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九一八事变后,抗联战士吃李子充饥,杨靖宇说:我们种下一棵树

After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The Anti-Union Fighters Ate Plums To Satisfy Their Hunger. Yang Jingyu Said: We Planted A Tree

2023-06-14 15:57

天上星,亮如银,杨司令,爱人民。转战深山打东洋,他给百姓解了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东北大地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歌词质朴而上口,让人闻之难忘。民谣中所唱到的“杨司令”,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在那个战争的年代,他带领的东北抗联不但沉重的打击了敌人,还用严明的军纪,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九一八事变后,抗联战士吃李子充饥,杨靖宇说:我们种下一棵树

抗联,战斗锤炼出的铁血队伍

1931年9月18日,随着柳条湖上的一声爆炸,轰动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当时的少帅张学良受蒋介石的影响,片面的希望事件和平解决,给所有部队下达了“不抵抗、挺着死,大家捐躯”的命令。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富饶的东北大地沦陷。虽然后来也有部分爱国将领奋起反击,但始终未成气候。

指望别人是得不到和平的!很多不甘国土沦丧的东北人民和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自发地组成了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兵力达到30多万。不过,这是一支没有核心的队伍,缺乏统一的指挥,在战场上经常顾此失彼。1932年后,抗日义勇军的活动已经日趋困难。鉴于此,在1933年,周保中、赵尚志、杨靖宇等共产党员将一部分义勇军整合改造,组建了多支抗日游击队,对外称为东北人民革命军。虽然兵力仅有3000人,但却是当时抗日力量的中坚。

九一八事变后,抗联战士吃李子充饥,杨靖宇说:我们种下一棵树

由于有了坚定的信仰和统一的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爆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在1933年到1936年间,革命军共创建了8个游击根据地,部队人数也增加到了到1万余人,活动范围达到了东三省的50多个县境内。又经过一年的发展,抗联的人数增加到了3万余人,活动区域达到了70多个县。

抗联的战斗力,也随着队伍的发展水涨船高。1936年, 日本关东军集结了十几万大军对抗联进行了所谓“治安素正”。抗联经历了上千次的大小战斗,歼敌一万余人,沉重的打击了侵略者;1938年,日伪军60万人再次对抗联进行了“讨伐”。抗联战士灵活作战,再次取得歼敌一万余人的战果,并通过积极地运动战跳出包围圈,保存了实力。

九一八事变后,抗联战士吃李子充饥,杨靖宇说:我们种下一棵树

杨靖宇的“四不打”

在“抗联”的所有指挥官中,杨靖宇算是佼佼者。他不但作战勇敢,深得游击战的要领,还擅长总结战略战术,提出一些理论上的指导意见。其中的“四不打”原则,就是杨靖宇军事思想的精髓所在。

不能把敌人打疼的战斗不打

虽然在1936年之后有一个大的发展,但抗联部队的总体实力,仍然和侵略者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杨靖宇要求抗联战士们在与敌人遭遇时,要能做到冷静分析情况,不逞强不勉强,如果机会不好,就不要打,尽量不给自己的队伍造成伤亡;而如果出现好的歼敌良机,一定要紧紧抓住,尽量在每一次战斗中都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消灭敌人越多越好。那种即消耗自己又对打击敌人意义不大的骚扰式作战,要尽量避免。

九一八事变后,抗联战士吃李子充饥,杨靖宇说:我们种下一棵树

地形地势不占优势的战斗不打

抗联和日伪军的硬实力相差巨大,想要战而胜之,必须要考虑战略战术。东北大地地广人稀,高山深谷、密林雪原处处都是,依靠地形,尽量地抵消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就成了抗联战斗的最好选择。所以每次与日军作战之前,杨靖宇都会尽可能地亲自勘察地形,通过周密地考量来选择最合适的战场。也因此,抗联在历次反“讨伐”的战斗中往往能料敌机先,抢先跳出包围圈。

没有战利品的战斗不打

抗联是一支没有后援和补给的部队,弹药、医药、粮食全部缺乏。日常部队的维持,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战利品的补充。如果每次战斗消耗的物资比缴获多,那这次的出击就会成为一次“赔本的买卖”。多赔几次,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杨靖宇规定,如果战斗既不是绝对必要,也无法缴获足够多的物资,那就可以不打。这种规定虽然看上去有些“土气”,但也的确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九一八事变后,抗联战士吃李子充饥,杨靖宇说:我们种下一棵树

