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30日晚,南麻、临朐两地的天空中,已经持续了十多天天的暴雨仍然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看着地图,心中非常不甘。就在9天前,已经因为天气的原因,他已经放了国民党整编第11师一马。现在看起来,第8师也没有歼灭的可能性了。他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而另一方面,正在临朐县城里的整编第8师师长李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次,总算是又保住了一条命。
福将李弥
李弥,一直是国民党军队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存在。他是云南省盈江县人,黄埔四期步兵科的结业生,曾经在朱德总司令手下担任过中尉排长,在南昌起义之前回到了国民党部队中。此后他数次参与“围剿”红军,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每次都能逃回一条命:1930年,他的部队与贺龙遭遇,战斗中李弥脸部受伤,但是没有被捕;1933年2月的草台岗战斗,林彪灭了陈诚的11师,李弥再度逃脱;1933年德胜关一战,李弥所在的36军96师遭遇红军伏击,但他本人再次安然无恙。所以慢慢地,他就有了“福将”之称。
但是,“福将”和“干将”是有本质区别的。由于军事能力一般,李弥直到1932年,才因为对抗陈诚的“缴械事件”而得到蒋介石的赏识。此后他虽然不断得到提拔,但是从来没有什么像样的战功。蒋介石之所以提拔他,是看中了他的“忠心”,所以一直让李弥在鄂西地区当一颗牵制“云南王”龙云的棋子。
抗日战争中,李弥再次得到提拔,出任“荣誉第1师”师长,在学长郑洞国(时任第8军军长)手下任职。后来由于高层的博弈,第8军军长换成了何应钦的侄子何绍周。
何绍周虽然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但是其本质不过是个没有任何能力的“衙内”。他和李弥配合,有些“瘸驴配破磨”的感觉。结果在松山战役中,李弥没有任何谋略的硬闯日军的野战工事,仅仅一个月之内,就损失了40%的部队。后来靠着3团团长赵发毕的“坑道爆破法”,战役才取得了胜利。之后何绍周拿了“青天白日勋章”,去担任云南警备副司令去了。而李弥,也顺位成为了第8军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第八军被整编为第8师,进入华东战场。此后数战,从来没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
临朐战役
1947年7月17日,解放军的军神级将领粟裕发动了南麻战役,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眼看无法支撑,只能向蒋介石求援。蒋介石命令第8师火速增援,但是李弥却对命令执行并不热心,行动缓慢。21日,解放军放弃了进攻南麻,蒋介石立即命令李弥堵截华野退路,等待其他部队前来合围。此时李弥刚刚由潍县前进到临朐附近,便命令部队占据了几个高地了事,没有大规模的修筑工事。
战斗于23日打响。粟裕命令二纵在公路附近布防,担任阻援任务,七纵担任侧翼协防。六纵、九纵和渤海军区的三个团担任主攻任务。
直到炮声响起,李弥才突然发现两个问题:自己的一部分部队,仍然留在潍县没有过来,自己手中的部队并不满员;而且,由于没有修筑工事,部队防守没有凭依。他赶紧命令前方,边打边修筑工事,希望能亡羊补牢。
李弥的福气,确实不是吹的。即使战场上他的指挥完全没有章法,天气却帮了他一把。从解放军攻打南麻的第二天开始,天上的雨就一直在下,部队的给养、弹药都出现了很大问题。尤其是炸药,已经被大部分浸湿了,能够拉响的炸药包仅仅十分之一!而且,部队太疲劳了,很多战士吃着吃着饭就睡着了,有的刚结束完一个阶段的战斗,便倒在泥水里睡着了。但即便如此,六纵和九纵的进攻战士仍然拿下了城外的不少高地,击溃了敌人的309团。
然而到了29日,最为惨烈的情况发生了。临朐城外的弥水突然涨水,很多过河的解放军战士被冲走。余下的部队虽然绕道上游最终过河,但是已经无力继续扩大战果。而此时,国民党军队的援军也已经越来越近。粟裕经过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撤出战斗。李弥因此在天气的庇佑下,又逃过了一劫。
淮海战役
临朐城下一战,李弥死中得活,开始“膨胀”了。他大肆收编各路伪军和保安团,力量进一步扩大。淮海战役前夕,他的所辖部队已经扩充到了三个军,建制也被升格为兵团级,也就是著名的第13兵团。
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发动了歼灭黄百韬第七兵团的战斗。李弥立刻率领第13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一起前往救援。他们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从11月12日起沿着陇海路东进,却遭到了华野第7、第10、第11纵的顽强阻击,用了10天的时间,仅仅前进了20公里。此时,黄百韬已经死在了乱军丛中,救援已经毫无意义。李弥和邱清泉只得灰溜溜地返回了徐州。
11月30日晚上,杜聿明率领着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撤出徐州,向南撤退。行至陈官庄附近,又被粟裕率领的8个纵队合围。而在附近,还有7个纵队作为预备队,中原野战军作为总预备队,全体对杜聿明集团施压。整整三个兵团20万人,陷入了走不了、退不回的境地。
此后,国民党军在解放军的强大政治攻势下,开始成建制的投诚。起初是一个人一个人,之后是一个班一个班,最后是一个连一个连。在粟裕发动总攻前,部队已经只剩下一万多人了。李弥的人也跑得差不多了,他没有能力制止,只能跑到阵地上和士兵喊话:“弟兄们,你们要走我不拦着,但是请把武器留下!”
