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西汉名将家族整顿魏晋江山,拯救文明,让甘肃成为了华夏文化中心

The Family Of Famous General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Rectified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Saved Civilization, And Made Gansu The Center Of Chinese Culture

2023-06-14 16:02

中国历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原本的汉家氏族的腐朽,让山河破碎,整个长江以北地区沦为了胡族的天下。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几十个大小不同的政权,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曾经统治江北的汉人则大量迁往南方,这让中国北方的汉族文化受到了极大地打击。而就在这一时期,一个本不起眼的小氏族突然异军突起,以中国西部的凉州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地跨今天新疆、甘肃、西藏的强大的汉族政权,并且大兴儒学,成为了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拯救者。这个小氏族就是世居凉州安定地区的张氏,他们的首领名字叫做张轨,而他所建立的政权,在历史上被称为前凉。

西汉名将家族整顿魏晋江山,拯救文明,让甘肃成为了华夏文化中心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地图

凉州(今甘肃武威)地区是中国西部汉胡各部的交界地,羌族、氐族、鲜卑族的势力在这里较大,因此这里士兵战斗力一直很强。在东汉末年,凉州的军阀董卓进入中原,以一己之力搅动朝局,并且独自抵抗中原诸侯的军事联盟,其强悍的作战能力让人印象深刻。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日后张轨成功开创前凉政权打下了基础。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是西汉赵景王张耳之后。张耳是西汉建立之初,少数得以善终的异姓诸侯王。其子张敖娶了刘邦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女儿张嫣更是嫁给汉惠帝为后,荣宠一时。可是后来由于臣子贯高意图行刺刘邦,张敖得罪,被贬宣平侯。后来张氏一族一直低调繁衍,并逐渐西迁,在凉州地区扎下了脚跟。凉州地处边陲,其汉家氏族的影响力一直较小,和弘农杨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这种顶级的氏族比起来,张氏的地位十分渺小。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原王朝汉、魏、晋的不断更迭之中,安定张氏一直在自己的地盘上稳定生存。

西汉名将家族整顿魏晋江山,拯救文明,让甘肃成为了华夏文化中心

张轨画像

张轨出生时,他的家族因为世代为官,已经为他积攒出了较强的人脉,所以张轨举孝廉、做官都十分顺利。而且他的才能,还得到了同郡名人皇甫谧的赞赏(皇甫谧是东汉平定黄巾起义时的第一名将)。张轨后来来到洛阳,得到了中书监张华和卫将军杨珧的赏识,被封为太子舍人,累次升任至散骑常侍、征西军司。

公元291年,西晋皇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将杨珧所代表的杨氏一族赶出了政治中心。张轨看到了洛阳地区氏族的疯狂倾轧,开始萌生了退意。他希望去西部发展,便暗中给自己算了一卦,结果得到吉兆。于是在一番运作之后,张轨在永宁初年(301年),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

西汉名将家族整顿魏晋江山,拯救文明,让甘肃成为了华夏文化中心

一代毒后贾南风,是晋朝八王之乱的导火索

张轨自此,开始在自己的家乡大显身手。


立威凉州

就在张轨出任凉州刺史的同时,当地鲜卑人反叛,张轨立即讨伐,斩首1万余;永兴年间(304年―305年),鲜卑贵族若罗拔能反叛骚乱,张轨派司马宋配征讨叛敌,斩杀若罗拔能,俘虏十余万人,张轨威名大震。借着军事胜利的东风,张轨整修了著名的姑臧城。姑臧城本是匈奴人所建,南北长七里,东西长三里,地势如龙,因此又称卧龙城。姑臧城成为了日后凉州地区风云际会的所在。

为了能够稳定本地的政治局面,张轨大面积的联合了凉州当地的氏族。他的母族辛氏本就是西部大氏族,张轨的面子在这里非常好使。不久,张轨就将当地的氏族人才宋配、阴充、氾瑗、阴澹等拉拢为股肱谋主。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阴氏家族,他们的作用非常巨大,用《魏书》上的话说,是“轨保凉州,阴澹之力”,“阴氏门宗强盛”。除了这些当地氏族外,张轨的盟友还有敦煌索氏、陇西李氏、敦煌张氏等等。

西汉名将家族整顿魏晋江山,拯救文明,让甘肃成为了华夏文化中心

张轨世居儒学之家,崇尚礼仪和忠君思想。在西晋江山风雨飘摇的时候,只有张轨不遗余力的支持朝廷。张轨在凉州雄起之时,正是八王之乱后期、三王准备讨伐司马伦前夕。此时齐王司马囧镇许昌、河间王司马颙镇关中、成都王司马颖镇邺城,形成了实际上的割据。太安三年(304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争斗。张轨立即派兵三千,东奔京师保卫天子,为天下群臣做出了表率。

永嘉二年(308年),汉赵王弥带兵攻击洛阳,张轨派北宫纯、张纂、马鲂、阴浚等人率领凉州军马打败王弥。不久他又在河东地区,击败了有“东方阿提拉”之称的匈奴大将刘聪,一时间声名大震。京师甚至有歌谣流传,道:“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晋怀帝司马炽为了嘉奖张轨的忠诚,进封他为西平郡公,张轨推辞不接受。永嘉七年,汉赵刘曜进逼长安,张轨又派参军麹陶率三千人马前去保卫。在天下纷乱之时,各方诸侯都已不听朝廷诏命,只有张轨仍然对朝廷尊重如初。另外,张轨还频繁的派遣使者朝贡皇帝,一年四季从不废止。永嘉之乱后,晋怀帝被掳到平阳,张轨曾打算倾一州之力进攻平阳,可惜最终未能成功。

