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被敌机发现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1951年5月的一天,一辆崭新的苏联“嘎斯”汽车正行驶在金川地区的一段山路上。
这个时候正好是黎明时分,本应十分明朗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黑点。
紧接着,就传来了飞机引擎发出的“呜呜”声。
听声音就知道,这是敌人的飞机来了。
坐在汽车后斗里的战士魏新成,显然被这个来自空中的杀手吓了一跳。
他拍着汽车的车顶,对驾驶员张大申喊出了上面的那句话。
张大申一听,马上狠踩了一脚油门,把车速加起来,然后冲着魏新成喊道:“别慌,打它!”
魏新成拿起手里的冲锋枪,对着天上俯冲而来的敌机就是一梭子。但是由于距离太远,子弹全都落了空。
眼看着敌机越来越近,魏新成不禁有些担心,自己今天还能活下来吗?
而仅仅十几分钟之后,魏新成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和司机张大申一样,成了不放一枪一弹,就干掉了敌人飞机的英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50年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正式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这一场战争,正如毛主席所说:真不想打,可又不能不打。
当美国人的炸弹扔在了中国丹东的土地上,造成了人员和财产损失之后,出兵就已经成了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
然而,中国出兵却是困难重重。
中国当时工业孱弱,百废待兴,空军刚刚组建,还不具备战斗力。
单一的陆军,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面对海陆空军齐全的美军,这危险性不言而喻。
其实原本,苏联已经做出了承诺:一旦中国出动陆军,他们会出动空军提供掩护。
然而真到了开打的时候,苏联却因为害怕扩大战争,单方面取消了空中掩护。
这样一来,志愿军入朝,就相当于在不设防的状态下,暴露在敌人的飞机面前。
不过,即使如此,志愿军也没有胆怯,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出了兵。
面对敌人强大的空军,志愿军没有硬来蛮干,而是想了不少巧妙的办法。
为了躲避敌人的空中侦察,志愿军昼伏夜出,尽量减少白天的行动。
同时,他们以树林为依托,巧妙地隐藏自己的身形。
即使到了不得不白天行动的时候,战士们也往往反穿棉衣,让白色的衬里和雪地融为一体,尽量混淆敌人空军的视线。
有了这些土办法的加持,志愿军步兵在运动过程中死于空袭的,数量还真不是很多。
但是相对地,汽车兵以及运载车辆的损失,却非常巨大。
汽车目标大,而且只能在公路上行驶,所以在敌人空袭的时候往往难以躲避。
战争初期,中国后勤部门投入朝鲜战场的运输车辆有一万两千多辆。在之后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损失了将近七千辆,损失率高达60%以上!
第三次战役开始之后,美军一方面采用磁性战术吸住我军,一方面加大了对志愿军后勤的打击,损失率更是直线飙升。
当时的汽车兵,成了志愿军所有兵种中最危险的。
不过,汽车兵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想了不少的办法,来减少自己的损失。
首先就是夜间行车不开车灯,这样敌人从天上看不见地上的灯光,也就不会发起攻击了。
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在朝鲜崎岖的山路间,不开车灯以将近60公里的时速开车是一个什么感觉,那真是想想就心惊肉跳。
但是为了躲避敌人的空袭,中国汽车兵人人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在夜间开车如同白昼。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设置防空哨。
当时在公路两旁的山地上,每隔一两公里就会有一个防空哨,随时监控敌人飞机的动向。
一旦发现敌机过来了,观察员就会发出信号,让正在路上的汽车兵赶紧躲避。
还有一个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伪装。
志愿军的军车出去执行任务,通常都会带一些用于遮盖的幕布,还有一些树枝树叶之类的东西。
在运输途中,如果需要休息,汽车兵们就会用这些东西伪装汽车,尽量做到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有了这些妙招,志愿军汽车兵的损失开始逐渐减小。
但是,如果真的在路上和敌机狭路相逢了,汽车兵仍然凶多吉少。
为了对付敌机,汽车兵想了不少应急的招数,比如说蛇形走位、听声辩位、急停急走等等,真到了应急的时候也很好用。
本文开始的那一幕,正是一场汽车兵对决敌人飞机的经典战斗。
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
1951年5月的一天,汽车兵张大申和助手魏新成,临时接到了任务:驾驶一辆“小嘎斯”汽车,从朝鲜楚山镇,空车返回在南川的部队驻地。
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两人在夜里三点发车,关闭大灯,在山路上飞驰。
“小嘎斯”汽车是苏联生产的一种轻型运输车辆,全车重量只有2.5吨,算是比较袖珍和灵活的运输车辆。
张大申对这种车非常熟悉,所以在行车时,他特意挑了一些比较狭窄的道路行走,以便更好地躲避敌人的袭击。
