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这种奇葩的后宫制度把害苦了太子的母亲!明君废除它却挡不住灾祸

This Kind Of Weird Harem System Made The Prince's Mother Suffer! Mingjun Abolished It But Could Not Stop The Disaster

2023-06-14 16:02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制度,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立子杀母”老皇帝立一个儿子为太子,同时就必须杀掉他母亲。这一制度的前身是汉武帝赐死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而真正让这一做法形成制度,“发扬光大”的,则是在北魏时期。在这一时期,因为曾经很严格的施行这一制度,导致北魏的太子们,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成为了可怜的孤儿。

这种奇葩的后宫制度把害苦了太子的母亲!明君废除它却挡不住灾祸

被赐死的钩弋夫人


制度确立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主要政权,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从北魏开国到汉化皇帝孝文帝时期,“立子杀母”的残酷制度一直存续。《魏书》卷十三记载“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太祖末年,后以旧法薨”。

正如之前所说,在北魏之前,“立子杀母”仅有一起相关的先例。就是汉武帝在确立汉昭帝刘弗陵的继承人位置后,找辙杀掉了他的母亲钩弋夫人赵婕妤。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此时的汉帝国,刚经历巫蛊之祸,废掉了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形式动荡。汉武帝此时很担心将来又会形成皇帝年幼,太后专权的局面。《魏书·太宗纪》记载:“初,帝母刘贵人赐死,太祖告帝曰:‘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这句话给出了北魏实行立子杀母制度的渊源。

这种奇葩的后宫制度把害苦了太子的母亲!明君废除它却挡不住灾祸

北魏道武帝得到了天下,也确立了“立子杀母”这一制度

其实在拓跋鲜卑国内,立子杀母这种制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拓跋部世代居住漠北草原,身边的对手都是鲜卑族中其他强大的部族,如贺兰部、独孤部、慕容部。而鲜卑各部中经常以联姻的形式巩固双方关系,这些大部落于是可以通过婚姻控制拓跋部的内政。以前的拓跋部首领为控制部落,往往还需依靠其母族部落,这也让这些部落可以借助女儿对拓跋部形成一定程度的控制。最好的例证就是道武帝拓跋珪的母亲贺兰氏,如果这个女人在当初扶持儿子的时候,心往娘家偏哪怕一点点,拓跋鲜卑都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度出现,道武帝便实行立子杀母制度,限制其妻族部落的权势。而这一制度,也和膨胀的实力一起,将拓跋部由草原部落政权改造成了帝国。

“立子杀母”的这种做法,其实说它是制度,有些牵强。道武帝虽然按照此法运作,但是并没有发布一道敕书,说从此以后,子孙后代必须施行。这种制度的延续,靠的是一种默认和惯性。所以如果道武帝的儿孙想要打破这种制度,也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北魏初期,却没有一个皇帝这么做,包括比较仁柔的皇帝明元帝拓跋嗣。

这种奇葩的后宫制度把害苦了太子的母亲!明君废除它却挡不住灾祸

明元帝拓跋嗣

其实,明元帝拓跋嗣对“立子杀母”应该是非常痛恨的。当初,其母刘氏被赐死时,他的表现是“帝素纯孝,哀泣不能自胜,太祖怒之。帝还宫,哀不自止,日夜号泣。”以他的性格,应该能够能知道失去母亲之后,一个孩子心中所受的创伤。但是为了政权的稳定,他还是只能硬起心肠,杀死了日后太武帝拓跋焘的母亲杜氏。

连明元帝这样的人都没有改变这种制度,别人就更别说了。在他之后,立子杀母就真正形成一种默认的制度。太武帝妃景穆帝母贺氏、景穆帝妃文成帝母闾氏、文成帝妃献文帝母李氏、献文帝妃孝文帝母李氏、均因此制度而死。


初步改观

可是讽刺的是,这种制度虽然避免了皇帝亲母们的窃权,但是却并没有彻底解决后宫擅权的问题。北魏皇帝多年幼登基,他们在无法亲政之前,必须要有一位女性以嫡母的名义,协助他处理国政。因此,从文成帝到孝文帝,先后出现了专权的常太后和冯太后,把持朝政30余年。而且失去了亲情的保护,这几位太后的手段更加狠毒。终于到了孝文帝时代,这一制度终于有了变化。

