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In 1938, Yan Yuchang, An Experimenter Of Tsinghua University, Entered The Jizhong Plain, Which Opened The Prelude To The Mine Warfare

2023-06-14 15:46

乡亲们,大家都来看啊!有谁认识这个人?他是不是那个教八路军做地雷的?只要有人指认,太君重重有赏!

1942年5月8日,一队日本兵和汉奸推搡着一个人,连续在冀中平原的好几个街道上游走着。此人浑身是血,有一根很粗的铁丝,从他的琵琶骨上穿了进去,在前面打了一个结,连上了一根麻绳。一个汉奸边喊边走,走一步便扥一下麻绳,那个人就会被迫着跟上一步。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这不是那个做地雷的门技师吗?他怎么给抓住了?”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很显然,认识他的人不少,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认他!

乡亲们!记住了!日本鬼子一定失败,日本鬼子是中国人民的死敌!别做对不起祖宗的事,八路军万岁!”这个“门技师”突然攒足了力气,大喊了一声。前面拿着麻绳的汉奸吓了一跳,缩了一下头,但是马上又趾高气昂了起来,用手里的鞭子猛地抽了那个人几下!

此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满身血污、身受酷刑的人,竟然是一位清华大学的功勋实验员!此人名叫阎裕昌,是一位从杂役成长起来的优秀科研人员。他在华北一带,有个外号叫做“地雷大王”。同时,他还是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研究的功臣之一!他的故事,只能用“传奇”二字来形容。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阎裕昌是北京人,1896年出生。他家里很穷,勉强供他上了几年私塾,也就达到极限了。他没上过洋学堂,也没读过太多的书,到了该挣钱的时候,他只能去干一些杂役,挣些小钱。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家去做杂役。

梅校长家有一台老旧的小轿车,电瓶早就废了。每次用车之前,都要事先充电。阎裕昌十分聪明,看别人充了几回,他自己就学会了。为了怕忘记,他还把接线的方式自己画了个草图。有一次,梅校长着急用车,正要找人充电时,阎裕昌去告诉他,自己早就把电充好了!从这天起,梅校长开始注意这个人了,并很快就发现他对机械和电子方面,很有些天才。

此时,清华大学物理系缺少有能力的实验员。一次,梅校长对物理系教授叶企孙说起了阎裕昌,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才。“放在我那里屈才了。”梅校长如是说。叶教授很少听校长这么夸人,于是便把阎裕昌调入物理系,让他成为了正式员工。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可是不久之后,梅校长就后悔了。他找到叶企孙,说道:“自从阎裕昌走了之后,家里乱得一塌糊涂!如果你觉得这个人可有可无,就让他回来吧。”叶企孙摇了摇头,说道:“校长您再找人吧,这个阎裕昌太难得啦,我要长期留用。

阎裕昌确实难得!他虽然基础差,但是头脑灵活,思路清晰,对机械学和电学一点就透。他的主要工作,是给叶企孙教授准备教具。但实际上,阎裕昌却是叶教授的实验助手。不管是讲课还是进行物理实验,他总能将所需要的器材和材料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每次上课和实验的时候,阎裕昌总是潜心学习,刻苦钻研。所以很快,他就成了一个合格的实验员!

后来,清华大学建成了中国当时最大的物理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的用电方式和其他实验室不同,需要一整套直流供电线路。阎裕昌仔细钻研,谨慎设计,最后完成了实验室的布线工作,为物理实验室的建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1936年夏天,北平的学子们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抗日救亡高涨,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当时清华组织了发展外围群众的科普团体“实用科学研究会”,向群众宣传科技知识和国防科学。这个研究会经常会组织一些科普活动,要动到科学仪器。校内的一些人觉得实验器材难的,反对进行科普活动。叶企孙教授反复说服和担保,这才借出了一些仪器来。在当时,清华同方部请熊大正助教做关于太阳、空气和水的讲演,当时配合演示的就是阎裕昌。这种活动拉近了老百姓和科技知识的距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阎裕昌参与其中,也自有其贡献!

