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的失利我们已经走出来了!如今我们有石家庄大捷!”
1947年10月之后,晋察冀野战军的解放军战士们,都可以扬眉吐气的这样大喊一声了!石家庄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改写了人民解放军城市攻坚战的历史,也让晋察冀野战军找回了自信。谁能想到一年前,他们还在为张家口战役的失利而沮丧。改变这一切的,就是那个轻易不出手、出手必惊人的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晋察冀的困境
时间回到1945年。随着《双十协定》的签订,国共双方在美国的调停下,算是在表面上迎来了和平。在协定签署的纪念照片上,蒋介石的微笑是最为和蔼的。似乎一个和平的新纪元,马上就要降临了。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党中央决定进行两期裁军,总体裁军三分之二!如此大的力度,足见我党的和平诚意。
作为大军区之一的晋察冀军区,对裁军令进行了不折不扣地执行。三个月间,共有10万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放下了武器。甚至军区的兵工厂也已经停产,部分机器设备也都被拆毁。整个军区颇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架势,工作重心由军事转为了经济建设。
然而到了1946年6月,国民党孙连仲、傅作义两部和阎锡山的一部分兵力,突然之间向晋察冀军区的张家口扑来。经过激战,傅作义部占据了战场主动,晋察冀军区部队只能被迫撤退。
张家口是一个关键的城市,此处一丢,华北和东北的联系立即被切断。对全国总体战略的影响,是极为重大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在涞源紧急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结果会议上副司令郭天民和聂荣臻吵了起来,聂荣臻一怒之下,竟然将其撤职!晋察冀军区一时间士气低迷,将帅失和,人心惶惶。甚至于,连原本已经设立好的野战军机构都被撤销,只保留了三个纵队的编制。华北地区,一下了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朱老总降临
1946年到1947年之间,是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间段。国民党部队几乎在全国的所有战场上,全都占据优势。但是,转机也在慢慢出现。东北战场,随着陈诚取代了善战的杜聿明,斗争局面开始转变;苏北、华中、山东战场,陈毅、粟裕两部整合成立华东野战军,战斗力也得到了提升。但是极为重要的晋察冀军区,此时却仍然低迷,让人揪心。
1947年4月,党中央成立了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由朱德总司令、刘少奇副主席带队,来到了阜平县城南庄。按照公开的说法,中央工委的任务,是帮助晋察冀军区加强工作。但是看两位带队人员的名字,就知道此事并不是那么简单。
此时,国民党大将胡宗南刚刚占领延安,毛主席等重要领导人,此刻正在在陕北的山沟里打游击,斗争局面已经是相当危急了。为了整合全部力量,几位党中央的重要领导人,开始到各个根据地视察。为了便于行动,就有了“中央工作委员会”这么一个称呼。
原本,中央工委是要去太行山考察的。但是晋察冀军区最近太不顺利,所以工委才决定转入这里。在和聂荣臻司令交谈后,工委便做出了留在晋察冀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非常让人惊愕的。谁都知道,晋察冀的司令员是聂荣臻。但是不管从职位还是资历上看,他和刘少奇和朱德都无法相比。尤其是朱德总司令,不仅德高望重,而且又是实打实的军事干部。他留下来,很难不给人“抢班夺权”的错觉。但实际上,朱老总并没有干涉聂司令员的指挥权,而仅仅是协助其梳理军区的内部,让晋察冀的军政人员迅速地度过抗战胜利后的阵痛。
朱老总的第一招:谈话
朱德总司令的特点,就是在战斗顺利时找不到他的人,而在不顺利时他则会成为定海神针。来到晋察冀后,他立刻从政工工作入手,从谈话入手,解决军区的团结问题。
他首先找了三个人来谈话,分别是:司令员聂荣臻、前副司令郭天民、察哈尔军区司令员郑维山。
和聂司令员的谈话比较简单,仅仅是对军区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最近战役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聂司令员说了自己的见解,也承认犯了过于乐观的错误。对日后的发展问题,两人也做了沟通。
和郭天民的谈话,就相对复杂了。除了军区的战斗历史、现状等问题外,朱老总还着重谈了一下郭天民和聂荣臻的矛盾。其实郭天民的见解是对的,但是好话还应该好说,毕竟聂荣臻是司令员,劈头盖脸地批评是不合适的。在公开场合下隐忍一下,私下去解决问题,情况或许不至于发展到将帅失和的地步。后来朱老总决定将郭天民调往晋冀鲁豫军区,去和刘伯承合作。
至于郑维山,则完全是另一个情况了。郑维山是一员战场骁将,号称“夜老虎”,不管是在红军时期,还是在抗战时期,他打仗从来都是胜多负少。可是现在,却在张家口打了败仗。他觉得,在晋察冀发挥不了自己的才能,仗打得憋屈,还不如去东北或者太行、苏北来得痛快!聂荣臻司令员曾经极力挽留他,但郑维山的态度非常含糊。
而且,郑维山的问题不是一个个体的问题。仗打成了这样,很多指挥员心里都不好受。郑维山如果真的调走了,后边跟着的人就会有一大串。军区日后的军事工作,就很难继续开展了。朱总司令找郑维山谈话,其实就是安抚所有的军事干部。
战将心里想什么,朱总司令当然是心知肚明。他先是认真听取了对方的牢骚,然后对郑维山说:晋察冀军区不会永远打败仗,也一定会打胜仗的!党中央一定会帮助聂司令员,协调好这里的工作。这里日后肯定有恶仗要打,正是郑维山的用武之地!