这种奇葩的后宫制度把害苦了太子的母亲!明君废除它却挡不住灾祸

冯太后既是睿智的改革家,也是强硬的政治家

孝文帝拓跋宏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的母亲李氏和皇后林氏均死于这一制度。而坚决执行这一制度的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明太后冯太后,这个女人实行汉化确实有她的历史功绩,但是杀伐决断起来也是心狠手辣。冯太后是文成帝的皇后,因文成帝早逝被尊为太后,而年仅13岁的献文帝拓跋弘被她牢牢掌握于手中。献文帝因与她争权失败,年仅18岁就退位为太上皇。而献文帝心爱的妃子李氏,也被冯太后以“立子杀母”制度赐死。而此时献文帝和李氏的孩子只有两岁,即未来的孝文帝。孝文帝打小失去母爱,冯太后又经常对他施以体罚,所以他对于这一残忍的制度早已不满。孝文帝即位12年后,他也有了儿子,但此时仍是冯太后掌权,当这位祖母要杀死孝文帝太子的母亲林皇后时,他也对此事表达过反对意见,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魏书》记载:“高祖仁恕,不欲袭前事,而禀文明太后意,故不果行”。

这种奇葩的后宫制度把害苦了太子的母亲!明君废除它却挡不住灾祸

北魏孝文帝塑像

冯太后死后,饱尝丧母丧妻之苦的孝文帝立即对后宫制度进行了改革,向汉魏后宫制度的靠拢。拓跋北魏王朝在历史上并没有严格的立后制度,百余年间只有3位皇后。所以孝文帝在立皇后一事上刻意效仿汉魏的章法,十分注重皇后的品行道德,尤其是警惕妇人嫉妒。他认为“妇人妒防,虽王者亦不能免,况士庶乎。”妇人只有做到能够做到“母仪天下”,才能成为合格的皇后。太和19年,孝文帝“率六宫迁洛阳”。在汉化改革后,他把后宫制度也完全建立起来。而“立子杀母”这种毫无人性的制度,也正式走进了它的坟墓。


借尸还魂的失败

可是中国古代权利的构建格局,注定了制度改革效果的忽左忽右。北魏宣武帝时,没有了悬在头上的那把大刀后,后宫的嫔妃之间的开始争宠了。以前孝文帝曾经可以避免出现的情况还是出现了,这没办法,谁让后宫那么多女人,而皇帝只有一个呢。而在宣武帝后宫斗争中胜出的,是擅宠的高皇后。可是此人德行实在堪忧,据史书记载,宣武帝的皇长子和于皇后可能都是被她害死。《魏书》记载:“拜为皇后,甚见礼重。性妒忌,宫人希得进御”。

这种奇葩的后宫制度把害苦了太子的母亲!明君废除它却挡不住灾祸

但获得专宠的高皇后自己不争气,一直没能生下一个皇子。由此导致宣武帝多年没有增添子嗣,只有早年胡妃生的一个儿子。对于这个独苗,宣武帝可谓倍加关注。他“为择乳保,皆取良家宜子者,养于别宫,皇后及充华嫔皆莫得而抚视焉。”赡养皇子的人均是皇帝的心腹,旁人根本无法近身。高皇后对之咬牙切齿,但可望不可及。

宣武帝死后,受保护多年的皇子终于即位,为孝明帝。在新帝即位之初,高皇后曾试图以太后之威,借“立子杀母”的传统来杀掉其母胡妃,控制年幼的皇帝。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制度早已失去了其存在意义,高皇后此举,政治斗争的意味太明显了。因此,高皇后的手下向朝中元老告密,对方先发制人。于是,试图借助“立子杀母”传统来夺得大权的高皇后,却惨遭反噬,被送到瑶光寺削发为尼,不久后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这种奇葩的后宫制度把害苦了太子的母亲!明君废除它却挡不住灾祸

北魏孝明帝

“立子杀母”是中国古代后宫政治的一种变态,是一种以牺牲女性的生命来保证权力的稳定性的无奈之举。北魏王朝因其特殊的建国过程,不得已用“立子杀母”来确保统治局面。一旦王朝走入正轨,这一制度的消亡就成为了必然。但是从历史事实来看,这种制度并没有起到什么正面作用。古代中国的“家天下”和封建制度只要继续,想以任何旁门左道来维护统治,都只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