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In 1972, Chairman Mao Attended Chen Yi's Funeral. After Seeing An Elegiac Couplet, He Said To Premier Zhou: Help Him

2023-06-14 15:43

如果您喜欢以下所分享的文章,请帮忙点赞或加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这个人也在这里吗?他今天也来参加追悼会了吗?

1972年1月10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礼堂中,毛主席正拖着已经有些沉重的步伐,参加老战友陈毅的追悼会。在他看到一副挽联的时候,突然转头看向陈毅的夫人张茜,问出了上面那句话。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毛主席

张茜略微摇了摇头,声音低沉地说:“主席,他没来。追悼会这样的场合,是不允许他参加的。

毛主席显然吃了一惊,然后又把目光挪到了一副挽联上,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便对身边的周总理说:“这件事还是得你过问一下,得尽快帮他解决问题呀。

周总理点了点头,凝重的表情中,突然透露出了一些轻松。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周总理

那么,这副挽联的内容是什么呢?撰写副挽联的人,和陈毅元帅、以及毛主席之间,又有怎样的特殊交集呢?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项羽故乡的收藏家

河南省项城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楚霸王项羽家族的封地,早就看惯了历史演变。在民国时期,由于地处中原,项城市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国民党将军。可以说,项城是国民党的将军之乡。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如今的项城市

1898年的3月14日,项城市的大家族张氏家中,有了“弄璋之喜”,一位健康的男性婴儿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张锦芳非常高兴,给孩子起了一个寓意极深的名字,叫做张家骐。

张家是项城市的富裕之家,因此张家骐的童年,从来没有为吃饭穿衣发过愁。不过在张家骐四岁的时候,在他身上却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变故:他换了父亲。

事情是这样的,张家骐的父亲张锦芳有一个哥哥,名叫张镇芳。此人在1892年考中了进士,成为了清朝末年的最后一批京官,是整个家族中,身份最为显赫的。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张镇芳

但是,虽然张镇芳学问精深,仕途也是一片光明,但却也有个属于自己的难言之隐。

张镇芳本有一子一女,但是由于照顾失当而相继夭折。到了张镇芳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望向自己的膝下,发现还没有一个可以传宗接代的人,这让他苦恼不已。

以今天而论,四十多岁并不算年龄大,完全可以再生育。然而,张镇芳却不敢冒险,他想到,可以从家族弟兄的孩子中,选一个来做自己的儿子。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张伯驹

在一次回乡探亲时,张镇芳看到了弟弟张锦芳的儿子张家骐,立刻便觉得这个小孩机灵非常,而且和自己很有善缘,于是,他便向家族族长提出,想让张家骐过继给自己。

这种事,在当年那个封建时代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于是,族长在和张锦芳商量之后,举行了仪式,将张家骐过继给了张镇芳。这之后,张镇芳又重新给张家骐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张伯驹。

既然跟了张镇芳,那么就必须要和这位新父亲在一起。所以在完成仪式后,张伯驹跟着张镇芳来到北京。张镇芳很喜欢这个儿子,他利用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提供给了张伯驹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机会。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张伯驹

张镇芳在官场上人脉发达,所以早就为自己的儿子铺了好几条路。按照他的想法,张伯驹长大之后,政界,商界和金融这些行业,他可以随便挑。但是让张镇芳始料未及的是,张伯驹对父亲给的这几条路,哪一个都不感兴趣。他最喜欢的,就是琴棋书画以及古董古玩。所以在稍微长大之后,他就经常在北京的琉璃厂淘宝,逐渐成为了古玩界的一位大家。

其实,进入古玩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当时,很多有头有脸的人都喜欢附庸风雅,弄一些古玩字画来鉴赏。而张伯驹,则是真的喜欢这些古玩。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这上面,逐渐成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且,由于庞大家学渊源,性格又极为豪爽,所以后来,有人将他与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清朝的皇族溥侗、东北少帅张学良三人,并称为“民国四大公子”。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不许国宝外流

