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What Was The Source Of Party Struggle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First Case In The Imperial Court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e North And South List Case Began To Have Far-reaching Influence

2023-06-14 16:04

科举制度自隋唐时期创立以来,成为了古代统治阶级筛选人才的主要方式。由于它对应试者真实才学考察的相对公平,成为了天下寒门通往上层官员集团的主要通道。相比曾经的荐举、查举和九品官人法,科举的考核面更加宽广,因此广受天下文人和统治者的欢迎。但是做官的诱惑虽大,勤学苦读终究太苦,所以作弊就成了很多人的救命稻草。也正因此,皇帝们对科举的考场纪律都会非常关心,生怕有营私舞弊的事情发生。中国历史上的科场案为数不少,大多数也是因为作弊和漏题。但是明朝洪武年间的科场南北榜案,却是一个例外,中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明初的人才选拔机制

1368年,朱元璋带领的武装力量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由于天下大乱刚刚安定,国家的治理上存在大量的官员缺口,需要人才填补。为此,朱元璋曾经大力鼓励底层官员推荐贤才。洪武六年,朱元璋曾经下诏:“山林之士德行文艺可称者,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至治”。洪武十五年以后,更是发布诏令,让“天下郡县访求经明行修之士,年七十以下,三十以上,有司以币聘之,送至京,共论治道,以安民生。”这些命令起到了一些成效,但相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来说,还是无法满足。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于是朱元璋的眼光很自然地放到了科举上。洪武三年,他曾经下诏曰:“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古通今、名实相称者。朕将亲策于庭,第其髙下而任之以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同时,他还命令所有的藩属国,都可以派遣考生来参加科举。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但是,此次科举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即所谓的:“所取多俊生少年,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寡。”也就是说考取的年轻人居多,都没啥社会阅历,能办事的不多。所以,“乃但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停止了科举考试,使用了一阵子察举制来选拔人才。直到洪武十五年,科举考试才重开。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此次科举重开意义重大,它不仅奠定了明清两代的乡试、会试、殿试的考试形式,还给出了固定的考试范围,就是“四书五经”。同时,由明太祖和刘伯温共同定立了一种文体,即所谓的八股文。取义乃是“其文略访宋经意,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自此,八股文禁锢中国读书人的时代开始了。

奇葩的洪武南北榜

就在一系列轰轰烈烈的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后,朱元璋唯才是举的名声被塑造了起来,大明朝的人才储备正变得一天比一天厚实。但就在此时,南北榜事件突如其来的发生了。很奇怪的是,这次科场案并不牵扯作弊、漏题等传统问题,到让地域问题成了核心。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会试,由翰林学士湖南茶陵人刘三吾和纪善白信蹈等主考。发榜之后,江西泰和人宋琮考了第一,为会元,同科录取51人。经三月廷试(即殿试,由皇帝亲自策问会试中试者的考试),以福建闽侯人陈安阝 (音“安”)为第一名状元,江西吉安尹昌隆为第二名榜眼,浙江会稽刘谔为第三名探花。

前几名全是南方人,这也就罢了,但是整榜看下来,竟然没有一个北方人,这就有点儿过分了!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于是北方举子炸了锅,心中不忿,难道北方人连一个够格做官的也没有吗?这太不公平了,肯定有暗箱操作!于是所有北方举子向皇帝告状说,主考官刘三吾等都是南方人,所以本次考试一定存在偏袒南人的情况,对北人不公。

朱元璋很生气,命侍讲张信等检查考卷,但是查来查去,北方人还是没有合格的。此消息一经传出,又有人告发张信受了刘三吾等人的托付,故意拿不合格的卷子评阅。朱元大怒,把主考官白信蹈等全部杀头。唯一漏网的是刘三吾,老先生这年已经八十五岁了,朱元璋认为他太老了,就把他免死充军边境(这之后刘三吾受住了发配的辛苦,最终熬死了朱元璋,在建文帝初年被召回,还活了不短日子。老先生的身体让人佩服)。冤枉的是,这年的会元宋琮也被充了军。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惩罚完主考官,朱元璋亲自出题重考。这回阅卷人揣摩上意,有了方向,于是一番操作,共有六十一人考取,这回中第的全是北方人。当时称这次会试为南北榜,也因为其考试时间的关系,称为春夏榜。以后朱元璋为了避免尴尬,索性将南人北人分开考试,事先规定录取名额,这才让中国南北的考生们都有了做官的机会。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其实,这次南北榜事件倒未必是考官的偏袒,而很有可能是当时应试举子们真是的水平体现。经过元朝的文盲统治,以及连年的战乱,北方的生活水平、文化教育水平、文化的发展水平,全都是落后于南方的,考试考不过很正常。再说,此次科举的考卷照旧例弥封,考官根本不可能知道考生是南人还是北人。刘三吾等只凭考卷水平录取,尽管中第的都是南方人,倒未必是存有南北之见。

南北榜的深远影响

南北榜事件的发生,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朱元璋之所以罔顾事实,硬生生提拔北方文人,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笼络北方的地主知识分子。明朝的统一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从南向北的统一,朱元璋最不缺的是南方士绅豪族的支持。但是北方刚刚被平定,他也需要北方的士绅豪族俯首帖耳。而且,北方临近蒙元,他也希望这些北方人给自己看家护院。此时出现南北榜事件,北人考试比不过南人,自己法外施恩,用区区几个官员名额就轻松搞定了北方士人之心,可谓是稳赚不赔。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另外,此时明初四大案已经基本完结,淮西功臣集团和浙东文人集团虽然被剿杀殆尽,但是他们的影响却不是能一下子消除的,朝中他们的人还不少。此时,引进新鲜血液,让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搭不上的北方人入朝参政,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制衡他们的势力,让自己的统治更加顺畅。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然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并没有通过分榜考试而解决,反而是愈演愈烈。虽然大家同朝为官,但南方人觉得北方人没什么文化,粗俗不堪,而北方人则觉得南方人生性懦弱,天天讲究那些虚的,不干实事,互相瞧不上眼。永乐靖难之后,国都迁到了北京,皇帝逐渐成为北人,朝廷上当权派也是北方人逐渐占优,明英宗之时,由于他本是有攻略蒙古的意图,北人尤其受重用。但是南方人也不甘示弱,与北人明争暗斗,导致大明朝廷一片乌烟瘴气。隆庆年间,河南人高拱和扬州人李春芳险些在内阁里上演全武行,就是这种政治气象的最真实写照。

明朝党争的根源何在?明初科场第一案南北榜案始影响深远

洪武以后两百多年间,不管朝廷上当权的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他们都会团结起来,各自保护本阶层、本地区的利益,而极力排挤对方。时间一长,这种结党之风成为了本能,并随着国家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中外矛盾的不断升级,演变成席卷明末官场的党争,最终毁掉了大明朝。这恐怕是当初明太祖建立南北榜时未曾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