回到指挥所,李弥觉得大势已去,不由得放声大哭。他知道这一仗输定了,该给自己考虑后路了。他找出一些用过的绷带,将自己化妆成一名受伤的军医,辗转逃到战区之外。后来他找到了一个叫高大荣的地主,让他拿条麻袋把自己装了,当货物一样运回了青岛。靠着这“机智”的一次逃跑,李弥再次从粟裕手中捡了一条命。
云南被扣
在两次从粟裕手中逃脱之后,李弥回到南京。蒋介石看着这位“饱经风霜”的福将,感动的险些哭了出来。他命令李弥重新组建第8军,继续去云南,监视有些要失控的卢汉。自从1945年10月,龙云被蒋介石驱逐之后,卢汉成了新一代的“云南王”。有情报显示,此时他频繁和一些陌生人接触,似乎有起义的苗头。如今,蒋介石已经安排了余程万的26军督军,觉得分量不够,所以又把李弥派了过去。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话,在云南的国民党嫡系部队中再次得到了印证。李弥来到云南时,蒋介石没有明确他和余程万到底谁是长官,所以谁都不服对方的管束。两个人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制衡卢汉的事情上,而是忙着给对方下绊子。
1949年12月9日,李弥、余程万和军统局的云南站站长沈醉,同时接到了卢汉的邀请,说是有紧急会议要召开。可是三人到了却发现,几乎整个云南的中央军政大员都到了,可偏偏卢汉没到。他们刚刚觉察不对,就被卢汉的手下扣押。这一天,卢汉率部起义了!
然而第8军和第26军的其他军事长官在接到消息之后,立刻决定不顾自己军长的生死,火速进攻昆明。这一手显然出乎卢汉的意料,他的部队被打得节节败退。为了让这两个军不再进攻自己,甚至能同自己一同起义,卢汉让李、余二人在《起义宣言》上签了字,然后就放他们回去了。这是李弥第三次从解放军的手中逃脱。不得不说,他的运气是真的好。
李弥回到军部之后,本来想撤退到中缅边境等待救援,可是却遭到了副军长曹天戈的反对。正当两人争执之时,却发现余程万已经提前撤走了。第8军的其他指挥官只得同意李弥的意见,撤往边境。不久之后,蒋介石又派来陆军总部参谋长汤尧总体负责,将第8军和第26军合编为第8集团军,准备继续进攻昆明。
但这个所谓的第8集团军,从一开始,军事方面就不顺利。他们遭到了解放军第17军和起义部队的联合打击,不得不再次南撤。很快,由名将陈赓率领的解放军第4集团军就开进了云南,发动了滇南战役。经过了50天的追击,国民党第8集团军被击溃,兵团副司令汤尧和第8军副军长曹天戈被俘,余部逃入缅甸境内。而李弥,却在兵团覆灭前被蒋介石召回了台湾,再次逃过一劫。算起来,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从解放军手中逃脱了。
自作自受的“缅甸王”
李弥在台湾没待多久,就有一次奉命“出征”了。第8兵团此时还有两千多残兵败将在缅甸北部集结,领导他们就成了李弥的新任务。第8兵团是蒋介石“反攻”的一个后手,但是地位相当尴尬,补给极为短缺。李弥来到之后,发挥了自己八面玲珑的本事,和不少当地部族结盟,因此得到了不少接济。
有了点儿战斗力之后,李弥立刻有所行动。他带领这支部队开始进攻云南边境,一度夺取了4个县城。不过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他们再度被赶出国境。此时,早就看他们不顺眼的缅甸政府想要借此机会消灭这支部队,可没想到自己的战斗力更低,反而被李弥击败。这段时间李弥有点儿飘了,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惹祸的话:“云南王我当不了,缅甸王还是可以的。”
这句话几乎得罪了所有人。首先是蒋介石,开始意识到李弥似乎有了“不臣之心”;其次是美国人,意识到国民党的部队开始不受自己节制了;得罪最狠的是缅甸政府,他们觉得李弥是不是要将自己作为下手的目标了呢?所以很快,缅甸政府就一纸诉状投到了联合国。
联合国很快形成了决议:要求其他国家断绝李弥部队的补给,并强烈谴责他们的侵略行径。后来在美国的协调下,从1953年开始,李弥带着大部分部队陆续返回台湾。此后的李弥彻底安全了,在军届安稳地待到1964年退休。1973年,他因为心脏病发而去世。