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锦文先生是对中国革命有贡献的人。凡是对党组织、国家和人民做过好事的人,我们都是不应忘记的,更不能亏待人家。按照相关政策,我们应该让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
邓颖超
上世纪80年代初,已经年近八旬的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对一份申请做出了这样的批示。申请人名叫阎锦文,是上海大中华橡胶厂的一位领导干部。以他的情况,退休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他却提出,希望将“退休”改成“离休”。一字之差,不管是待遇还是身份,都会有很大的变化。那这个阎锦文又是谁?邓颖超又为何会同意他的请求呢?
阎锦文祖籍重庆涪陵,在191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他的早年事迹可以说名不见经传,等人们注意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繁华的大上海开始谋生了。他的早年经历,有些像上海的青帮大佬杜月笙。杜月笙是攀附上黄金荣而发迹的,而阎锦文生命里的“贵人”,则是国民党的元老杨虎。
杨虎是安徽省宁国县人,参加过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因为反抗袁世凯,他和陈其美、蒋介石走得很近。1927年4月份,杨虎代表蒋介石与上海的青帮密谋打击工人纠察队,制造“四一二”政变,从此就带上了很强的帮会背景。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抗战前夕,他一直牢牢的把控着上海。杨虎既是国民党的淞沪警备区司令,也是帮会的总头目,可以说黑白两道通吃,而且都吃到了天上。逐渐的,他在上海开始打造自己的帝国,不但生活奢侈,而且越来越不把蒋介石放在眼里。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根基稳固,自然不会允许杨虎随意做大。他开始刻意的削弱杨虎的权力,只让他担任一些虚职。杨虎当然也明白这是蒋介石的报复,于是心里对这个独裁者越来越不满。
蒋介石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杨虎曾经力主抗日,国民党也几乎集中了全国的精兵强将于此一役。但是无奈,国民党士兵的作战理念落后,蒋介石的抗日意志不强,最终导致大量士兵无谓的伤亡,该抓住的战略机会也抓不住。最终,上海在抵抗了3个多月后,沦陷在敌人手中。杨虎则在杜月笙的帮助下,逃往了香港,最后辗转来到了四川重庆定居。
此时的杨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大佬,而是变成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人。有一次,他因为工作的关系,拜访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见到了负责人周恩来。一番谈话下来,杨虎为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和能力深深折服,从此二人便开始了频繁的交流。逐渐的,杨虎对自己当初的历史罪行有所认识,思想也慢慢有了进步。
周总理
后来,杨虎被任命为所谓的“国民政府监察委员”。这是一个标准的闲职,但是凭借他多年积攒的威望和帮会关系,以及身为上海警备区副司令的周立行(杨虎的女婿)的帮助,杨虎在上海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也就在这期间,阎锦文投靠到了杨虎的门下。
阎锦文到底是如何得到杨虎信任的,现在已经很难说清了。人们看到的,就是阎锦文拜入青帮之后,很快就成了杨虎绝对信任的心腹。他不但成为了杨虎组织的“兴中学会”的主要成员之一,还曾经陪着杨虎一起拜访过周恩来。抗战胜利后,杨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阎锦文送入了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担任第三警备大队,担任副大队长。
阎锦文剧照
所谓的“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其实相当于特务组织“保密局(前身为军统局)”的另一个行动队,平时主要的任务,就是逮捕地下党,和那些反对蒋介石的民主人士。很难说杨虎将阎锦文弄到这样的一个组织里,是不是有潜伏的意思。不过,在自己特务生涯的开始阶段,从阎锦文的身上却丝毫看不出卧底的迹象,他曾经参与过逮捕共产党人王孝和,也搜捕过上海的进步学生,手腕不硬,但也绝对不软。也正因为如此,谁也没想到过,他有一天能为共产党做事。
1949年中期,解放大军在长江以北势如破竹,已经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消灭殆尽。谁都知道,解放军的下一步动作肯定是过长江。那些深受蒋介石等“四大家族”之苦的老百姓,无不翘首以盼。而上海的民主人士,更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地批评国民党腐败透顶,穷兵黩武。
解放军过江
这些民主人士中,最有影响力的,非张澜莫属。张澜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他经常发表公开言论,抨击国民政府。对于像张澜这样的民主人士,蒋介石自然是恨之入骨。于是在1949年5月,保密局特务将张澜绑架,关押到上海虹桥疗养院,准备秘密处决。
这一消息,很快就通过秘密渠道,被地下党通报给了周恩来。周恩来立刻指示:“务必全力营救。”但是,国民党保密局防卫森严,想要营救,又谈何容易。后来周总理考虑再三,决定让杨虎帮忙。
张澜
很快,上海的地下党负责人吴克坚就拜访了杨虎。而杨虎则立刻表态:“恩来先生要我办的事,我一定办。张澜先生是川北圣人 ,也是我历来尊敬的人,你们放心,我救不出张先生,我难道还是杨虎!我女婿周力行是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可以信任;另外,还有一个人,可以具体执行这一任务。”
吴克坚赶紧询问此人是谁,杨虎回答:“他就是阎锦文,警备司令部缉查处副大队长。缉查处就是保密局的行动队,想要救张澜,必须从稽查处想办法!”