是否跟名人齐名,并不是张伯驹所在乎的,他所在乎的,就是将一件件国宝,尽可能地保护在自己的手里,不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外国人染指。

之所以他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发生在1936年的一件大事。这一年,道光皇帝的曾孙溥儒,将自己收藏的唐代名画《照夜白马图》,从家里拿出来给卖了。结果几经辗转,这件国宝流落到了外国人手里。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照夜白马图

得知此消息后,张伯驹的内心第一次感到了无比地愤怒。他的想法是,中国的东西自然要留在中国,因为只有在中国,那才叫文化的传承。而如果流落到海外,就只能被当做殖民时代战利品的功德碑。所以他觉得,将国宝卖给外国人,就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恶劣行为。

然而,在他还没消气的时候,突然又听到了一个消息:为了钱已经不顾礼义廉耻的溥儒,竟然有意将《平复帖》卖给外国人!

《平复帖》是晋朝书法家陆机的草书名作,被誉为“中华第一帖”,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若论国宝价值,甚至在《照夜白马图》之上!如果这幅字帖流落海外,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灾难。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平复帖

听到消息后,张伯驹立刻就坐不住了,赶紧找到溥儒商量,表示想要买下《平复帖》。可没想到,溥儒在外国人面前低眉顺眼,但是在面对自己同胞时,却突然张开血盆大口。他一下子要价20万银元,并且还不许还价。

这个价格显然太高了,险些让张伯驹当场吐血。虽然张家很有钱,但是一下子掏出20万,也是有心无力。

第一次收购失败后,张伯驹想,如果自己无法买下《平复帖》,那就让一些名人对溥儒施加影响,也许能让其降价,或者打消卖给外国人的念头。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张大千

于是在回家之后,张伯驹赶紧行动起来,找到国画大家张大千,让他出面拿着6万块银元,找溥儒商量。然而,溥儒心如铁石,任谁来谈价格,他就是咬死20万银元。他表示,没有20万银元,谁来了也不卖。最终,张大千也只能黯然离去。

经此连串打击,张伯驹仍然不死心,他进行了一下换位思考,觉得锦衣玉食的溥儒,到底为什么会缺钱缺到如此地步呢?他找人打听了一下,这才知道,溥儒最近丧母,急需大笔金钱财发送,凑不到的话,必要的皇族的体面,将无法保证。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清朝宗室葬礼

知道了前因后果,张伯驹再次拜访了溥儒,他表示:东西卖不卖的无所谓,先让老人入土为安,这才是正事。他拿出了那6万银元,先行交给溥儒,让他料理后事。溥儒内心很感动,于是在安葬完母亲之后,以比较低的价格,将《平复帖》卖给了张伯驹。

此时,张伯驹还不知道,自己截下的,是日本人的生意。《平复帖》是日本人早就看好的文物,他们的出价正是20万。在得知张伯驹将《平复帖》收购后,日本人马上登门拜访,表示愿意再加钱买走平复帖,然而,张伯驹立场坚定,言辞拒绝了对方。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外国古董商人

不过,张伯驹低估了日本人的无耻程度。这些侵略者看拿钱买不行,便准备硬抢。1941年,在日本人的指使下,汪伪政权的特务组织76号绑架了张伯驹。为了给他的家庭以足够大的压力,特务组织找到张伯驹的夫人潘素,开出了300万伪币的天价赎金!

