,结果被捕。此时他化名林祺祥,对外的职业是医生。可是到了4月份,一个叛徒指认了他的身份。

1935年6月18日清晨,在瞿秋白高喊着口号,在罗汉岭从容就义。

何叔衡

何叔衡是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学生运动的最早领导人之一。他在1931年来到中央苏区,任临时最高法庭主席。在“左倾”的错误风气下,何叔衡坚持原则,反对过于绵密的死刑,因此被撤销了所有职权,在当地乡政府做动员工作。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1935年2月,何叔衡和瞿秋白等人在组织的安排下,穿便衣向闽西转移。2月14日凌晨,队伍到达了上杭县水口镇附近,开始野外宿营。其他同志生火做饭,结果炊烟吸引来了当地的保安团!转移中的队伍再次陷入重围。

突围中,年近六旬、身体虚弱的何叔衡奔跑困难,严重影响了队伍的行进速度。何叔衡不想拖累大家,便趁警卫员不注意,从悬崖上纵身跃下,英勇就义!

贺昌

贺昌是我党最早的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领导者。进入苏区之后,他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政治委员、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也是红军的高级将领之一。

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与项英、陈毅共同领导武装斗争。此后他曾多次和陈毅讨论局势,提出过改变斗争方式,开展游击战争的思路,并在之后召开的苏区中央分局会议上得以通过。而此时,他的腿上受了很严重的伤,但是仍然坚持工作,指挥部队进行游击战。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1935年3月上旬,贺昌和项英、陈毅一起带领部队穿越会昌封锁线,向福建西南的山区进发。3月9日,贺昌召开了最后一个军事会议,继续为红军指战员鼓劲。当天下午4点,贺昌带领一个营部队先行突围,并于次日凌晨和敌人正式交火。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贺昌身负重伤,但是仍然坚持指挥战斗,并且带领一部分人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但是不久,部队又陷入了重围。贺昌宁死也不当俘虏,于是便举枪射向自己的胸膛。

刘伯坚

刘伯坚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旅欧党员,和周恩来总理是同学。后来他又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和元帅刘伯承做过同学。他还担任过西北军冯玉祥的政治部主任,也赢得了对方的尊重。1931年进入苏区之后,先后日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等职,以及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刘伯坚组织辖区内留守部队在于都河多处架桥,很好地完成了后勤工作,有力地保障了中央红军主力渡河长征。

此后,留守下来的红军被国民党重兵压在赣南的狭小地域内,经过了半年的挣扎才决定分散突围。1935年3月初,刘伯坚在突围战斗中左腿中弹,因此被敌人抓获。敌人团长曾劝他“顺应潮流”,投降国民党,但遭到了刘伯坚的断然拒绝。

3月21日,刘伯坚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上壮烈牺牲。

毛泽覃

毛泽覃是毛主席的三弟,在哥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他领导过多次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并且参加了南昌起义。到达苏区之后,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曾获得过一枚二级红星奖章。。红军长征之后,毛泽覃负责留守,并担任了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此时的生存条件极为艰苦,但毛泽覃仍然率领红军独立师转战于闽赣边界的崇山峻岭,伺机打击敌人。1935年4月25日下午,他率领一部分战士穿山越谷,在瑞金红林山区中宿营。第二天醒来时,发现已经被敌人包围。毛泽覃在掩护部队撤退时,不幸中弹牺牲。

古柏

古柏是著名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领导者,曾经组织过"寻乌暴动"。毛主席在江西时,古柏曾担任过他的秘书。进入苏区后,担任过裁判部长兼内务部长和中央劳动部秘书长。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他都是毛主席的坚定支持者。1934年春,他来到到中央政府粮食部负责粮草征集工作。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红军长征后,古柏留下来坚持斗争。1934年11月,蒋介石大军份进占苏区,古柏将赤卫军和一部分游击队整编,成立了闽粤赣红军游击队,自己出任司令员。不久之后,他带领部队辗来到广东省龙川县上坪乡鸳鸯坑,准备利用山区的掩护发展队伍。

