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老蒋可是来势汹汹,咱们是5万对30万,压力很大啊!现在咱们说说,谁来打这个头阵呢?”
1946年6月,敌人集结起30万大军,朝着我军晋冀鲁豫根据地压了过来。而此时我军仅有5万多人马,而且缺枪少弹。不管是兵力上还是武器上。我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此时最好的方法,无疑就是转移。但是就这么走了,军区的司令员刘伯承可不甘心。他知道,自己一走,就很容易让敌人长驱直入,造成我们更大的困难。深思熟虑之后,刘伯承决定不如抓住机会,打敌人一个反击,给自己争取出空间。
这一仗,必然是凶险的,刘伯承考虑之后,觉得任务不能强加于人,还是要讲一点儿“民主”的。于是他下令集结手下的所有将领,开了一个作战会议。他把眼前的困难和自己的想法都摆了出来,然后想要问问哪个将军能打这个“头阵”。他话音刚落,6纵司令员王近山突然站起身来,大声喊道:“报告首长,这个任务就交给我们6纵吧。”
刘伯承微微颔首,露出了一种“早料到是你”的笑容。也确实,能在这个时候勇挑重担的,还真是非这个“王疯子”莫属。
王近山是湖北黄安人,1930年就参加了红军。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看起来大大咧咧,甚至有些疯狂,可实际上却是心细如发,能从细节中看到本质。
王近山的成名一战,还是在红军时期。当时,他的部队和敌人遭遇,双方很快进入到了肉搏战阶段。一个人高马大的敌人,仗着自己的力气大、手脚长,十分嚣张,接连打退了好几个红军战士。王近山一看急了,立刻也冲上去硬打,结果发现确实打不过。为了解决掉这个敌人,他抓住了一个机会,抱着对方就跳下了悬崖。事后,战友们在山崖下找到了他,当时的王近山头部严重受伤,昏迷不醒。红军指战员都以为他牺牲了,想要给他收尸。可没想到在“关键时刻”,王近山醒了,保住了一条命。战友们看他如此打仗不要命,于是便给她取了个“王疯子”的外号。
而如果提到王近山细心的例子,就必须要说一下抗日战争。当时,王近山担任386旅772团团长。在一次新战士的检阅中,他发现有两个新来的女兵,举止十分利落,看着很像受过军训的人。于是他找人暗中调查,最终发现:这两个女子确实就是日军间谍。
刘伯承喜欢王近山的勇悍,更欣赏他的智慧,于是多次对他耳提面命,通过实战告诉他战争的真谛。王近山学得很快,在抗战结束前,已经开始在陕甘宁边区担任旅长了。而在1946年,随着敌人的战争压力越来越大,王近山回到了晋冀鲁豫,继续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1946年8月,刘伯承察觉到了敌人部队想要在自己军区南部有动作,于是主动出击陇海铁路,在几天内歼敌16000多人,切断敌人交通线,彻底打乱了其部署。敌人指挥官恼羞成怒,命令在附近的14个整编师组成30万联军,准备在定陶、曹县一带打一场大仗,吃掉我军。
此时,晋冀鲁豫军区只有4个纵队,共5万余人,和敌人作战却是有些勉为其难。但是,如果这一仗不打好,后面的情况将会越来越糟。搞不好,刚刚整训完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就会又被打成游击队。只是,这一仗太过凶险,如果没有一个勇挑重担的态度,如果采用强制命令,这一仗肯定打不出水平来。正如本文开始所说一样,刘伯承召开了一个作战会议,并且找到了主攻敌人的最佳人选:王近山。
此时,刘伯承以一位战略家的眼光,向大家分析了一下眼前的形势:敌人的军队虽然人数多,但是战线铺得太大,在每一个点上都留有驻军,所以能来攻击我军的部队,不会超过10万人。这一下,敌人的兵力优势,就会从原本的6比1,变成了2比1。同时,解放军还有一个重大利好:他们的正面敌人,是霸道而狂妄的赵锡田。
赵锡田是黄埔四期生,在抗战期间曾参加过长沙会战和衡阳保卫战,也算是战功赫赫。而他的舅舅,则是敌人军界的大佬级人物顾祝同。显赫的出身和战功,让赵锡田逐渐变得狂妄。
抗战胜利后,赵锡田受命掌管了一支非常精锐的部队:整编第三师。这是一支功勋赫赫、战斗力强大的优秀部队,号称敌人的六大王牌之一。
手握强兵,又有大军压阵,这让赵锡田感到雄心勃勃。他放出狂言:只要两个礼拜,他就能拿下整个解放区,把刘邓赶到太行山上挖石头!
