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48年,黄维被俘后说:我谁也不怕,但是唯独打不过陈赓

In 1948, After Being Captured, Huang Wei Said: I Am Not Afraid Of Anyone, But I Cannot Beat Chen Geng

2023-06-14 15:57

“我没有罪,我只不过是打了败仗。这是天要亡我,不是你们多厉害。要是有本事,把我放了,咱们再打一次!什么?打我埋伏的是陈赓?那我服。我和他是同班同学,在学校我就打不过他。”1948年12月15日, 有“书呆子将军”之称的国民党将领黄维在一个小村被解放军活捉。开始他的态度非常不好,可是一听说陈赓的名字,立刻就蔫了下来,并罕见地承认自己打不过对方。看来,开国大将陈赓这一次,确实把黄维这位老同学收拾得够呛。

1948年,黄维被俘后说:我谁也不怕,但是唯独打不过陈赓

陈赓和黄维同为黄埔军校一期生,两个人的起点差不多。

陈赓出身将门,祖父是当年曾国藩手下的湘军将领。不过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经不再显赫。陈赓上过私塾,也上过小学,只是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出来闯荡。后来他加入旧军阀的部队,边打仗边学习,积累了不少知识,直到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

而黄维则是正经的农家子弟出身,上过小学,上过师范,曾经当过小学教员。后来在我党早期领导方志敏的影响下,接受了革命思想,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实践。后来还是在方志敏的带领下,才决心报考黄埔军校。

不过,进入黄埔之后的二人,差别却一下子被拉得巨大。陈赓头脑灵活,读书从来不会死读,总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对所学知识,也都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在做人上,陈赓诙谐幽默的行事作风让他结交了不少朋友,有自己的小圈子。身体条件方面,陈赓也是出类拔萃,他是出了名的飞毛腿,还自幼学习武术,对少林武功尤其擅长,这让他在学校的体能测试中难逢敌手。正是由于他的这些特点,陈赓成为了威名赫赫的“黄埔三杰”之一,是学校的绝对精英。

1948年,黄维被俘后说:我谁也不怕,但是唯独打不过陈赓

而反观黄维,几乎在任何一方方面都比陈赓差很远。他读书比较死,一板一眼,很少自由发挥;性格木讷,不善言辞,很难交到朋友;身体素质,更是比陈赓差了多了,能完成学校的训练项目就已经很勉强了。最主要的是,黄维缺乏主见,在什么人身边,思想就会受其影响。当初有方志敏在还好,他还能接触到先进思想。如今方志敏离开,学校中蒋介石的威严最大,黄维于是开始偏向于蒋介石。

二人的差别,在1927年让他们俩分道扬镳。这一年蒋介石对共产党展开了清洗,同时希望像陈赓这样的精英能够留下了辅佐自己,对黄维却没有特殊关照。可陈赓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共产主义思维,看出了蒋介石并非救国救民的领袖,于是执意离开。反倒是黄维,脑子里全是所谓的“忠义”思想,愚忠愚孝,跟着蒋介石一条道走到黑。

1948年,黄维被俘后说:我谁也不怕,但是唯独打不过陈赓

抗日战争时期,这两位老同学都不能算太顺利。陈赓是八路军129师386旅的旅长,带领着一群悍将在华北大地上和日寇厮杀,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他的战术指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不过受限于弹药补给困难的大环境,陈赓的大兵团作战能力一直没得到充分发挥;而黄维虽然在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大反攻等著名战役中有所表现,但是头脑不灵活的缺点经常让他的部队损失惨重。而且他的脾气过于耿直,曾经因为反应军需问题得罪了国民党二号人物何应钦,险些给自己带来大祸。也是这些经历,让黄维的性格变得更加执拗,战术思想更加刻板。

陈赓和黄维相识二十多年,除了在学校有过理论交流之外,没在战场上见过输赢。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接踵而至,让两个辅佐不同阵营的老同学有了一次大碰撞。