1932年,叶企孙的大弟子施士元进入法国镭研究所。消息传来,叶教授立刻拜托弟子,想办法买一些“镭”回来。我们都知道,镭能产生阿耳法、贝他、伽马、爱克司等射线,是非常重要的物理研究材料。但同时,镭的提炼需要非常高的成本,所以镭非常的昂贵。想要买金属“镭”,是非常麻烦的。最终通过叶教授的努力,清华大学花了大价钱,购买了0.5克的金属“镭”!就这一点点的“镭”,让清华大学物理实验室成为了当时中国唯一的核物理实验室!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然而,到了1937年,国内风云突变!在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进入北平城,清华大学开始有计划地撤离。人和书还比较好安排,但一些珍贵的校产却只能就地保护。叶教授在临走时,交给了阎裕昌一个艰巨的任务:保护那一小块镭!

这一小块镭,被放在一个铅质的罐子里。罐子不大,但也不小,就像现在的保温杯尺寸差不多。阎裕昌拿着这个罐子,回到家里,刨了一个坑就给埋了起来。但是,他当天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这么贵重的东西,放在北平太危险了。于是第二天,他就找了一身破衣服,化妆成了一个乞丐,准备把镭带到天津交给叶教授。为了掩人耳目,他找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大瓦罐,将铅罐放了进去。

从北平到天津,现在看并不是多长的路,但是在当时,如果仅用两条腿走得话,道路就显得很远了。更何况,阎裕昌一路上还要假扮乞丐,不能住旅店,只能露宿偏僻之处。这一路上的苦,真的是可想而知。然而最终在1937年的10月,阎裕昌还是将这块珍贵的镭带到了天津,交给了叶企孙教授!阎裕昌此举,无疑是为中国的核物理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日后原子弹、氢弹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真可谓功盖千秋!然而,由于长期和镭接触,让他的身体受到了很大损伤。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一直苦苦折磨他的肺病,便是因此而来。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阎裕昌一直在天津休养。在清华大学迁往昆明之后,阎裕昌本来也要跟随前去。然而就在此时,我国的高分子化学专家汪德熙突然从冀中根据地前来,向叶企孙求援。原来,现在冀中平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八路军更是掀起了一阵抗日热潮。不过由于物资稀少,八路军缺少高爆炸药,攻坚力量很受影响。他此次前来,就是想找几个人,帮他们去制作发展化学工业,制造炸药。

叶企孙同意了汪德熙的请求。此时,已经有大批的清华学子和教授,奔赴了抗日根据地,再去一些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于是,阎裕昌受托,跟着汪德熙一起前往了冀中平原!

就这样在1938年初春,阎裕昌正式走上革命道路。为了家庭和朋友的安全,他改名为“门本中”,到冀中后和清华物理系毕业生熊大缜一同工作。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熊大缜此时,已经是是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兼技术研究社社长。阎裕昌来了之后,成为了一名技师。他们二人一起,带领从平津地区赶来的大学生,克服物资短缺,因陋就简地开始了研究和生产炸药的工作。

根据地的兵工厂,不仅体量小,而且缺乏生产资料。生产些枪支和子弹尚可,但是对于炸药,却无能为力。老百姓只能用传统方式生产炸药,即所谓“一黄二硝三木炭”。这种炸药,其实就是火药,威力太小了。所以不仅很难用于作战,连当做手雷的内部装药都不合格。

冀中平原上,其实并不缺生产炸药的原料。很多材料中,都含有硝酸盐。将硝酸盐提炼一下,就可以生产出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大,但是提炼和加工过程却很复杂,需要一系列的厂房和设备的。同时,即使生产出了炸药,想要引爆也需要印信。老旧的导火索,完全无法满足需要。于是,阎裕昌开始动用关系,想办法解决生产问题!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1938年秋天,阎裕昌化身“特工”,拜访了自己的老相识、燕京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葛庭燧。他拜托了对方三件事:1、搞一些关键器材,比如雷管和无线电元件;2、提供一些资料和技术书刊;3、介绍一些科技人员去游击区工作。葛庭燧表示,为了抗日出力,自己义不容辞!于是,他全力帮忙,终于解决了材料和人员的问题!

