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淮海战役的起手式,碾庄战役至关重要。这一战,华东野战军不仅歼灭了敌人12万兵力,还打开了徐州集团的右翼,让山东和苏北解放区连成一片。然而,这一战也是凶险异常的。甚至解放军的战役总指挥粟裕将军在胜利后,还经常后怕。他甚至说:“整个淮海战役,我只紧张过两次。第一次便是围歼黄百韬!如果一对一地打,我未必是黄百韬的对手。”这到底是粟大将的谦虚,还是情况真的如此呢?
1948年下半年,全国的形势对解放军越来越有利。随着九月中下旬济南战役的胜利结束,整个山东全境已经成为了根据地,解放军南下作战再无后顾之忧。然而,这次的胜利也有所隐忧,原本粟裕计划的是围点打援,结果因为战役的进程太快,而没能实施成功。敌人的重兵集团,仍然盘踞在徐州一线。于是,粟裕便提出了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将自己的攻击方向指向了新安镇一带的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兵团已经是华野的老对手了。豫东战役,正是他的出现,让粟裕罕见地吃了败仗。孟良崮战役中,又是黄百韬的努力增援,让张灵甫险些逃脱。黄百韬有勇有谋,正是粟裕将军的对手。
粟裕将淮海首战的敌人,定为黄百韬这个硬骨头,也是有自己考虑的。黄百韬本人不是黄埔系将领,他所带领的部队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大多是来自四川和广东的杂牌军。在当时,杂牌军是不受重视的,缺少优良装备,硬实力比徐州的邱清泉、李弥以及南下的黄维要差不少。虽然黄百韬本人勇猛善战,但是杂牌军就是杂牌军。真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硬实力的差距也不容小视。所以权衡之下,粟裕认为黄百韬集团算是最好打的。
于是,粟裕将军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他集中了十个纵队的力量,向黄百韬兵团压了过来。
而黄百韬也感受到了危险的气息,带领部队一路撤退,准备与徐州的其他兵团会合。可是忙中出错,他在路上自己犯晕,耽误了两天时间。紧赶慢赶,最后将将退却到了碾庄圩。
几乎与此同时,解放军的部队也抵达了碾庄区附近的曹八集。双方随即展开激战,结果黄百韬手下的第44师很快被歼灭,碾庄圩与徐州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到了此时,华野已经将黄百韬兵团团团围住,歼灭他们的目标似乎很快就能完成。
然而,粟裕将军这一次的判断,却存在着一些失误。黄百韬兵团确实是杂牌军,但是这支部队的底子却是很硬的。兵团的核心力量25军,这是皖南事变中围歼新四军的主力;另外两支部队64军和63军,也都是抗战时期的劲旅。黄百韬在兵团组建之后,下了大力气来整治军纪,所以这支部队虽然重火力不比嫡系,但战斗力丝毫不差。甚至由于黄百韬本人对蒋介石的感恩戴德,让这支部队有着拼死作战的决心!华野的攻坚,毫无疑问是一场硬仗。
黄百韬被围的同时,国民党内部,对救援黄百韬却有着几种相反的意见。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的意见,是出动部分部队接应黄百韬撤退,但是不在外围做强力支援,一切以保住徐州为主。而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则提出了两个意见:一个是不惜一切代价,直接救援黄百韬;另一个意见则更为激进,那就是暂时不去救援黄百韬,而是集中力量北上,与黄维的12兵团合兵一处,先打掉装备较弱的中原野战军,再回过头来抄华东野战军的后路!
杜聿明的计划可谓釜底抽薪,一旦实施,解放军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但是要想实施这个计划,也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黄百韬必须能坚持到杜聿明集团解决中原野战军。杜聿明给出了自己的时间:7天,最多10天。那黄百韬是否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呢?刘峙认为不可能。他的理由很简单:一群杂牌军,有什么资本在面对几倍于自己的解放军进攻时,能坚守那么长时间呢?