潘素在得到消息后,四处向亲朋好友借钱。然而,300万的数额实在太大,不管怎么凑还是差着老远。后来,潘素只能通过各种渠道与绑匪谈判。好在此时,日本人已经卷入了太平洋战争,对中国的控制能力下降。而汪伪政权的特务组织,也早已经处在“自负盈亏”的状态中。他们对帮日本人拿到国宝并无兴趣,只想自己捞点钱,所以很快,他们便将赎金从300万降到了40万。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76号的特务

于是在一番运作下,张伯驹终于被营救了出来,然而,当他见到妻子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没卖东西吧?”潘素当然明白张伯驹是什么意思,于是很坚定地点了点头,张伯驹这才松了一口气。

捐献国宝的收藏家

经过这件事,张伯驹也得到了一个教训:在乱世之中,保护国宝的最好办法,便是将国宝送给国家。个人直接面对强权,力量实在是太过单薄了。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张伯驹

然而,此时不是日本人当道,便是国民党当权。对于侵略者的恨,和对于国民党的腐败的深刻认知,让张伯驹认为,如果将国宝交给他们,还不如烧了来得痛快。于是在之后的几年中,张伯驹一直战战兢兢地守护着手里的藏品,唯恐遭受一丁点的损伤。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张伯驹对这个新的政权抱有着极大的兴趣。他想看一下,新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政权,是否值得自己托付。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开国大典画作

新中国的表现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从1950年到1953年,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的状态下,在朝鲜半岛上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人,让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接下来,又开始了一系列经济建设,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张伯驹意识到,这样的政府才能代表民族,才是值得托付的好政府。

于是,在1956年,张伯驹将自己收藏的几件珍贵国宝,如陆机的《平复帖》、唐朝杜牧的《张好好诗》、李白的《上阳台帖》、宋朝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元朝赵孟頫的《千字文》等八件珍贵国宝,全部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故宫博物院

当时的文化部长茅盾先生,对张伯驹的这一义举非常感动,但是他表示,不能让收藏家无偿捐献,国家也要有所表示。因此,他特批了20万元的奖金,想要交给张伯驹。而张伯驹却死活不肯收这笔钱,他表示,自己捐出国宝的目的,只是为了国宝本身的安全着想,而并非是为了金钱。

很快,张伯驹献宝的事情,便在中国的高层领导中引起了注意。毛主席对张伯驹大加赞赏,而十大元帅中最有才华的陈毅,也非常欣赏张伯驹。他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见一见这个人。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陈毅元帅

元帅与收藏家的交往

1957年,张伯驹联合了很多文化部门,联手在北京的北海举办了书画作品展。陈毅非常感兴趣,在观看了展览之后,将张伯驹请到自己家里吃饭。

其实张伯驹也一直对陈毅元帅很感兴趣,他非常喜欢陈毅的诗词,几首有代表性的佳句,他更是可以随口吟来。因此,两人一见面便有相见恨晚之感,马上结成了好友。从这天开始,张伯驹便成了陈毅家中的常客。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陈毅元帅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张伯驹就在政治上受到了打击。陈毅得知后非常焦急,在各个部门中为张伯驹说话。后来,陈毅得知张伯驹要被调动到东北生活,于是他立刻找到了吉林的省委书记,对他说:“张伯驹是我的好朋友,他目前的状况不好,你看能不能照顾一下?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

陈毅元帅说话当然好使,对方满口答应,不久之后,就由省委书记出面,任命张伯驹为吉林省博物馆的第一副馆长。

收到任命之后,张伯驹喜出望外。他知道,这是陈老总在给自己帮助,他有心登门拜谢,但又唯恐连累对方,最后只能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吉林省博物馆

然而,让张伯驹没想到的是,陈毅元帅丝毫不以他此时的身份为意,专程派人接他来家里做客。两人见面后,陈毅十分亲切地说:“我和国家都是了解你的,你把全部的珍宝都献给了国家,你是爱国的人。放心,你的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的。