然而在1935年3月6日清晨,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地下交通员王应湖突然叛变,游击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龙川县警备大队包围!古柏立刻指挥游击队突围,在战斗中被敌人的枪炮击中,英勇牺牲。

陈潭秋

陈潭秋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是著名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领导者,在党内德高望重。他在1933年进入苏区,1934年1月便担任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为红军筹措军粮。主力红军长征之后,他留守中央根据地,担任中央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长。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1934年2月,他与开国大将谭震林一起带领部队突围,目的地是福建。战斗中,他的右耳受伤,导致了平衡性受损,随即便摔下了悬崖。虽然很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头部依然被摔伤。此后他仍然带领部队,进行了20多天的辛苦转战,终于到达闽西永定县境内。此后他仍然带伤领导游击战争,导致伤情恶化。不久之后,他在地下党组织安排下,前往上海治伤。伤愈之后,又前往苏联学习。

学成归国时,已经是1939年了,抗日战争已经爆发。陈潭秋在回延安的途中接到命令,被派往新疆,担任了中共驻新代表和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

1942年9月17日,新疆军阀盛世才突然发难,将陈潭秋逮捕,一年之后被秘密杀害于狱中。

项英

项英是一个很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是我党在湖北最早的产业工人党员,曾经领导过很多次工人运动,这其中就包括1923年的平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和1925年的沪西日商纱厂工人二月罢工。进入苏区之后,担任过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项英作为主要领导留守苏区,并成立了留守中央分局。他命令一万多名红军和政府工作人员伪装成主力,死守根据地,为中央红军的转移赢得了时间。

不过,项英一直认为红军的转移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打回来,所以无视贺昌、古柏、陈毅等人的意见,迟迟的不下决心突围打游击,因此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直到1935年2月5日遵义会议后,他在接到中央发来的命令后,才开始进行分散突围和游击战工作。

此后的项英,一头钻进了大山之中。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他们过得如同野人一般,吃野菜野果、竹笋甚至是马蜂窝。虽然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仰。在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他才走出了大山。此时他已经是形容憔悴,十分虚弱了。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项英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铁人。”

此后项英参与创建了新四军,并担任了新四军的政委,和著名将领叶挺搭班子,走上了抗日的前线。不过国民党顽固派一直制造摩擦,终于在1940年爆发了皖南事变,新四军主力被数倍于己的敌人所包围,项英在突围时被叛徒杀害。

陈毅

陈毅是开国元帅,红军中的沙场宿将,参加活动南昌起义,领导过湘南起义,担任过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师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军事经验丰富。考虑到项英没有军事经验,陈毅是第二个被确定下来留守的人。

长征时留守苏区的9位领导,仅三人活到了抗战,一人见到了新中国

当时,陈毅在兴国前线所受枪伤还未痊愈,腿上的子弹刚刚去除,还有部分弹片没有处理,正躺在医院中治疗。可在接受任务后,他立刻拄着拐杖,指挥1万多名伤员的疏散工作。此后他一直希望部队可以分散突围,进入大山打游击,保存革命火种。

1935年2月,上级的突围命令传来,陈毅立刻部署部队有序地撤离苏区,自己带领红军第二十四师七十团殿后。后来在地方干部曾纪财带领下,突围到赣粤边区,和项英会合。

此后的三年中,陈毅也经历了极为艰苦的游击生活,断粮简直就是常态,弹药补给更是难上加难。他曾经五次历险,每一次都和死神擦肩而过。不过,他的乐观精神始终没有被打倒,就算在极端困难的时候,他仍然不忘记用诗词言志,鼓舞自己也鼓舞自己身边的人。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陈毅走出大山,加入了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之后,他长期担任新四军代军长,知人善任,发掘出了粟裕等一大批军事将领。抗日战争结束后,陈毅最为华东野战军的最高领导人,充分肯定粟裕的指挥才能,充分放权,进行了孟良崮和淮海等著名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55年,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