很快,周立行和阎锦文便来到了杨虎的家中。杨虎将情况对他们说了一遍,要求他们务必把张澜救出。周阎二人表示:如果救不出张澜,决不回来见杨虎。
周立行是上海警备区副司令,但是和保密局并没有从属关系,所以只能进行外围的配合工作。营救张澜的主要压力,都在阎锦文的身上。阎锦文仔细考虑之后,决定从稽查处处长何隆庆的身上寻找办法。
何隆庆是保密局局长毛人凤面前的红人,他的话是很有分量的。而正好,他和阎锦文是同乡,两人私交非常深厚。在阎锦文表现出对张澜的兴趣后,何隆庆毫不隐瞒,将张澜的关押情况和盘托出:此时,这位民主联盟的领导人,就关押在虹桥疗养院的205号病房。周围的203和204、206号病房,住着保密局的三名杀手。只要上面的处决令一下,他们就会制造一起意外,神不知鬼不觉的杀害张澜。
得知关押细节后,阎锦文继续活动,表示自己想要负责张澜的处决工作,好给自己日后找个晋升的台阶。何隆庆一看小老乡开口,自然是不能不安排。很快,他就给毛人凤打了报告,指定阎锦文作为监管和处决张澜的负责人。至此,张澜已经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剩下的事情,便是阎锦文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将他救出生天。
1949年5月12日,上海战役打响,国民党的部队在战场上依然表现疲软。毛人凤一看,上海的解放已经无法避免,便派出了大量的特务,准备对上海的市政建设进行破坏。同时,他也通过保密局上海站站长刘方雄,向阎锦文下达了命令:作好处决张澜的准备。
此次保密局的命令,是处决张澜和另一位民主人士罗隆基。虽然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是名声扫地了,但他仍然不想承担杀害民主人士的罪名,所以就想将此事做成一件意外。按照命令,在处决当晚,保密局的特务们要将张澜和罗隆基送至吴淞口,然后以“转移到台湾”的借口押送到一艘船上,等到船到江心再凿坏船只,沉江杀人。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对外界说,两人是因船只沉没而意外致死的。但具体如何执行这一计划,处决日期和具体在哪个码头上船,此时还没有确定。
得到具体命令后,阎锦文欣喜若狂。他觉得,处决的当天就是最好的营救机会。保密局既然不想担罪名,处决当天便不会有太多人参与,自己就可以和张澜等人一起,趁机逃过魔掌,奔向光明。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张、罗二人在被押送去往吴淞口之前,不要出什么意外。
阎锦文剧照
接下来的几天,阎锦文都尽量待在疗养院里,暗中保护张、罗二人。他的担心后来被证明是必要的,上海警备司令部第三大队大队长、保密局特务聂琮,接到了蒋介石的另一份密令,准备带着人,将张澜和罗隆基处决在疗养院里。阎锦文以两个命令相冲突为理由,故意拖延对方的执行。而此时上海的特务们已经人心惶惶,比起执行任务,聂琮想的更多的是如何逃跑。他一看阎锦文那副“公事公办”的劲头,也不再废话,撂下一句:“一切拜托老弟。”之后,便扬长而去了。
1949年5月24日,阎锦文接到了最终命令:当晚10点钟,将张、罗二人送往到吴淞口十六铺码头,连人带车送到102号汽艇上,到江心再行动。
阎锦文一看,也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的计划。他带着自己的两个亲信:潘云龙、庄儒伶,到了疗养院,就把何隆庆派去的3个杀手给换了出去。然后,他找到张澜,告诉对方:“今晚我会救先生脱险,请您一定要相信我,一切听我的安排。”
张澜看着阎锦文,半天不说话,但是眼神却充满了怀疑。他知道,上海即将解放,不少潜伏的地下党都在活动。但是,让他这么无凭无据的相信一个保密局特务,他仍然做不到。
阎锦文一看张澜的表现,知道对方不相信自己,便给杨虎的夫人田淑君挂了电话。田淑君是杨虎指定的行动联络官,而且平时和张澜熟识,她的话分量足够。果然,听了田淑君的解释之后,张、罗二人放下心来,表示一切听从阎锦文的安排。同时,田淑君还向阎锦文表达了杨虎的最后嘱托:成败在此一举,务必小心谨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阎锦文知道事情重大,当即再次表示,即使搭上性命,也必然完成任务。
