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初八,中国人有喝腊八粥的习惯。各种干果杂粮煮成一锅粥,粘乎乎又香又热又暖心。尤其是在北京,每年雍和宫都会有施舍腊八粥的仪式。那么,这个仪式是如何起源的呢?当初清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喝腊八粥又有怎样的复杂仪式呢?
在北京雍和宫的东阿斯门内,有一个院子,俗称叫“铜锅院”。之所以得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在清朝的时候,这里曾经有过一口硕大的铜锅。这个铜锅是在乾隆九年(1744)的时候,由养心殿造办处所造。它重约八吨,直径两米,深一米五,是个专供熬粥的庞然大物。
这个大锅如何使用呢?据资料记载,在“铜锅院”中有一个巨大的地灶,深约6米。每次使用时,都有专门的通风管向内吹气。之所以不采用垒灶的方式,是因为这口大锅实在太重,尺寸也太大。垒灶的话就会很宽很高,那样往上搬运食材就会非常麻烦。
自打有了这个铜锅开始,每年的腊月初八,“铜锅院”内就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整套仪式从初一忙活到初十,其繁复程度,让现代人叹为观止。
初一到初五,是备料期。初一时,内务府会派专门的司员,率领几十名杂役,将腊八粥所用的小米、红枣、杂粮、豆米干果,还有锅碗瓢盆和干柴等等全部备齐,存入府库;初二一早,用马车分门别类地将材料运至雍和宫。中间如发现有所遗漏,便赶紧补齐。这个运输过程,到初五日全部完成。
从初六开始,就是腊八粥的熬制时间了。首先是在初六的早上,皇帝会任命一位蒙古王公为“监粥大臣”,会同内务府总管大臣二人,对所有材料进行称量。这些材料的大致数量是:木柴上万斤;各色干果,包括红枣、核桃、桂圆、瓜子、葡萄干等上百斤。奶油数十斤,小米、江米各数百斤。称量无误之后,所有材料搬入“铜锅院”。这一步完成之后,“监粥大臣”会回宫复命。然后,皇帝会再派人进行复核,确认没问题后,再进行下一步。
初七日早上,厨师、杂役进场,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再加工。比如泡发干果、粮米之类的。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铜锅进行预热。可以想象,8吨的铜锅,如果不预热,熬粥是很难成熟的。稍晚,“监粥大臣”和内务府大臣共同下令点火。雍和宫腊八粥正式上线。
初八日凌晨子时,第一锅粥便会熬熟。然后,“监粥大臣”会派人将粥盛入碗中,供在佛像之前。这里所说的佛像,并不单指雍和宫的佛像。北京城的所有寺庙,甚至包括皇宫中和圆明园中的佛像,都要上供。每尊佛像前,按照佛像等级,分别供一碗、三碗、五碗不等。供佛完毕之后,“监粥大臣”回宫复命。
而从第一锅粥熬完之后,雍和宫众喇嘛便会早早起来,在法轮殿中开始读诵《十六罗汉经》等经文,为腊八粥加持。而皇帝则会再派四位蒙古王公,作为“听经大臣”,代替自己礼佛。这个仪式,会持续一整天。
这个诵经的仪式,主要来源于佛教。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时,体力不支,昏倒在尼连河畔。此时一个牧羊女发现了他,便用各种米豆、野果、鲜奶熬粥给释迦牟尼吃。这一过程中,满天神佛将法力加持在粥里,所以这碗粥的营养极其丰富。释迦牟尼吃了之后,恢复了体力,继续修行,很快就在菩提树下成佛。这个传说没有指出具体的日子,所以中国人便将腊八当做佛祖成道的纪念日。所以喇嘛为粥诵经加持,就相当于为所有喝粥的人祈福了。
如咱们刚才所说,熬成的第一锅粥,是供佛用的。接下来还要熬四锅粥,这些都是给人喝的。其顺序为:第二锅粥,由皇帝、后妃、王爷、贝勒们享用;第三锅粥,由各个蒙古王公们、活佛高僧享用;第四锅粥,由高级官员们享用;第五锅粥,由雍和宫众喇嘛享用。其中比较特殊的是第四锅粥,除了京官享用之外,还会盛在特制的罐子里,送给全国的三品以上官员。这些外放官员拿到粥之后,大多数是不喝的,而是供在祖先堂里,当作自己的荣耀。
初九日,五锅粥全部分配完毕。清洁人员进场,将“铜锅院”打扫干净。至此,整个仪式完毕!
从上面的步骤来看,喝一碗腊八粥还真是不容易。但是,这还不是全部。据一些资料记载,“铜锅院”的腊八粥并不是全部。“铜锅院”的腊八粥,是用奶油作为调味剂,熬成的甜素粥。而同样是在腊八这天,还会在别处,用小一些的锅熬一锅羊肉咸粥。羊肉咸粥的意义,很可能是表示满洲人不忘先祖。但是,具体这一锅粥谁喝,以及在哪里熬,现在已经说不准了。
雍和宫熬腊八粥,是在清朝盛世时开始的事。随着国力的衰弱,这种仪式也越来越简化。到了同治年间,腊八粥已经从五锅变成了一锅。到了光绪年间,这个仪式就彻底没有了。但是,有一个人例外,这人就是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她每一年,还是要喝腊八粥的,不过不是喝雍和宫的腊八粥,而是一种叫“寿膳房特制蜜糖炒腊八粥”。看来老佛爷的口味高,不愿意和别人在一个锅里喝粥。
需要特别说明的事,在有清一朝,向百姓施舍腊八粥仅仅是个传说。口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付诸过实践。其原因很简单,第二锅、第三锅粥是给皇帝和王公贵族们喝的,即使有剩下的,旁人也没资格喝;而第四、第五锅粥,分配人数又太多了。全国的官员成千上万,而雍和宫的喇嘛,最少时也有500人。即使铜锅再怎么巨大,这么多人一人一碗,也就剩不下什么了,老百姓哪里还能分得到?
真正开始向百姓施舍腊八粥,是在民国时期,但是也没有坚持几年。改革开放后,雍和宫才开始恢复民俗,正式向百姓施舍腊八粥。但随着疫情的到来,施舍成粥变得不安全了,于是又改成了施舍腊八米。有可能等疫情结束,这个民俗还能恢复。到了那时候,我们普通老百姓,就又能喝上一口讲究的腊八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