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在经历了22天的“轮空”后,终于在本周三迎来了新任议长迈克·约翰逊。不过,这个议长似乎上台伊始便争议不断,不少人都在质疑他是否有能够胜任的能力。不过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希望能够看看这个议长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约翰逊这个人,与其他美国共和党“鹰派”政客一样,对中国持有传统的敌视态度。他在2月份的“气球事件”期间,曾声称“中国希望破坏美国”。在“就新冠疫情向中国追责”问题上,他也是支持者之一,而且叫嚣的声音非常大。为了塑造自己强硬的形象,他还曾经呼吁,停止向中国相关人员发放赴美签证。他还曾经设法让美国开展自身油气的开采,认为这样才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否则就是“帮中国的忙”。
从佩洛西到麦卡锡,再到今天的约翰逊,美国众议院的对华强硬态度是一致的。但是,约翰逊上台后,并没有发表激进的针对中国的演讲,或直接出台抑制中国的政策。相反他的态度似乎有所软化。在他今日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时,两人提到了拜登政府“遏制中国在南太平洋的军事影响力”的问题。约翰逊当时十分平静地表示:“美国需要保持对华的军事优势,并且需要避免普京在乌克兰取胜,否则有助于中国进攻台湾。”说完就岔开了话题。很显然,对这个问题,他并不打算过分表态。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约翰逊比佩洛西和麦卡锡,要更加弱势一点。此前就有消息人士表示,约翰逊被视为美国共和党的“妥协产物”,几乎只是一个发言人角色,他在党内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政治履历也相对较浅。他的当选,不过是美国共和党无法选出一位能够得到广泛支持的议长,因此选择的一个妥协的结果。他的主要任务,是平衡党内关系,扮演调解者的角色。这很可能是真的,毕竟麦卡锡就是因为无法平衡政府、党内的矛盾,被指“说话不算话”才被罢免的。
有些人还表示,约翰逊之所以没有在首次露面时,对中国发表激烈言论,这很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正如之前所说,约翰逊只是类似于“发言人”的角色,在党内没有领导能力。这就意味着,如果他要作出重大决策,说重要的话,必须获得其他人的许可,并在党内进行讨论后才可以。而如今,美国树敌越来越多,债台越筑越高,不敢轻易和中国脱钩,所以还是老实一点好。
第二,约翰逊目前还没有时间去关注中美局势。毕竟,美国众议院已经连续22天缺少议长了,现在有大量待处理事件积压,包括俄乌冲突、巴以问题等紧迫事务,都需要他来做协调的工作。因此,对于中国的问题,很可能会被他放在这些紧急事务之后。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约翰逊以及那些美国政客对中国的真正态度。在如今的美国政坛和舆论界,对抗中国已经成了潮流,任何人都可以凭这个话题蹭一下热度。约翰逊当年的强硬,不过是借题发挥,塑造一下自己的形象而已。真要让他代表什么人发表负责任的言论,他也没有勇气,更没有相关规划。所以,这时候还是闭嘴的好。
在已经几乎打出自己的所有底牌之后,美国在短期内,很可能不会制定具体的对华战略,同时未来也不一定有机会。共和党目前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只能将对抗中国的话题暂时搁置一边。至于约翰逊的真正立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是,我们也不必期待美国的政客会对中国采取友好姿态。就像有些评论所说:“寄望于美国政客个人的政治立场是幻想的,因为他们的立场取决于背后利益集团和政治倾向。所以在中美对抗的总体状况未改变之前,美国政界无人有积极的动力和态度,去改善两国关系。”也确实,约翰逊只是一个议长,不是总统也不是国务卿,对于中美竞争这样的大话题,他个人又能决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