1948年,黄维被俘后说:我谁也不怕,但是唯独打不过陈赓

1948年,华东、华中一带迎来了大决战。经过了前面一年多的攻防转换,人民解放军已经有了实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歼灭了。11月7日,国民党第七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在了宿县。为了解救这支部队,蒋介石急令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团向宿县靠拢,还命令黄维指挥的十二兵团进入战场。但是,何基沣、张克侠两位将军的起义,让第七兵团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22日,第七兵团全部被歼灭,司令官黄百韬自杀身亡。为改变不利态势,蒋介石于是命令第二、第六、第八、第十六兵团以及第十二兵团继续向宿县集结,希望可以用重兵打通津浦路徐蚌段。可是在其他兵团还未动作之时,黄维先行动作,使自己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老实说,黄维的第十二兵团的实力是非常强劲的,下辖有四个军和一个快速反应纵队,其中还包括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既原来的整编11师,原师长胡琏现在是黄维的副手)。装备方面更是强大,绝大部分为美式装备,而且不乏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想要扼住它的喉咙绝非易事。

1948年,黄维被俘后说:我谁也不怕,但是唯独打不过陈赓

就在此时,陈赓上场了。他清楚这位老同学在指挥上非常死板,而且多年来在战场上经历少,缺乏实战经验,所以就来了一招“诱敌深入”。他在浍河南岸的南坪集摆开架势,一边阻击敌人一边等待命令。23日,中央军委同意了刘邓等首长先歼灭黄维的建议,陈赓立刻后撤,让出道路给黄维。黄维不知是计,立刻引兵跟进,结果在度过浍河之后遭到伏击。经过了一番激战,黄维发现自己被包围了。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首长看陈赓得手,立即决定调集重兵,对十二兵团进行围歼。黄维立刻向固镇方向突围,企图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靠拢。酣战之时,十二兵团八十五军110师师长廖运周阵前起义,黄维措手不及,只能退守到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1948年,黄维被俘后说:我谁也不怕,但是唯独打不过陈赓

被彻底包围的黄维集团,在之后反倒爆发出了很强的战斗力。黄维用兵虽然欠缺灵活性,但是中规中矩,打防御战十分硬朗。他发明了所谓的“蹂躏战术”,多次组织团以下战斗单位向解放军发起自杀式的集团冲锋,对敌我双方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中原野战军经历了挺进大别山等战役,自身损耗极大,缺乏重武器,想要尽快吃掉黄维兵团绝非易事。

此时,又是陈赓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采用堑壕战术和近迫作业,构筑了大量的堑壕和坑道,如同绞索一样一点点收紧包围圈。这样一来,黄维的火力优势无从施展,又无法逃脱,成了真正的“瓮中之鳖”。这一战也奠定了陈赓“堑壕战专家”的地位,为日后抗美援朝战争时著名的坑道战打下了伏笔。

为了攻击黄维的野战工事,陈赓集中了全纵队的火炮和炸药抛射器(一种以汽油桶为炮管的炸药包发射器,由于发射时声音巨大,震撼敌胆,因此也被戏称为“没良心炮”),进行重点轰击。几天下来,黄维一方的野战工事受损严重,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了。

1948年,黄维被俘后说:我谁也不怕,但是唯独打不过陈赓

12月5日,时机终于成熟,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下达了《对黄维作战总攻击命令》,决定将总攻部队分为3个攻击集团,分别由陈赓、陈锡联、王近山指挥,直插敌人的核心阵地!12月12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刘邓首长又发布了《促黄维立即投降书》,可黄维继续负隅顽抗,还丧心病狂的使用了毒气弹攻击,但最后仍然难逃被歼灭的命运。三天之后,黄维便被解放军战士薛振英抓获,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胜利收官。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的天资是有区别的。陈赓是一种可以“因地制宜”的大将,打仗时该灵活灵活,该沉稳沉稳,奇计百出,能根据战场态势制定相应的打法。而黄维则只会死打硬冲,因此双方之间差距明显。但是陈赓在解放军中绝非顶尖,而黄维在国民党军中则属于中上,这种对照,也就能看出蒋介石最终失败的原因。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只有真正有利于民族的事业,才能吸引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