最终,杜聿明的北上计划被否决,徐州的国民党军,最后纷纷出动,去直接解救黄百韬。
就在国民党内部扯皮的时候,粟裕也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一连几天的时间,攻击的效果并不理想。他没想到,黄百韬的12万杂牌军是如此的顽强。“实在是太难打了!”当时,不少解放军的指战员都在如此抱怨着。
碾庄圩的攻坚战,是解放军此前很少遇到过、甚至刻意回避的那种硬碰硬的强攻!碾庄圩的位置在黄泛区的冲击平原上,周围没有任何制高点,也没有任何隐蔽点。在碾庄圩的村子里,有几个当地村民建起来的、用于防范黄河泛滥的高台。黄百韬把这些高台都利用了起来,在上面布置了大量的机枪和火炮。此外,他还利用村子周围的一些围墙,购入了大量的交通壕和防御工事。碾庄圩外围,已经被他打造成了一个长约十里的乌龟壳子,想从外面攻破十分困难。
而且,解放军最拿手的纵深穿插、分割包围的战术,碾庄圩这里也无法施展。12万人被压缩在十几里的狭小地域内,彼此之间联系都太过紧密,解放军想穿插也找不到空隙。自己拿手的打不出来,却要拿自己的短处去打敌人的长处,碾庄圩一战确实困难重重。
碾庄圩没有突破,外围却纷纷告急!杜聿明亲自督促着邱清泉、李弥两人带领自己的部队,从外围对解放军的阻援部队发起了强力的突击,战况也是异常的激烈!一个不小心,华东野战军很有可能被敌人反包围!粟裕将军后来说自己紧张,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实,如果谨慎从事的话,粟裕完全可以撤围。但是一旦撤围,很可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如果淮海撤围,很可能让东北的国民党军入关、华北的傅作义也出兵作战,刚刚打开的局面可能又会陷入被动。即使不计算这些变数,让徐州的国民党部队撤到南方,解放军日后过江也将会非常困难。
退是不能退的,只能继续进攻。那么怎么破掉黄百韬的防御呢?1948年11月14日晚,粟裕在碾庄圩外围的一间民房里召开了作战会议。这次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攻坚战术:迫近作业!
所谓的迫近作业,在电视剧《亮剑》中已经有所体现,就是进攻方通过挖掘壕沟的办法,隐蔽的接近敌人。在迫近到距离对方三四十米的时候,在冲出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这种战法缩短了解放军的冲锋距离和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部队伤亡,也变相地加强了攻击时的火力密集程度。
有了战术的思想,接下来还要搞清楚对方的防御部署。17日,当其他部队埋头与土工作业的时候,六纵17师师长梁金华乘坐着缴获来的坦克,在敌人阵地前方进行了一场大张旗鼓的侦查,将对方的防御工事看得一清二楚。
11月17日下午五点,已经做好所有准备的解放军,在火炮的掩护下发起总攻。战士们按照事先的侦查结果,对敌人的工事进行了精准打击,刹那间就摧毁了一大片!到了第二天佛晓,黄百韬的防御工事已经基本被摧毁,他手下也仅剩了一万多人。但即使到了这时候,黄百韬仍然顽固不化,指挥手下龟缩在村里负隅顽抗。
11月19日晚,粟裕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华野部队的炮弹,如雨点般砸向碾庄圩,仅仅半个小时,便落弹三万发!随后,解放军便开始了冲锋。黄百韬率领与余部继续顽强抵抗,双方拼至21日黄昏。黄百韬见已经突围无望,便在绝望中举枪自杀了。
从11月11日开始进攻,到22日战斗胜利,华野的几十万战士拼杀了12天!这12天,是粟裕赌得最冒险的一次。他的精神高度紧张,连续多日夜不成寐。当黄百韬自杀的消息传来之后,粟裕终于体力不支,晕倒在了地上。这一次,他从上午睡到了傍晚,可算安安稳稳地休息了一次。
那么,粟裕将军所说的“一对一对决,自己恐怕不是对手”的话,是不是真的呢?其实,此言显然是谦虚了。以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华野的十个纵队大约是30多万人,但是在碾庄圩战役时,却分出了将近一半的战斗力,去顶住邱清泉等人的外围进攻。真正围歼黄百韬的兵力,也并不比12万人多出太多。这一场战役的兵力对比,虽然算不上完全的1比1,但是也不会超过2比1!看来,粟裕将军对自己的要求还真不是一般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