放下电话,阎锦文让潘云龙、庄儒伶仔细照看张、罗二人,自己回缉查处看风声。当晚九点,阎锦文全副武装,开着上海警备司令部的吉普车,又一次来到了疗养院。刚一进门他就开始喊:“张澜、罗隆基快些上车,我们是奉命移解,不得延误!”他的喊声十分嚣张,吓得疗养院的大夫护士连大气都不敢出。
张澜和罗隆基知道,阎锦文嘴上不好听,但却是自己人,于是便老老实实的走了出来,在潘云龙和庄儒伶的推搡下,上了吉普车。阎锦文脚踩油门,车子立刻飞驰起来。只不过,他们去的方向却并不是吴淞口,而是杨虎位于蟠龙路的宅邸。
一路之上,大小关卡无数,阎锦文数次遭遇盘查。但是他的身上,有警备司令部的证件,所以哨兵根本不敢拦他。有个别胆子大的,问他吉普车上坐的是谁。阎锦文便说道:“他们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个是我的哥哥,有问题吗?”检查哨的人一听他口气不善,也不敢过多阻拦,便直接放行了事。
阎锦文剧照
眼看快要到达蟠龙路了,阎锦文却从后视镜上看见了好几辆疾驶而来的汽车。他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保密局的追兵。自己营救张澜等人的事,看来是泄露了。但是此时,胜利已经在望,他必须要拼一下。于是他狠踩油门,和后面拉开了一段距离后,果断命令几人弃车。此地距离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一墙之隔,只要翻过一道并不高的院墙,他们就脱险了。
但是,张澜、罗隆基二人都是文人,平时没有这种亡命的经历,关键时刻跑不快。阎锦文赶紧命令潘云龙、庄儒伶一人背一个,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潘、庄二人年轻力壮,即使背上多了一个人,仍然健步如飞。很快,几个人便翻过了院墙,将敌人彻底甩开。
然而没走几步,阎锦文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只见杨虎的住宅前,突然出现了十几个便衣的武装人员,手里都拿着冲锋枪。难道是杨虎遭遇不测了?阎锦文不及多想,掏出枪来就想先下手为强。但是此时,对面的却喊了起来:“是阎先生吗?我们是来接应你们的,都是自己人,别开枪!”原来,这些人都是解放军,是专程来解救张澜等人的。
解放军进上海
就这样,张澜、罗隆基二人逃脱了魔掌,并且在1949年的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而杨虎,后来却晚节不保,在50年代因为待遇问题而投靠了国民党,最终被判了死缓。至于阎锦文,则先是在上海市公安局任职,后来又进入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工作。
后来,阎锦文曾经数次来北京公干。而张澜则始终感恩戴德,每次阎锦文到来,他必然亲自设宴款待。一个民主人士和一个原保密局特务在一起推杯换盏,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
在后来的历史大潮中,阎锦文被停掉公职,遭受了打击。80年代初,他落实了政策,恢复了身份。对于自己的遭遇,他没有提出任何的补偿要求,而是提出,希望党中央将自己的待遇从“退休”改成“离休”。
退休和离休,仅仅一字之差,待遇却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对阎锦文来说,待遇并非是最主要的,他真正想要的,是国家对自己历史贡献的承认。对于他的想法,邓颖超洞若观火。于是,她做出了本文一开始的那段批示,表示绝不会亏待阎锦文。最终,阎锦文享受到了离休待遇,他的历史功绩也得到了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