面对赵锡田的狂妄,就连历来胸无韬略的刘峙都有些含糊了。他提出要给赵锡田空军支援,可赵锡田却表示根本不需要!他太相信自己的部队了,认为对付刘伯承,用飞机简直是浪费。而且,他认为自己不仅不需要飞机支援,甚至连陆军的支援都不需要。他提出,自己长驱直入的时候,一同前来的整编第41、47师都不要来和自己争功。
相比起来,刘伯承的部署便成熟、细致得多了。按照计划,王近山的6纵被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主打力量出击,一部分负责诱敌。第2、第3、第7纵队,一部分负责保护性配合,一部分在各个路口设置好阻击阵地,坚决阻挡敌人赶来增援。至于大的战略,刘伯承给出了四个字:请君入瓮!
刘伯承决定,利用赵锡田骄傲自大的性格,通过诱敌深入之计,把敌3师引诱到定陶东北部。在这里,我军已经提前布好口袋阵。只要他进来,便是插翅难逃。
在这一计策指导下,6纵负责诱敌的部队开始主动放弃部分村镇,装作惊慌的样子后撤。赵锡田不知是计,还以为我军被他吓跑了,就一直闷着头的往前追。到了后来,甚至随军记者都觉得他已经处在孤军之势,太过危险了。但是,赵锡田却置若罔闻,直到一头撞进我军的口袋阵中。
9月3日晨,赵锡田带领整编第3师推进到了大、小杨湖地区。这个地方,就是刘伯承选好的战场。当晚11点30分,解放军开始发起进攻,并且很快分割、围歼了赵锡田的两个团。赵锡田此时仍不知危险,继续指挥部队反击。结果,他却是越打越差,在第二天被彻底包围了。赵锡田如梦方醒,赶紧打电话给刘峙请求增援。有意思的是,刘峙此时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这下又完了!”一个“又”字,把刘峙屡战屡败的状态烘托得非常清楚。
1946年9月5日,解放军进入总攻阶段。王近山带领部队,在距离大杨湖一公里的地方给刘伯承打了电话,报告了部署情况。刘伯承问他:“近山,今晚能拿下大杨湖吗?”王近山回答道:“报告司令员,请您放心,我们准备好了一切,坚决歼灭整编第3师。6纵即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也决不放弃战斗!我们就是用牙咬也要把敌人消灭!”
当天晚上,解放军各个纵队展开了总攻。晚上11点,18旅旅长肖永银下令52团、54团发起攻击。两个团协同作战,顺利进入大杨湖村,但此时,敌人的坦克对我方发起了反攻。关键的时刻,肖永银带着卫生员、司号员和电话员等人,手持手榴弹,直接攻向敌军坦克。危急时刻,53团两个营也赶到现场支援,战斗变得更加激烈。
正在胶着之时,肖永银接到王近山的电话:“只要再坚持15分钟,敌人就完了!我们截获了敌人的电报,敌59团正在请求援助,如果15分钟内增援没到,他们就准备自杀了!”
这个消息对我军自然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士气立即大振。此时,王近山也下令派出全部的预备队。得到了有生力量的支援,解放军的攻击更加猛烈了。6日凌晨,我军终于成功攻陷大杨湖。
此时,气急败坏的赵锡田准备殊死一搏,率部突围。但是,解放军的包围圈如同铁桶,他又能去哪里?很快,他就不得不又退回到了指挥所内。而此时,肖永银已经带队攻入了指挥所,赵锡田就这样做了俘虏。
很快,刘伯承就在俘虏收容所里看到了赵锡田时。这位敌整编第3师师长,已经全然没有了当初的神气。他穿一件破棉祆,裤子上有几个破洞,脸上有些汗水和污泥。一旁的我军政委说道:“赵先生的这身打扮是换来的吧,看样子你还是想跑。”刘伯承则恳切地说:“"赵先生这些年来东奔西跑,很疲惫了。现在到解放区,就可以安心休养了。你不要有任何顾虑,生活上我们尽力而为,还跑个啥子。”赵锡田此时,也不得不低下骄傲的头了。
这一战,就是与中原突围和苏中大捷并称的定陶战役,是解放战争初期,一场以少胜多的标志性胜利。毛主席在得知刘伯承大胜之后,号召将刘邓定陶大捷的经验通报给全军,同时致电晋冀鲁豫军区:“庆祝你们歼灭第三师的大胜利!”此时,虽然我军力量仍然较弱,但是已经能隐隐看出胜利的苗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