朱老总的一席话,将郑维山的雄心激发了出来。于是他摒弃杂念,安下心来继续在晋察冀工作。这一下,一大批的军事干部都踏实了。
朱老总的第二招:梳理经济结构
后来朱老总还和不少的干部、群众谈过话,逐渐摸清了军区的问题所在。于是他开始了下一步动作:梳理经济结构!
抗战时期,我军的战斗单位通常都是有各自的辖区。而几乎每一个军分区的团级部门,都有自己的经济部门。这些部门有的通过生产、有的通过生意,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但是每一个部队的辖区不同,经营方式也不同,所以能挣到的钱也不同。因而在士兵的待遇问题上,每一个部队也不一样。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一旦部队调动,那么原有的商业资源就会清零。这中间有一些利益问题,容易让部队之间产生矛盾。
但是如今,部队要正规化,财务必须是统一结算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配物资,让部队可以将精力集中到战斗上。可是在第一次建立野战军系统的时候,各级部队之间对自己的利益过于看重,不愿意轻易让出。聂司令员知道大家都不容易,所以在改制时便没有下重手。军区虽然在形式上成了野战军,但是内里依然是老样子。
可以想象,这样一支军队,在核心上是分开的,怎么可能在战场上形成合力呢?即使晋察冀军区不裁军,战斗力也比不上其他完成了改制的军队。
朱老总来了之后,开始着手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在他的命令下,所有军区直属部队全部退出经济生产。所有的工商业,全部由军区经济部门统一管理。各个单位的官兵、工人,待遇按照统一标准发放。同时,各部队的军械弹药,也全部统一交由后勤部门管理。所有的缴获,都不许私自截留。这么一改,部队开始走向正规化,战斗力得到了稳步提升。
朱老总的第三招:引进干部,重建野战军
前面说过。晋察冀军区本来是有野战军机构的,后来因为仗打得不好,被撤销了。如今朱老总来了,在完成了军心、经济的调整工作后,开始着手重建野战军。
当然,作为一直军队,最核心的东西还是战斗力。晋察冀军区虽然也是大军区,但是却缺少能够左右大局的名将。聂荣臻司令和华北的另一名将贺龙,他们的军事能力并不突出,难以成为粟裕、彭德怀、刘伯承那样的指挥大师。朱老总对这一点洞若观火,于是便想到了请外援。
不久,三位威名赫赫的大将来到了晋察冀。他们是杨得志、罗瑞卿、耿飚。这其中,杨得志将军是晋冀鲁豫军区调过来的,罗瑞卿将军是直接从延安调过来的,耿飚将军虽然算是晋察冀的“老人”,但是此前也已跟随叶剑英,从事统战、军事调节等外事工作。这三个人调过来后,分别担任了野战军的司令员、政委和参谋长。
除了三位“空降”干部之外,朱德也对晋察冀的原有军事格局进行了大洗牌。他不顾及原来的关系和私人感情,调动之遵循一个原则:能者上,不能者下!以战斗力的强弱为军事干部的衡量标准。
经过了这一通大改革,晋察冀军区的面貌焕然一新。1947年4月,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指挥了正太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5万余人;1947年6月,晋察冀野战军连续攻克青县、沧县、永清三座县城,消灭敌人将近三个保安总队;月底,攻克了徐水、固城两城,打垮了敌人的十六军、九十四军各一个团;10月,晋察冀大军又来了一招围点打援,在清风店歼灭了敌人第三军主力。之后顺势而为,一举攻克了石家庄,创下了解放军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不久之后,党中央入驻西柏坡,开始了解放全国的步伐。
很多人评论朱德元帅时,总是觉得他的资历虽老,但是能力并不突出,这显然是一个误解!真正的帅才,不在于如何冲锋陷阵,而是在于如何让部下的战斗力发挥到最强。朱老总的晋察冀之行,他并没有参与具体的战役指挥,但是谁又能否认他的贡献呢?敬爱的朱德元帅,才是一个真正的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