材料解决之后,便是生产问题。阎裕昌跑到冀中平原附近几个国统区的工厂,将原材料和制作方式告诉交给对方,利用厂房和设备生产出了TNT炸药。之后,他又组织人马,将炸药装箱,以“肥皂”的名义送回根据地。在当时,虽然国共合作了,但是八路军想获得一些武器比登天还难。但是如果是运“肥皂”,那就没人管了。这一下,阎裕昌真是解决了大问题!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八路军光有了TNT还不够,因为毕竟成本和数量有限。想要大批量的用于实战,还是改良传统和火药更加高效。在这方面,熊大缜和阎裕昌,以及前来支援的燕京大学技术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终,黑火药在他们的重新调配下,也具备了很大的威力。在一次实验中,这种自制的炸药仅用了20公斤,就把一个老旧的火车头给炸出了一个大口子!炸药量达到40公斤后,就直接将老旧车头炸成了碎片!有这种大威力炸药的加持,八路军的爆破队越来越厉害,手榴弹、手雷的威力也是越来越大!

1941年,日本侵略者的扫荡次数越来越多,对根据地的骚扰越来越频繁。为了打击敌人,八路军和游击队迫切的需要大量的地雷。此时,阎裕昌又是不但在兵工厂里加班加点的工作,还去一些参与生产的老百姓家亲自指导。时间一长,大家都和阎裕昌处的不错,都管他叫“地雷大王”。后来冀中平原轰轰烈烈的“地雷战”,背后就有阎裕昌的支撑!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除此之外,阎裕昌还为帮助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科技人员进入根据地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多次穿越敌人封锁线,冒着风险穿梭于平津、保定之间,接洽相关事宜。他常把写有人名和地址的纸条藏在家中的隐蔽角落,并再三叮嘱妻子不要对任何人说起。在他的帮助下,在根据地工作的高等技术人员,一度达到了很高的密度!

然而,正在阎裕昌为抗日事业持续做贡献的时候,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1942年。这一年5月,日军再次对根据地进行扫荡。上级发布命令,让炸药工厂赶紧坚壁清野!由于事发突然,东西太多,坚壁的进度很慢。整整一天之后,所有的东西才安排好。但是此时,日军已经包围了上来,阎裕昌想要撤退,已经是来不及了!就这样,他被日军俘虏了。

日军早已获得情报,知道阎裕昌便是炸药工厂的负责人,于是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逼问设备和原材料的下落。阎裕昌始终咬紧牙关,坚持不承认自己的身份。于是敌人为了逼他,将他的琵琶骨穿透,然后带出去游街,让群众指认。这便是本文开始的那一幕。然而,群众中认识他的人不少,却没有一个站出来指认他。最终敌人恼羞成怒,将阎裕昌残忍的杀害了。当八路军的救援部队赶到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此后的数年,阎裕昌牺牲的消息一直被严格保密。直到1946年夏天,晋察冀军区才根据他的业绩和贡献,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营团级抗日牺牲将士的标准,追授予阎裕昌“革命烈士”称号。

后来,吕正操将军在《冀中回忆录》一书中写道:“门本中(阎裕昌)同志是爆破研究室的主要负责人……(他)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敌人用各种方法未获得半点效果。阎裕昌同志未吐露半点秘密,堪称民族英雄,革命军人的模范,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人物。他为冀中区和晋察冀边区的军工生产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用以祭祀神圣的祖国。这一功绩,将与地雷战的威名一起流芳于世。阎裕昌烈士虽死犹生。他的事迹是千百万爱国知识分子投身抗日洪流的一个缩影。

1938年,清华大学实验员阎裕昌进入冀中平原,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

阎裕昌在北平的家,有一段时间被敌人监视了起来,情况十分危险。后来为了安全,一家人搬到了张家口生活。他的长子阎魁元,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带着一家老小辛苦求存。直到1947年,清华大学返回北平之后,他们一家人才算返回了老宅。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了阎裕昌已经牺牲的消息。这之后,阎魁元子承父业,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

清华大学,曾经是中国教育界的骄傲,也是中国反抗侵略者的前沿阵地。在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中,清华大学也是功不可没。希望日后的清华学子和在校教授,可以无愧于曾经的光荣传统,继续为中国的崛起而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