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In 1935, The Red Army Erected The Centipede Bridge At The Wujiang Ferry, And The Folk Boss Lamented: The Sky Is Really Going To Change

2023-06-14 15:50

同志们,冲啊!

1935年1月3日,红军第三军团在乌江的孙家渡渡口,架起了一座奇怪的浮桥。这桥全部由竹排连城,蜿蜿蜒蜒如同一只巨型蜈蚣。军团长彭德怀一马当先,踏上了桥头,招呼身后的战士们跟自己一起前进。可是突然之间,一个人伸出双手,在彭德怀的后腰上推了一把。彭德怀在浮桥上本就站得不是很稳,又被这一推,瞬间失去了平衡,“扑通”一声就掉进了水里!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究竟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把军团长官推入寒冷的水中?长官落水,对这次战斗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1934年,蒋介石纠集了近百万国民党部队,对中央苏区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而红军内部,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经验不足,态度骄横,实施了很多根本不合时宜的作战方式,最后导致战场形势非常危急。李德此前,仅仅经历过欧洲城市攻坚的街垒战,他片面地认为战争就是硬碰硬的阵地战,所以命令红军战士凭借共事,和敌人死磕,结果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最后红军迫于无奈,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11月中旬,红军突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准备向广西境内挺近。蒋介石在湘江沿岸布下重兵,企图将红军全部歼灭。经过血战,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的堵截,但是本身也付出了五万余人的巨大损失,总兵力从8.6万锐减到3万!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好不容易渡过了湘江,但是前方的危险仍然巨大。国民党中央军十几万人,在薛岳的带领下紧追不舍。而前路之上,又有着另一条天险水路——乌江阻挡着红军的去路!红军若想闯出一条生路,渡过乌江是唯一的选择!然而,乌江的水文情况,远比湘江要复杂。而且在对岸,还有敌人黔军副师长侯汉佑带领重兵布防!刚刚经历了湘江血战的红军,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敌人拼命了!他们想要闯过乌江天险,比闯湘江的困难更多!

对于乌江天险,侯汉佑有绝对的信心。他认为,即使自己不怎么用心布置,红军也冲不过来。乌江是贵州省的第一大河,水流湍急,险滩众多,平时即使用船渡河,都是一件冒险的事情。而如今,为了阻止红军过江,国民党部队已经拆毁了几乎所有的船只,并且收缴了几乎所有造船需要的木材、钉子等物品。如果红军想要泅渡,那危险系数更高。此时已经接近新年,江水冰冷刺骨,人一旦跳进去,不被淹死也会被冻死!更何况,侯汉佑手下的兵也着实不少,火力远比红军要凶猛。在这么多不利条件下,侯汉佑真的不信红军能够渡江。

这个时候,毛主席正站在江边,仔细地思考着。如果不强渡乌江,红军还有生存的可能吗?不能说完全没有。在作战会议上,确实有人提出可以折回头去湘西发展,不渡乌江。但是这样一来,红军要想生存,就必须化整为零,在大山中打游击。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敌人一口一口吃掉。那么如果强渡乌江,又怎么渡呢?毛主席想到了一个人:红军的总参谋长刘伯承。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刘伯承是红军中最为全面的战将。他上过重庆将校学堂,通晓中外用兵理论,在战场上能打仗,在战场下能教学,有“当世孙武”之称。他在接手乌江前线的指挥权后,对战场形势进行了非常缜密的分析。在红军的周围,湘军军阀何健的5个师,挡在中央红军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路上;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4个师,和贵州军阀2个师,挡住了红军去贵州的道路;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4个师,已经和红5军团开始交火;广西军阀白崇禧的2个师,已经到了猾山地区;云南军阀孙渡的5个旅,也已经离乌江越来越近。

只能向前,无法后退,红军只能一鼓作气冲过乌江!为此,刘伯承下达命令:黄珍的第13团,担任左路先锋,强渡孙家渡渡口;王开湘的4团,担任中路先锋,强渡江界河渡口;杨得志的第1团,右路先锋,强渡回龙场渡口。所有攻击部队,必须在1月1日完成占领渡口任务,2号开始渡江,3号完成渡江!

虽然指战员们都保证要完成任务,但是看到乌江这样的天险,他们也都有些一筹莫展。本次作战,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如何消灭侯汉佑的部队,而是如何渡过乌江。显然,如今渡船是指望不上了,只能让工兵来想办法。他们必须要在3号架设好三座浮桥,否则部队肯定来不及过江。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不过好在,红军中有一位传奇的工兵营长,他就是王耀南。王耀南是江西萍乡人,出身在一个鞭炮世家,从小就把火药当玩具。后来他们一家来到安源地区,当起了专门从事井下爆破的矿工。那个时候党组织发起了安源矿工运动,王耀南虽然还是个孩子,但是却积极地投身进去,为自己和工友们争取公平的待遇。1927年,王耀南参加了秋收起义,从此正式走上革命道路。由于他那身过硬的施工本领,他成为了红军中的工兵,专门从事架桥、爆破等任务。

王耀南在接手任务后,立刻带人前来勘察。结果一番测量后,他也皱起了眉头。乌江水面宽250米,江水流速2.1米。而架浮桥的应力范围在2米以下,对水流速度的极限要求是2米!也就是说,按照传统方法,乌江是无法架设浮桥的!