以上的三点,都是杨靖宇战术思想的体现。但在“四不打”中,第四条才是重中之重。如果第四条的条件不满足,即使前三条全部满足,杨靖宇也不会发起战斗。这第四条就是:对当地群众有伤害的战斗不打。

日本侵略者及其帮凶是凶残的,一旦在战场上不利,往往就会对周边的老百姓展开报复。战争中多次出现的屠村惨案,很多就是因为这种报复行为而造成的。所以,杨靖宇打仗,从来都是在深山老林中布阵,从不把战场安排在老百姓的聚居区附近,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连累无辜。

自罚站岗的司令员

从“四不大”的第四条可以看出,杨靖宇对百姓的安危看得极重。这也难怪,抗联能发展得如此之快,和百姓的支持分不开。

古老的东北大地,从清朝入关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无人管理的时期,匪患横行。日本人入侵之后,这种情况没有丝毫改善,反而愈演愈烈。善良的老百姓见惯了土匪和鬼子,对拿枪拿刀的都唯恐避之不及。

但是,在抗联出现之后,却让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抗联战士的纪律是:“饿不与民争食,冻不与民争衣,战不与民留难”,这样爱民如子的部队,老百姓可是从没见过。

九一八事变后,抗联战士吃李子充饥,杨靖宇说:我们种下一棵树

据后来一些亲历者回忆,抗联战士在外出采购物资时,总是按照当时的最高价付钱。如果行军到某个村里,即使天上下着大雪,战士们也都会轻轻敲敲老乡的门,和他们商量借宿,在对方同意之后才进屋。即使进了屋,不管百姓的餐桌上有什么好吃的,战士们也不会动。即使百姓自己让战士们吃,他们也不会尝一口。

经过几年的相处,老百姓对抗联的态度逐渐从惊讶转为了感动,很多故事也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了下来。

吉林省通化市委党史研究室出版的《通化革命历史故事集》,就是一本记载抗联和百姓相处场景的故事集。据书中记载,1934年夏天,杨靖宇率领部队在柳河县惠家沟一带活动,暂时与当地老乡混居。一天,他在河边信步,突然感觉脚下发凉。脱下鞋才发现,脚上的袜子已经被磨出了一个大洞。杨靖宇立刻脱下袜子,拿出随身携带的针线,坐在河边就补了起来。

九一八事变后,抗联战士吃李子充饥,杨靖宇说:我们种下一棵树

刚缝了没几针,一个战士突然来找他,说有最新的敌情通报。杨靖宇赶紧把袜子放在岸边,用一块石头压好,然后就去开会了。等散会后回来,却发现袜子已经被补好了。原来是房东樊德珍大嫂看杨靖宇太忙,就好心帮了他一把。

得知真相之后,杨靖宇立刻做出了对自己的处分:由于违反了军纪,罚杨靖宇同志多站一班岗!樊大嫂一听就急了,感觉解释说,自己就是帮了一点小忙,哪能算杨司令违反纪律呢!可杨靖宇很坚持,笑着说:“大嫂,我们的纪律就是这样,既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也不能给老乡们添麻烦。我自己的活儿自己没干完,就是给你添了麻烦,我理应接受惩罚。”说完他就拿起了枪,在村口认认真真地站了一班岗。

九一八事变后,抗联战士吃李子充饥,杨靖宇说:我们种下一棵树

还有一个故事:又一年夏天,杨靖宇带领队伍前往金川,在一个丁家小山村庄外看见了几棵李子树。李子树枝叶茂盛,一看就是有人种在这里的。杨靖宇想到战士们已经很多天没正经吃什么东西了,就寻找老乡,想买些李子给大家吃。没想到当地老乡却告诉他,这几棵树都是野生李子,放心吃,不用给钱。杨靖宇觉得不对,继续追问,老乡才道出了真相:前一阵子,日伪军搞“集家并屯”,这几棵果树的主人早就被撵走了。

感慨之余,杨靖宇摘下李子,拿给战士们分食。战士们边吃边骂,都说鬼子太猖狂。杨靖宇则严肃地说:“千万不能忘记,咱们抗联这么坚持,为的就是老百姓。”吃完之后,杨靖宇提议将李子核埋在地里,以后再有人上山,就能吃到抗联种下的果子。

第二年,李子苗果然破土而出。不少老乡将树苗移栽到自家庭院里,以纪念心怀百姓的抗联战士。

正是这种严谨的纪律性,让抗联赢得了东北百姓的心。后来解放军进入东三省后,能够迅速站稳脚跟,其群众基础就是抗联打下的。而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等英雄,也因为他们的家国情怀,受到了后代的无限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