于是在陈毅元帅的关怀下,张伯驹夫妻在东北吉林还真过了几年相对平稳的生活。而他们的到来,也让名不见经传的吉林省博物馆焕发了生机。

吉林省博物馆,是当时国内,藏品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省级博物馆,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镇馆之宝。张伯驹到任之后,为了提高博物馆的整体地位,主动将几十件自己的珍贵藏品捐献了出来。吉林省博物馆的名气,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抬升了起来。张伯驹总是对别人说:“陈老总曾经嘱托我,要为吉林省多做贡献。我没有别的能耐,所能做的,只有毫无保留地支持博物馆的建设。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吉林省博物馆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张伯驹与陈毅元帅之间,深厚的私人感情

1962年,张伯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虽然他仍在吉林,但是在政治上已经获得了新生。在这一年的新年,张伯驹回到北京,给陈毅元帅捎过去了几样东北的土特产,两人又像几年前一样,坐在那里把酒言欢。

陈毅元帅去世后,又帮了朋友一把

1969年,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潮来袭,张伯驹因为出身等历史问题,遭到了关押。吉林省博物馆的职位,也被撤掉。后来虽然他恢复了自由,但是却被安排到舒兰县的农村插队生活。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张伯驹

然而等他到达了舒兰县,事情却又发变故。舒兰县的工作人员认为,张伯驹年龄太大,以前也没干过农活,来了只会增添自己大队的负担,因而拒绝接收他。张伯驹只能掉头返回北京,再想别的办法。然而,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房子早已经被征做他用。上级给他们安排的住处,只有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屋。

张伯驹无奈,但也只能先安顿了下来。他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在几位好友的接济下,过起了极为简单的生活。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张伯驹和妻子

不久之后,陈毅元帅得了重病,住进了北京301医院。然而,即便身体已经不好,陈毅元帅仍然惦记着张伯驹。他曾多次拜托周总理,希望他能为张伯驹说话,帮张伯驹一把。周总理虽然答应了,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有些事他也无能为力。因此,张伯驹的情况,迟迟未能改善。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与世长辞,他的妻子张茜在悲痛之余,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几个元帅的生前好友,其中便包括张伯驹。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陈毅夫妇合影

张伯驹得到消息后,内心悲痛不已,于是他就以文人的方式,提起笔来,为陈毅元帅撰写了挽联,其内容如下: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张伯驹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他一直在等上级的通知,可是始终未能等到,所以最终,他也没能出现在追悼会的现场。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陈毅元帅的追悼会

实际上,这场追悼会,也进行得极不简单。

在追悼会之前,周总理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并没有打算让他参加。可是就在追悼会开始前一个多小时,毛主席突然表示,自己要去给这位从井冈山时期,就一直并肩战斗的老战友送行。周总理在临时接到通知后,赶紧赶到八宝山公墓礼堂,找到了陈毅的夫人张茜,让她做好准备。

主席到达会场之后,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见到了很多曾经并肩战斗的老战友,心情难以平复。然而,他在看到张伯驹的挽联时,却突然觉得不一般。在查看挽联的落款时,才发现这是张伯驹写的。于是主席赶紧询问张茜,写挽联的人是否在场?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陈毅元帅的追悼会

接下来便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张茜将张伯驹的情况,对主席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主席虽然和张伯驹少有交集,但是也还记得,此人曾捐献珍贵文物给国家。所以在内心之中,毛主席也知道,此人绝非一个坏人。当他从张茜口中得知,张伯驹的情况不好时,便吩咐周总理,要尽快地解决张伯驹的问题。

有了主席的支持,周总理终于能放手安排了。他指示中央文史研究馆,聘请张伯驹为馆员,让他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一挽联后,对周总理说:帮帮他

张伯驹(中间)

得知此事后,张伯驹十分感叹,原来自己的好友陈毅元帅,在故去之后,仍然帮助了自己。这让他颇为感动,所以在日后,他写下了很多称赞陈毅元帅的诗句。

张伯驹和陈毅元帅的交往,既可以看做一文一武的惺惺相惜,也可以看作两位传统文化人的倾心相交。虽然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保护祖国的文物,保护祖国的文化传承。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了文化界的一段佳话,为后世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