怎么办?王耀南觉得,自己的身上被压了一副千斤重担!红军不缺战斗意志,但是任何东西都有其物理极限,超出了这个极限就是不行!那怎么办?说桥架不了吗?如果那样,乌江恐怕也就是红军的极限了!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面对困难,王耀南不等不靠也不说困难,而是将所有工兵战士聚在一起,商量架桥的思路。此时,工兵连长石长阶突然站了出来,走的江水边,说道:“营长,我倒是有一个办法。我从小在江边长大,经常看人放竹排。竹子这种东西,在泡过水之后,就会变得十分坚韧,而且还自带浮力。我们只需要将几十个竹排在江水里,用锚和竹篙固定好,就可以形成一个简易的浮桥!

王耀南一听,觉得这个方法可以一试,便坐下来,与大家一起进行了细节的探讨。最终形成的具体方案,让人瞠目结舌!

这座浮桥,是这样架设的:先在渡口处,放两个竹排作为锚点;然后在江面上,拉起一根竹绳,作为桥的轴线;然后再用竹绳,将放入江中的竹筏一个个绑在一起,作为桥的基座;然后在每一对基座中间,铺上两根枕木,每隔一个竹筏,再加上一个石锚。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比较简易的浮桥了。另外为了增大浮力,每一节竹筏都是采用两丈长、一丈宽的三层设计。这种设计虽然看上去很土,却是把物理学应用到了极限!

方案确定后,王耀南便开始带着战士们去山里砍竹子。敌人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船和木头上,但却把竹子却忽略了。漫山遍野的竹林,正是红军取之不竭的材料宝库。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便是在这艰苦的施工过程中,红军的军纪依然保持得非常好。石长阶告诉战士们,一定要区分好雄性竹子和雌性竹子。砍竹子时只能砍雄性的,不能砍雌性的。因为雌性竹子被砍了之后,来年就不容易再长出新竹了。附近靠竹子为生的老百姓,就会失去生活来源。

同时,刘伯承还下达了命令:每砍一棵竹子,就按照市场价给老百姓补偿10个铜板。结果消息放出,附近的老百姓看到红军是一支如此仁义的部队,都纷纷帮忙砍竹子做竹排,干得热火朝天!

然而,王耀南的脸色依然不好看。以现在的施工进度,依然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完所有的竹排。最后,有人向他建议:当地有一个势力很大的袍哥会,领头的叫刘舵把子。此人手里不但掌握着大量的成品竹子和制作竹排所用的铜丝铁丝,还有不少手艺精良的篾匠!如果此人能帮忙,事情就一定能解决。王耀南赶紧去找到刘舵把子,并且出手七万现大洋,买了他手中的所有材料和人工。刘舵把子看红军出手大方,立刻表示全力配合。结果在袍哥会会众的帮助下,很快竹排就制作完毕了!

就在王耀南加紧制作竹排的时候,其他的战斗部队也没有闲着。他们想要用自己的方式,也为渡江出一份力。红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就曾经想过,用泅渡和放排的方式来渡江。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1月2日上午,红四团3连连长毛振华带领8名熟悉水性的战士,进行了一次武装泅渡。他们随身带着一根缆绳,希望能把绳子固定在对岸。如果顺利,其他战士就可以攀着这根缆绳过江。

为了掩护这些人,红四团在江岸的其他地区发起了佯攻,敌人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去。所以泅渡的开始阶段,进行得非常顺利。可是当几人到达江心之时,还是被对方发现了。敌人朝他们打了一通迫击炮,结果战士们虽然没有被击中,但是缆绳却被炸断了。这一次尝试,最后以失败告终。

当天晚上,红四团再次组织了登陆突击队。还是3连连长毛振华带队,三只竹排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下水,向对岸靠了过去。可是夜晚的乌江,水流更加湍急。三只竹排中的两只直接被冲到了江水下游,而毛振华带领的第一只竹排则下落不明。人们都以为上面的战士们都牺牲了,没想到在不久之后,他们却成了渡江成功的一支奇兵。