两人足足开了三四个钟头,天色逐渐地亮了起来,小路也逐渐消失了,剩下的道路,是一段大约30分钟的大型公路。
此时,张大申和魏新成都有些紧张。
这一时间段,敌人空军出动比较频繁,如果在这最后的一段路上被他们盯上,那可真是太倒霉了。
他们有心停车隐蔽,等天黑再走。但是,当时正是第五次战役最为吃紧的时候,前方急需物资,他们已经无法再等上整整一天了。
所以,张大申等人不得不冒险白天行车,以求尽快赶回去,重新执行运输任务。
张大申又行驶了将近10分钟,眼看着距离我军的控制地区,就还有9公里了。
就在此时,天空中传来了“呜呜”的声音,敌人的一架战斗机突然出现了。
魏新成大喊道:“敌机来了!”,同时在张大申的命令下朝着敌人射击。
可惜的是,冲锋枪有效射程太短,根本打不着敌机。
敌机仍然如同一只邪恶的鹰隼一般,朝着他们的车俯冲了过来。
当敌机蒙皮上的反光,出现在汽车后视镜中的一刹那,张大申果断地踩下了刹车。与此同时,敌机开火,一串机炮的炮弹擦着“小嘎斯”车头,打在了地上。
踩刹车的这一脚,可是张大申多年经验的体现,真可以说是不紧不慢,恰到好处,十分完美地避过了危险。
在志愿军的汽车兵中,类似的经验早已普及。单车行动的时候,汽车兵将油门与刹车配合使用,急停急走,即使是美国的王牌飞行员也难以击中他们。
此时,魏新成又换了一个弹夹,继续对敌机开火。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冲锋枪射程太近,根本打不着敌机。
敌机一个盘旋,再次俯冲过来。同时,飞机的腹部黑影一闪,一枚炸弹被扔了下来。
张大申眼疾手快,向左猛打方向,同时脚下猛地一踩油门,汽车往前一窜,躲开了炸弹。之后只听“轰”的一声,炸弹在距离汽车20米左右的一个水坑里爆炸了。
连续两次打击都不成功,敌机似乎也来了脾气,盘旋了一下就再次俯冲而下。同时,飞机上的机炮响起,大量的炮弹倾泻而出。
张大申不敢怠慢,他一边看着前面的道路,一边仔细观察敌机的位置,随时躲避着攻击。
接下来,一辆汽车和一架飞机,在公路上展开了惊险地搏杀。
张大申是个经验丰富的汽车兵,对于敌人飞行员的心理,他摸得非常透彻。几乎每一次敌人开炮进攻,都能被他躲过去。
他时而刹车,时而加速,时而转弯,时而倒退,几乎每一个动作,都能帮他躲过一次灭顶之灾。
逐渐地,敌机也开始尝试新的攻击方法了。它开始不再执着于直线进攻,而是开始兜圈子,时不时从侧面开火,希望可以扰乱张大申对提前量的计算。
张大申根本不吃敌人的这一套,正所谓你打你的,我动我的,张大申在路面上灵活地驾驶着汽车,敌人的炮弹仍然沾不到他的边。
几个回合打下来,敌机仍然占不到便宜,这一下可真是激怒了飞机上的飞行员。
他开始摆开架势要和“小嘎斯”拼命,来了一次超低空飞行!飞机几乎贴着地面,直直地朝张大申冲过来。
由于双方几乎平行,所以张大申对提前量的计算全部失效,眼看就要中弹。
但是,这样打敌机也不习惯,所以第一次射击没有准头,仍然没能击中“小嘎斯”。
不过,张大申明白,再来一次就未必这么幸运了。
正好此时,路边出现了一个废弃的小村,张大申一打方向盘,就把车开进了小村,想要寻找隐蔽点。
这个村子,已经在美国人的轰炸下成了一片废墟,剩下的断壁残垣,正好成了天然的遮蔽物。张大申在其中闪展腾挪,一次次让敌人无功而返。
但是,这些废墟,也同样限制了张大申的发挥。
为了躲避敌机的袭击,张大申将车开到了一个场院里,结果由于场院过于狭小,他失去了灵活性,结果吃了敌人的几发炮弹。
他的车斗里被打了一个大洞,放在上面垫车用的箱板都被打飞了出去。
张大申知道,再这样下去恐怕难以脱身。于是他一打方向盘,驾驶汽车钻进了一个废弃的院子。
这个院子直来直去,十分狭小,但是同时,这里也是敌人射击的死角,周围有土墙保护,相对安全。
敌机一看,开始调整方向,进行纵向射击。
而张大申早就看出了他的动向,在关键时刻一个倒车,又把车开了出来,让敌人的炮弹落了空。
敌人赶紧调整姿势,继续俯冲。张大申早就尝到了甜头,把车又开进了院子。
接下来的几分钟,双方一直在攻击与躲藏中反复拉锯。
后来敌机急了,开始用机炮围着“小嘎斯”随意射击。那些简单的土墙,根本禁不住这样大密度的攻击,眼看就摇摇欲坠了。
张大申知道,一会儿如果土墙被击倒,自己可能就无法动弹了。到时候,自己就是敌机的靶子。
怎么办?
张大申四处一张望,发现在院子东侧的山路上,有一条高压电线横在山口。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突然一踩油门,就向高压线飞驰而去!
敌机一看目标离开了掩护,立刻飞快地追了过来。
所谓“利令智昏”,疯狂追赶张大申的敌机,似乎根本没有发现高压线。为了一击必中,它又使用了超低空飞行这一招。
眼看着双方越来越近了,敌机的高度也越降越低,眼看着只有十多米高了。
就在这时,张大申穿过了高压线,进入了前面的山路。
敌机此时,似乎才看到了高压线。飞行员本能地一拉升,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随着一声巨响,机翼兜在了高压线上,飞机大头朝下地栽到了地上,成了一团火球。
回到驻地之后,张大申报告了自己的“战绩”。汽车连长非常骄傲,上报司令部为他请功!汽车兵干掉敌人飞机,这是一场多么难以置信的胜利!
后来,张大申的事迹开始在全军流传,他本人也成了志愿军的英雄。
他的经验,也在全军中得到了推广。在之后开始的美军绞杀战中,汽车兵们大量使用了张大申的几个妙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自身的损失,保证了前方的物资供应。
张大申的此次胜利,充分地展示了志愿军汽车兵的高超驾驶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
张大申本人,也成为了中国优秀汽车兵的一个缩影。他们虽然没有多少杀敌立功的镜头,但是仍然是战争胜利最为重要的保证。他们无愧于中国好儿女的称号,值得后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