西汉名将家族整顿魏晋江山,拯救文明,让甘肃成为了华夏文化中心

晋怀帝司马炽


奠基前凉

要保一方平安,军事仅仅是一方面,如何让自己境内之民安居乐业才是兴旺之本。在张轨的努力下,凉州内政清明、秩序井然、经济繁荣。为了更加便于商品流通,张轨还恢复铸造了汉朝时的五铢钱,将晋朝后期混乱的币制,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了统一。通过一系列经济举措,张轨成功的把凉州变为了世外桃源,号称“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中外避难来者,日月相继”。谣谶曰:秦川中,血没腕,惟有凉州倚柱观。加上凉州地区武备精良,足以自保一方安宁,于是这里成为了离乱百姓争相投奔的地方。永嘉之乱后,中原人纷纷逃至凉州避难。张轨立即分割武威一部分设立武兴郡,又分割西平郡(今青海西宁市)一部分为晋兴郡,以更大量收容流民。而大量的流民,也让凉州地区的经济和农业技术更加发达。

西汉名将家族整顿魏晋江山,拯救文明,让甘肃成为了华夏文化中心

凉州古城今貌

永嘉六年,秦王司马邺被立为皇太子,派使者前往凉州,拜张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如果张轨接受了封赏,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这里割据一方了。可是张轨此时的心依然和朝廷在一起,为表决心,他再三坚决辞谢。左司马窦涛向张轨进言道:"周公封于曲阜而不辞,姜尚封于营丘而受命,这是因为明确国家有诏令,奖励有大功者。现在天下崩溃,主上流亡,凉州虽然边远,但明公不忘匡扶朝廷,因此朝廷也推诚相待,嘉奖任命才会再三传送至凉州。明公应遵从朝廷旨意,以满足众人之心。"但张轨依旧坚决不从。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被杀,司马邺继位,是为晋愍帝。登基同时,晋愍帝拜张轨为司空,张轨依然坚辞不受。建兴二年(314年),晋愍帝派大鸿胪辛攀拜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张轨又坚决辞谢。

西汉名将家族整顿魏晋江山,拯救文明,让甘肃成为了华夏文化中心

晋愍帝司马邺

不但不拿朝廷封赏,张轨还讨伐了妄图格局秦州刺史裴苞、东羌校尉贯与等人,维护了朝廷的权威。此后张轨的威望,在凉州附近地区达到了顶峰。张轨虽然以后仍然使用晋朝建兴年后,但是凉州地区实际上已经成为独立王国。虽然正式的前凉王国建立要等到公元320年,但是张轨却是世所公认的前凉奠基人。


文化建设

比军事和政治建设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张轨对于文化的建设。张轨以儒学传家,深知儒家思想对维系统治的作用。日后他要在凉州建立稳固的统治,就必须以儒家思想对人民进行教化。 因此,张轨初到凉州,就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据《晋书》所载,张轨“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 。张轨还规定,崇文祭酒(官职名)的地位仅次于刺史。能给予一个主管教育的官员如此高的地位,这在晋末大乱、学校制度废弛之时,是十分难得的。这项举措也足见张轨对振兴教育和传承文化的决心之大。

西汉名将家族整顿魏晋江山,拯救文明,让甘肃成为了华夏文化中心

此外,张轨还提倡私学,鼓励文人学士著书立说。他大力的扶持教育和发展文化,也吸引了大批中原学者纷纷避地凉州,其中不乏郭荷、宋纤、宋繇、刘衑等儒家宗师。张轨对儒学的推崇,很好的促进了中原文化在河西地域的传播。并且凉州因为文人广步,这里还保留了大量中原失传的经籍。这一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张轨治理凉州 13 年,将这一地区建设成为了北部中国的一个文化中心。张轨敦崇儒学、振兴教育的态度,也影响了自己的儿孙。他的儿子张茂延续了张轨文治兴邦的政策,并使其有进一步的发展。到了他的孙子张骏时,前凉的学校教育体制和儒家文化教育已经相当完备,并设立了国子学, “以右长史任处领国子祭酒” ,专门负责州郡儒学的教学工作。

西汉名将家族整顿魏晋江山,拯救文明,让甘肃成为了华夏文化中心

前凉张氏一族的崇学态度,不但在自己统治范围内树立了典范,还对日后的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诸政权的文教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的胡族统治者沮渠氏、乞伏氏、秃发氏,都以崇尚儒学为风尚。甚至到了日后的北魏,长于凉州的鲜卑人程骏,也以在宫廷中给拓跋皇室讲述儒学为荣。


后记:

建兴二年(314年),一代人杰张轨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岁。他在死前留下遗言:“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金玉。善相安逊,以听朝旨。”(《晋书.张轨传》)从上可以看出,张轨致死都奉行着忠君爱民、宁静薄葬的信条,令人敬佩。

应该说,张轨是一位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具有明智头脑的政治家,在历史上有着典型性。 张轨的一生,虽然多以政治家、军事家的面目出现,但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对甘肃地区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突出的贡献。虽然,如果说他拯救了中国儒家文化,程度有所夸大,但是他在文化拯救事业中的地位却是无可替代的。张轨因而受到史学家的赞誉,也是实至名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