时间很快来到了1月3日的中午。此前,位于孙家渡的13团也采用放排的方式,和敌人打了一整天。此时敌人人困马乏,纷纷放下枪来抽大烟。此时,红三军团司令员彭德怀也赶到乌江边,要亲眼见证红军渡江的奇迹。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眼看时机成熟,王耀南下令放排。工兵连长何力斌抄起大斧,砍断了上游栓浮桥的缆绳。而石长阶连长,已经带领几十名战士跳入冰冷的水中,拽着石锚一点一点往前挪。竹排上方,站着两个竹篙手,用手中的竹竿牢牢地撑住竹排,对抗着江水的冲击力。66个三层竹排,在江面上慢慢地向对岸靠过去,如同一条巨型的蜈蚣。

此时,敌人好像突然睡醒了一样,对水中的架桥战士们进行了猛烈的射击。很多战士被击中,仍然死死地拽着石锚,一点一点的往前推进。石长阶的身上,也接连中了几枪,鲜血染红了江水。在坚持了几分钟后,他终于体力不支,慢慢的沉了下去。这位想出浮桥架设方案的英雄,最终没能看到胜利的彼岸。

此时,红军这一侧,突然响起了“通通通”的迫击炮声。红军炮神赵章成此时出手了,他在几秒钟之内,就打光了自己手中所有的炮弹。这些炮弹都准确的命中了对方的火力点,让敌人以为红军这边来了“炮兵营”。他们正在慌乱之间,侧后方突然枪声大作。原来是昨晚“失踪”的毛振华连长,他不但死里逃生,还成功到达了对岸,成为了红军前后夹击的火力点。很快,那些刚放下烟枪的敌人也放下了步枪和机枪,纷纷逃窜了。而浮桥的另一端,也终于接到了乌江对岸。整个过程,连一炷香的时间都不到。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浮桥架设完毕,剩下的事情,就是红军战斗部队拓展对岸滩头阵地,消灭敌人残余火力点了。此时彭德怀司令员兴奋异常,大声喊了一声:“同志们,冲啊!”然后掏出手枪,一马当先的就踏上了浮桥。

跟在彭德怀身后的,正是13团团长黄珍。他看到司令员第一个冲了上去,吓出了一身冷汗。彭德怀司令员身系全军安危,要是出了闪失可怎么得了!他拉了一把没拉住,只能伸出手,推在了彭德怀的后腰上。彭德怀没有准备,一下子被推到了江水中。好在此时还在浅滩,两个战士赶紧过去把他从水里捞了出来。而趁这个机会,黄珍带领13团的战士们,冲过了浮桥,扫荡了对岸的敌人。

彭德怀从水里出来后,本来非常生气。可是看到红军大获全胜,解除了危机,也是喜笑颜开。战士们在岸边生起一堆火,彭德怀脱下衣服,和战士们一起有说有笑的烤起火来。那样子,就像一个老哥哥和几个小兄弟。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此时,在江岸边帮忙的袍哥会刘舵把子看着发愣。他在附近生活了几十年了,可以说是乌江附近的老油条。他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是各个军阀手下,那些无赖的兵痞和流氓。在他的心里,军队和土匪早就画上了等号。之前王耀南找他买竹子,七万大洋给的痛快,已经让他感觉出了红军的不一样。此时看彭德怀赤身露体的和战士们打打闹闹,更是惊得难以想象。

他向身边的王耀南问道:“刚才在浮桥上,跑在最前面的瘦高个子是什么人啊?

王耀南回答道:“那是我们红军的团长。

团长?官儿不小啊。手底下管多少人啊?”刘舵把子又问。

团长手下,大概管一千多人吧。”王耀南按照满编的数字告诉了刘舵把子。

一千人?那也不少了。可是让他推下去那个人,就是现在烤火的那个,他是个什么官儿?”刘舵把子继续问。

那是我们彭老总,军团司令呢。”王耀南回答道。

刘舵把子又问:“军团司令?那是个多大的官?手底下管多少人?

王耀南回答道:“军团司令,就是我们红军的大司令。他手底下,可管着一万多人呢!

1935年,红军在乌江渡口架起蜈蚣桥,民间老大感叹:真是要变天了

刘舵把子惊得吐了吐舌头,喊了一声:“我的妈!一个管一万多人的大官,就这样光着腚和当兵的烤火,看来真的是要变天了。

乌江战役之后,红军暂时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在贵州遵义暂时落脚。后来红军在这里举行了遵义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主的领导核心。中国的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

作为乌江战役的几位关键人物,那位把彭德怀司令员推入江水的红13团团长黄珍,后来几乎和红军走完了长征的全程。在到达吴起镇、眼看就要和陕北红军会师之时,他却在战斗中牺牲了,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而王耀南,则一直在军队中担任工兵和爆破手的角色。抗战时期,他曾经带领战士们,在一个月间炸毁日军军列28次,同时创立了“地雷战”、“地道战”等全新的作战方式,因此获得了“爆破王”的美誉。在朝鲜战场上,他也是志愿军坑道系统的具体施工者。建国后,他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并且在1955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们为共和国成立做出的贡献,必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